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从中国内地到港澳台,从日韩到北美等海外华人社会,数百万儿童积极参与经典诵读活动,各种“国学馆”、“读经班”、“私塾”层出不穷。
面对“儿童读经”这种现象,社会上涌现出了不同的观点。支持者认为“国学要从娃娃抓起”。反对者则认为“小孩子,学儿歌更实际”,“纯粹照搬过去私塾的教材和模式,无疑是种倒退。”
儿童读经,究竟是时代的必然还是观念的倒退?应如何看待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经典教育是否必要?采取何种方式更加恰当?我们不妨一起来探讨一下。
赞成!是中国人都该发扬国学
”四书“”五经“所提倡的仁义理智信,是修身养性、处世为人的金玉良言,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值得人好好反思、学习。经典著作是我们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
西方孩子可以读弥尔顿的《失乐园》,柏拉图的《理想国》,惠特曼的《野草集》,爱默生的《演讲集》,我们的孩子应该继承老祖先留下的东西。
反对!让孩子读经会把脑子读坏
传统的经书是时代的产物,其中有许多封建思想糟粕,与强调开放、创新的现代精神有诸多不合,读经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指望透过读经来提高孩子的道德品质是不现实的:孩子们那么小,还没有分辨能力,无法理解经典中高度浓缩、高度概括的道德评判,他们对道理的理解必须来源于具体的生活体验。
读经热是商家的炒作所致:当前各种“国学馆”、“读经班”以宏扬传统教育为名,实际都是商业炒作,提倡国学的人苦口婆心地让孩子诵经背经,还不是为了背后的商业利益。
专家访谈:
翟振明(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问:对于上世纪末兴起的儿童读经热,社会上涌现了不同的观点,支持者有之,反对者有之,对此,您怎么看?
答:经典有两类,有一类经典像小说戏剧、唐诗宋词、音乐等,不直接涉及对错的判断,只是陶冶情操,培养想像力等。这类经典作为一种文化传统的遗产,值得我们采用各种方法(包括让儿童背诵)去继承发扬。
还有一类经典,其内容包含了大量的是非对错的判断。孩子缺乏判断力,如果盲目地背下来,照单全收,会使他们失去独立的思考能力,这就很危险了。
问:支持儿童读经的一个观点是:通过诵读经典可以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
答:读经是为了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这种说法比较离谱。前面说了,传统社会里的不少不道德现象很有可能正是出于这些经典里面对道德问题的错误判断。比如过分愚孝、三从四德等观念。另外,儒家的、道家的、法家的……这些经典的内容,有很多是相互冲突的道德说教,如果要学习的话,究竟该学习谁的?所以,趁孩子理解力、判断力较弱的时候,成年人将自以为代表了真理和道德的“经典”拿来让他们背诵,让他们认同了,这是对孩子独立精神的摧残。这不是进行道德教育,而是对孩子道德人格形成的根基的不可逆转的毁坏。这样的所谓“道德教育”,其实是奴化教育,是反道德的。
问:有人认为,读经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希望孩子认同自己的文化。
答:传统文化要继承,刚才说的诗词、音乐这一类就可以继承,而对于有对错判断的那些经典,就不能简单地继承了。有对错判断的东西是要讨论的,看其是否正确。
另外,对于经典著作,拿来背叫维护传统吗?那是反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就是有的东西,一代又一代人想要改变它,对它进行挑战,却在发展中被自然地保留下来了。传统是一步一步传下来,中间有变化的。把古代的东西一下拿到现代来,而不管中间的变化,那就是割断传统。现在的读经就是这样,没有扬弃,那跟发扬传统有什么关系?
问:有人认为孩子的机械记忆能力比成人要好,那么就该在孩童阶段先背诵,长大之后再理解也不迟。
答:关键是孩子绝不会单纯背下来,背下来的同时也就接受了。孩子对道理的理解不具备,但对教训式的字面意义,却是会逐渐吸收而形成固化自己思维的教条。没有判断力只有记忆力的时候稀里糊涂背了别人的东西当自己的人生观了,这是把自己的一生出卖了。
问:有些父母可能觉得让孩子背诵这些经典,至少对提高语文能力有提高。
答:语文能力,比如写作,最重要的是要有内容,有自己的想像力,有自己独到的认识,能写出内容来。背东西能促进你的想像力和认知能力的提升?有时也许这样,但大多说来恰好相反。
问:很多家长都会教孩子背《三字经》,觉得这本书琅琅上口,容易背诵,是很好的启蒙材料,您怎么看?
答:《三字经》包含了很多道德判断,是对是错,并没有人用理性的方式加以甄别以后才推行。你不知道对错,你背来干嘛?很容易记,琅琅上口,背的要是错的就更危险了,错得更离谱,更彻底了。
问:有的家长认为,不是有价值判断的经典孩子就不能碰。比如说教孩子读《三字经》,家长解释给孩子听,孩子完全能听懂。至于说里面有三从四德的说教,大人带领孩子跳过去就行了,而里面一些内容,如“少不学老何为”,教教孩子挺好的。您怎么看待这种想法?
答:辨别《三字经》里面的价值判断是否正确,在目前成年人受太多意识形态影响的情况下,对一般的父母来说并不容易。他们基本上不会从培养孩子将来主宰自己命运的能力的角度出发,而以自己或这一代人的主观想法出发,这就很可能会不自觉地把道德教育变成奴化教育。
问:有家长认为,就算不让孩子读经,孩子也会接触各种媒介。中国人向来讲究文以载道,电视节目、诗词歌赋也是带有观点,有是非对错的判断的,所以对孩子进行是非对错教育不可避免。您同意这种看法吗?
答:说得对,价值判断的影响来自各个方面,但有理性根据的不多。在思想很不自由的地方,这种所谓的“价值判断”,主要是掌握了话语权的社会力量的意识形态或偏好的表达。所以,我们更要注重下一代理性判断能力的培养,长大后能做出有理性根据的价值判断,而不能随便听信碰巧掌握了话语权的某些成年人的一面之词。
问:人们讨论读经问题,其实是在讨论如何培养孩子的道德、价值观的问题,作为一个哲学教授,您会给家长什么建议?
答:培养下一代就是要让他实现他自己生活的最大幸福,他们幸福的最基本条件是有自己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和能力。能让孩子将来实现这些,就是我们为人父母者的道德。往往上一代人认为是最好的东西,到下一代人眼中就变成了最傻的。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得到他们将来那个世界里的好东西,让他实现自己的愿望,而他们的愿望是什么我们还不知道。这意味着,我们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按照理性的要求来思考的能力,要培养他们把握自己命运的勇气。要做到这些,背诵前面说的第一类经典估计有些帮助,但背诵第二类经典,起到的恰恰是相反的作用。
面对“儿童读经”这种现象,社会上涌现出了不同的观点。支持者认为“国学要从娃娃抓起”。反对者则认为“小孩子,学儿歌更实际”,“纯粹照搬过去私塾的教材和模式,无疑是种倒退。”
儿童读经,究竟是时代的必然还是观念的倒退?应如何看待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经典教育是否必要?采取何种方式更加恰当?我们不妨一起来探讨一下。
赞成!是中国人都该发扬国学
”四书“”五经“所提倡的仁义理智信,是修身养性、处世为人的金玉良言,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值得人好好反思、学习。经典著作是我们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
西方孩子可以读弥尔顿的《失乐园》,柏拉图的《理想国》,惠特曼的《野草集》,爱默生的《演讲集》,我们的孩子应该继承老祖先留下的东西。
反对!让孩子读经会把脑子读坏
传统的经书是时代的产物,其中有许多封建思想糟粕,与强调开放、创新的现代精神有诸多不合,读经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指望透过读经来提高孩子的道德品质是不现实的:孩子们那么小,还没有分辨能力,无法理解经典中高度浓缩、高度概括的道德评判,他们对道理的理解必须来源于具体的生活体验。
读经热是商家的炒作所致:当前各种“国学馆”、“读经班”以宏扬传统教育为名,实际都是商业炒作,提倡国学的人苦口婆心地让孩子诵经背经,还不是为了背后的商业利益。
专家访谈:
翟振明(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问:对于上世纪末兴起的儿童读经热,社会上涌现了不同的观点,支持者有之,反对者有之,对此,您怎么看?
答:经典有两类,有一类经典像小说戏剧、唐诗宋词、音乐等,不直接涉及对错的判断,只是陶冶情操,培养想像力等。这类经典作为一种文化传统的遗产,值得我们采用各种方法(包括让儿童背诵)去继承发扬。
还有一类经典,其内容包含了大量的是非对错的判断。孩子缺乏判断力,如果盲目地背下来,照单全收,会使他们失去独立的思考能力,这就很危险了。
问:支持儿童读经的一个观点是:通过诵读经典可以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
答:读经是为了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这种说法比较离谱。前面说了,传统社会里的不少不道德现象很有可能正是出于这些经典里面对道德问题的错误判断。比如过分愚孝、三从四德等观念。另外,儒家的、道家的、法家的……这些经典的内容,有很多是相互冲突的道德说教,如果要学习的话,究竟该学习谁的?所以,趁孩子理解力、判断力较弱的时候,成年人将自以为代表了真理和道德的“经典”拿来让他们背诵,让他们认同了,这是对孩子独立精神的摧残。这不是进行道德教育,而是对孩子道德人格形成的根基的不可逆转的毁坏。这样的所谓“道德教育”,其实是奴化教育,是反道德的。
问:有人认为,读经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希望孩子认同自己的文化。
答:传统文化要继承,刚才说的诗词、音乐这一类就可以继承,而对于有对错判断的那些经典,就不能简单地继承了。有对错判断的东西是要讨论的,看其是否正确。
另外,对于经典著作,拿来背叫维护传统吗?那是反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就是有的东西,一代又一代人想要改变它,对它进行挑战,却在发展中被自然地保留下来了。传统是一步一步传下来,中间有变化的。把古代的东西一下拿到现代来,而不管中间的变化,那就是割断传统。现在的读经就是这样,没有扬弃,那跟发扬传统有什么关系?
问:有人认为孩子的机械记忆能力比成人要好,那么就该在孩童阶段先背诵,长大之后再理解也不迟。
答:关键是孩子绝不会单纯背下来,背下来的同时也就接受了。孩子对道理的理解不具备,但对教训式的字面意义,却是会逐渐吸收而形成固化自己思维的教条。没有判断力只有记忆力的时候稀里糊涂背了别人的东西当自己的人生观了,这是把自己的一生出卖了。
问:有些父母可能觉得让孩子背诵这些经典,至少对提高语文能力有提高。
答:语文能力,比如写作,最重要的是要有内容,有自己的想像力,有自己独到的认识,能写出内容来。背东西能促进你的想像力和认知能力的提升?有时也许这样,但大多说来恰好相反。
问:很多家长都会教孩子背《三字经》,觉得这本书琅琅上口,容易背诵,是很好的启蒙材料,您怎么看?
答:《三字经》包含了很多道德判断,是对是错,并没有人用理性的方式加以甄别以后才推行。你不知道对错,你背来干嘛?很容易记,琅琅上口,背的要是错的就更危险了,错得更离谱,更彻底了。
问:有的家长认为,不是有价值判断的经典孩子就不能碰。比如说教孩子读《三字经》,家长解释给孩子听,孩子完全能听懂。至于说里面有三从四德的说教,大人带领孩子跳过去就行了,而里面一些内容,如“少不学老何为”,教教孩子挺好的。您怎么看待这种想法?
答:辨别《三字经》里面的价值判断是否正确,在目前成年人受太多意识形态影响的情况下,对一般的父母来说并不容易。他们基本上不会从培养孩子将来主宰自己命运的能力的角度出发,而以自己或这一代人的主观想法出发,这就很可能会不自觉地把道德教育变成奴化教育。
问:有家长认为,就算不让孩子读经,孩子也会接触各种媒介。中国人向来讲究文以载道,电视节目、诗词歌赋也是带有观点,有是非对错的判断的,所以对孩子进行是非对错教育不可避免。您同意这种看法吗?
答:说得对,价值判断的影响来自各个方面,但有理性根据的不多。在思想很不自由的地方,这种所谓的“价值判断”,主要是掌握了话语权的社会力量的意识形态或偏好的表达。所以,我们更要注重下一代理性判断能力的培养,长大后能做出有理性根据的价值判断,而不能随便听信碰巧掌握了话语权的某些成年人的一面之词。
问:人们讨论读经问题,其实是在讨论如何培养孩子的道德、价值观的问题,作为一个哲学教授,您会给家长什么建议?
答:培养下一代就是要让他实现他自己生活的最大幸福,他们幸福的最基本条件是有自己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和能力。能让孩子将来实现这些,就是我们为人父母者的道德。往往上一代人认为是最好的东西,到下一代人眼中就变成了最傻的。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得到他们将来那个世界里的好东西,让他实现自己的愿望,而他们的愿望是什么我们还不知道。这意味着,我们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按照理性的要求来思考的能力,要培养他们把握自己命运的勇气。要做到这些,背诵前面说的第一类经典估计有些帮助,但背诵第二类经典,起到的恰恰是相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