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相比于小学阶段的数学,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点更为深入,难度也更大,因此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但對于学生来说无疑也增加了学习压力,而数学知识点本身便具有一定抽象性特征,使得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常常较为低下。基于此,如何进一步优化数学教学课堂,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便成为了老师们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便围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展开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效率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8-155
引言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效率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但实际上,目前仍有部分初中数学课堂沿用传统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参与课堂教学,因此不仅无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同时也无法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始终无法提高。此外,传统教学模式长久下来也会使学生形成固态思维,在面对习题时只会使用“标准解法”来解答,不会灵活思考。现代教育理念便是要将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基准,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需要充分践行生本理念。
一、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老师们也需要认识到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作用,兴趣是驱使学生主动了解某样事物、探索事物的动力以及意向的引导力,若学生对于学习产生兴趣,那么便会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全程的热情。若想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便需要让学生从数学身上找到有趣的地方,也需要为学生兴趣的形成提供充足的条件,具体可以从以下两点开展:其一,积极组织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数学活动的开展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探究或验证数学知识,从中发现数学知识,也可以开展竞赛活动,调动学生的竞争心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如在教学《中心对称》时,便可以组织数学竞赛活动,先将学生划分多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之后为学生留余一定时间,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一些中心对称图形或具体事物,并在小组中收集意见统计结果,最后在班级各小组之间进行竞赛,看看哪个小组找到的数量最多;其二,构建灵活的教学情境。情境能够引发学生联想和想象,通过老师构建的情境,学生可以在脑海中联想一个具体的内容与过程,能够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产生兴趣。教学情境主要有问题式情境或生活化的情境等,问题式情境能够通过问题与情境的结合让学生在融入情境时主动思考,生活化情境可以帮助学生联系生活,感受数学的实用性价值,对数学产生兴趣。
二、通过数学训练,夯实学生知识基础
知识基础是学生理解新知识的基本条件,实际上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也有多数为基础较差所导致难以理解,如某单元知识点中对于概念知识没能充分掌握,导致在知识学习进程逐渐深入时,对于运算知识难以掌握,在实际计算时很容易出现错漏。因此老师需要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并理解基本的数学思想。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需要让学生理解“勾三股四弦五”、“a2+b2=c2”知识,首先就要引导学生明确直角三角形与其他三角形的差异,如基本形态差异,内角差异等,如“某直角三角形中其中一个内角为38°,那么另外两个角为多少度?”让学生明确直角三角形的特点,也就是基础类的知识点,之后在学生学习勾股定理知识时便能以直角三角形的角度去思考,并利用基础知识来解决部分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展开教学,如让学生测量一下教学楼一楼到二楼护栏的高度,从二楼抛下两根绳子,一头直接垂直到地面,另一头拉远,二楼位置将绳子节点固定,使其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之后将绳子的各节点进行标记,让学生根据二楼到拉远绳头的绳子长度、垂直地面的位置距拉远绳头的间距来计算垂直于地面的绳子长度。根据(拉远绳头的绳子长度)2-(垂直点到拉远绳头的距离)2便能够得出绳子垂直地面的高度也就是一楼地面到二楼护栏的高度,最后通过绳子长度来验证。
三、引导学生自发提问,灵活思维
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多数情况下都是由问题来促进知识学习,再由学习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问题在数学学习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问题的提出能够为学生指明思考分析的方向,能够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先试着自主提出问题,通过自主提问来灵活发散思维,而老师则要认真对待学生的问题,部分具有代表性,对知识学习具有促进作用的可以在课堂中采纳并讲解,让学生具有参与性,并获得“被认可”的成就感,对于已经讲解过,或讲解价值未能与课堂讲解时间呈正比的问题则可以对学生单独进行引导,既能鼓励学生提问避免打击学生提问积极性,又能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学习中的查遗补漏。如在教学“直线、射线、线段”时,老师可以先在黑板中画下三种图线,在线段与射线上可以重点突显端点,将其刻意涂深,之后让学生根据黑板中的图线尝试着提出问题,老师对其进行讲解。学生的问题中多数涉及较浅的为“这三种图线的特点”、“三种图线的区别”,在老师逐个讲解后,学生的问题也会逐渐深入,可能会提出“线段可以测量的吧,那直线与线段呢?”、“线段我知道,但是哪些事物是属于射线的,哪些事物又属于直线?”在提出这几个问题时,学生的思维基本已经从原本对于直线的理解转变为数学中的直线,因此才会对生活中的直线产生疑问。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实际也是一种知识思考的表现,只有深入分析知识才能产生疑问和不解,因此鼓励学生积极提问也是促进学生思考,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结束语
初中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若要提高教学效率,则需要充分践行生本理念,以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方向,利用灵活的方法来活跃学生思维,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慧. 探究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 中国校外教育,2019(21):139.
[2]刘昌辉.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四法[J]. 华夏教师,2018(17):44-45.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效率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8-155
引言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效率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但实际上,目前仍有部分初中数学课堂沿用传统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参与课堂教学,因此不仅无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同时也无法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始终无法提高。此外,传统教学模式长久下来也会使学生形成固态思维,在面对习题时只会使用“标准解法”来解答,不会灵活思考。现代教育理念便是要将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基准,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需要充分践行生本理念。
一、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老师们也需要认识到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作用,兴趣是驱使学生主动了解某样事物、探索事物的动力以及意向的引导力,若学生对于学习产生兴趣,那么便会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全程的热情。若想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便需要让学生从数学身上找到有趣的地方,也需要为学生兴趣的形成提供充足的条件,具体可以从以下两点开展:其一,积极组织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数学活动的开展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探究或验证数学知识,从中发现数学知识,也可以开展竞赛活动,调动学生的竞争心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如在教学《中心对称》时,便可以组织数学竞赛活动,先将学生划分多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之后为学生留余一定时间,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一些中心对称图形或具体事物,并在小组中收集意见统计结果,最后在班级各小组之间进行竞赛,看看哪个小组找到的数量最多;其二,构建灵活的教学情境。情境能够引发学生联想和想象,通过老师构建的情境,学生可以在脑海中联想一个具体的内容与过程,能够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产生兴趣。教学情境主要有问题式情境或生活化的情境等,问题式情境能够通过问题与情境的结合让学生在融入情境时主动思考,生活化情境可以帮助学生联系生活,感受数学的实用性价值,对数学产生兴趣。
二、通过数学训练,夯实学生知识基础
知识基础是学生理解新知识的基本条件,实际上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也有多数为基础较差所导致难以理解,如某单元知识点中对于概念知识没能充分掌握,导致在知识学习进程逐渐深入时,对于运算知识难以掌握,在实际计算时很容易出现错漏。因此老师需要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并理解基本的数学思想。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需要让学生理解“勾三股四弦五”、“a2+b2=c2”知识,首先就要引导学生明确直角三角形与其他三角形的差异,如基本形态差异,内角差异等,如“某直角三角形中其中一个内角为38°,那么另外两个角为多少度?”让学生明确直角三角形的特点,也就是基础类的知识点,之后在学生学习勾股定理知识时便能以直角三角形的角度去思考,并利用基础知识来解决部分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展开教学,如让学生测量一下教学楼一楼到二楼护栏的高度,从二楼抛下两根绳子,一头直接垂直到地面,另一头拉远,二楼位置将绳子节点固定,使其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之后将绳子的各节点进行标记,让学生根据二楼到拉远绳头的绳子长度、垂直地面的位置距拉远绳头的间距来计算垂直于地面的绳子长度。根据(拉远绳头的绳子长度)2-(垂直点到拉远绳头的距离)2便能够得出绳子垂直地面的高度也就是一楼地面到二楼护栏的高度,最后通过绳子长度来验证。
三、引导学生自发提问,灵活思维
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多数情况下都是由问题来促进知识学习,再由学习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问题在数学学习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问题的提出能够为学生指明思考分析的方向,能够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先试着自主提出问题,通过自主提问来灵活发散思维,而老师则要认真对待学生的问题,部分具有代表性,对知识学习具有促进作用的可以在课堂中采纳并讲解,让学生具有参与性,并获得“被认可”的成就感,对于已经讲解过,或讲解价值未能与课堂讲解时间呈正比的问题则可以对学生单独进行引导,既能鼓励学生提问避免打击学生提问积极性,又能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学习中的查遗补漏。如在教学“直线、射线、线段”时,老师可以先在黑板中画下三种图线,在线段与射线上可以重点突显端点,将其刻意涂深,之后让学生根据黑板中的图线尝试着提出问题,老师对其进行讲解。学生的问题中多数涉及较浅的为“这三种图线的特点”、“三种图线的区别”,在老师逐个讲解后,学生的问题也会逐渐深入,可能会提出“线段可以测量的吧,那直线与线段呢?”、“线段我知道,但是哪些事物是属于射线的,哪些事物又属于直线?”在提出这几个问题时,学生的思维基本已经从原本对于直线的理解转变为数学中的直线,因此才会对生活中的直线产生疑问。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实际也是一种知识思考的表现,只有深入分析知识才能产生疑问和不解,因此鼓励学生积极提问也是促进学生思考,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结束语
初中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若要提高教学效率,则需要充分践行生本理念,以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方向,利用灵活的方法来活跃学生思维,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慧. 探究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 中国校外教育,2019(21):139.
[2]刘昌辉.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四法[J]. 华夏教师,2018(17):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