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的“眼泪”与悲情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ftmy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著名的神魔小说《西游记》中有184处写到“哭”或“落泪”,如此描写拉近了神魔与人的距离,加强了形象的生动性与多样性,同时也显示了取经的艰难。而受民间艺术的影响,部分“哭”或“落泪”有“游戏”的成分,但由于文人世界观与情感的贯注,悲情却更为浓郁而深刻。因而,以为《西游记》是“游戏”之作的观点,十分值得商榷。
  关键词:《西游记》 眼泪 悲情 “游戏”说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问世于明中叶的长篇小说《西游记》,受到不同时期人们的喜爱,但人们多把其视为“游戏”之作,强调书中突出的幽默滑稽特色,而没有看到作品中众多的“眼泪”及其悲情所产生的审美作用。
  《西游记》表面的幻域奇景、变形夸张,以及不同形象的插科打诨、笑耍浑闹,常使人们不禁而“喜”;然而,细谙全书,却可发现作品的字里行间飘溢着许多泪水。不管是唐僧、悟空四众,还是仙佛僧道、君相贱民,都有泪撒抛。以“泪”而看,三藏这样一个心定如磐的圣僧简直就是一个“泪虫”,西行取经之路,几乎就是以泪水铺就而成。以作品的每10回为一个单元,每单元都有不少于10回次的“哭”或“落泪”的叙写;而取经路上涉及的相关文字将近160处,相当于几乎每回就有2次写到“哭”或“落泪”。“哭”或“落泪”的行为来自书中众多的人物或形象,其中与神话形象相关的有119处,与现实形象相关有的65处。
  唐僧是整部《西游记》落泪最多的人,写到他的“哭”或“落泪”高达55次,几占全部的三分之一。他本是如来座下二弟子金蝉子,因“听经不专”被贬下凡尘,先是遭受丧父辱母之难,“泪水”似乎与生俱来,在知悉身世并重新团圆时泪水尤多。第13回以后,唐僧受命西行,尽管一路上他心无尘念,却始终不能脱却“泪水”。仅以后80回为例,唐僧每十回就有3次以上的“哭”或“落泪”。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核心人物,全书的情感基调和美学特色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确立的。对于这个形象,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很大的误读。如建国初期就有学者以为:“孙悟空是神的世界中打抱不平的一位硬汉,他永远是乐观、积极、不怕困难和敢作敢当。”直到上个世纪末,类似主张仍很有影响。
  西行取经,悟空的性格得到更为全面和深入的展示。一路上,共写到他18次“哭”或“落泪”,其中有为蒙骗妖魔或耍弄机巧的假哭,也不乏发自肺腑的真哭、大哭、痛哭。这一系列由浅至深的叙写,一方面真切地体现出他们师徒间深厚的情感,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一个有血有肉、敢爱敢恨也敢悲的生动形象。
  八戒、沙僧也是《西游记》中十分重要的形象。两人性格各异,一个呆头呆脑、憨直浑厚;一个老成持重、任劳任怨。比起唐僧和悟空,他们两人的性格更为迟钝或内敛,所以悲情的抒发要少许多。八戒共有10次“哭”或“落泪”,沙僧仅6次,都发生在取经的过程中。他们的悲情主要发自其师徒间生死与共的真切情感,其中也有八戒呆憨好笑的应景之“哭”。
  另外,其它的魔怪仙佛、君相及眷属、僧道、普通凡众,还有高达92次的“哭”或“落泪”,占全书总数的一半,其涉及形象之广是其它文学作品所难比的。如第9回写龙王“含泪”求生,第29回写已变成白龙马的小龙洒泪哀告搭救师父,第90回写太乙救苦天尊手下的狮奴因走失九头狮子而害怕得落泪,让我们看到了仙佛的“眼泪”;而路过乌鸡国、朱紫国、灭法国,则使我们看到那里的君主臣相、以及嫔妃公主们或懦弱、或悲痛的泪水。
  总之,《西游记》是一部浸透着浓郁泪水和悲情的作品,仅把它看成是“游戏”或滑稽诙谐之作,是不全面的。
  《西游记》中的“哭”和“落泪”是大量存在的,原因和类型也是复杂多样的。那么,作者这样写的功能何在?其形成原因又是怎样的哪?
  首先,“眼泪”拉近了神魔与人的距离。《西游记》主要叙述的是殊方异域、神佛妖魅的奇幻故事。然而,这部神魔小说最为人称道的并不是其想象的离奇、故事的曲折夸张,而是与“人”的贴近和认同。虽然书中神魔形象外形各异,而内在的情感与心理和人却是相同的,这就与“人”就拉近了距离。如孙悟空法力无边,和“人”是绝不同的;但他却也不断有忧愁苦闷、委屈悲苦,从而让读者不觉得他是“石猴”或“人间喜仙”,而是和普通人一样。
  其次,眼泪加强了形象的生动性与多样性。眼泪是人情感的晴雨表,通过眼泪我们就能看到人物的心理变化与性格形成。唐僧是全书落泪最多的一个,以此才凸现出他软弱胆小、怯懦仁慈的性格。孙悟空的泪水仅次于唐僧,这是为以前学者们所忽视的,所以人们多看到他性格中大胆勇猛、乐观滑稽的一面,而忽视他重情多义、敏感自尊的一面。
  再次,通过书中眼泪,尤其是取经途中的眼泪,反衬出取经之艰。这一方面突出了取经人物形象顽强坚定的意志与斗争精神,同时又增加了这次宗教行动的神秘性与神圣性。玄奘西行取经是发生在唐中叶的历史实事,此行跋山涉水,其艰难程度令人难以想象,不但作为肉体凡胎的玄奘常被各种妖魔与险阻逼得落泪,就是悟空、八戒、沙僧也不能免,可见,“真经”的求取是不易的,其应与取经人一道得到敬奉。
  总之,《西游记》中的眼泪的产生有一定的必然性,是儒家传统思想与文人的世界观及情感选择的直接产物,一方面使作品中很多“眼泪”更趋于真实自然,另一面又使全书被作者的思想认识所贯注,进而让“眼泪”染上文人的色彩。
  因此,说《西游记》为游戏之作是不全面的,是十分值得商榷的。
  
  参考文献:
  [1] 张燕瑾、吕微芬:《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明代文学研究》,北京出版社,2001年。
  [2] 吴志达:《明清文学史·明代卷》,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
  [3]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作者简介:徐军,女,1964—,河北唐山市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文学研究及教学管理,工作单位:石家庄学院教务处。
其他文献
摘要无论在20世纪或是21世纪,弗朗兹·卡夫卡毫无疑问都称得上世界文坛最优秀的作家之一。卡夫卡生前默默无闻,而去世后他和他的作品的价值逐渐为人们所肯定。在卡夫卡的所有作品中,《变形记》堪称现代主义文学经典之作,这篇讲人变成虫的故事揭示了20世纪西方社会人的“异化”,和人对生存的绝望。  关键词:卡夫卡 《变形记》 异化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变形记》是卡夫卡早期短篇小
期刊
摘要波德莱尔用具有颓废美特征的怪诞意象揭示人间丑恶现实,创建迥异恶浊现实的超验世界,寻得精神规避,从而开创了上帝缺席下的一种新的审美转向。  关键词:波德莱尔 怪诞 内转 超验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波德莱尔(1821—1867)生活在19世纪的花都巴黎,工业文明带来了掠夺、丑恶和贫穷,这是一个人类受物质、商品、金钱左右和奴役的时代。波德莱尔就是这样一个“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
期刊
摘要崔颢虽非唐代边塞诗的领军人物,但其边塞诗始终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呈现出清刚劲健、风骨凛然的风格,体现出了盛唐人特有的精神风貌,从中可以一窥凛凛盛唐的恢弘气象。  关键词:边塞 诗风 骨盛 唐气象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崔颢(公元704—754年),汴州(今开封)人。开元十一年(723年)进士。开元后期,以监察御使任职河东幕府。天宝初任太仆寺丞,迁司勋员外郎,世
期刊
摘要智利作家何塞·多诺索的小说《旁边的花园》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的生存困境。沿循着文本中对人类精神家园的追问,一方面我们与作家一同体验着生命的苦闷与冲动,叩问生命本体的终极关怀和返朴归真,一方面也令人面对目前急遽变革中的迷失、隐忧而不得不重新审视和寻找自己的位置。  关键词:精神家园 追寻 救赎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旁边的花园》是智利著名作家何塞· 多诺索的一部反映当
期刊
摘要从古希腊到18世纪启蒙主义时期,人的形象由最初的开始认识到后来的无限张扬并开始反思自己,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本文拟以《俄狄浦斯王》、《哈姆雷特》和《忏悔录》三部作品为例,分析在这段时间内关于“人”的文学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人 《俄狄浦斯王》 《哈姆雷特》 《忏悔录》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对人的自我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探究,是西方文学的传统。尤其是自古希腊时期人开始认
期刊
摘要愁,是李清照词的主题,李清照的愁有前后期的不同。李清照前期的词,主要抒写的是个人生活感受,此时的愁多半是闲愁、离愁,或是淡淡的哀愁;后期则为国家民族的灾难而悲,其思想的深度、内容的充实远甚于前期,此时的愁则是浓愁、深愁,是透彻心骨的悲愁。  关键词:李清照 情愁 别离 国破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李清照一生所写的词,可以分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主要写她和丈夫赵明诚的幸福生
期刊
摘要作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大家和意识流小说家代表的伍尔芙和福克纳,在创作中体现出许多相似性,而他们各自独特的创作个性又令他们作品的艺术表现各有千秋。在死亡主题的探讨上,伍尔芙与福克纳都能达到相当的深度,但福克纳较伍尔芙而言,要显得丰富、广博。伍尔芙多倾向于个人思想层面展开,而福克纳则常从宗教、社会文化方面展开。  关键词:伍尔芙 福克纳 死亡主题 比较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王勃的诗歌情感真挚、语言典雅,尤以赠别诗与怀乡诗见长。本文从王勃的怀乡诗与赠别诗产生的生活背景及其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怀乡诗 赠别诗 情景交融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王勃在初唐文坛上是一颗耀眼的明星,尤以赠别诗和怀乡诗见长,以其真挚的感情与优美的意境打动了无数读者。    一 怀乡诗与赠别诗在王勃诗歌中所处的位置    王勃是一位天才诗人,但由于命运多
期刊
摘要人情美是人的本真状态与真实的情感的自然展现,人性美与传统社会制度以及社会伦理联系密切。了解作者的生存状态,并对作品比较研究,会发现《西厢记》有人情美,但更重要的是人性美的绽放;《牡丹亭》有人性美,但更多的是人情美的颂唱。  关键词:人性美 人情美 《西厢记》 《牡丹亭》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爱情是《西厢记》与《牡丹亭》两部作品中的主题与主线。然而爱情之美在两部作品中
期刊
摘要双性共体诗学自产生之初就受到了许多争议和误解。本文借助荣格的“阿妮玛与阿尼姆斯”理论,通过对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奥兰多》中主角形象的解读及分析艾米莉·勃朗特对《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厉夫的塑造,展现双性共体诗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阿妮玛阿尼姆斯双性共体诗学伍尔夫艾米莉·勃朗特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她的《一间自己的屋子》中提出了她对女性主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