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活动在体育课与体育运动比赛中的重要性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jiac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正确地认识准备活动的作用,有效地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与组织形式,合理地安排好准备活动的时间、负荷以及与正式练习之间的间隔,是体育教师都应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 中学体育课;准备活动内容;组织形式;时间强度;教学比赛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首先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准备活动,它是体育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和教学步骤。一堂体育课的基本教材安排的是否成功,一次田径比赛的成绩是否理想发挥;任何一场球赛技术发展的是否淋漓尽致;以及在比赛中90%以上的伤病,大都体现准备部分即准备活动做的是否充分。事实证明,准备部分做的不充分,使参加激烈比赛的运动员,由于赛前未做必要机能动员和心理准备,在开赛的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出现气喘,反应迟缓,动作僵硬,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下降等,有时还可能出现一些肌肉拉伤,关节扭.挫伤等外伤事故,长此以往还可能对运动员的心血管部位发生不良的事故,长此以往还可能对运动员的心血管部位发生不良的影响,如出现不正常的心电图和动脉心压的不正常升高等。
  运动生理方面最新研究已经揭示,准备活动使流经工作肌肉血流量的增加以及肌肉收缩本身产生的热量能提高体温,而体温升高可以加强对运动器官的氧供应,减少运动过程中对无氧供应的依赖,因为较高的体温使血红蛋白向工作肌肉中输送氧和排出代谢废物的速度加快。因此体温升高可使细胞的代谢过程加强。经专家因为体温每升高一度,细胞的代谢率增加13%。提高肌肉的弹性和张力,增强肌肉的收缩力量和速度,并且有助于减少肌肉组织的外伤事故,因为肌肉的弹性依赖于肌肉的血液饱和度。血液饱和度的热肌由于粘滞阻力的降低,弹性和张力的提高,能够更为有效地进行收缩并且不容易发生肌肉拉伤和撕裂。克服神经系统的机能惰性,加快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在较高的体温时会增加生物化学过程),能使大脑皮层对即将参与运动活动和各中枢的兴奋性达到适宜的水平。从而使运动员反应敏锐,动作协调。准备活动机体功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以使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适应即将开始的激烈比赛的需要。
  为了使准备运动取得理想的效果,在进行准备活动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准备活动的量和强度应适应,大小不能使体温提高到最合适的水平,而太大则会出现疲劳。准备活动的强度应该是逐渐提高的,准备活动的高潮阶段的强度一般应低于比赛的强度,通常以引起排汗和提高体温1-2度为宜。此时大脑中脑神经充分地调动到兴奋点,此外准备活动的时间要充裕,一般不少于20分钟,最后在开赛前10分钟逐渐减量,开赛前5分钟结束准备活动,体育课一般8-10分钟,田径比赛一般30分钟,球类比赛一般20分钟,准备活动要充分,使关节活动面达到全方位位伸,肌肉的热量提高。这既可以避免氧债和疲劳物质的积累过多,又不影响准备活动的效果。
  2.使身体发热微汗时,应做一些下肢和腰腹等部位的伸展练习(柔韧性),以进一步地提高肌肉弹性和张力,因为运动员在比赛中突然快速起跳,急停急转,猛然冲撞,用力起跳快速摆腿,劈髋,踢腿等,对运动器官所承受的负荷量是相当大的。如果比赛之前缺乏必要的机会准备,那么在激烈的比赛中运动器官,尤其是代谢率比较低的肌腱,韧带的撕裂和关节的挫伤很难避免的。
  3.各种辅助练习,接近比赛形式的对抗性比赛练习是赛前准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能使运动员更快的适应比赛活动,因为这种准备运动可以使神经系统和专门的肌肉群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且一步地提高运动员的反应能力和动作协调性。
  4.准备活动的运动量和强度的大小,时间的长短内容和方式等都是因人因队而异的,取决于本人本队的特点习惯,此外准备运动还受气候条件的制约,因为作为一个队的赛前准备运动不是可以任意选择的,而应在多次试验的基础上被逐渐确定下来,经过专家分析,通过主动的肌肉活动所达到的肌肉血流量比各种方式的按摩高出三倍,主动的赛前准备是提高运动成绩,防止受伤,增加体能必不可少的阶段为此说明,准备部分是各项活动的重中之重。
  准备活动是体育课、训练课、以及比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必须从思想上加以重视。人在相对安静状态,如果没有通过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运动时,往往会感到不适应:如动作不协调、力量和速度等素质无法充分发挥,运动成绩不能达到正常水平等等。这种现象在延续一段时间后,才能逐步消除,这种延续现象叫惰性作用。准备活动的作用首先是人为地通过肌肉的活动,克服各种机能(特别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机能)活动的惰性,从而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使机体进入正式活动时发挥较大的工作效率。做准备活动不但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使新陈代谢的加强,保证肌肉营养供应和废物的排除,从而提高整个机体的运动能力,并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
  实际上,即使学生在上体育课或参加比赛之前,尚未开始运动,也会由于条件反射,使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起变化,以适应即将来临的肌肉活动。这种生理变化叫赛前状态。但赛前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过高(即过度紧张)或过低(无精打采)都对教学训练与比赛产生不良影响。准备活动后人体体温提高可减小肌肉与韧带的粘滞性(减少阻力)增加弹性,并促使关节囊分泌更多的滑液,以减小关节的摩擦力,加大关节的灵活性。这些变化可以加大人体运动的幅度,提高速度、力量、灵敏和柔韧性等,从而预防肌肉、韧带和关节的损伤。准备活动的各种练习,可以发展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和柔韧性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促使各种器官的正常发育和身体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质。体育课的准备活动,一般是集体排好队形整齐划一地进行。这样可以振奋学生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观念。由于准备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或比赛中必须十分重视这一环节。
其他文献
体育课中非语言信号是指教师运用手势、哨音、掌声等非语言动作和音响将信息传递给学生的一种形式。实践证明:在人多声杂的操场上组织教学,老师的一声哨音加上一种简单的手势,其效果往往胜过用嗓子喊。因为非语言信号便于在嘈杂的环境中引起学生的注意,其清晰、短促、简洁的信号,使学生一听就知道,一看就明白。在体育课中,适当运用非语言信号来组织教学,维持课堂纪律,既节省时间,又能达到预想的目的,其效果决不亚于语言。
期刊
有幅漫画是这样的画面:明媚的阳光下,一棵参天大树和大片的绿草茁壮成长,可是在大树的树荫下,几棵小草却得不到太阳的照射,显得枯黄、瘦小。题为:让每棵小草都接受阳光!由此想到我们自己、想到教书育人,身为教师,现在班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老师上课面对五、六十位同学,这一个个鲜活的学生在老师眼里可能仅仅是一个“学号”,一个“分数”,有的甚至被打上种种印记:“调皮捣蛋的”,“成绩差、学习差、品德差”的“几差
期刊
素质教育的教学设计是极富个性化的活动,是教师针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环境以及自己的教学背景进行综合考虑,对教学进行的精心规划和安排。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的教授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组成,素质教育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使教师的教授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师与学生双方的主体性都发挥出来,从而建构学生的全面素质。因此,教学设计要坚持整体性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期刊
从社会历史发展的纵向和国际与社会经济的现实性和联系的广泛性、关联性出发,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实现从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到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向,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观念,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和挑战的适应和回答。    一、在价值取向上,从狭隘视野到重新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变    大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是从无知到有知,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个体本位走向集体本
期刊
【摘要】 音乐课教学中的课堂导入环节十分的重要,它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教学效果。课堂导入的方法很多:以“温故而知新”的方式来导入新课;以讲故事来导入新课;以舞蹈的方式来导入新课;以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导入新课;以幽默生动的语言来导入新课。  【关键词】 温故而知新;讲故事;舞蹈;多媒体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有个好的开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开始就把学
期刊
体育课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进行各种身体练习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既要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也耍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掌握“三基”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我们知道:任何运动技能的形成,都需要有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只要求学生作机械的模仿练习,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启发和培养他们的正确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与注意,启发他们积极
期刊
【摘要】 要掌握英语,除了需学习一定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外,还得练就扎实的听、说 、读、写基本功。这些都需要在积累中慢慢提高。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十分重要。  【关键词】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英语教学    英语学习的过程也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主要是指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教师除了向学生讲明专心听同学发言的好处外,教学上要采用生动、形象、活泼
期刊
小学阶段的学生充满好奇和探究,他们睁开眼睛就要寻觅鲜艳、明快的色彩,看五彩缤纷的世界;他们竖起耳朵就要倾听母亲的声音和环境中丰富多变的音乐。美丽、鲜明的色彩与图案可以满足他们视觉的需要,而优美动听、欢快活泼的音乐便是满足他们听觉需要的最好礼物。作为素质教育的音乐教学,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必须是使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实施的。音乐的美
期刊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新课标的实施,也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它的出台,给了教师广阔的教学创新空间。加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如何深化音乐课堂教学激发学生音乐兴趣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那么究竟怎样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经过了久久的思索与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以下的几点经验:    一 、用教学方式的转变激发学习兴趣   
期刊
在近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中国独特的科举制度被介绍到了西方。创始于隋唐的科举制,用考试选拔人才的原则备受推崇,对欧洲文官制度的确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中世纪欧洲各国政府实行赐官制,文职官员的录用,不进行任何的考试和选拔,因此像大哲学家培根这样有才华的人,为了求得一官半职,只好去巴结宫庭权贵。这种赐官制必然导致吏治腐败,“朝有南郭,野有遗贤”的现象相当普遍。  新路开辟以后,来华的西方传教士潜心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