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确确实实地提高医疗保健体系的效率?
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诸如心脏病、肿瘤等患者的数量大幅提高。虽然医院希望能够有越来越多的投入和越来越多医生,但现实是永远多的患者和有限的医疗资源之间的矛盾,而且中国百姓又十分依赖大型医院,去三级甲等医院只为看一个普通感冒。因此,要彻底解决每个患者的及时、有效诊治问题,不仅对于医院来说是一个艰难的工作,对国家医疗保障体系也是一个挑战。
那么要根治这一医患之间的矛盾,出路又在哪里?
医患矛盾之解
要彻底改变医患矛盾,无疑要以 病人为中心,建立一个从预防、筛查到诊断、治疗,再到康复和家庭护理的完善的医疗保健体系,或者说一个完整的医疗关怀链以提升医疗效率。
过去,对医疗保健的边界设计过于狭窄,基本上还是以医院为核心。而病人与医院之间长期以来也有着习惯的共识,就是病人过度依赖医院来解决治疗,而医生所代表的医院则承担尽到医疗责任。看上去是“需”与“治”的关系,但是一旦出现以几何倍数放量增大的“需”大于“治”的时候,就形成医患矛盾。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当然各国也在积极拓展医疗保健体系。但是如何确确实实地提高医疗保健体系的效率?
2009年4月,中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09~2011年)重点实施方案》正式出台,旨在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并将全体城乡居民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并在政策的导向上不断往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和重视院外的预防与康复这个方向倾斜。
而在企业方面,国际领先的医疗解决方案供应商飞利浦公司,倡导一个“Care Cycle(完整关护周期)”的概念——以病人为中心,把病人和医疗人员的需求纳入到疾病的前期预防、早期筛查、医院诊断治疗、个人日常保健、家庭护理、康复管理等环节,并为之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其在整个周期各个环节的需求。需要重视的是,“Care Cycle”是一个更加宽泛的医疗保健概念,它的重要核心在于把整个医疗保健体系的各个环节都以患者为中心有效地运作起来,提高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效率,并且使社会整体的医疗成本下降。
急迫的关护周期
“Care Cycle”绝不是应该仅仅是企业行为,更应是社会行为。其前提在于观念的转变。不但是民众的健康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更为重要的是医疗卫生相关的行政部门的观念转变,尤其是要平衡全周期中所有环节的投入,注重院外环节的投入。
以心脏病救治为例,据上海瑞金医院院长助理陆一鸣博士介绍,心跳骤停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是,如果病人在五六分钟之内得不到有效的救治,就很难挽回生命了。而自动除颤器(AED)作为心脏病急救的关键设备在我国却难觅其踪。他还指出,如果做好前期筛查、预警,发病时能在第一时间实施现场救助,再配合医院救治和病后康复护理,病人的存活率和病后生存质量也会较高。
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院长刘卫东博士也指出,国外,比如日本,对AED的推广和使用都有法可依,监管部门明确规定在人多密集的公共场所,都必须配备AED之类的急救设备。可能对AED的投入在一年、两年甚至更长时间里看不到任何作用,但是一旦它发挥作用的时候就可以挽救生命。而中国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
从国外的发展可以看出,在院外投入较大、甚至通过立法支持的国家,急性事件后的病人存活率相对较高,而且病人在病后的生存质量也较高。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将“Care Cycle”理念植入到医疗保健体系中?
机制承担使命
在大医院的网络体系外,还应建立完善的社区医疗中心以及家庭康复中心,使得患者能在社区或者家中对疾病进行早期预防和干预。但是,社区医疗和家庭医疗系统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目前,我国很多的二级医院和社区医疗中心的配套诊疗设施还不够完善。软件上,社区医院符合资质的医生团队建设还存在一定的欠缺,这就是病人为什么宁愿排着长队去大医院看感冒,而小医院却无人问津的症结。
目前,医改已经不断往这个方向靠拢,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
以IT技术做铺垫
信息技术将提供给“Care Cycle”一个更开放、更有效的平台和保障。
通过IT的方法、结合多种医疗技术手段,使得大医院和所有的社区医院和家庭医生链接在一起。病人在社区或家庭医生处做的基本检查,可通过网络实时传输到大医院。IT技术使得医疗知识和经验在大医院和社区医院之间充分共享,消除民众对小医院的顾虑。利用医疗信息技术促进患者病情进展的各种信息的交流和监测,更好达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医疗信息化是链接“Care Cycle”各个环节的铰链,是实现无缝隙“Care Cycle”的核心,并最终达到提高就医效率的目的。
国外医疗信息化的应用带来的效率提升有目共睹,飞利浦公司更在其中承担和扮演了重要的技术领导者。
不过,“Care Cycle”仍然需要接受新技术和新治疗需求的挑战,飞利浦又将如何面对?
飞利浦的目的
为实现使命,飞利浦不断创建其产品体系。2007年,飞利浦推出世界上速度最快的CT — Brilliance iCT,凭借其在扫描速度、图像质量、低剂量使用和适和所有心率病人等方面的出色表现,大幅提高了心脏检查s的成功率。尤其对无症状冠心病早期筛查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检查工具,使得疾病早期发现和治疗更为简单高效。
“医疗保健方面,我们一直倡导以病人为中心的‘Care Cycle’理念,以提高个人在疾病发生前后的各个环节的健康生活质量。”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公司医疗保健事业部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张文明先生表示:“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整个关护周期中发挥价值:从疾病预防、筛查、诊断、治疗、监测到健康管理。我们相信,这一完整的关护周期将有效地挽救病人的生命,并提高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和医疗效率。”
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诸如心脏病、肿瘤等患者的数量大幅提高。虽然医院希望能够有越来越多的投入和越来越多医生,但现实是永远多的患者和有限的医疗资源之间的矛盾,而且中国百姓又十分依赖大型医院,去三级甲等医院只为看一个普通感冒。因此,要彻底解决每个患者的及时、有效诊治问题,不仅对于医院来说是一个艰难的工作,对国家医疗保障体系也是一个挑战。
那么要根治这一医患之间的矛盾,出路又在哪里?
医患矛盾之解
要彻底改变医患矛盾,无疑要以 病人为中心,建立一个从预防、筛查到诊断、治疗,再到康复和家庭护理的完善的医疗保健体系,或者说一个完整的医疗关怀链以提升医疗效率。
过去,对医疗保健的边界设计过于狭窄,基本上还是以医院为核心。而病人与医院之间长期以来也有着习惯的共识,就是病人过度依赖医院来解决治疗,而医生所代表的医院则承担尽到医疗责任。看上去是“需”与“治”的关系,但是一旦出现以几何倍数放量增大的“需”大于“治”的时候,就形成医患矛盾。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当然各国也在积极拓展医疗保健体系。但是如何确确实实地提高医疗保健体系的效率?
2009年4月,中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09~2011年)重点实施方案》正式出台,旨在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并将全体城乡居民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并在政策的导向上不断往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和重视院外的预防与康复这个方向倾斜。
而在企业方面,国际领先的医疗解决方案供应商飞利浦公司,倡导一个“Care Cycle(完整关护周期)”的概念——以病人为中心,把病人和医疗人员的需求纳入到疾病的前期预防、早期筛查、医院诊断治疗、个人日常保健、家庭护理、康复管理等环节,并为之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其在整个周期各个环节的需求。需要重视的是,“Care Cycle”是一个更加宽泛的医疗保健概念,它的重要核心在于把整个医疗保健体系的各个环节都以患者为中心有效地运作起来,提高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效率,并且使社会整体的医疗成本下降。
急迫的关护周期
“Care Cycle”绝不是应该仅仅是企业行为,更应是社会行为。其前提在于观念的转变。不但是民众的健康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更为重要的是医疗卫生相关的行政部门的观念转变,尤其是要平衡全周期中所有环节的投入,注重院外环节的投入。
以心脏病救治为例,据上海瑞金医院院长助理陆一鸣博士介绍,心跳骤停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是,如果病人在五六分钟之内得不到有效的救治,就很难挽回生命了。而自动除颤器(AED)作为心脏病急救的关键设备在我国却难觅其踪。他还指出,如果做好前期筛查、预警,发病时能在第一时间实施现场救助,再配合医院救治和病后康复护理,病人的存活率和病后生存质量也会较高。
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院长刘卫东博士也指出,国外,比如日本,对AED的推广和使用都有法可依,监管部门明确规定在人多密集的公共场所,都必须配备AED之类的急救设备。可能对AED的投入在一年、两年甚至更长时间里看不到任何作用,但是一旦它发挥作用的时候就可以挽救生命。而中国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
从国外的发展可以看出,在院外投入较大、甚至通过立法支持的国家,急性事件后的病人存活率相对较高,而且病人在病后的生存质量也较高。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将“Care Cycle”理念植入到医疗保健体系中?
机制承担使命
在大医院的网络体系外,还应建立完善的社区医疗中心以及家庭康复中心,使得患者能在社区或者家中对疾病进行早期预防和干预。但是,社区医疗和家庭医疗系统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目前,我国很多的二级医院和社区医疗中心的配套诊疗设施还不够完善。软件上,社区医院符合资质的医生团队建设还存在一定的欠缺,这就是病人为什么宁愿排着长队去大医院看感冒,而小医院却无人问津的症结。
目前,医改已经不断往这个方向靠拢,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
以IT技术做铺垫
信息技术将提供给“Care Cycle”一个更开放、更有效的平台和保障。
通过IT的方法、结合多种医疗技术手段,使得大医院和所有的社区医院和家庭医生链接在一起。病人在社区或家庭医生处做的基本检查,可通过网络实时传输到大医院。IT技术使得医疗知识和经验在大医院和社区医院之间充分共享,消除民众对小医院的顾虑。利用医疗信息技术促进患者病情进展的各种信息的交流和监测,更好达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医疗信息化是链接“Care Cycle”各个环节的铰链,是实现无缝隙“Care Cycle”的核心,并最终达到提高就医效率的目的。
国外医疗信息化的应用带来的效率提升有目共睹,飞利浦公司更在其中承担和扮演了重要的技术领导者。
不过,“Care Cycle”仍然需要接受新技术和新治疗需求的挑战,飞利浦又将如何面对?
飞利浦的目的
为实现使命,飞利浦不断创建其产品体系。2007年,飞利浦推出世界上速度最快的CT — Brilliance iCT,凭借其在扫描速度、图像质量、低剂量使用和适和所有心率病人等方面的出色表现,大幅提高了心脏检查s的成功率。尤其对无症状冠心病早期筛查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检查工具,使得疾病早期发现和治疗更为简单高效。
“医疗保健方面,我们一直倡导以病人为中心的‘Care Cycle’理念,以提高个人在疾病发生前后的各个环节的健康生活质量。”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公司医疗保健事业部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张文明先生表示:“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整个关护周期中发挥价值:从疾病预防、筛查、诊断、治疗、监测到健康管理。我们相信,这一完整的关护周期将有效地挽救病人的生命,并提高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和医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