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高中历史课程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不仅需要就历史知识进行教学,同时还应当在这基础上就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等展开引导,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素质的完善。本文就历史课程中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培养的必要性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期为历史教师实现学生全面培养提供参考,最大程度地发挥课程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历史教学;情感态度;价值培养;时效性研究
一、 引言
高中历史课程本身就具有较为鲜明的人文性特征,所以,在该课程的实际教學中深入的就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重要素质进行培养与引导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切实实现学生素质培养在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水平深入,是当前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发展与研究方向。
二、 实现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培养的必要性
高中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学校为保证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升学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将课程知识教学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地位,忽略了学生的德行培养与引导,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大多数学生由于没有在学习阶段受到正确的情感引导,往往会出现盲目崇拜,不良行为跟风以及崇洋媚外等多种不良现象,严重缺乏民族精神,这对于国家与个人发展都会造成不良影响,而在教学工作中实现情感与价值观念的培养就能帮助学生避免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形成以上问题,对于学生的正确个性培养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在教育工作中积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念的培养与引导是相当必要的。
三、 在历史教学中实现情感、价值观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 积极构建教学情境模式
要在课程教学中实现情感价值观念的切实培养,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并积极对该阶段学生的素质培养需求进行分析,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积极进行历史情境的重新构建,这主要是为了实现对学生的正确的善恶观念养成进行引导。例如,教师在就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一历史内容进行教学时可以发现,学生在受到剧作影响的情况下会过于偏重哥伦布的正面影响。教师应当创建相应历史的情境模式,采用视频故事的方式来就该历史事件所造成的具体影响进行划分。其主要包括该事件所犯下的罪状以及该事件所作出的贡献两个部分,肯定新航线发现所带来的重要经济发展与制度的贡献,同时也就该事件所造成的殖民地掠夺事件进行批判。让学生站在辩证思考的角度就该阶段的历史进行正确的评判,在历史情境的角度进行思考,避免在现代大众观念引导下出现不全面的总结。之后,教师还可让学生就毛泽东这一人物的功过进行自主的评判并进行交流,实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的培养。
(二) 实现历史课程与社会热点之间的关系建立
为更好的实现历史课程教学中的情感与价值观培养,教师应当积极实现历史课程与社会热点之间的关系建立,在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的同时进行素质培养水平的提升。例如在就“甲午中日战争”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首先就该战争中签订的辱国条约进行分析,尤其是钓鱼岛割让事件进行详细的介绍,并将该事件与近年发生的钓鱼岛主权争论事件进行联系,让学生更加贴近历史。并在这之后向学生提问,“造成该战争失利的主要原因?”以及“该争论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在学生讨论后进行总结,让学生意识到造成该情况的原因不仅是由于清政府的懦弱腐败,更是由于我国海军实力较弱所造成的,并引导学生将该国家情况与自身实际相联系,让其明确“少年强则国强”的道理,让学生正确的意识到自己身上所承担的民族责任。这样的做法不仅能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入学习,并能就学生的爱国情怀进行调动,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 在教育工作中与时俱进地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念
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就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念进行培养应当积极站在新时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思考,与时俱进的开展情感与价值观念的培养,这样的做法能帮助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积极就各自的优秀素质进行发挥,实现学以致用。例如,在当前的历史课程中涉及大量的“中国梦”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利用这一时代主旋律内容来进行学生的素质培养,要求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能实现我国的复兴,保证国家富强和人民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并在这过程中积极利用政治手段、经济手段以及文化手段来最终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当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来就实现“中国梦”完成的具体做法进行思考。并将其总结为学生为该目标作出的努力应当放在学习意识的提升与发展信念坚定两方面。前者主要是指学生应当明确自我发展即为民族发展,为实现自我的充实,不断的进行先进知识的学习,为民族发展作出贡献。后者主要是指学生应当保证中国梦必将实现的坚决信心。
(四) 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进行教育培养
对于教学工作来说,实现实践教育活动应用是保证教育工作水平的重要基础,教师在历史课程中融入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念培养的工作中可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实现培养工作的切实落实,在实际体验当中实现正确的情感价值的体现与培养。例如,在进行“邓小平”这一历史人物内容学习时,教师就可将邓小平留法寻求治国途径的事迹编写成故事,让学生进行故事排练与表演,切实感受邓小平同志在我国发展过程中作出的努力。
四、 结语
学校教育应当站在学生综合发展的角度进行教育思考,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该课程的教育特征来实现学生的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培养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所以,相关教师应当明确历史课程中多涵盖的重要素质教育意义,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加强对该教育内容的引进,积极利用历史教材来就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念等展开培养,在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静.浅谈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11):36.
[2]董岩.略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5,(31):123.
[3]赵秀枝.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方法[J].科技信息,2009,(12):588,586.
[4]路忠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J].网络财富,2010,(23):103.
作者简介:
陈冰,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第一中学。
关键词:历史教学;情感态度;价值培养;时效性研究
一、 引言
高中历史课程本身就具有较为鲜明的人文性特征,所以,在该课程的实际教學中深入的就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重要素质进行培养与引导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切实实现学生素质培养在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水平深入,是当前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发展与研究方向。
二、 实现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培养的必要性
高中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学校为保证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升学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将课程知识教学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地位,忽略了学生的德行培养与引导,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大多数学生由于没有在学习阶段受到正确的情感引导,往往会出现盲目崇拜,不良行为跟风以及崇洋媚外等多种不良现象,严重缺乏民族精神,这对于国家与个人发展都会造成不良影响,而在教学工作中实现情感与价值观念的培养就能帮助学生避免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形成以上问题,对于学生的正确个性培养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在教育工作中积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念的培养与引导是相当必要的。
三、 在历史教学中实现情感、价值观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 积极构建教学情境模式
要在课程教学中实现情感价值观念的切实培养,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并积极对该阶段学生的素质培养需求进行分析,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积极进行历史情境的重新构建,这主要是为了实现对学生的正确的善恶观念养成进行引导。例如,教师在就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一历史内容进行教学时可以发现,学生在受到剧作影响的情况下会过于偏重哥伦布的正面影响。教师应当创建相应历史的情境模式,采用视频故事的方式来就该历史事件所造成的具体影响进行划分。其主要包括该事件所犯下的罪状以及该事件所作出的贡献两个部分,肯定新航线发现所带来的重要经济发展与制度的贡献,同时也就该事件所造成的殖民地掠夺事件进行批判。让学生站在辩证思考的角度就该阶段的历史进行正确的评判,在历史情境的角度进行思考,避免在现代大众观念引导下出现不全面的总结。之后,教师还可让学生就毛泽东这一人物的功过进行自主的评判并进行交流,实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的培养。
(二) 实现历史课程与社会热点之间的关系建立
为更好的实现历史课程教学中的情感与价值观培养,教师应当积极实现历史课程与社会热点之间的关系建立,在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的同时进行素质培养水平的提升。例如在就“甲午中日战争”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首先就该战争中签订的辱国条约进行分析,尤其是钓鱼岛割让事件进行详细的介绍,并将该事件与近年发生的钓鱼岛主权争论事件进行联系,让学生更加贴近历史。并在这之后向学生提问,“造成该战争失利的主要原因?”以及“该争论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在学生讨论后进行总结,让学生意识到造成该情况的原因不仅是由于清政府的懦弱腐败,更是由于我国海军实力较弱所造成的,并引导学生将该国家情况与自身实际相联系,让其明确“少年强则国强”的道理,让学生正确的意识到自己身上所承担的民族责任。这样的做法不仅能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入学习,并能就学生的爱国情怀进行调动,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 在教育工作中与时俱进地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念
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就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念进行培养应当积极站在新时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思考,与时俱进的开展情感与价值观念的培养,这样的做法能帮助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积极就各自的优秀素质进行发挥,实现学以致用。例如,在当前的历史课程中涉及大量的“中国梦”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利用这一时代主旋律内容来进行学生的素质培养,要求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能实现我国的复兴,保证国家富强和人民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并在这过程中积极利用政治手段、经济手段以及文化手段来最终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当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来就实现“中国梦”完成的具体做法进行思考。并将其总结为学生为该目标作出的努力应当放在学习意识的提升与发展信念坚定两方面。前者主要是指学生应当明确自我发展即为民族发展,为实现自我的充实,不断的进行先进知识的学习,为民族发展作出贡献。后者主要是指学生应当保证中国梦必将实现的坚决信心。
(四) 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进行教育培养
对于教学工作来说,实现实践教育活动应用是保证教育工作水平的重要基础,教师在历史课程中融入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念培养的工作中可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实现培养工作的切实落实,在实际体验当中实现正确的情感价值的体现与培养。例如,在进行“邓小平”这一历史人物内容学习时,教师就可将邓小平留法寻求治国途径的事迹编写成故事,让学生进行故事排练与表演,切实感受邓小平同志在我国发展过程中作出的努力。
四、 结语
学校教育应当站在学生综合发展的角度进行教育思考,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该课程的教育特征来实现学生的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培养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所以,相关教师应当明确历史课程中多涵盖的重要素质教育意义,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加强对该教育内容的引进,积极利用历史教材来就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念等展开培养,在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静.浅谈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11):36.
[2]董岩.略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5,(31):123.
[3]赵秀枝.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方法[J].科技信息,2009,(12):588,586.
[4]路忠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J].网络财富,2010,(23):103.
作者简介:
陈冰,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