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线课程建设是借助团队协作才得以推进的课程改革实践活动,其过程伴随“行动”与“研究”的双重属性。行动研究作为教育研究工作者进行教学学术研究的一种实践活动研究范式,其“实践性”“反思性”“连续性”“合作性”的基本特性与在线课程建设活动要求相契合,从而可以为在线课程建设提供实施策略和价值意义。
关键词:行动研究;在线开放课程;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职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12C-0068-03
一、在线课程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在线课程的发展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1989年美国凤凰城大学推行的在线学位计划。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场“OCW”(OPEN COURSE WARE)计划,将校内教学课件资源上网免费提供给学习者,这一举措开启了在线教育资源“免费开放”的先河。“当知识遇上网络,MOOC诞生了”。MOOC是在线课程的代名词,不仅是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聚集,更是一种通过共同的话题或某一领域的讨论将教师和学习者连接起来的方式。在全球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我国教育部也提出了加快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促进传统精品课程升级转型的具体要求。2015年教育部頒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提出鼓励高校建设高水平的在线开放课程。截至2019年4月,我国已有12500门慕课上线,学习人数超过2亿人次,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居世界第一。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在线课程建设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然。
在线开放课程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使用中出现了一些不容疏忽的问题,“课程完成率不高,教学模式囿于传统,教学设计简单,学习体验缺失,知识碎片化,教学维度单一;过度关注技术,缺乏深层次互动及学科教学法,过度注重结果与量化,学习资源预设性、封装性太强,生成性不足,忽视了网络连通的过程性和社会性”[1]。这些伴随教学模式改变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简而言之还是教学效果的问题。教学效果是衡量教学活动的唯一标准。不管是传统教学模式还是在线教学模式,在影响教学效果的问题上,教师因素永远都是核心所在。而建设一门在线开放课程远比传统课程要复杂得多,这是信息时代对教师教学的一种高度挑战。如何让教师尽早地适应这种环境变化,激发教师自身的觉察力和创造力,是关系到提高在线开放课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此,我们考虑运用行动研究介入在线课程建设中来。
二、行动研究运用于在线课程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一)行动研究的概念
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最早是被运用于解决社会学问题的一种方法。20世纪30年代,美国印度事务局局长柯利尔(John Collier)在研究如何改善印第安人与非印第安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时,提出行动研究,鼓励研究者作为实践者参与到具体的研究行动中。这一倡导构建了“行动研究”的基本理念——“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70年代后,行动研究开始广泛应用于教育研究中,逐渐受到了教育研究工作者的欢迎。我国教育行动研究起步相对比较晚,主要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
关于行动研究的概念定义,不同的研究者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凯米斯(Kemmis)和麦克塔加特(McTaggart)给出的定义比较广泛地被接受:“行动研究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式,社会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他们对自身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事业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对自己的工作过程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对自己的工作环境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2]
(二)行动研究的特点
虽然迄今为止学术界对行动研究的概念没有统一的界定,但对于行动研究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学者们还是普遍公认的,我们基于行动研究相关研究分析,归纳出实践性、反思性、连续性和合作性四大特征。
实践性。行动研究的理念是“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它注重的不是理论,而是实践研究。美国学者柯雷(S. M. Corey) 将行动研究引入教育领域时,在《改进学校措施的行动研究》一书中写到,教师等人员采取积极态度,发挥创造性思维,提出合理措施,并勇敢地加以试验,且讲求方法,有系统地搜集资料,以确定新措施的效果。这种方法便叫“行动研究法”。[3]
反思性。行动研究是强调反思的实践。在《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行动研究”的定义是:由社会情境(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反思即对过去的事情进行批判性思考,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连续性。行动研究是“行动”与“反思”不断循环推进,继而螺旋上升的过程。研究者在实际过程中,对研究对象及问题进行观察记录、讨论思考等环节后,研究行为并未结束,研究者在此基础上将研究所得的结果再次投放到行动中进行检验研究,做进一步的计划行动,再次观察分析。行动研究体现了过程原则,这种行动与反思连续循环的过程,将研究的成果运用到行动中进行检验,使得研究结果更为有效可行。
合作性。行动研究提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同个体或群体的合作研究,包括行动者与行动者之间的合作,研究者与行动者之间的合作,研究者跟研究者之间的合作甚至研究者与相关管理者之间的合作等,这一点基本上所有的行动研究专家都不否认。
三、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
凯米斯(S. Kemmis)等人认为,行动研究是包含“计划”“行动”“考察”和“反思”四个环节的循环过程。“凯米斯模式”被认为是行动研究过程的经典模式。在线课程建设也是注重行动的过程,不仅需要将课程内容通过信息化手段转变成网络教育资源,还需要通过平台互动来实现教学目的,以及通过评价反馈来完善课程建设,不断优化教学资源。
计划。如何建设在线开放课程,首先需要弄清楚在线开放课程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区别是什么。在调查了解之后,才是计划如何建设的问题。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是一项需要合理规划的项目。首先课程的选定不能随意,必须是比较成熟的一门课程,一般要求“课程须已在学校连续开设3年以上,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独特风格,教学理念先进、方法科学、质量高、效果好,得到广大学生、同行教师和专家,以及社会学习者、行业企业专家的好评和认可,在同类课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较强的示范性”[4]。课程选定后,还必须组建一支优秀的课程教学团队来负责包括设计、教学、辅导和信息技术支持等具体的工作任务,围绕课程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
关键词:行动研究;在线开放课程;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职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12C-0068-03
一、在线课程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在线课程的发展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1989年美国凤凰城大学推行的在线学位计划。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场“OCW”(OPEN COURSE WARE)计划,将校内教学课件资源上网免费提供给学习者,这一举措开启了在线教育资源“免费开放”的先河。“当知识遇上网络,MOOC诞生了”。MOOC是在线课程的代名词,不仅是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聚集,更是一种通过共同的话题或某一领域的讨论将教师和学习者连接起来的方式。在全球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我国教育部也提出了加快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促进传统精品课程升级转型的具体要求。2015年教育部頒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提出鼓励高校建设高水平的在线开放课程。截至2019年4月,我国已有12500门慕课上线,学习人数超过2亿人次,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居世界第一。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在线课程建设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然。
在线开放课程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使用中出现了一些不容疏忽的问题,“课程完成率不高,教学模式囿于传统,教学设计简单,学习体验缺失,知识碎片化,教学维度单一;过度关注技术,缺乏深层次互动及学科教学法,过度注重结果与量化,学习资源预设性、封装性太强,生成性不足,忽视了网络连通的过程性和社会性”[1]。这些伴随教学模式改变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简而言之还是教学效果的问题。教学效果是衡量教学活动的唯一标准。不管是传统教学模式还是在线教学模式,在影响教学效果的问题上,教师因素永远都是核心所在。而建设一门在线开放课程远比传统课程要复杂得多,这是信息时代对教师教学的一种高度挑战。如何让教师尽早地适应这种环境变化,激发教师自身的觉察力和创造力,是关系到提高在线开放课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此,我们考虑运用行动研究介入在线课程建设中来。
二、行动研究运用于在线课程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一)行动研究的概念
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最早是被运用于解决社会学问题的一种方法。20世纪30年代,美国印度事务局局长柯利尔(John Collier)在研究如何改善印第安人与非印第安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时,提出行动研究,鼓励研究者作为实践者参与到具体的研究行动中。这一倡导构建了“行动研究”的基本理念——“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70年代后,行动研究开始广泛应用于教育研究中,逐渐受到了教育研究工作者的欢迎。我国教育行动研究起步相对比较晚,主要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
关于行动研究的概念定义,不同的研究者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凯米斯(Kemmis)和麦克塔加特(McTaggart)给出的定义比较广泛地被接受:“行动研究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式,社会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他们对自身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事业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对自己的工作过程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对自己的工作环境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2]
(二)行动研究的特点
虽然迄今为止学术界对行动研究的概念没有统一的界定,但对于行动研究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学者们还是普遍公认的,我们基于行动研究相关研究分析,归纳出实践性、反思性、连续性和合作性四大特征。
实践性。行动研究的理念是“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它注重的不是理论,而是实践研究。美国学者柯雷(S. M. Corey) 将行动研究引入教育领域时,在《改进学校措施的行动研究》一书中写到,教师等人员采取积极态度,发挥创造性思维,提出合理措施,并勇敢地加以试验,且讲求方法,有系统地搜集资料,以确定新措施的效果。这种方法便叫“行动研究法”。[3]
反思性。行动研究是强调反思的实践。在《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行动研究”的定义是:由社会情境(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反思即对过去的事情进行批判性思考,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连续性。行动研究是“行动”与“反思”不断循环推进,继而螺旋上升的过程。研究者在实际过程中,对研究对象及问题进行观察记录、讨论思考等环节后,研究行为并未结束,研究者在此基础上将研究所得的结果再次投放到行动中进行检验研究,做进一步的计划行动,再次观察分析。行动研究体现了过程原则,这种行动与反思连续循环的过程,将研究的成果运用到行动中进行检验,使得研究结果更为有效可行。
合作性。行动研究提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同个体或群体的合作研究,包括行动者与行动者之间的合作,研究者与行动者之间的合作,研究者跟研究者之间的合作甚至研究者与相关管理者之间的合作等,这一点基本上所有的行动研究专家都不否认。
三、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
凯米斯(S. Kemmis)等人认为,行动研究是包含“计划”“行动”“考察”和“反思”四个环节的循环过程。“凯米斯模式”被认为是行动研究过程的经典模式。在线课程建设也是注重行动的过程,不仅需要将课程内容通过信息化手段转变成网络教育资源,还需要通过平台互动来实现教学目的,以及通过评价反馈来完善课程建设,不断优化教学资源。
计划。如何建设在线开放课程,首先需要弄清楚在线开放课程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区别是什么。在调查了解之后,才是计划如何建设的问题。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是一项需要合理规划的项目。首先课程的选定不能随意,必须是比较成熟的一门课程,一般要求“课程须已在学校连续开设3年以上,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独特风格,教学理念先进、方法科学、质量高、效果好,得到广大学生、同行教师和专家,以及社会学习者、行业企业专家的好评和认可,在同类课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较强的示范性”[4]。课程选定后,还必须组建一支优秀的课程教学团队来负责包括设计、教学、辅导和信息技术支持等具体的工作任务,围绕课程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