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去看了日本酒井充子导演拍的纪录片《台湾身份(Taiwan Identity)》。她是1969年出生的原北海道新闻记者,被蔡明亮影片迷住而去台湾观光,意外碰到了几个会讲日语的当地老人。他们是日治时期受教育的台湾人,至今一见日本人就会讲起日语来。酒井感到惊讶不已,于是开始拍下对他们的访问。
2009年公映的第一部作品《台湾人生》充分表达出了在殖民地出生长大的悲哀:当年的台湾人是二等公民,为了跟日本人平起平坐,他们拼命学日语,改日本姓名,甚至志愿去当日本兵。然而,日本的战败完全改变了他们的人生道路。代表祖国来接收台湾的国民党部队,当时视台湾人为受了日本奴化教育的二等中国人。彼此之间的矛盾导致了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惨剧,以及从1949年起长达38年的戒严令。
60年后,接受年轻一代日本导演的访问时,台湾老人对日本政府仍然非常愤怒:逼迫人家做日本人以后,拍拍屁股就走,当“二二八事件”这类的惨剧发生之际,日本不仅没有介入,而且还对蒋介石的以德报怨政策赞叹不已。
《台湾人生》记录下了老一辈台湾人的声音,虽然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但是我本人始终觉得不舒服。日语本来不是台湾人的母语,是被日本殖民时代强迫推行的语言,“二战”后很长时间又被国民党政府禁用,结果他们讲的日语跟当下语境相差很远。事后60多年,叫他们用原统治者的语言去讲曾被统治的感受,在拍摄纪录片的职业伦理上,不能说没有问题。我总怀疑,若叫他们用母语或普通话去讲的话,说不定会讲出很不一样的内容来。
在东京上映的《台湾身份》里,导演访问了跟上次不同的六个台湾老人,重点在于他们战后的经历。
有人作为日本兵去朝鲜,被苏联的军队抓到中亚的收容所去强制劳动两年,1949年回到了日本,却无法回“二二八事件”后不久的台湾去,娶了日本太太生育一子,在横滨中华街生活,至今没入日本籍,因而也没收到日本政府给老兵每人15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十万元)的赔偿费。
也有人作为日本兵去南洋,战后被留用参加了印尼独立战争,因为不敢回戒严下的台湾,至今居住于雅加达,并定期为在当地丧命的台湾籍老兵扫墓。
还有人以莫须有的叛乱罪被捕送去火烧岛监狱,坐了八年牢。可见,当时很多台湾人的生活,犹如台风天的一张树叶,被政治狂风吹来吹去。他们都无奈地说:那是时代或者命运所致,没有办法。
在被访问的六个人当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台湾原住民邹族领袖高一生的长女高菊花。她父亲高一生,1908年生于阿里山,就读日本统治下的台南师范学校,接触到了现代音乐教育,并在假期里协助俄罗斯语言学家编纂了邹语词典。毕业以后,他回山地担任警察兼小学老师,业余时间作曲留下了《打猎歌》、《杜鹃花》等歌曲。在女儿菊花的记忆里,父亲常背着哭闹的她和弟妹弹钢琴,教孩子们看五线谱唱歌。
1945年日本人撤退后,高一生当上吴凤乡(现阿里山乡)乡长。两年后他因为主张原住民自治而被捕,并于1954年被枪毙。在今日台湾,他被列为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受难者。在监狱里,他为安慰妻小和族人而作的一首歌叫《春之佐保姬》,跟其他作品一起,后被灌入了专辑唱片。
在《台湾身份》里,菊花和弟弟去父亲的坟墓,按照遗言把啤酒浇在墓碑上,播放贝多芬交响曲,也用正规声乐的发声合唱《春之佐保姬》。这可说是整篇电影里最动人的镜头。
绝大多数日本人从来没听过台湾曾有高一生这样的原住民领袖。他和魏德圣影片《塞德克巴莱》中的两个原住民警察属于同一代,所体现出来的文化水平,似乎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悲的是,他去世后,本来准备留学美国的长女菊花,不仅为养活家人当歌手卖唱,而且一直受国民党保安部的审查长达17年,直到她在虚假的自首证上签名为止。
2009年公映的第一部作品《台湾人生》充分表达出了在殖民地出生长大的悲哀:当年的台湾人是二等公民,为了跟日本人平起平坐,他们拼命学日语,改日本姓名,甚至志愿去当日本兵。然而,日本的战败完全改变了他们的人生道路。代表祖国来接收台湾的国民党部队,当时视台湾人为受了日本奴化教育的二等中国人。彼此之间的矛盾导致了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惨剧,以及从1949年起长达38年的戒严令。
60年后,接受年轻一代日本导演的访问时,台湾老人对日本政府仍然非常愤怒:逼迫人家做日本人以后,拍拍屁股就走,当“二二八事件”这类的惨剧发生之际,日本不仅没有介入,而且还对蒋介石的以德报怨政策赞叹不已。
《台湾人生》记录下了老一辈台湾人的声音,虽然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但是我本人始终觉得不舒服。日语本来不是台湾人的母语,是被日本殖民时代强迫推行的语言,“二战”后很长时间又被国民党政府禁用,结果他们讲的日语跟当下语境相差很远。事后60多年,叫他们用原统治者的语言去讲曾被统治的感受,在拍摄纪录片的职业伦理上,不能说没有问题。我总怀疑,若叫他们用母语或普通话去讲的话,说不定会讲出很不一样的内容来。
在东京上映的《台湾身份》里,导演访问了跟上次不同的六个台湾老人,重点在于他们战后的经历。
有人作为日本兵去朝鲜,被苏联的军队抓到中亚的收容所去强制劳动两年,1949年回到了日本,却无法回“二二八事件”后不久的台湾去,娶了日本太太生育一子,在横滨中华街生活,至今没入日本籍,因而也没收到日本政府给老兵每人15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十万元)的赔偿费。
也有人作为日本兵去南洋,战后被留用参加了印尼独立战争,因为不敢回戒严下的台湾,至今居住于雅加达,并定期为在当地丧命的台湾籍老兵扫墓。
还有人以莫须有的叛乱罪被捕送去火烧岛监狱,坐了八年牢。可见,当时很多台湾人的生活,犹如台风天的一张树叶,被政治狂风吹来吹去。他们都无奈地说:那是时代或者命运所致,没有办法。
在被访问的六个人当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台湾原住民邹族领袖高一生的长女高菊花。她父亲高一生,1908年生于阿里山,就读日本统治下的台南师范学校,接触到了现代音乐教育,并在假期里协助俄罗斯语言学家编纂了邹语词典。毕业以后,他回山地担任警察兼小学老师,业余时间作曲留下了《打猎歌》、《杜鹃花》等歌曲。在女儿菊花的记忆里,父亲常背着哭闹的她和弟妹弹钢琴,教孩子们看五线谱唱歌。
1945年日本人撤退后,高一生当上吴凤乡(现阿里山乡)乡长。两年后他因为主张原住民自治而被捕,并于1954年被枪毙。在今日台湾,他被列为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受难者。在监狱里,他为安慰妻小和族人而作的一首歌叫《春之佐保姬》,跟其他作品一起,后被灌入了专辑唱片。
在《台湾身份》里,菊花和弟弟去父亲的坟墓,按照遗言把啤酒浇在墓碑上,播放贝多芬交响曲,也用正规声乐的发声合唱《春之佐保姬》。这可说是整篇电影里最动人的镜头。
绝大多数日本人从来没听过台湾曾有高一生这样的原住民领袖。他和魏德圣影片《塞德克巴莱》中的两个原住民警察属于同一代,所体现出来的文化水平,似乎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悲的是,他去世后,本来准备留学美国的长女菊花,不仅为养活家人当歌手卖唱,而且一直受国民党保安部的审查长达17年,直到她在虚假的自首证上签名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