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巍,理学博士,现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科技知识在古代世界的传播并把世界连为一体的历程。喜爱“上穷碧落下黄泉”,品鉴各个文明在应对相似问题时展现出的智慧。
没有哪位伊斯兰炼金术家,能像贾比尔那样,如此广泛地揭示古典时代的知识,或者写下如此百科全书式的论著。
——保罗·克劳斯
无尽金钱和长生不老——或者更文雅的说法——财富与青春,自古以来就是许多人孜孜以求的目标,为此他们投身或投资于各类神秘的方术和玄学,尽管世界各国君主的寿命统计无情地显示出这种巨额投资只能换取极为可怜的回报。
然而,2000多年里的炼金(或者炼丹)术实践,在科学史发展历程中却绝不是毫无意义的。相反,炼金术家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到的许多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提炼的物质转化理论、提纯等实验手段、制造的实验器材,以及引入定量分析等,都为近代化学的出现打下了基础。现代的“化学”(chemistry)这个词本就是把“炼金术”(alchemy)去掉阿拉伯语前缀后直接演变而来的。直到18世纪初,炼金术与化学仍没有完全分家,而牛顿、玻义耳等现代人心目中的科学巨星也都在尝试炼金术。
和其他知识领域相似的是,欧洲中世纪炼金术受到伊斯兰炼金术的直接影响,后者则继承了许多希腊化时代物质转化理论,然后把它变得更加有条理和成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不得不提到的一位大学者,那就是贾比尔·伊本·海扬(Jabir ibn Hayyan, 约721—815)。然而,与著作所涉及领域的神秘莫测相似的是,这位学者的身世甚至是否真实存在,也没有完全摆脱争论,可以说这位化学之父给我们留下的,仍是一片处于虚实之间的背影。
驭君有术
考古发现证明,在伊斯兰教兴起之前,阿拉伯半岛的居民就拥有冶金和制造玻璃的丰富知识。不过从日常用品的生产,过渡到对“高大上”的黄金的明确追逐,还需要社会高等阶层的推动和外来知识的流入。
阿拉伯帝国宫廷里的第一座炼金炉,是伍麦叶王朝(661—750年统治西亚地区)的一名王子哈立德·本·亚齐德(Halid b.Yazld,逝世于约720年)树立起来的。争夺哈里发王位未逞后,政坛失意的哈立德转向对财富的追求。他意识到这门知识在异教徒里更加发达,于是不拘一格地从埃及亚历山大城请来基督徒斯蒂法诺和马里亚努斯等人,指导炼金实践和翻译天文学、医学和炼金术等领域的著作。这也是古典时代文献向伊斯兰世界传播的最早尝试。
尽管伍麦叶王朝很快就被来自伊朗高原的阿拔斯王朝取代,但新王朝的统治阶层依然对点石成金充满兴趣。这时,传说中的大师贾比尔·伊本·海扬就披挂登场了。
20世纪初,英国学者霍姆亚德(E.J.Holmyard,1891—1959)搜集零散史料,重建了贾比尔的生平。据说这位大师来自伊朗东北部呼罗珊地区的突斯,与后来的著名神学家安萨里、诗人费尔多西等是同乡。贾比尔少年时因父亲卷入当地政治阴谋而逃到阿拉伯半岛,在那里接受教育,并成为什叶派第6任伊玛目(什叶派穆斯林对教会领袖的尊称)贾法尔·萨迪克的信徒。后者在贾比尔的著作中经常以导师的身份出现,成为贾比尔炼金思想里宗教要素的主要来源。
当时什叶派与阿拔斯王朝哈里发哈伦·拉希德(Harunal-Rashid,763—809)关系友善,贾比尔缘此逐渐接近当时执掌帝国权柄的巴尔马克家族。据贾比尔自述,他调配的药水治好了巴尔马克家族的一名女奴,因此得到了信任。他又向哈里发献上《绽放之书》(Book of Blossom),里面包含不少相当于实验技术的内容。在宫廷的委托下,他协助搜集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希腊和拉丁语文献,并翻译成阿拉伯语,这使他得以迅速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
9世纪初,哈伦·拉希德在平定呼罗珊动乱时死去,巴尔马克家族在继任哈里发治下失宠,贾比尔只好从巴格达流亡回老家。据说他最终坚持到了取得哈里发的宽宥,并被邀请提名主持宫廷炼金活动的继任者。如果记载确凿的话,这时他已是将近百岁的老人。
文集疑云
关于贾比尔著作的真伪问题,早在10世纪后期(距他去世仅约170年),就已经引起争论。当时一些哲学家和文献评论家提出贾比尔著作系后世人伪造。但贾比尔也不乏支持者,10世纪的几位主要炼金术家,如拉齐(al-Razi)、迈季提(al-Majriti)和乌梅尔(Ibn Umayl)等,都曾引用贾比尔的论述,而从未质疑其真实性。
问题是,贾比尔的几部著作后来被翻译成拉丁语,在那里他的译名是盖比尔(Geber),在拉丁语译本里,他被形容成不同身份,比如“阿拉伯王子和哲学家”“阿拉伯之王”“波斯王”甚至“印度王”等。由此衍生出一个问题,就是阿拉伯人贾比尔和拉丁语里的盖比尔,在多大程度上是重合的?至少,把他们完全划等号显得不太严谨。
古代及现代学者对贾比尔著作,甚至他本人真伪性的争论,被统称为“贾比尔文集问题”(Jabirian corpus)。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被归于贾比尔所写的论著,数量实在太多了。
现代学者对贾比尔真实性的系统性怀疑,源于德国东方学家鲁斯卡(J.Ruska,1867—1949)。他不仅怀疑贾比尔,也怀疑前文提到的伊斯兰炼金术首倡者哈立德·本·亚齐德。他英年早逝的弟子克劳斯(P.Kraus,1904—1944),系统地编辑了贾比尔的文集,把贾比尔的论著一直排到2982号。其中除了论述炼金理论和实践外,还包括药物学、药理学、神经科学、物质特性、哲学、逻辑学、数学、语言学、音乐和宇宙学甚至占星术、魔法学等极为广泛的领域。这使得后人不得不怀疑:单枪匹马的一位学者能把跨界玩得这么溜吗?
深远影响
无论卷帙浩繁的著作是出于贾比尔本人,还是以他名义存在过的学派之手,他的文集对后世炼金术和化学的发展都产生着深远影响。甚至现在常被用于代指具有点石成金魔力的神奇物质“哲人石”,就是由贾比尔最早提出的。
贾比尔的主要著作是《七十种书》和《论平衡》。他援引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万物皆数”的理念,认為宇宙中的一切都符合数学定律,而事物的理性秩序与和谐性的体现就是“可测量性原则”。在此理念之上,他又提出“比例平衡理论”,即:物质的特性,尤其是化学性质,是可测量并以可确定数量比例为基础的。
贾比尔相信,通过平衡比例的方法,人们有可能明确每种物质所含4种元素(即古希腊学者提出的土、气、水、火)的成分,并因而精确测定其配比。只要能单独制造每种元素和元素运行所遵循的基本特性,炼金术家将能控制物质上发生的所有变化,并将有能力创造新的物质,尤其是能够作用在金属上的各种灵丹妙药。
出于对人类理性和自然法则的信任,贾比尔提出了人工繁殖的问题。在他看来,任何活物,甚至人类本身,都是自然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在创造过程中,自然遵从定量和数字规律,其秘密可以通过平衡配比理论揭示出来。对自然过程的模拟,在必要时还包括对其进行改进,至少在理论上是有可能的。“人造自动装置”(homumculus)的思想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大行其道,贾比尔对这种思想展开了最早、也是最详细的讨论。
通过被翻译为拉丁语的著作,盖比尔(Geber)的大名在中世纪欧洲广为人知。他的一些具体理念,如对硫和汞、硫酸盐、矿物酸、热与温度的概念,都对欧洲炼金术家产生了直接影响。克劳斯曾对这名学者作出如此评价:“贾比尔坚信他在严格精确性的基础上发展了自然科学,他大胆地认为自己已经取得了自然的最后秘密。他的科学的独特性在于不承认人类思想具有任何限制。”
没有哪位伊斯兰炼金术家,能像贾比尔那样,如此广泛地揭示古典时代的知识,或者写下如此百科全书式的论著。
——保罗·克劳斯
无尽金钱和长生不老——或者更文雅的说法——财富与青春,自古以来就是许多人孜孜以求的目标,为此他们投身或投资于各类神秘的方术和玄学,尽管世界各国君主的寿命统计无情地显示出这种巨额投资只能换取极为可怜的回报。
然而,2000多年里的炼金(或者炼丹)术实践,在科学史发展历程中却绝不是毫无意义的。相反,炼金术家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到的许多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提炼的物质转化理论、提纯等实验手段、制造的实验器材,以及引入定量分析等,都为近代化学的出现打下了基础。现代的“化学”(chemistry)这个词本就是把“炼金术”(alchemy)去掉阿拉伯语前缀后直接演变而来的。直到18世纪初,炼金术与化学仍没有完全分家,而牛顿、玻义耳等现代人心目中的科学巨星也都在尝试炼金术。
和其他知识领域相似的是,欧洲中世纪炼金术受到伊斯兰炼金术的直接影响,后者则继承了许多希腊化时代物质转化理论,然后把它变得更加有条理和成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不得不提到的一位大学者,那就是贾比尔·伊本·海扬(Jabir ibn Hayyan, 约721—815)。然而,与著作所涉及领域的神秘莫测相似的是,这位学者的身世甚至是否真实存在,也没有完全摆脱争论,可以说这位化学之父给我们留下的,仍是一片处于虚实之间的背影。
驭君有术
考古发现证明,在伊斯兰教兴起之前,阿拉伯半岛的居民就拥有冶金和制造玻璃的丰富知识。不过从日常用品的生产,过渡到对“高大上”的黄金的明确追逐,还需要社会高等阶层的推动和外来知识的流入。
阿拉伯帝国宫廷里的第一座炼金炉,是伍麦叶王朝(661—750年统治西亚地区)的一名王子哈立德·本·亚齐德(Halid b.Yazld,逝世于约720年)树立起来的。争夺哈里发王位未逞后,政坛失意的哈立德转向对财富的追求。他意识到这门知识在异教徒里更加发达,于是不拘一格地从埃及亚历山大城请来基督徒斯蒂法诺和马里亚努斯等人,指导炼金实践和翻译天文学、医学和炼金术等领域的著作。这也是古典时代文献向伊斯兰世界传播的最早尝试。
尽管伍麦叶王朝很快就被来自伊朗高原的阿拔斯王朝取代,但新王朝的统治阶层依然对点石成金充满兴趣。这时,传说中的大师贾比尔·伊本·海扬就披挂登场了。
20世纪初,英国学者霍姆亚德(E.J.Holmyard,1891—1959)搜集零散史料,重建了贾比尔的生平。据说这位大师来自伊朗东北部呼罗珊地区的突斯,与后来的著名神学家安萨里、诗人费尔多西等是同乡。贾比尔少年时因父亲卷入当地政治阴谋而逃到阿拉伯半岛,在那里接受教育,并成为什叶派第6任伊玛目(什叶派穆斯林对教会领袖的尊称)贾法尔·萨迪克的信徒。后者在贾比尔的著作中经常以导师的身份出现,成为贾比尔炼金思想里宗教要素的主要来源。
当时什叶派与阿拔斯王朝哈里发哈伦·拉希德(Harunal-Rashid,763—809)关系友善,贾比尔缘此逐渐接近当时执掌帝国权柄的巴尔马克家族。据贾比尔自述,他调配的药水治好了巴尔马克家族的一名女奴,因此得到了信任。他又向哈里发献上《绽放之书》(Book of Blossom),里面包含不少相当于实验技术的内容。在宫廷的委托下,他协助搜集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希腊和拉丁语文献,并翻译成阿拉伯语,这使他得以迅速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
9世纪初,哈伦·拉希德在平定呼罗珊动乱时死去,巴尔马克家族在继任哈里发治下失宠,贾比尔只好从巴格达流亡回老家。据说他最终坚持到了取得哈里发的宽宥,并被邀请提名主持宫廷炼金活动的继任者。如果记载确凿的话,这时他已是将近百岁的老人。
文集疑云
关于贾比尔著作的真伪问题,早在10世纪后期(距他去世仅约170年),就已经引起争论。当时一些哲学家和文献评论家提出贾比尔著作系后世人伪造。但贾比尔也不乏支持者,10世纪的几位主要炼金术家,如拉齐(al-Razi)、迈季提(al-Majriti)和乌梅尔(Ibn Umayl)等,都曾引用贾比尔的论述,而从未质疑其真实性。
问题是,贾比尔的几部著作后来被翻译成拉丁语,在那里他的译名是盖比尔(Geber),在拉丁语译本里,他被形容成不同身份,比如“阿拉伯王子和哲学家”“阿拉伯之王”“波斯王”甚至“印度王”等。由此衍生出一个问题,就是阿拉伯人贾比尔和拉丁语里的盖比尔,在多大程度上是重合的?至少,把他们完全划等号显得不太严谨。
古代及现代学者对贾比尔著作,甚至他本人真伪性的争论,被统称为“贾比尔文集问题”(Jabirian corpus)。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被归于贾比尔所写的论著,数量实在太多了。
现代学者对贾比尔真实性的系统性怀疑,源于德国东方学家鲁斯卡(J.Ruska,1867—1949)。他不仅怀疑贾比尔,也怀疑前文提到的伊斯兰炼金术首倡者哈立德·本·亚齐德。他英年早逝的弟子克劳斯(P.Kraus,1904—1944),系统地编辑了贾比尔的文集,把贾比尔的论著一直排到2982号。其中除了论述炼金理论和实践外,还包括药物学、药理学、神经科学、物质特性、哲学、逻辑学、数学、语言学、音乐和宇宙学甚至占星术、魔法学等极为广泛的领域。这使得后人不得不怀疑:单枪匹马的一位学者能把跨界玩得这么溜吗?
深远影响
无论卷帙浩繁的著作是出于贾比尔本人,还是以他名义存在过的学派之手,他的文集对后世炼金术和化学的发展都产生着深远影响。甚至现在常被用于代指具有点石成金魔力的神奇物质“哲人石”,就是由贾比尔最早提出的。
贾比尔的主要著作是《七十种书》和《论平衡》。他援引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万物皆数”的理念,认為宇宙中的一切都符合数学定律,而事物的理性秩序与和谐性的体现就是“可测量性原则”。在此理念之上,他又提出“比例平衡理论”,即:物质的特性,尤其是化学性质,是可测量并以可确定数量比例为基础的。
贾比尔相信,通过平衡比例的方法,人们有可能明确每种物质所含4种元素(即古希腊学者提出的土、气、水、火)的成分,并因而精确测定其配比。只要能单独制造每种元素和元素运行所遵循的基本特性,炼金术家将能控制物质上发生的所有变化,并将有能力创造新的物质,尤其是能够作用在金属上的各种灵丹妙药。
出于对人类理性和自然法则的信任,贾比尔提出了人工繁殖的问题。在他看来,任何活物,甚至人类本身,都是自然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在创造过程中,自然遵从定量和数字规律,其秘密可以通过平衡配比理论揭示出来。对自然过程的模拟,在必要时还包括对其进行改进,至少在理论上是有可能的。“人造自动装置”(homumculus)的思想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大行其道,贾比尔对这种思想展开了最早、也是最详细的讨论。
通过被翻译为拉丁语的著作,盖比尔(Geber)的大名在中世纪欧洲广为人知。他的一些具体理念,如对硫和汞、硫酸盐、矿物酸、热与温度的概念,都对欧洲炼金术家产生了直接影响。克劳斯曾对这名学者作出如此评价:“贾比尔坚信他在严格精确性的基础上发展了自然科学,他大胆地认为自己已经取得了自然的最后秘密。他的科学的独特性在于不承认人类思想具有任何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