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思政视域下要找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关键在于要与当前高校推进思政教育、深入“立德树人”实践协调起来。本文重点阐述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将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在大学英语的各个教学环节中,真正实现专业技能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使大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英语;思政改革;实施路径
【作者简介】姜军(1981.11-),女,辽宁台安人,山东农业大学外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二语习得与外语教学。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新局面。”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如何在课程思政视域下找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思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要与当前高校推进思政教育、深入“立德樹人”实践协调起来。在教学中既要传授英语专业知识,又要帮助当代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课程思政改革的核心问题。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作为大学公共课程,是所有专业的必修课程。大学英语思政改革在于积极挖掘教材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精心的课程思政设计,不仅提升了英语综合能力,而且提升了人文素养和政治素养,从而有助于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二、 大学英语思政改革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要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内涵。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机融入大学英语课程内容。目前,一些学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虽然融入了思政案例,但是依然存在着思想政治元素挖掘深度不够、思政案例单薄、教师思政意识和思政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需要各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发挥集体的力量,以备课小组为单位,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国家时政新闻中找到贴合大学英语教材主题的素材。因此,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有效地解决下面四个问题:1.如何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思政意识与能力?2.如何有效融合大学英语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3.如何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活力?4.如何改革学生评价机制,强化思政教育导向?
三、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路径
1.重新拟定《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结合各版大学英语教材中的课文主题,深度挖掘思政元素,融入内容丰富的思政案例,确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为既要实现大学英语的工具性,又要实现其人文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2)提高学生用英语传递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故事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2.提高大学英语教师思政意识与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体地位很大程度决定了教学的整体走向和最终效果。进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首先英语教师要明确课程思政的重要内涵,了解思政改革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政意识。思政教育需要整个学校负起责任,所有专业课程都要贯彻落实。对于部分教师思政意识相对薄弱的问题,学校及学院需要加强教育培训力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业思政教师做讲座,充分利用“学习强国”等软件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央会议精神,不断完善思想道德素质,丰富思政教育内容,以便更好地落实思政教育,提升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3.丰富教学内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不能偏离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技能这一根本目标,在此基础上更要注重在完成这一目标时,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要充分挖掘课文中的思政元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热点与国家时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润物无声地融入课堂教学和课内外师生交流互动中去。以新世纪版大学英语综合教材为例,第二册某一单元主题为“Living in Harmony”,课文讲述的是主人公在身无分文、独自旅行的过程中,体会了所到之处陌生人的善意和慷慨帮助,这个主题很好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的“和谐”和“友善”,以此引出中国传统文化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提倡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同样,第二册某一单元主题为“Optimism”,教师在讲述分析课文的过程中,就可以润物无声地以图片、文字、视频的形式融入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在抗击新冠病毒的过程中采取的有力的防控措施和展现的乐观的生活态度,这些思政元素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热情。
新世纪版大学英语综合教材第三册某单元主题为“Friendship”,课文讲述了作者对“友谊”的理解及存在的三种类型的“友谊”:建立在功力之上的友谊、建立在愉悦之上的友谊、建立在美德之上的友谊。作者认为只有那些品德高尚而且拥有相似美德的人之间建立的友谊才是最完美的。结合这一思政元素,向学生讲述“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历史知识,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革命先烈李大钊和陈独秀在探索马克思主义救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创立的道路上结成的伟大革命友谊。采用图片、历史资料、影视作品视频资料更好更生动地展示这一段历史。同样,第三册某一单元课文主题为“Happiness”,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分享自己对于“幸福”的理解以及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教师结合课文中讲述的幸福和金钱的关系,融入“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中“人民幸福”元素,“中国梦”的最终着眼点要落脚于人民的幸福,让当代大学生深刻思考“幸福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并意识到每个人都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人翁,让每个人都不断为自己的美好幸福生活和实现“中国梦”去奋斗,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大学英语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只有对这门课程感兴趣,学生们才会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4.创新教学方法。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相比,创新的课堂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并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以及相关思政元素的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英语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的练习中。在教学中要调整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他们多加思考,开阔眼界,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传递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教师应提高思政教育的敏感度,善于捕捉思政教育机会,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及时补充思政内容。
以新视野视听说教材为例,某单元主题为“Food”,其中提到了西方饮食文化和餐桌礼仪,课堂上教师通过视频展示一些错误的餐桌行为,让学生们找到并改正。对于中西方饮食文化和餐桌礼仪对比一向都是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这样教师就可以很自然地引出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和餐桌礼仪,课前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课上相互分享,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除了在现有的大学英语教材中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各高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办学特色进行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由传统的教学模式改为“大学通识英语教学” “英语模块课程”。“英语模块课程”可以设置“中国文化翻译”“跨文化交际”“英语演讲与辩论”“学术英语”等能够融合英语技能培养和中国文化等思政元素的课程。如“中国文化翻译”课程,任课教师以教材内容为根本,在讲解翻译技巧、提高翻译能力和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很自然地了解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更深层次地挖掘思政元素,扩展教材内容。不仅如此,近几年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的翻译题型,多次考查与中国传统文化、国家及社会发展相关的内容,这些也有助于将翻译能力的提高和思政教育相结合。“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通过任课教师拟定题目或学生自选题目,在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在课堂上用英语传承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5.改革学生评价机制。要想真正地做到在教学中既传授英语专业知识,又帮助当代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教学评价多元化也是十分必要的。大學教育长期以来注重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考核,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因此,高校应回归教育的初心,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国家意识等反映“思政”的内容纳入考试评价体系,设定既能反映大学英语综合能力又能体现人文性的评价指标,实现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另一方面,教师在给学生布置教学任务时,可以融入思政元素,对学生的实际表现情况及时记录,并以此作为主要依据形成学生的日常表现评价,从而对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思政教育效果做出考察,增强大学英语教学的形成性评价效果。在今后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任课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更要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这是每位教师的新目标以及新使命。
四、结语
总体来看,为保证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的实效性,在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方案和内容的设计以及教材建设和选择上要进行积极的挖掘与研究,将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在教学大纲以及具体实施的细则上。在以后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既要加强英语综合技能的培养,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参考文献:
[1]李晓旭.“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探析[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20(9):45-48,94.
[2]史光达.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2):59-61.
[3]王艳利.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施[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39-40.
[4]薛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海外英语, 2020(20):170-171.
[5]赵元元,王青.课程思政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21(1):157-160.
【关键词】大学英语;思政改革;实施路径
【作者简介】姜军(1981.11-),女,辽宁台安人,山东农业大学外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二语习得与外语教学。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新局面。”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如何在课程思政视域下找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思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要与当前高校推进思政教育、深入“立德樹人”实践协调起来。在教学中既要传授英语专业知识,又要帮助当代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课程思政改革的核心问题。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作为大学公共课程,是所有专业的必修课程。大学英语思政改革在于积极挖掘教材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精心的课程思政设计,不仅提升了英语综合能力,而且提升了人文素养和政治素养,从而有助于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二、 大学英语思政改革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要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内涵。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机融入大学英语课程内容。目前,一些学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虽然融入了思政案例,但是依然存在着思想政治元素挖掘深度不够、思政案例单薄、教师思政意识和思政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需要各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发挥集体的力量,以备课小组为单位,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国家时政新闻中找到贴合大学英语教材主题的素材。因此,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有效地解决下面四个问题:1.如何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思政意识与能力?2.如何有效融合大学英语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3.如何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活力?4.如何改革学生评价机制,强化思政教育导向?
三、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路径
1.重新拟定《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结合各版大学英语教材中的课文主题,深度挖掘思政元素,融入内容丰富的思政案例,确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为既要实现大学英语的工具性,又要实现其人文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2)提高学生用英语传递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故事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2.提高大学英语教师思政意识与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体地位很大程度决定了教学的整体走向和最终效果。进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首先英语教师要明确课程思政的重要内涵,了解思政改革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政意识。思政教育需要整个学校负起责任,所有专业课程都要贯彻落实。对于部分教师思政意识相对薄弱的问题,学校及学院需要加强教育培训力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业思政教师做讲座,充分利用“学习强国”等软件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央会议精神,不断完善思想道德素质,丰富思政教育内容,以便更好地落实思政教育,提升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3.丰富教学内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不能偏离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技能这一根本目标,在此基础上更要注重在完成这一目标时,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要充分挖掘课文中的思政元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热点与国家时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润物无声地融入课堂教学和课内外师生交流互动中去。以新世纪版大学英语综合教材为例,第二册某一单元主题为“Living in Harmony”,课文讲述的是主人公在身无分文、独自旅行的过程中,体会了所到之处陌生人的善意和慷慨帮助,这个主题很好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的“和谐”和“友善”,以此引出中国传统文化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提倡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同样,第二册某一单元主题为“Optimism”,教师在讲述分析课文的过程中,就可以润物无声地以图片、文字、视频的形式融入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在抗击新冠病毒的过程中采取的有力的防控措施和展现的乐观的生活态度,这些思政元素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热情。
新世纪版大学英语综合教材第三册某单元主题为“Friendship”,课文讲述了作者对“友谊”的理解及存在的三种类型的“友谊”:建立在功力之上的友谊、建立在愉悦之上的友谊、建立在美德之上的友谊。作者认为只有那些品德高尚而且拥有相似美德的人之间建立的友谊才是最完美的。结合这一思政元素,向学生讲述“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历史知识,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革命先烈李大钊和陈独秀在探索马克思主义救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创立的道路上结成的伟大革命友谊。采用图片、历史资料、影视作品视频资料更好更生动地展示这一段历史。同样,第三册某一单元课文主题为“Happiness”,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分享自己对于“幸福”的理解以及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教师结合课文中讲述的幸福和金钱的关系,融入“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中“人民幸福”元素,“中国梦”的最终着眼点要落脚于人民的幸福,让当代大学生深刻思考“幸福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并意识到每个人都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人翁,让每个人都不断为自己的美好幸福生活和实现“中国梦”去奋斗,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大学英语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只有对这门课程感兴趣,学生们才会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4.创新教学方法。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相比,创新的课堂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并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以及相关思政元素的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英语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的练习中。在教学中要调整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他们多加思考,开阔眼界,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传递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教师应提高思政教育的敏感度,善于捕捉思政教育机会,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及时补充思政内容。
以新视野视听说教材为例,某单元主题为“Food”,其中提到了西方饮食文化和餐桌礼仪,课堂上教师通过视频展示一些错误的餐桌行为,让学生们找到并改正。对于中西方饮食文化和餐桌礼仪对比一向都是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这样教师就可以很自然地引出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和餐桌礼仪,课前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课上相互分享,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除了在现有的大学英语教材中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各高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办学特色进行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由传统的教学模式改为“大学通识英语教学” “英语模块课程”。“英语模块课程”可以设置“中国文化翻译”“跨文化交际”“英语演讲与辩论”“学术英语”等能够融合英语技能培养和中国文化等思政元素的课程。如“中国文化翻译”课程,任课教师以教材内容为根本,在讲解翻译技巧、提高翻译能力和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很自然地了解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更深层次地挖掘思政元素,扩展教材内容。不仅如此,近几年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的翻译题型,多次考查与中国传统文化、国家及社会发展相关的内容,这些也有助于将翻译能力的提高和思政教育相结合。“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通过任课教师拟定题目或学生自选题目,在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在课堂上用英语传承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5.改革学生评价机制。要想真正地做到在教学中既传授英语专业知识,又帮助当代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教学评价多元化也是十分必要的。大學教育长期以来注重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考核,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因此,高校应回归教育的初心,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国家意识等反映“思政”的内容纳入考试评价体系,设定既能反映大学英语综合能力又能体现人文性的评价指标,实现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另一方面,教师在给学生布置教学任务时,可以融入思政元素,对学生的实际表现情况及时记录,并以此作为主要依据形成学生的日常表现评价,从而对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思政教育效果做出考察,增强大学英语教学的形成性评价效果。在今后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任课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更要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这是每位教师的新目标以及新使命。
四、结语
总体来看,为保证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的实效性,在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方案和内容的设计以及教材建设和选择上要进行积极的挖掘与研究,将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在教学大纲以及具体实施的细则上。在以后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既要加强英语综合技能的培养,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参考文献:
[1]李晓旭.“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探析[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20(9):45-48,94.
[2]史光达.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2):59-61.
[3]王艳利.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施[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39-40.
[4]薛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海外英语, 2020(20):170-171.
[5]赵元元,王青.课程思政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21(1):15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