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路上,儿子都是兴冲冲的,因为他今天终于可以卸下重重的书包,和我一起去看电影。买到票,我让他去换免费停车证,儿子顺利地拿到了一张卡,有了它,我们可以免费停五小时。儿子幽默地说:“爸爸,看来我们可以看两场了”。我笑笑,摸着他那圆圆的脑袋,让他小心保管,不要丢失。儿子很听话,连尿尿时都小心翼翼摸摸口袋。看完电影,我们乘电梯来到地下车位,我提醒他摸摸口袋,他也取出停车卡让我看,并满意地拿在手上。
等我把车开出来,到了收费口,便让儿子出示停车卡,儿子愣了,因为手中没有,再摸口袋,还是没有。他打开车内的照明灯,前后左右地寻找。然而,后面已经跟了几辆待出的车,车管员也催促我们,无奈,我交了13元。
车开出来,我仍让儿子寻找,儿子说,既然已经交费,再找也是无益。我知道他是想草草了事,得过且过,但我还是要求他必须找到。果然,在他的座位下面,他找到了,而且回忆起来,是他随手拿饮料时丢的。
第一反应
我可以想象得出来,如果有些家长遇到这种事,下面的情节一定是埋怨不断,唠叨不休,一来恨孩子粗心,二来心疼钱(虽然没多少钱),因为那钱本可以省下来。在此,可别说什么家长小气,其实这种事与小不小气无关,只是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却因孩子的失误而发生了。于是,窝火会变成愤怒,甚至会演变为肢体或语言暴力。
小中见大
丢失停车卡这种事显得不那么严重,然而我可不这么看。这是虎头蛇尾,就是粗心大意的开始。就像这张停车卡,开始保管得好好的,却在临门一脚时掉了链子。可要求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孩子那么善始善终,显然是一种奢求。想想我自己在小时候玩的时候那么疯,那么忘乎所以,又干吗去苛求他呢?于是,我想把坏事变成好事。
让孩子放松
儿子在一旁默默不语,看得出,他仍然为刚才的事懊恼,并不时用余光观察我的情绪变化,用战战兢兢来形容再贴切不过。
我看看他,目光仍像以往一样温和,那时,我觉察自己的感受:是的,我仍然全身心地爱他,没有因丢失事件而有丝毫改变,理由很简单,他是我的孩子,是我的骨肉,是这个世上唯一有权让我将全部的爱赋予他的那个人。同样,他也在关注我的情绪,脸上表情丰富,那个恐惧,那个内疚,那个期待……是的,他期待我——父亲的谅解、协助和接纳。
于是我伸过手去轻轻抚摸他的头,这种互动是我们父子间的专利,儿子一旦感受到它,会自然地与我亲切起来,放松下来。
“宝贝儿,爸爸知道你还在为刚才的事后悔,算了,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爸爸知道你已经够难受了,没关系,你还是我的好儿子,爸爸以后还会带你出来玩,像以前一样。爸爸并不怪你,只不过,你可能因此而少吃一碗牛肉面或者一个汉堡包(与13元相符)。”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知道损失并承担责任,并了解这种责任意味着什么,但不要让它们成为包袱,不能总背着,承担后放下;第二,也是最重要的,要让孩子感受到,没有因他的过失而失去父爱,不因错误而丧失安全感和归属感,否则,长大以后,一旦在学习上出现失误,他也许会考试怯场,或者会因成绩不佳而厌学、逃学,以后在工作上若出现失误,他会自责得将自己开除出去(认为家庭不再会接受他)。
勇于承担缘于有爱陪伴
是的,爸爸无条件地接纳儿子,他就会接纳自己,无论自己是力不从心或真的失误,他也不会放弃,因为那个爱没有丢失,有爱就有勇气,包括有勇气承担责任。
很明显,他的目光柔和了起来,但眼睛里闪烁着泪花。那是一种告别,与方才那个不安的告别。这就是孩子,单纯而圣洁,只要得到爱,他们什么都能做到。
继而,“儿子,如果一个律师上了法庭,却忘了带证据,那个当事人也许就完了。如果一个战士上了战场没有带枪,就会成为活靶子。如果你下围棋时丢失了一个机会,忽略了对手的杀招,也会前功尽弃。如果考试的时候因为写错了一个数字,忘记了一个要点,就得不了高分。如果前面保管得好好的,却在交费时丢了停车卡,就会那么狼狈!”
这不是渲染,而是强化承担后果,是父亲以社会阅历来提醒儿子,再引导他从当下的状态看到将来,意在“防患于未然”。同时也为儿子呈现出一种“父子共同承担”的状态,这是“上阵父子兵”的暗示,也是缔造或接纳合作伙伴,信任权威的心理基础。同时,不让一个孩子感到无助与无力,这就是父爱如山,将来我们不在人世了,这座山仍然会在儿子的心中,他会因此而有信念,有依靠,有主心骨。因此,那个精子携带的不仅是基因,还有将来儿子走到世上的一切动力源泉,虽然无法替代他一生,却可以助他一臂之力。
儿子看看我,点点头,示意他已经明白了。
利用犯错的机会进行转化
当我回顾整个过程,这其实就是一种心理治疗。如果因亲友的过失而导致家庭损失或其他失误,你的第一反应,绝对不能是埋怨,就算你真的很生气,真的损失巨大,真的想打他一顿,都要克制住这个第一反应。特别是对孩子,因为他也知道自己错了,那时,他在鞭打自己,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形成罪恶感,这就是自我否定的心态。
自我否定的极端化会导致抑郁或自虐等倾向,因为他没有出口,无法将那个自责和不安宣泄出去。那时的他已经受伤,而且是自残所致,因此,我们作为亲人就要为他疗伤,成为他的朋友,特别是对于孩子,更应该无条件地呈现出包容与接纳。但不是迁就他或替他找借口,而是在面对现实的前提下,给予他亲人的谅解与关爱。
一般来说,孩子会把家里的问题都揽在自己身上,包括父母之间的问题,更何况这种原本就是他自己造成的损失。所以那个自责的包袱,已经压得他很沉重了,做父母的,不是在他惩罚自己时再雪上加霜,而是协助他度过这种困境,鼓励他勇于承担责任。利用这种机会,把坏事变成好事,这个过程叫作转化。如此,他会有朋友,即便所有人都不接受他,他也会接受自己,做自己的朋友,一个接纳自己的人,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同时,他也会体谅、包容、理解和协助他人,因为他已经具备了转化能力,这可是最佳的心理素质之一。
等我把车开出来,到了收费口,便让儿子出示停车卡,儿子愣了,因为手中没有,再摸口袋,还是没有。他打开车内的照明灯,前后左右地寻找。然而,后面已经跟了几辆待出的车,车管员也催促我们,无奈,我交了13元。
车开出来,我仍让儿子寻找,儿子说,既然已经交费,再找也是无益。我知道他是想草草了事,得过且过,但我还是要求他必须找到。果然,在他的座位下面,他找到了,而且回忆起来,是他随手拿饮料时丢的。
第一反应
我可以想象得出来,如果有些家长遇到这种事,下面的情节一定是埋怨不断,唠叨不休,一来恨孩子粗心,二来心疼钱(虽然没多少钱),因为那钱本可以省下来。在此,可别说什么家长小气,其实这种事与小不小气无关,只是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却因孩子的失误而发生了。于是,窝火会变成愤怒,甚至会演变为肢体或语言暴力。
小中见大
丢失停车卡这种事显得不那么严重,然而我可不这么看。这是虎头蛇尾,就是粗心大意的开始。就像这张停车卡,开始保管得好好的,却在临门一脚时掉了链子。可要求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孩子那么善始善终,显然是一种奢求。想想我自己在小时候玩的时候那么疯,那么忘乎所以,又干吗去苛求他呢?于是,我想把坏事变成好事。
让孩子放松
儿子在一旁默默不语,看得出,他仍然为刚才的事懊恼,并不时用余光观察我的情绪变化,用战战兢兢来形容再贴切不过。
我看看他,目光仍像以往一样温和,那时,我觉察自己的感受:是的,我仍然全身心地爱他,没有因丢失事件而有丝毫改变,理由很简单,他是我的孩子,是我的骨肉,是这个世上唯一有权让我将全部的爱赋予他的那个人。同样,他也在关注我的情绪,脸上表情丰富,那个恐惧,那个内疚,那个期待……是的,他期待我——父亲的谅解、协助和接纳。
于是我伸过手去轻轻抚摸他的头,这种互动是我们父子间的专利,儿子一旦感受到它,会自然地与我亲切起来,放松下来。
“宝贝儿,爸爸知道你还在为刚才的事后悔,算了,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爸爸知道你已经够难受了,没关系,你还是我的好儿子,爸爸以后还会带你出来玩,像以前一样。爸爸并不怪你,只不过,你可能因此而少吃一碗牛肉面或者一个汉堡包(与13元相符)。”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知道损失并承担责任,并了解这种责任意味着什么,但不要让它们成为包袱,不能总背着,承担后放下;第二,也是最重要的,要让孩子感受到,没有因他的过失而失去父爱,不因错误而丧失安全感和归属感,否则,长大以后,一旦在学习上出现失误,他也许会考试怯场,或者会因成绩不佳而厌学、逃学,以后在工作上若出现失误,他会自责得将自己开除出去(认为家庭不再会接受他)。
勇于承担缘于有爱陪伴
是的,爸爸无条件地接纳儿子,他就会接纳自己,无论自己是力不从心或真的失误,他也不会放弃,因为那个爱没有丢失,有爱就有勇气,包括有勇气承担责任。
很明显,他的目光柔和了起来,但眼睛里闪烁着泪花。那是一种告别,与方才那个不安的告别。这就是孩子,单纯而圣洁,只要得到爱,他们什么都能做到。
继而,“儿子,如果一个律师上了法庭,却忘了带证据,那个当事人也许就完了。如果一个战士上了战场没有带枪,就会成为活靶子。如果你下围棋时丢失了一个机会,忽略了对手的杀招,也会前功尽弃。如果考试的时候因为写错了一个数字,忘记了一个要点,就得不了高分。如果前面保管得好好的,却在交费时丢了停车卡,就会那么狼狈!”
这不是渲染,而是强化承担后果,是父亲以社会阅历来提醒儿子,再引导他从当下的状态看到将来,意在“防患于未然”。同时也为儿子呈现出一种“父子共同承担”的状态,这是“上阵父子兵”的暗示,也是缔造或接纳合作伙伴,信任权威的心理基础。同时,不让一个孩子感到无助与无力,这就是父爱如山,将来我们不在人世了,这座山仍然会在儿子的心中,他会因此而有信念,有依靠,有主心骨。因此,那个精子携带的不仅是基因,还有将来儿子走到世上的一切动力源泉,虽然无法替代他一生,却可以助他一臂之力。
儿子看看我,点点头,示意他已经明白了。
利用犯错的机会进行转化
当我回顾整个过程,这其实就是一种心理治疗。如果因亲友的过失而导致家庭损失或其他失误,你的第一反应,绝对不能是埋怨,就算你真的很生气,真的损失巨大,真的想打他一顿,都要克制住这个第一反应。特别是对孩子,因为他也知道自己错了,那时,他在鞭打自己,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形成罪恶感,这就是自我否定的心态。
自我否定的极端化会导致抑郁或自虐等倾向,因为他没有出口,无法将那个自责和不安宣泄出去。那时的他已经受伤,而且是自残所致,因此,我们作为亲人就要为他疗伤,成为他的朋友,特别是对于孩子,更应该无条件地呈现出包容与接纳。但不是迁就他或替他找借口,而是在面对现实的前提下,给予他亲人的谅解与关爱。
一般来说,孩子会把家里的问题都揽在自己身上,包括父母之间的问题,更何况这种原本就是他自己造成的损失。所以那个自责的包袱,已经压得他很沉重了,做父母的,不是在他惩罚自己时再雪上加霜,而是协助他度过这种困境,鼓励他勇于承担责任。利用这种机会,把坏事变成好事,这个过程叫作转化。如此,他会有朋友,即便所有人都不接受他,他也会接受自己,做自己的朋友,一个接纳自己的人,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同时,他也会体谅、包容、理解和协助他人,因为他已经具备了转化能力,这可是最佳的心理素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