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培养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fzyzclwh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空间观念,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和基本结构在头脑中的概括化的形象。《数学课程标准》对空间观念培养作了如下描述:“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形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它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质性地落实空间观念的培养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皮亚杰等人研究认为,空间表象是通过儿童主动和内化行为的逐渐组织而构建起来的,然后导致了运算系统的建立。对儿童来说,形状的抽象并不是对物体属性的感觉进行抽象的结果,而是儿童协调行为的结果。比如“角的认识”,是儿童在早期通过玩具(如积木)、家具的边角等实物的探索、触摸、操作,并协调这些活动而得来的结果。
  专家们认为可以把儿童空间观念的形成大致分为4个阶段:一是具体(实物直观),如相应几何形体的实物;二是半具体(模像直观),如已被构造出来的实物模型;三是半抽象(图像抽象),如用图显示的标准图形;四是抽象(概念抽象),如在大脑中建立对象的本质属性。
  笔者从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目标、学习方式3方面结合案例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首先,从学习内容来看,要丰富有关空间观念培养的资源。空间观念的重要表现之一是:“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形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选择与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题材,既要重视让学生对几何形状、大小的感知,更要重视对几何形体的变换关系的感知。教师也应具有较强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创造的意识,在原有教材内容的教学中更多地注入发展空间观念的元素。
  其次,从学习目标来看,应降低单纯的求积计算的学习要求,减少和控制计算的量,保证将教学重心落在丰富与形成空间表象上。一直以来,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重心是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以教会学生计算方法为最终目的。教师必须将这种只关注计算的教学向关注观念、能力、计算并重的教学转变。下面案例展示的就是教师将教学重心从球体积计算转向丰富和形成空间表象、关注方法策略的培养上。
  案例:“圆柱”的复习教学片段
  师:把图中所示的两个长方形旋转一周,可以得到两个圆柱体,大胆猜测一下,所得到的两个圆柱体的体积、侧面积、表面积相等吗?它们的大小关系怎样?然后用自己的办法验证一下。
  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交流及全班汇报。
  生:左边的长方形旋转所形成的圆柱体的体积是用2×3.14×42计算的,而右边的长方形旋转所形成的圆柱体的体积是用4×3.14×22计算的,所以左边的要大一些。
  ……
  从学生学习方式上来看,应以“活动”贯穿于学习始终,创设相应情境,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它是学生建构数学语言、形成空间观念的前提条件。教师要设计多样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模拟等活动,并把这些活动加上自己的想象、分析、推理,以加强对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方位、关系和结构的感知,促进其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在获得基本知识技能的同时,有效发展学生空间意识。
  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仅靠观察长方形、正方形或三角形图片的感知方式可能就不如让他们去触摸这些图形卡片的感知方式更有利于认识其本质属性;但如果能让学生自己用小棒去搭建这些图形,效果可能会更好。而对于稍高年级的学生,几何学习开始涉及较强的维度或抽象性,这就更需要通过操作来形成对图形性质的认识。例如,学生对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认识,就是通过“数面积纸”的方式,利用比较而获得的;而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梯形或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则是通过对图形的割补而获得的。
  我国学者和教师对空间观念形成过程中的心理特点进行长期的研究,其成果认为小学生空间观念形成过程中有以下心理特点:1)直观性,对一些抽象的几何概念不能直接理解,要借助直观手段来领悟;2)描述性,学生往往倾向于用日常用语来描述几何概念;3)渐进性,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逐步进行的,不能一蹴而就;4)偏重于明显要素,学生首先感知的是最明显的、最突出的部分;5)偏重于单个要素,小学生容易观察图形中的单个要素,而图形的特征反映要素之间的关系时,他们就比较困难;6)从标准图形到变式图形有困难;7)偏重对称图形;8)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有困难。
其他文献
多媒体技术是集多种媒体功能于一身,实现了信息载体的多元化。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通过图形、图表、声音、影像、动画等手段的应用实现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展现知识,使原本抽象的知识不再抽象,达到了学生对知识的立体的感知;人机对话,师生对话,鼓励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实现了信息的及时反馈;另外声、光、电手段的使用,不仅加大了课堂容量,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提高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渴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
听说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在听说训练的过程中,使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使语言技能逐步发展,由听说促进读写,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1 坚持每天的“Everyday English”    1.1 Duty report每2人轮一天。2个学生上台来打招呼,问好,询问星期、日期、天气、出勤等情况,再谈各自的家庭
分析在计算机应用的考试评分系统设计中遇到的难点,介绍了系统的设计思路组织结构,将新一代语言XML引入到标准答案表示的问题中来,用实例说明系统开发中使用的关键技术。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从发文时间、文献类型、作者单位、发文期刊、文献主题5个方面对1988—2014年间有关企业集团档案管理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内容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企业集团档案管理的研究状况作了分析研究,对相关方面研究的不足之处予以剖析。  【关键词】企业集团;档案管理;研究综述  企业集团一词首先在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开始使用,国内则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引入这一概念,目的在于引
分析了磨损试验难以模拟实际工况下的摩擦增重现象的根本原因,提出了使试验更贴近实际的指导方法,并以纳米铜粉作润滑油添加剂为例证明了此种方法的有效性,成功实现了试验条
针对国外磨料浆体射流切割技术在我国推广和应用的瓶颈问题,研制出一种新型的磨料浆体射流切割工艺设备.介绍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及优势所在,并通过一系列试验及分析,初步掌握了
每年高考中数列求和的内容都是重点,热点,更是难点。而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自认为很好,但一到考试时,不是得不到分,就是得不全分,原因何在?笔者认为,数列求和问题的关键在于  1)要熟记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及正整数的方幂和公式,并会推导。  2)熟练掌握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如拆项分组法,并项求和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等。  3)把握好解题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①运算过程中,要
1、新的学习方式需要有时间的保证    为了培养学生在力所能及范围内进行“创新”性的学习,还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尝试这种学习方式。学生应该有机会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现、发生、发展的过程。为此,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设置“数学建模”“数学探究”等学习活动。这些活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数学课主要是学习间接的数学知识,因此,传统的听课理解、模仿记忆、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等手段研究几种类金刚石薄膜的力学和微观摩擦性能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从理论上建立关联模型。结果表明,在界面剪切强度和无磨损摩擦的前提下,硬质保护薄膜的
以季戊四醇酯为基础油,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研究了硫烯(T321)添加剂的摩擦学特性.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磨痕形貌,用能谱仪分析了油膜成分.结果表明硫烯(T321)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