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通过舞蹈常识、舞蹈编导个人素质、培养优秀的舞蹈人才等三个方面对怎样创作优秀舞蹈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舞蹈起源;舞蹈分类;知识型编导;舞蹈创新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8-0311-01
一、舞蹈常识
舞蹈是人类最早起源于劳动的艺术形式,最早的舞蹈是多以模仿狩猎或欢庆丰收为主的,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人们用这种丰富的肢体语言开始表达思想感情,继而反映不同的思想、信仰、理想和审美要求。一般研究者认为舞蹈始于旧石器时代。结合中国远古的传说以及世界各国的历史记载,舞蹈的演变经历了例如我国云南沧源岩画中等岩画中体现的上古时代原始舞蹈,随后在奴隶社会的图腾舞蹈,到了封建社会的宫廷舞蹈,例如史书上记载中国宫廷舞蹈发展的两个高峰的汉魏和隋唐时代,唐玄亲和南唐李后主等皇帝还亲自参加编制乐舞。以及从欧洲宫廷舞蹈中发展而来的古典芭蕾,直至20世纪出现的现代舞,
二、舞蹈编导个人素质
好的舞蹈作品的稀缺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很多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其中优秀编创人员的稀缺为主要的症结。培养一个优秀的舞蹈编导需要诸多的条件和因素。客观的教学条件到个人的文化素质形成了密切联系。所以在遵循舞蹈编创的规律法则制约下,切实提高编导的整体素质成为当务之急。
(一)舞蹈的文化内涵
最初舞蹈在舞台上拼的是技巧,再拼就是舞蹈的文化内涵。田露教授提出“在舞蹈编导、演的技巧,学养、文化人格等诸因素中,影响创作的终极因素是舞蹈艺术者自身的文化人格。” 一个舞蹈的文化内涵完全取决于编导的个人内涵,他创作的作品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二)做文化知识型编导
伴随着近几年来电视的大力推广,各种各样的舞蹈都呈现在了大家的面前,百变的样式、翻新的手法,让我们眼花缭乱,但是我们看到的是舞蹈上的“腐化”,贾作光先生说过“知识是创新的动力,知识是打开智力的钥匙,知识舞蹈是以艺术道德为导向的,知识舞蹈是促进编导想象力创造性的舞蹈,编导演员必须要有文化知识,要有文学修养。没有文化知识,没有文学修养创作出来的节目很难成为精品。”从这些著名的舞蹈艺术表演家的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知识对一个舞蹈编导的重要性,舞蹈工作者应该花大时间下大功夫和精力去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抛开浮躁的功利心情,静下心来仔细研读文化,在自己的创作中体现出文化内涵,最好更多的是和一些“大家”交流,去领悟他们身上所积累了几十年的文化底蕴,这样在学习中就能快速而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三)舞蹈编导应当深入到生活中
舞蹈来自生活但是又要高于生活,所以在舞蹈的编导中,编导只有在熟知生活中的细节,才能在生活中提炼并升华,在生活向舞蹈形象转化的过程中,有一项技能是编导们要学习的就是“模仿能力”,这种摹仿可以在编出的的作品中得到体现,观众也可以从这种摹仿中揣摸出是什么样的情景,所以这个模仿要不到生活中体验生活是不可能很形象的。我们一些舞蹈界的大师级艺术家经常就去民间采风,许淑瑛老师曾经邀请云南16个民族的50个原住民学习民族文化的传习,当时没有任何的照相机、摄像机等设备,她就用笔记录下每一个细节,她从这些的老艺人身上学习到的技能充分运用到了《秘境乐舞祭》中。
(四)舞蹈既要创新又要保持传统文化
我国的舞蹈资源丰富,有一些舞蹈文化经过艺术大师们的挖掘已经得到了保护和发展,但是目前仍然有很多的遗产沉睡在民间中,这样就需要我们去挖掘,成功地挖掘后面临的就是怎么样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念,这样就要求我们在保持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二次的创新,这种创新目的是为了让这些宝藏更好的发挥它的特色,适合社会的发展需求。江总书记曾经对经济科学界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对我们舞蹈创作同样也指明了方向,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原地踏步就是落后。我们要求舞蹈的创新不是要求舞蹈动作的重复组合,而是要求编创者在传统舞蹈语言上去创作更加丰富的艺术语言。
三、培养优秀的舞蹈人才
(一)向知识舞蹈教学发展
一个定位就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价值取向,所以作为当代的舞蹈演员们,更要着眼于未来,抛开功利心,搞艺术不是搞商业,舞蹈是经济建筑中的高层建筑,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所以所有从事舞蹈生涯的演员们应该以知识舞蹈为导向,改变观众对舞蹈就是“蹦蹦跳跳”的想法。舞蹈不能沦落到伴舞的地步,更不能容忍把歌舞艺术降低为在歌舞厅里的卖弄风骚。这就要求我们从事舞蹈的工作者们从自身的素质抓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这样既能更加快速理解编导的主旨,更能在舞蹈中恰如其分的表达舞蹈所带来的文化内涵。
(二)学会体验感情
在“交银理财杯”第四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群众创作表演专场,舞蹈《牵手》打动了很多的观众,这个舞蹈来自生活,我们没有把它放在舞蹈来源于生活着个章节中讲,是因为这个舞蹈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是真挚的感情,两名两位残疾演员用残疾演绎完美,她(他)们没有屈服命运的不公平,而是选择了挑战残疾,与命运抗争,用顽强的毅力支撑着残疾的肢体,完成着各种高难度动作。在他们表演过程中,将他们的情感通达肢体语言表达的淋漓尽致.正是两位演员的倾情演出打动了评委和众多的观众,我们从他们的舞蹈中读出了真心真爱和真诚,我们用一个演员参加一个访谈所说的话来总结这个舞蹈的成功。翟孝伟说:我们是用心灵在舞蹈,是用灵魂在舞蹈。一个好的舞蹈作品在文化的大前提下,其次更重要的就是要让观众们看出演员的感情流露,真正的打动观众,让他们融入到舞蹈情节中来,在心灵上和舞者达到共鸣,一个人的感情不是说可以随便调动的,一群人的感情更不是容易调动的。
四、其他外在条件
一个好的舞蹈作品在具备好的舞蹈演员的情况下,还要取决于其他的条件,例如音乐、舞美、服装及运用(下转第103页)(上接第93页)到现实生活中的数码技术。音乐深化了舞蹈形象。舞蹈离不开音乐。舞蹈是由每个单一动作连续而成的表现感情的组合,音乐是启动舞者感情的钥匙。“舞者必须有旋律感。旋律感不只是舞蹈形象所需要的速度和节奏、空间和时间,其核心是要体现音乐的内在冲动”。杨丽萍的《云南印象》,张艺谋的舞剧《图兰朵》和世界著名舞剧《阿依达》他们的舞美都做到了世界一流,让观众迅速地融入到舞蹈的场景中,可以加深观众对舞蹈本身的理解,观众朋友对他们的服装服饰印象一定很深刻,这些服装和道具都充满了冲击力。2007年春节晚会上舞蹈《小城雨巷》中的那江南的诗情画意,运用科技数码元素打造了细雨飘飞的江南水乡街道,青青的石板路和白墻灰瓦的特色建筑,悠扬的丝竹声,现场水幕制造的烟雨效果顷刻间展现江南文化中的婉约典丽之美,高挑的舞蹈演员身着洁白与藕荷相间具有浓重中国画特色的旗袍,手执一把纸伞,在空灵的旋律中翩翩起舞。令全国观众怦然心动记忆犹新。
创作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融入了诸多的因素,本文通过四个方面的阐述,认为当前社会文化是创新意识和文化保护意识的结合体,所以编排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就需要大家静下心来认真地去学习知识深化自身的阅历,深入到生活中去真正的体验体味民族风情,因为有了体验,有了生活的经历编排出的舞蹈才有灵魂、才是真实的、感人的,才能引起共鸣。
参考文献
[1]赵铁春,田露.中国汉族民间舞教材[M]. 高教出版社,2004.
[关键词]舞蹈起源;舞蹈分类;知识型编导;舞蹈创新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8-0311-01
一、舞蹈常识
舞蹈是人类最早起源于劳动的艺术形式,最早的舞蹈是多以模仿狩猎或欢庆丰收为主的,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人们用这种丰富的肢体语言开始表达思想感情,继而反映不同的思想、信仰、理想和审美要求。一般研究者认为舞蹈始于旧石器时代。结合中国远古的传说以及世界各国的历史记载,舞蹈的演变经历了例如我国云南沧源岩画中等岩画中体现的上古时代原始舞蹈,随后在奴隶社会的图腾舞蹈,到了封建社会的宫廷舞蹈,例如史书上记载中国宫廷舞蹈发展的两个高峰的汉魏和隋唐时代,唐玄亲和南唐李后主等皇帝还亲自参加编制乐舞。以及从欧洲宫廷舞蹈中发展而来的古典芭蕾,直至20世纪出现的现代舞,
二、舞蹈编导个人素质
好的舞蹈作品的稀缺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很多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其中优秀编创人员的稀缺为主要的症结。培养一个优秀的舞蹈编导需要诸多的条件和因素。客观的教学条件到个人的文化素质形成了密切联系。所以在遵循舞蹈编创的规律法则制约下,切实提高编导的整体素质成为当务之急。
(一)舞蹈的文化内涵
最初舞蹈在舞台上拼的是技巧,再拼就是舞蹈的文化内涵。田露教授提出“在舞蹈编导、演的技巧,学养、文化人格等诸因素中,影响创作的终极因素是舞蹈艺术者自身的文化人格。” 一个舞蹈的文化内涵完全取决于编导的个人内涵,他创作的作品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二)做文化知识型编导
伴随着近几年来电视的大力推广,各种各样的舞蹈都呈现在了大家的面前,百变的样式、翻新的手法,让我们眼花缭乱,但是我们看到的是舞蹈上的“腐化”,贾作光先生说过“知识是创新的动力,知识是打开智力的钥匙,知识舞蹈是以艺术道德为导向的,知识舞蹈是促进编导想象力创造性的舞蹈,编导演员必须要有文化知识,要有文学修养。没有文化知识,没有文学修养创作出来的节目很难成为精品。”从这些著名的舞蹈艺术表演家的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知识对一个舞蹈编导的重要性,舞蹈工作者应该花大时间下大功夫和精力去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抛开浮躁的功利心情,静下心来仔细研读文化,在自己的创作中体现出文化内涵,最好更多的是和一些“大家”交流,去领悟他们身上所积累了几十年的文化底蕴,这样在学习中就能快速而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三)舞蹈编导应当深入到生活中
舞蹈来自生活但是又要高于生活,所以在舞蹈的编导中,编导只有在熟知生活中的细节,才能在生活中提炼并升华,在生活向舞蹈形象转化的过程中,有一项技能是编导们要学习的就是“模仿能力”,这种摹仿可以在编出的的作品中得到体现,观众也可以从这种摹仿中揣摸出是什么样的情景,所以这个模仿要不到生活中体验生活是不可能很形象的。我们一些舞蹈界的大师级艺术家经常就去民间采风,许淑瑛老师曾经邀请云南16个民族的50个原住民学习民族文化的传习,当时没有任何的照相机、摄像机等设备,她就用笔记录下每一个细节,她从这些的老艺人身上学习到的技能充分运用到了《秘境乐舞祭》中。
(四)舞蹈既要创新又要保持传统文化
我国的舞蹈资源丰富,有一些舞蹈文化经过艺术大师们的挖掘已经得到了保护和发展,但是目前仍然有很多的遗产沉睡在民间中,这样就需要我们去挖掘,成功地挖掘后面临的就是怎么样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念,这样就要求我们在保持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二次的创新,这种创新目的是为了让这些宝藏更好的发挥它的特色,适合社会的发展需求。江总书记曾经对经济科学界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对我们舞蹈创作同样也指明了方向,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原地踏步就是落后。我们要求舞蹈的创新不是要求舞蹈动作的重复组合,而是要求编创者在传统舞蹈语言上去创作更加丰富的艺术语言。
三、培养优秀的舞蹈人才
(一)向知识舞蹈教学发展
一个定位就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价值取向,所以作为当代的舞蹈演员们,更要着眼于未来,抛开功利心,搞艺术不是搞商业,舞蹈是经济建筑中的高层建筑,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所以所有从事舞蹈生涯的演员们应该以知识舞蹈为导向,改变观众对舞蹈就是“蹦蹦跳跳”的想法。舞蹈不能沦落到伴舞的地步,更不能容忍把歌舞艺术降低为在歌舞厅里的卖弄风骚。这就要求我们从事舞蹈的工作者们从自身的素质抓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这样既能更加快速理解编导的主旨,更能在舞蹈中恰如其分的表达舞蹈所带来的文化内涵。
(二)学会体验感情
在“交银理财杯”第四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群众创作表演专场,舞蹈《牵手》打动了很多的观众,这个舞蹈来自生活,我们没有把它放在舞蹈来源于生活着个章节中讲,是因为这个舞蹈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是真挚的感情,两名两位残疾演员用残疾演绎完美,她(他)们没有屈服命运的不公平,而是选择了挑战残疾,与命运抗争,用顽强的毅力支撑着残疾的肢体,完成着各种高难度动作。在他们表演过程中,将他们的情感通达肢体语言表达的淋漓尽致.正是两位演员的倾情演出打动了评委和众多的观众,我们从他们的舞蹈中读出了真心真爱和真诚,我们用一个演员参加一个访谈所说的话来总结这个舞蹈的成功。翟孝伟说:我们是用心灵在舞蹈,是用灵魂在舞蹈。一个好的舞蹈作品在文化的大前提下,其次更重要的就是要让观众们看出演员的感情流露,真正的打动观众,让他们融入到舞蹈情节中来,在心灵上和舞者达到共鸣,一个人的感情不是说可以随便调动的,一群人的感情更不是容易调动的。
四、其他外在条件
一个好的舞蹈作品在具备好的舞蹈演员的情况下,还要取决于其他的条件,例如音乐、舞美、服装及运用(下转第103页)(上接第93页)到现实生活中的数码技术。音乐深化了舞蹈形象。舞蹈离不开音乐。舞蹈是由每个单一动作连续而成的表现感情的组合,音乐是启动舞者感情的钥匙。“舞者必须有旋律感。旋律感不只是舞蹈形象所需要的速度和节奏、空间和时间,其核心是要体现音乐的内在冲动”。杨丽萍的《云南印象》,张艺谋的舞剧《图兰朵》和世界著名舞剧《阿依达》他们的舞美都做到了世界一流,让观众迅速地融入到舞蹈的场景中,可以加深观众对舞蹈本身的理解,观众朋友对他们的服装服饰印象一定很深刻,这些服装和道具都充满了冲击力。2007年春节晚会上舞蹈《小城雨巷》中的那江南的诗情画意,运用科技数码元素打造了细雨飘飞的江南水乡街道,青青的石板路和白墻灰瓦的特色建筑,悠扬的丝竹声,现场水幕制造的烟雨效果顷刻间展现江南文化中的婉约典丽之美,高挑的舞蹈演员身着洁白与藕荷相间具有浓重中国画特色的旗袍,手执一把纸伞,在空灵的旋律中翩翩起舞。令全国观众怦然心动记忆犹新。
创作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融入了诸多的因素,本文通过四个方面的阐述,认为当前社会文化是创新意识和文化保护意识的结合体,所以编排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就需要大家静下心来认真地去学习知识深化自身的阅历,深入到生活中去真正的体验体味民族风情,因为有了体验,有了生活的经历编排出的舞蹈才有灵魂、才是真实的、感人的,才能引起共鸣。
参考文献
[1]赵铁春,田露.中国汉族民间舞教材[M]. 高教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