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纲要》中指出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合作者这一角色定位,有其重要的意义。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应从建立相互平等、尊重、理解的师幼氛围、主动参与幼儿的活动、注重引导幼儿探索问题,共同分享成果几个方面做起,努力真正成为幼儿的合作者。
【关键词】教师 幼儿 合作者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3-0125-01
在贯彻《纲要》精神的过程中,对师幼关系我们有了重新认识,重新给自己定位,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以合作者的身份加入到幼儿学习的行列中,成为他们忠实的、有能力的伙伴,与他们一起参与探索、假设,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共同促进学习活动的不断延伸。《纲要》要求教师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消除“教师在上、幼儿在下”的师幼关系,变“填鸭式”的课堂为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成为幼儿的合作者呢?
一、建立相互平等、尊重、理解的师幼氛围
每个幼儿都是一本书,一本需要成人不断用心去解读的书。他们的心灵世界之丰富并不亚于成人,他们也特别需要平等、尊重和理解。随着社会对幼儿自身权利的认可与重视,随着教师素质的提高,幼儿在幼儿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我们只有寻找到通向他们心灵世界的通道,才能建立彼此的信任,才能找到引导他们适宜的方法。但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我们很难做到每时每刻都能蹲下来倾听幼儿的诉说;很难做到每时每刻都能对幼儿提出的要求三思而后答;很难做到每时每刻都能对幼儿的“恶作剧”问问原因。所以,教师在与幼儿相处时一定要记住与他们是平等的,只有这样,才能为幼儿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精神氛围,让幼儿自由主动的活动,探索问题。我认为,这是教师成为幼儿合作者的基本前提。
二、主动参与幼儿的活动
贯彻落实《纲要》精神的关键是教师教育行为的转变。教师教育行为是影响幼儿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意义上的师幼关系可以用“传道、授业、解惑”来形容,教师被视为知识的权威,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幼儿则是被动的接受者,这样的模式对幼儿的发展没有促进作用。教师只有主动参与到幼儿的游戏活动、学习活动中去,才能更有效的促进幼儿探究问题。《纲要》中也提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那么,教师如何发现这些事呢?只有主动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才能真正了解幼儿。其实在活动中幼儿会产生许多感兴趣的内容,然而在游戏中幼儿们也需要老师,他们需要老师成为他们共同游戏的朋友、伙伴,需要老师帮助他们解决难以解决的问题。作为老师,如果在这方面顺应了孩子的需求,整个活动就会变得相当活跃,小朋友们会在游戏中大胆地反映出很多内容。而且,师幼在共同参与探索、共同提出设想、共同寻求答案的互动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事实上,在这样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对幼儿已是一种滋润式哺育而不在是倾泻式灌入。
三、注重引导幼儿探索问题,共同分享成果。
教师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要注重引导幼儿不断探究问题,而不是直接告以答案、结果。在一次观摩课后,我组织幼儿再次上课,一系列新的问题围绕着孩子们,此时他们的探索欲望和需求得到了充分的提升,探究活动又继续了下去。在这几次活动中幼儿的兴致高涨、心情愉悦,学习能力和创造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幼儿的探究活动是灵活的,也是有序的,他们会沿着自己创设的轨道一直运行下去,当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主题,而这时就需要老师有目的的引导幼儿继续探索的欲望,而不是直接告知结果。在引导幼儿探究问题的同时,在与幼儿分享探究的过程中,其实自己也在不断地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挖掘。在师幼共同构建活动的过程中,大家一起尝试合作学习,大家共同分享探究过程的乐趣和探究结果的喜悦。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有限,探索大多都停留在表面上,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如当幼儿对动物的探索停留在外形上时,教师就要寻找“放大镜”,把幼儿的兴趣点引到动物内部奥秘的问题上。当然,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把握一个度。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指教师要在幼儿动了脑筋而问题得不到解决时再行启发,幼儿才会善于类推,由此知彼。
《纲要》提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每一位幼儿都有被认可的欲望,当他们经过努力完成活动后,教师也对活动及成果表现出惊奇、兴趣、欣赏,甚至由衷的喜悦,让幼儿真正感觉到老师也是他们中的一员,是他们的伙伴、是他们的合作者,进而使他们富有继续创造的勇气和热情。
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幼儿教师,更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对照《纲要》对自己的角色定位进行调整。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已不再是简单的管理者、指挥者或裁决者,更不是机械的灌输者和传授者,而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幼互动的组织者和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只有这样定位自己的角色,才能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实际情况,更好地促进幼儿的主体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 庞丽娟.新《纲要》与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 冯晓霞.新《纲要》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 郄海霞.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知识结构[J].湖南教育,2003(20)
【关键词】教师 幼儿 合作者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3-0125-01
在贯彻《纲要》精神的过程中,对师幼关系我们有了重新认识,重新给自己定位,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以合作者的身份加入到幼儿学习的行列中,成为他们忠实的、有能力的伙伴,与他们一起参与探索、假设,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共同促进学习活动的不断延伸。《纲要》要求教师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消除“教师在上、幼儿在下”的师幼关系,变“填鸭式”的课堂为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成为幼儿的合作者呢?
一、建立相互平等、尊重、理解的师幼氛围
每个幼儿都是一本书,一本需要成人不断用心去解读的书。他们的心灵世界之丰富并不亚于成人,他们也特别需要平等、尊重和理解。随着社会对幼儿自身权利的认可与重视,随着教师素质的提高,幼儿在幼儿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我们只有寻找到通向他们心灵世界的通道,才能建立彼此的信任,才能找到引导他们适宜的方法。但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我们很难做到每时每刻都能蹲下来倾听幼儿的诉说;很难做到每时每刻都能对幼儿提出的要求三思而后答;很难做到每时每刻都能对幼儿的“恶作剧”问问原因。所以,教师在与幼儿相处时一定要记住与他们是平等的,只有这样,才能为幼儿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精神氛围,让幼儿自由主动的活动,探索问题。我认为,这是教师成为幼儿合作者的基本前提。
二、主动参与幼儿的活动
贯彻落实《纲要》精神的关键是教师教育行为的转变。教师教育行为是影响幼儿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意义上的师幼关系可以用“传道、授业、解惑”来形容,教师被视为知识的权威,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幼儿则是被动的接受者,这样的模式对幼儿的发展没有促进作用。教师只有主动参与到幼儿的游戏活动、学习活动中去,才能更有效的促进幼儿探究问题。《纲要》中也提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那么,教师如何发现这些事呢?只有主动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才能真正了解幼儿。其实在活动中幼儿会产生许多感兴趣的内容,然而在游戏中幼儿们也需要老师,他们需要老师成为他们共同游戏的朋友、伙伴,需要老师帮助他们解决难以解决的问题。作为老师,如果在这方面顺应了孩子的需求,整个活动就会变得相当活跃,小朋友们会在游戏中大胆地反映出很多内容。而且,师幼在共同参与探索、共同提出设想、共同寻求答案的互动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事实上,在这样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对幼儿已是一种滋润式哺育而不在是倾泻式灌入。
三、注重引导幼儿探索问题,共同分享成果。
教师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要注重引导幼儿不断探究问题,而不是直接告以答案、结果。在一次观摩课后,我组织幼儿再次上课,一系列新的问题围绕着孩子们,此时他们的探索欲望和需求得到了充分的提升,探究活动又继续了下去。在这几次活动中幼儿的兴致高涨、心情愉悦,学习能力和创造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幼儿的探究活动是灵活的,也是有序的,他们会沿着自己创设的轨道一直运行下去,当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主题,而这时就需要老师有目的的引导幼儿继续探索的欲望,而不是直接告知结果。在引导幼儿探究问题的同时,在与幼儿分享探究的过程中,其实自己也在不断地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挖掘。在师幼共同构建活动的过程中,大家一起尝试合作学习,大家共同分享探究过程的乐趣和探究结果的喜悦。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有限,探索大多都停留在表面上,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如当幼儿对动物的探索停留在外形上时,教师就要寻找“放大镜”,把幼儿的兴趣点引到动物内部奥秘的问题上。当然,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把握一个度。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指教师要在幼儿动了脑筋而问题得不到解决时再行启发,幼儿才会善于类推,由此知彼。
《纲要》提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每一位幼儿都有被认可的欲望,当他们经过努力完成活动后,教师也对活动及成果表现出惊奇、兴趣、欣赏,甚至由衷的喜悦,让幼儿真正感觉到老师也是他们中的一员,是他们的伙伴、是他们的合作者,进而使他们富有继续创造的勇气和热情。
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幼儿教师,更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对照《纲要》对自己的角色定位进行调整。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已不再是简单的管理者、指挥者或裁决者,更不是机械的灌输者和传授者,而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幼互动的组织者和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只有这样定位自己的角色,才能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实际情况,更好地促进幼儿的主体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 庞丽娟.新《纲要》与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 冯晓霞.新《纲要》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 郄海霞.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知识结构[J].湖南教育,20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