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时代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应该在对学生经济帮扶的基础上更加关注育人成效,培养出服务于社会进步和祖国发展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高职院校要有效结合资助工作和育人工作,由对学生的“保障型资助”转变为“发展型资助”,将育人目标融入对学生的经济帮扶过程中,为家庭经济困難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提升资助育人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发展型资助;育人;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1;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9-0016-02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我国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巨大胜利,高职院校的资助工作也有了新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如何将资助工作和育人工作进行有效结合,如何由对学生的“保障型资助”转变为“发展型资助”,如何将育人目标融入对学生进行经济帮扶的过程中,为家庭贫困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成为新时代高职院校资助育人质量提升过程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背景
(1)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成为学生资助工作的重点。资助育人工作的新目标也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提升。原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工作》中提出: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教育系统实施“奋进之笔”的进取之年,必须努力开创学生资助工作新局面。因此,新时期高职资助育人工作应该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经济帮扶的基础上更加关注育人成效,努力培养出服务于社会进步和祖国发展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2)新时代高职资助育人工作所面对的学生对象具有独特性。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开始以“00后”为主体,这些年轻学生受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影响,思维活跃,富于创新,具有社会洞察力。他们能够利用微信、QQ、抖音、微博等互联网平台接触和了解新事物,进而开阔个人视野,丰富个人信息,获取新的知识。这些特质使他们能够通过更敏锐的观察来感受外在环境的变化,因此其价值诉求也日趋多元化。
二、新时代高职资助育人工作体系的思考
由于资助育人工作的学生对象家庭经济困难原因、困难程度和心理特征都不一样,因此教育者要针对学生的情况,积极探索高职资助育人工作体系。
(1)关注学生心理,加强人文关怀。在资助育人工作中,首先要以提供基本的经济资助为基础,为学生解决衣食住行等生活困难。其次,要将解决生活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了解家庭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给予他们更充分的尊重和关爱,加强人文关怀,让他们积极投入到当前的学习和生活中,并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热烈的向往。再次,要组织种类丰富的主题班会和主题教育活动,动员学生积极参加,让学生通过活动获得素质和技能的提升,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幸福感和使命感。
(2)充分发挥同伴引领作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在资助育人工作中,教育者应积极挖掘和培育励志典型,通过身边青年学子的成长成才经验开展以励志、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展现励志青年自强自立、锲而不舍的优秀品质,诠释励志青年顽强拼搏、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增加资助工作的亲切感和共鸣感。在资助育人工作过程中,要注意丰富和创新资助育人活动载体,用符合学生特点的、接地气的话语和形式,将教育内容巧妙融入活动,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3)提供多方位锻炼平台,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首先,需要在尊重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基础上开展具体资助工作。其次,需要多方协同配合,提供给学生多方位锻炼平台,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比如,学校可以针对家庭困难学生开设创新创业、职业指导、口才表达、沟通交流等课程,帮助学生树立创新理念,鼓励和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双创比赛,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实践,增强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再次,需提供多方位、多渠道的实习和就业机会,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满意的实习和工作机会。最后,需加大国家对毕业生参军入伍和服务基层等相关政策的宣传,引导学生积极参军和服务基层。这样,既能减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压力,还能强化其基层服务意识和为人民服务意识。
三、新时代背景下提升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质量的对策
新时代的资助育人工作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上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扶助他们完成学业,履行“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辍学”的庄严承诺,更要滋养学生的内心,涵养其感恩情怀,提升其职业技能,实现资助与育人共举、保障与激励并重、脱贫与成才同步。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发展型资助体系,积极探索资助新方法,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为此,学校可以开展贫困生成长行动“五个一”活动,即要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学期读一本励志书籍、参加一次励园道德讲堂、参加一次公益活动、参加一次竞赛、递交一份个人成长报告,从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具体做法如下。
(1)广泛阅读学习,提升综合素养。学校鼓励学生积极阅读,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或组织座谈会等方式,定期组织学生交流和分享阅读心得,推荐学生加入读书社,阅读党史党章、红色经典书籍、励志书籍和职业技能提升书籍。同时,还优选学生的阅读心得体会并附带其照片编制成册,以此激励更多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2)参加道德讲堂,向模范学习。学校每个月组织一次道德讲堂,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定讲堂主题,开展“三类教育”(诚信教育、励志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宣传、QQ投票和实地座谈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评选出最受学生欢迎的道德讲堂佳作,并形成纸质档案留存,让学生通过道德讲堂的熏陶,向模范学习。
(3)投身公益活动,培养感恩意识。学校每个学期初开展一次公益志愿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包括校内公益活动及校外公益活动,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活动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整理材料、照顾老人、教育和陪伴小孩、劳动锻炼等。学校对活动过程进行记录,精选励志公益活动佳作,收集成册并形成电子档案留存。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各项公益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知恩感恩、勇于担当、接受爱并传递爱的优良品质。
(4)角逐各类竞赛,磨炼专业技能。学校发布相关信息,动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参与技能竞赛或创新创业大赛,组织专业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等对参赛学生进行指导,并做好记录和跟进。技能竞赛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沟通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
(5)学年定期总结,提交成长报告。个人成长报告包括学生自评和辅导员评价两部分,其内容需反映学生的“五个一”活动参加情况及其他方面的表现。每学年学校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营造努力拼搏、励志向上的校园氛围,鼓励大家向优秀学生学习,争当模范。
四、结语
总之,新时代高职院校资助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结合资助工作和育人工作,强调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与生活问题相结合,立足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网络等平台,将理论融于实践,将育人目标融入对学生的经济帮扶过程。这样,才能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精准服务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陈宝生.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18(06).
[2]丁绍家.从“扶困”到“扶智”、“扶志”:高职贫困生发展性资助创新实践研究[D].郑州大学,2018.
[3]金贝贝.高校资助育人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发展[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5).
[4]衷华,陈良声.发挥高校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的路径探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5]兰凯.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探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12).
关键词: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发展型资助;育人;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1;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9-0016-02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我国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巨大胜利,高职院校的资助工作也有了新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如何将资助工作和育人工作进行有效结合,如何由对学生的“保障型资助”转变为“发展型资助”,如何将育人目标融入对学生进行经济帮扶的过程中,为家庭贫困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成为新时代高职院校资助育人质量提升过程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背景
(1)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成为学生资助工作的重点。资助育人工作的新目标也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提升。原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工作》中提出: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教育系统实施“奋进之笔”的进取之年,必须努力开创学生资助工作新局面。因此,新时期高职资助育人工作应该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经济帮扶的基础上更加关注育人成效,努力培养出服务于社会进步和祖国发展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2)新时代高职资助育人工作所面对的学生对象具有独特性。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开始以“00后”为主体,这些年轻学生受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影响,思维活跃,富于创新,具有社会洞察力。他们能够利用微信、QQ、抖音、微博等互联网平台接触和了解新事物,进而开阔个人视野,丰富个人信息,获取新的知识。这些特质使他们能够通过更敏锐的观察来感受外在环境的变化,因此其价值诉求也日趋多元化。
二、新时代高职资助育人工作体系的思考
由于资助育人工作的学生对象家庭经济困难原因、困难程度和心理特征都不一样,因此教育者要针对学生的情况,积极探索高职资助育人工作体系。
(1)关注学生心理,加强人文关怀。在资助育人工作中,首先要以提供基本的经济资助为基础,为学生解决衣食住行等生活困难。其次,要将解决生活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了解家庭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给予他们更充分的尊重和关爱,加强人文关怀,让他们积极投入到当前的学习和生活中,并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热烈的向往。再次,要组织种类丰富的主题班会和主题教育活动,动员学生积极参加,让学生通过活动获得素质和技能的提升,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幸福感和使命感。
(2)充分发挥同伴引领作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在资助育人工作中,教育者应积极挖掘和培育励志典型,通过身边青年学子的成长成才经验开展以励志、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展现励志青年自强自立、锲而不舍的优秀品质,诠释励志青年顽强拼搏、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增加资助工作的亲切感和共鸣感。在资助育人工作过程中,要注意丰富和创新资助育人活动载体,用符合学生特点的、接地气的话语和形式,将教育内容巧妙融入活动,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3)提供多方位锻炼平台,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首先,需要在尊重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基础上开展具体资助工作。其次,需要多方协同配合,提供给学生多方位锻炼平台,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比如,学校可以针对家庭困难学生开设创新创业、职业指导、口才表达、沟通交流等课程,帮助学生树立创新理念,鼓励和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双创比赛,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实践,增强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再次,需提供多方位、多渠道的实习和就业机会,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满意的实习和工作机会。最后,需加大国家对毕业生参军入伍和服务基层等相关政策的宣传,引导学生积极参军和服务基层。这样,既能减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压力,还能强化其基层服务意识和为人民服务意识。
三、新时代背景下提升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质量的对策
新时代的资助育人工作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上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扶助他们完成学业,履行“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辍学”的庄严承诺,更要滋养学生的内心,涵养其感恩情怀,提升其职业技能,实现资助与育人共举、保障与激励并重、脱贫与成才同步。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发展型资助体系,积极探索资助新方法,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为此,学校可以开展贫困生成长行动“五个一”活动,即要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学期读一本励志书籍、参加一次励园道德讲堂、参加一次公益活动、参加一次竞赛、递交一份个人成长报告,从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具体做法如下。
(1)广泛阅读学习,提升综合素养。学校鼓励学生积极阅读,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或组织座谈会等方式,定期组织学生交流和分享阅读心得,推荐学生加入读书社,阅读党史党章、红色经典书籍、励志书籍和职业技能提升书籍。同时,还优选学生的阅读心得体会并附带其照片编制成册,以此激励更多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2)参加道德讲堂,向模范学习。学校每个月组织一次道德讲堂,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定讲堂主题,开展“三类教育”(诚信教育、励志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宣传、QQ投票和实地座谈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评选出最受学生欢迎的道德讲堂佳作,并形成纸质档案留存,让学生通过道德讲堂的熏陶,向模范学习。
(3)投身公益活动,培养感恩意识。学校每个学期初开展一次公益志愿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包括校内公益活动及校外公益活动,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活动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整理材料、照顾老人、教育和陪伴小孩、劳动锻炼等。学校对活动过程进行记录,精选励志公益活动佳作,收集成册并形成电子档案留存。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各项公益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知恩感恩、勇于担当、接受爱并传递爱的优良品质。
(4)角逐各类竞赛,磨炼专业技能。学校发布相关信息,动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参与技能竞赛或创新创业大赛,组织专业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等对参赛学生进行指导,并做好记录和跟进。技能竞赛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沟通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
(5)学年定期总结,提交成长报告。个人成长报告包括学生自评和辅导员评价两部分,其内容需反映学生的“五个一”活动参加情况及其他方面的表现。每学年学校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营造努力拼搏、励志向上的校园氛围,鼓励大家向优秀学生学习,争当模范。
四、结语
总之,新时代高职院校资助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结合资助工作和育人工作,强调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与生活问题相结合,立足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网络等平台,将理论融于实践,将育人目标融入对学生的经济帮扶过程。这样,才能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精准服务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陈宝生.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18(06).
[2]丁绍家.从“扶困”到“扶智”、“扶志”:高职贫困生发展性资助创新实践研究[D].郑州大学,2018.
[3]金贝贝.高校资助育人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发展[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5).
[4]衷华,陈良声.发挥高校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的路径探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5]兰凯.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探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