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酒意象翻译

来源 :教师·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760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意象的视角对霍克斯(David.Hawkes)和闵福德(John.Minford)的《红楼梦》英译本The Story of the Stone中相关的酒意象翻译作了简要的分析,试图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下酒的知觉意象、隐喻意象及这两种意象组合形成的意象群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红楼梦》;意象;酒意象;翻译
  
  我国的古典小说,林林总总,洋洋大观,但是还没有一部小说像《红楼梦》那样记述人物所饮美酒名目繁多,所行酒令花样迭出。书中婚丧嫁娶、节日喜庆、诗社联句、观花赏雪、友人相聚等,都离不开酒事,真可谓不胜枚举。
  酒文化丰富了《红楼梦》的社会和历史文化空间,《红楼梦》拓展了酒文化的艺术天地。因而,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做到既传递中国的酒文化内涵和酒意象的特点,又能让外国人理解和接受,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试从酒的知觉意象、隐喻意象以及由这两种意象组合构成的意象群等几个方面对霍克斯和闵福德的《红楼梦》英译本The Story of the Stone中相关的酒意象翻译作浅显分析。
  
  一、什么是意象
  
  “意象”这一概念,从古至今,从中国到外国,从东方到西方,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首先,“意象”包括“意”和“象”两个方面有机的统一,“意”指主观的思想和情感,“象”指客观的物象。它涵盖了一个相当大的领域,几乎涉及全部形象表达的基本原理。国内外的学者对“意象”的界定至今仍未达成统一的定论,但是,任何有关“意象”的定义,只要包含了“意”与“象”这两个构成“意象”的最基本因素并能够阐释清楚界定“意象”的着眼点,那它在其研究领域就可以称得上是对“意象”合理的解释了。
  我们今天所谈的意象(image)是个文化语言学概念,既包括我们脑海中呈现出来的各种图像,也包括我们通过听觉、味觉、嗅觉等感觉器官所获得的经验。如胭脂汁子似的葡萄酒的色泽,蜜水似的酒的香醇,等等。有了这些经历和体验,我们才有了想象和讲话的能力。意象首先是心理表征,它们最初是感觉器官(如眼、耳、鼻、舌等)所得到的直接感性经验的概念类比(conceptual analogs),即与现实有一定相似性的意象。正因为意象是感觉器官经验的类比,所以它们都是现实环境(包括社会、自然、人类自身及其生理心理活动等)间接的概念类比。除了个别反映直接感性经验的意象外,绝大多数意象都是衍生出来的,对环境的反映都是间接甚至歪曲的。语词产生意象,有些意象较真实地反映了我们在空间方位、力度强弱和材料质地上的直接经验,其他意象和意象群则更加具有图式化和隐喻化的特点,如有关爱情、友谊、婚姻的意象。
  几乎所有的意象都是由社会文化和个人经验的积累构建而成的。意象要么是在社会交流中形成,要么就是镶嵌在社会结构中。例如反映“家庭琐事,闺阁闲情”的《红楼梦》,就是按一定的社会需求而构建的文化产品,其故事内容在每次讲述中都免不了因不同文化所产生的不同叙述模式而被重新筛选、创作、抽象、歪曲和组合,所以最后的产品往往与最初的具体意象相去甚远。
  语言既有任意性又有非任意性。任意性是指无客观标准,非任意性是指有文化依据,即特定的经验必然产生特定的意象,而特定的意象必定产生特定的语言表达法。因而,如何让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承载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和语言文字意义的“意象”得以相互理解和不断传递,成为了文化和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意象翻译”研究应运而生。
  在文化语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只有在社会文化中构建起来的约定俗成的、互为预设的、共享共知的意象,才是人们赖以理解话语和文学的可靠参照,这些意象就是所谓的“共享背景”或“文化知识”。他们为翻译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也正是这些共同点构成了不同文化和不同国家之间沟通与交流的基础。
  
  二、《红楼梦》中的酒意象及其翻译
  
  酒,作为世界客观物质的存在,其色如玉,其形如水,其质芳醇,其味辛辣,其表冰凉,其性爆烈。可消乏去累、定神压惊、提神醒脑、推兴助趣,可激发穷人的昂扬斗志,可消减英雄的千古忧愁。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是一种物质文化,而且还是一种文化象征。
  曹雪芹将中华民族特有的酒文化凝聚在《红楼梦》中,以太极之云手将火热率真的感情化作一杯老酒,细细品味之后,越来越觉其绵醇悠远,韵味无穷。酒意象是《红楼梦》中举足轻重的意象之一。因而,如何把原作中酒意象的内涵通过翻译尽可能完整地传达给译语读者,以达到理解和交流的目的,对译者来说绝非易事,对翻译研究而言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于是,《红楼梦》的经典全译本之一——英译本The Story of the Stone,霍克斯和闵福德翻译酒意象所采取的策略和方法,成为本文讨论的主要内容。
  在翻译领域中,意象能够通过联想和想象来影响读者,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一点尤其反映在知觉上。除了由视觉、听觉、嗅觉和动觉等构成的知觉意象,意象还包括隐喻等修辞意象以及由某种知觉意象与修辞意象组合而成的意象群。
  1. 知觉意象(Sensory Images)
  知觉意象是指通过知觉经验、认知模式或情境获得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特定意象。它们大都是主观的现象,往往瞬间发生,稍纵即逝,令人难以捉摸,这一特点给理解和翻译该意象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译者不仅要洞悉渗透在这些意象中的不同民族文化心理、文化观念和文化习俗,还要根据具体意象产生的语境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笔者仅以《红楼梦》中几个典型的视觉、听觉和嗅觉等知觉意象来略加分析。
  例1: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唧唧嘟嘟说:泉香而酒冽,玉碗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第六十二局回)
  But Xiang-yun was still playing drinking games in her sleep and proceeded to recite the words of an imaginary forfeit,though her eyes were tightly closed.
  “One. “The spring water being sweet,the wine is good.” Two. “Pour me its liquid amber in a jade cup.”Three. We’ll drink till we see “The moon above the plum-tree bough”. Four. Then,as we’re “Rolling Home”. Five. It will be “A good time to meet a friend”.
  “憨湘云醉眠芍药裀”一段,视听意象俱备,将其豪爽的醉态与和妩媚的睡姿完全融合在一起,美妙的视觉效果加以悦耳的听觉意象,突出湘云的万种风情。在本段译文中,霍克斯避开“唧唧嘟嘟”的字面意思,将其意译为“recite the words of an imaginary forfeit”。“recite”显示出湘云的才情和聪颖,“an imaginary forfeit”勾画出她心胸开阔,不拘小节。曲牌名“醉扶归”被译为“Rolling Home”。“Rolling”(左右摇摆地),一个喝醉酒的娇弱小姐虽被丫鬟们搀扶着却仍然左摇右摆的意象跃然纸上。这段译文,西方读者不仅易懂,而且还会被文中美妙的意象所吸引,译者用轻快的散文实现了译文与原文在节奏、风格、联想与信息传递上的贴近,着笔之际超脱了词典意义和语法范畴的对等,显示了他的良苦用心。另外,霍克斯还在译文的诗词前加了“one,two,three,four,five”等数词进行区分,既让读者明白每句代表的是不同意义不同内容,又暗示了湘云虽醉犹醒的识记与背诵能力,于细节处见翻译功底。
  声音这一层面蕴含着丰富的听觉意象(auditory images),不同的声响会创造出不同的听觉效果,让人产生相关的联想。
  例2:警幻道:“此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曲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第五回)
  “This wine,”said Disenchantment,“is made from the petals of hundreds of different kinds of flowers and extracts from thousands of different sorts of trees. These are blended and fermented with kylin’s marrow and phoenix milk. Hence its name, ‘Lachrymae Rerum’”
  拉丁语典故lachrymae rerum,也作lacrimae rerum,字面意思是“tears (for the nature)of things(物之泪);the sadness of life(生命的悲哀);tears for the sorrows of life(因生活之苦而流泪)”。杨周翰先生译《埃涅阿斯记》之译序中曾引此来描述维吉尔的悲怀。诗人维吉尔在迦太基衰落的时代,追述埃涅阿斯与女王狄多的爱情悲剧,狄多在悲恨中自尽身亡,让维吉尔“万事都堪落泪”(Lacrimae rerum)的名句流芳千古,引得历代读者一掬同情之泪的同时也不免对人世宿命产生畏惧之心。
  霍克斯借用西方现成的典故来翻译“万艳同杯”,既表达出了该酒意象特有的内涵,即曹雪芹的“万艳同悲”的谐音,也传递了原作对世间所有薄命女子的同情。其义基本符合,在较大程度上保留了原作意象的生动形象性,力求在口吻、情绪、意象等多方面做到目的语和源语的对应。
  人的五官其实不是严格分工,而是彼此相通的。在《红楼梦》大量酒的嗅觉意象中就掺杂了丰富的味觉、动觉等其他知觉意象,诸如“此酒清香甘冽”“酌酒吟诗为乐”和“酒未敌腥还用菊”等。品味着浓郁的酒香,慷慨激昂的把酒吟诗,正反映了自古以来的“诗酒不分家”的事实。
  例3: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第三十八回)
  Sweet flowers! a thousand autumn songs I’ll sing.
  To praise your beauty,and libations pour.
  “酹”的意思是“把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霍克斯翻译成libation,意指“the pouring of a liquid offering as a religious ritual”(倾倒一种液体贡奉物作为一种宗教仪式)。在非正式用语中libation还表示“A beverage,especially an intoxicating beverage”(酒:一种饮料,尤指醉人的饮料)和“The act of drinking an intoxicating beverage”(饮酒:喝某种酒的行为)。译文中libation 一词涵盖了原文中“醉”“酹”和“酒一杯”等分别为形容词、动词和名词共三个词语,将酒醉后举杯祭奠的视觉、嗅觉和动觉意象糅合为一体,生动凝练地表现了出来。既充分概括了原文的具体内涵,其遣词又可谓“字斟句酌”,符合文中的酒诗文体特征,堪称翻译经典。
  2. 隐喻意象(Metaphor Images)
  隐喻意象是修辞意象的一种,它不仅包括某物质名词意义的转换、抽象事物的拟人化,还包括运用一事物代指其他事物,等等。
  例4:咱们奶奶万金之躯,劳乏了几日,黄汤辣水没吃,咱们哄他欢喜一会还不得一半儿,说这些话做什么。(第七十一回)
  “…Your mistress is quite worn out from all her exertions during these past few days. What she needs is a little pick-me-up,something to cheer her up a bit. That’s what we’re trying to do,cheer her up. This is no time to come troubling her with that sort of talk!”
  原文“黄汤辣水”是形象而生动的隐喻,用酒的颜色和味道来代指绍兴黄酒,相对应的译文为“a little pick-me-up”。这一英语合成词意思是“给人提神、让人心情一下子好起来的东西”。虽说译者忽略了该隐喻意象的本体和喻体,没有直接地翻译出“酒”,但他选用了英语习语中已有的与原文字数相近的隐喻来替换,其寓意基本相符,并且在同一语境的下文中多次使用了意义相近的词语(cheer her up)补充说明,所以仍不失为好的翻译。
  3. 意象群(Combination of Images)
  酒的视觉、听觉、嗅觉或味觉等一种或多种知觉意象与明喻、隐喻、夸张、借代等修辞手法相结合构成了与酒有关的意象群。这些意象群以酒为契机,生动而细致地描绘了社会人物的众生相,巧妙而曲折地再现了原作者曹雪芹的思想境界与高超的艺术修养。
  例5:一日,吃了几杯闷酒,躺在炕上,便要借那宝蟾做个醒酒汤儿,……(第八十回)
  When she had been drinking heavily and was lying on her kang in a maudlin frame of mind,let’s see what she’s worth… A round or two with Moonbeam might be just the seltzer she needed.
  本例通过“醒酒汤儿”这一隐喻,将酒的味觉、视觉意象综合起来,用一个“借”字形象地描述了夏金桂借酒生事,故意刁难丫鬟宝蟾的情形。俗语“醒酒汤儿”,顾名思义,此处用来隐喻“发酒疯,醒酒气”的对象。霍克斯把它翻译成“seltzer”。在英语中,“seltzer”塞尔泽矿泉水,是产于德国威斯巴登的一种冒泡的矿泉水,也泛指人工仿制的矿泉水、苏打水。译者用具体的东西来表现抽象的概念,用西方读者已知的意象来启迪原作中汉语特有的修辞表达,其方法可取,但该译文并没有从本质上揭露“醒酒汤儿”所蕴含的“被压迫,受残害”的实质,且“矿泉水,苏打水”这一物象所承载的信息意义不符合中国国情和当时的文化语境。从某种意义上,该意象翻译产生了错位和丢失,或说误译了。
  
  三、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英国当代著名的汉学家,霍克斯充分运用自身的英语母语优势,结合熟练的汉语理解和分析能力,基本上传达了中西方酒文化差异下《红楼梦》中酒意象的内涵,其翻译堪称经典,是我等初学者的进行翻译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参照。但是正如霍克斯本人在其译著第一卷序言中一再承认的那样:“我担心书中许多委婉细微处,到译文里就不见了。这里用得上畸笏叟的一句批语:叹叹!”“我不敢说处处佳译,但《红楼梦》给我的妙趣十分,我如能使读者领略十之一二,我这一生过得就不是没有意义了。”
  通过分析,我们也了解到了意象与翻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意象翻译没有规定性的优劣标准。译者应该充分利用语言学和文化研究的成果来为翻译服务,应该懂得运用意象、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从原型和文化背景来审视原作品,从而在目的语中做出有关意象的合理选择。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2]冯庆华主编.红译艺坛——《红楼梦》翻译艺术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3]Hawkes,David&Minford,John. The Story of the Stone[M].London:Penguin Books,1973-1986.
  [4]胡文彬.酒香茶浓说红楼[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
  [5]仇蓓玲.美的变迁[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3种不同方法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其中海绵塞(Porst-mann)2例、弹簧圈(Coil)2例及蘑菇伞堵闭器(Amplatzer)1例.结果:5例患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学生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问”    学
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课题.尽早把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加快农业劳动力非农化进程,有利于缓解当前城镇养老保险的压力.当前建立
目的:探讨输卵管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误诊与治疗中的不足.方法:收集本院10年的临床病理资料99例,行临床病理的观察分析.结果:临床误诊率22.22%.从解剖学角度把炎症分为轻型21
大面积脑梗死是指脑动脉主干闭塞后导致该动脉供血区的脑组织坏死、软化.临床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多有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表现,易发生出血性脑梗死,易误诊为"脑出血",病
通过围绕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的收益与成本作量化分析,建立模型。并以中国80年代以来的数据对此一模型作实证检验,得出结论:中国目前尚未达到最佳开放度,在新的世纪里,进一步提高中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十六大于2008年6月10日到13日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会议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对全国广大青年提出了四点希望(要坚定理想信念,要勤奋刻苦学习,要勇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宫腔镜与病理组织学相结合的方法。于检查中定位取材或诊断性刮宫。对268例子宫异常出血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宫腔镜
我国现行分业经营制度处于非均衡状态,这就产生了金融业经营制度变迁的客观必然性和推动力.混业经营制度在当今开放条件下的优越性,则构成了我国金融业向混业经营制度转变的
详尽分析了晶闸管控制电抗器(Thyristor Controlled Reactor,TCR)阀高电压试验方式的电路拓扑与工作原理,采用对损耗分类的方法对TCR阀高电压试验方式下各类损耗进行了详细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