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左读名家经典】
雨中即景
五月黄梅天,到处黏塌塌的,母亲走进走出地抱怨,父亲却端着宜兴茶壶,坐在廊下赏雨。院子里各种花木,经雨一淋,新绿的枝子,顽皮地张开翅膀,托着娇艳的花朵。冒着微雨,父亲用旱烟管点着它们,告诉我这是丁香花,那是一丈红。大理花与剑兰抢着开,木樨花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墙角那株高大的玉兰花开了满树,下雨天谢得快,我得赶紧爬上去采,采了满篮子送左右邻居。玉兰树叶上的水珠都是香的,洒了我满头满身。
…………
到了杭州念中学,下雨天就可以坐“叮叮咚咚”的包车上学,一直拉进校门,拉到慎思堂门口。下雨天可以不在大操场上体育课,而是改在健身房玩球。从教室到健身房有一段长长的水泥路,两边碧绿的冬青,碧绿的草坪,一直延伸到健身房后面。同学们起劲地打球,我撑把伞悄悄地溜到这儿来,好隐蔽,好清静。我站在法国梧桐树下,叶子尖滴下的水珠纷纷落在伞背上,我心里有一股凄凉寂寞之感,因为我想念远在故乡的母亲。下雨天,我格外想她。因为在幼年时,只有在雨天里,我才能有更多的时间缠着她,雨给我一种靠近母亲的感觉。
如果我一直不长大,就可以一直沉浸在雨的欢乐中。然而,谁能不长大呢?人事的变迁,尤使我于雨中俯仰低回。那一年回到故乡,坐在父亲的书斋中,墙壁上“听雨楼”三个字是我用松树皮的碎片拼成的。书桌上的紫铜香炉里,燃起了檀香。院子里风竹萧疏,雨丝纷纷洒落在琉璃瓦上,发出叮咚之音,玻璃窗也砰砰作响。我从书橱中抽出一本《白香山诗集》,学着父亲的音调放声吟诵,父亲的音容,浮现在摇曳的豆油灯光里。
杭州的西子湖,风雨阴晴,风光不同,然而我总喜欢在雨中徘徊湖畔。从平湖秋月穿林荫道走向孤山,打着伞慢慢散步,心沉静得像进入神仙世界。这位宋朝的进士林和靖,妻梅子鹤,终老归乡,范仲淹曾赞美他“片心高与月徘徊,岂为千钟下钓台。犹笑白云多事在,等闲为雨出山来。”想着这位大文豪和林处士徜徉林泉之间,流连忘返的情趣。我凝望着碧蓝如玉的湖面,低斜的梅花,却听到放鹤亭中响起了悠扬的笛声。弄笛的人向我慢慢走来,他低声对我说:“一生知己是梅花。”
我也笑指湖上说:“看,梅花也在等待知己呢。”雨中,游人稀少,静谧的湖山,都由爱雨的人管理了。衣衫渐湿,我们才同撑一把伞,绕西泠印社由白堤归来。湖水湖风,寒意袭人。站在湖滨公园,彼此默默相对。“明亮阳光下的西湖,宜于高歌;而烟雨迷蒙中的西湖,宜于吹笛。”我幽幽地说。于是,笛声又起,与潇潇雨声相和。
二十年了,那笛声低沉而遥远,然而我,仍然依稀听见,在雨中……
(节选自琦君《下雨天,真好》。题目为编者加,有删改)
技法点睛
中国画的最高境界——黑为墨,白为纸,三笔两画,神韵皆出,这种创作手法就叫做留白。写作时,为使整个作品更显协调精美,作者往往会有意地留下相应的空白;但留白不空,留白不白,以无胜有,以少胜多,便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至高境界。
文中,作者以“在雨中”收束全文,让其忆起了当年的情景:西子湖畔,碧波荡漾,梅花低斜,笛声清扬,令人如痴如醉。如今,笛声依旧,却淫雨霏霏,似乎别有一番情愁在心头。是什么呢?作者并没有告诉我们,而是以省略号作结,给我们留下无尽的遐想。这便是运用了留白的写作手法。
【右写典范佳作】
奶奶的红背带
◎翁泺铷
那条红背带,是时光的见证,也是一份遗失的美好,将回忆与爱紧紧缠绕。
——题记
周末,我早早起床,却发现外面已是阳光灿烂。
临近考试,奶奶为了缓解我的学习压力,决定带我去庙里拜神。虽然将学习寄托于神灵是不可靠的,但这也是奶奶的一片心意啊,我只好欣然前往。
“香、烛、打火机……打火机呢?”或许是真的老了,拜神的用品明明只有那几样,可奶奶却点了又点,盘算着是否落下了什么。“啊,忘拿‘天福宝’了,就在我房间的柜子里,你快去拿一下。”奶奶边说边示意我到她房间里去找。
我毫无头绪地一头钻进柜子里,翻找“天福宝”,奶奶则在外边不停地催促着。我有点儿不耐烦了,把柜子底放着的东西狠狠地一掀,一叠红色的“天福宝”被翻了出来。这时,有一抹红色映入我眼帘。我好奇地把它拿了出来,这不正是我小时候的背带吗?我都长这么大了,奶奶怎么还留着它?带着种种疑问,我决定去问问奶奶。
“奶奶,这背带都没用了,怎么不丢了呢?”我边说,边端详起这个“古董”——上边略带点儿灰尘,表面已是皱巴巴的了,但颜色还是那般耀眼。
“哦,你在哪儿找到的?”奶奶抬起头说,“又占不了多大地方,留着吧。”奶奶话音刚落,就从我手中夺过红背带,放在大腿上,轻轻地拂去上面的灰尘,抚平了它的褶皱,然后把它角对角、边对边地对折了两次,“好了,放回我的衣柜里吧,准备出发喽!”
我拿着红背带,看了看奶奶,心想着不就是一条过时的背带嘛,奶奶却当它如珍宝。可此时,我心中却不禁泛起一丝涟漪——奶奶每天早起都要帮我收拾书包,帮我梳辫子,帮我挑鱼肉里的刺……那时,奶奶的背就是我小时候温暖的依靠。而如今,在我眼前,她的背却是那么瘦弱,甚至日益佝偻起来。我的眼角不觉间湿润了,赶紧擦拭一下,快步赶上奶奶,向庙的方向走去。
夕阳染红了半边天,也染红了奶奶佝偻的身影。当年,奶奶背上的小女孩已经长大了,可眼前的奶奶却渐渐老去……我的眼泪再一次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生怕奶奶看见,我连忙转头望向天空。此时,一抹红云出现在天际,犹如奶奶珍藏的那条红背带,如此鲜艳。
(广东惠東县盐洲中学)
心湖涟漪
从生活中找素材。习作从“我”帮奶奶寻找拜神的物品中引出了“红背带”,传达出了奶奶对孙女浓浓的爱意。小时候,奶奶用这条红背带,把孙女背在自己的背上;可如今孙女长大了,红背带就只能静静地躺在柜子底,被永久封存了,但奶奶对孙女的爱却丝毫不减当年。
结尾收束很巧妙。作文结尾,借环境描写渲染气氛,再通过傍晚的夕阳、红云等景物的衬托,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了“红背带”上。在描写红背带“如此鲜艳”时,又引发了读者的思考——是什么让一条老旧的红背带依旧如此鲜艳呢?这一处留白留得恰到好处,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
【课后练笔】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双翅膀——年幼时,我们渴望拥有一双“独立”的翅膀,能挣脱父母无微不至的庇护;长大后,我们渴望拥有一双“追梦”的翅膀,能到达自己努力追寻的地方;痛苦时,我们渴望拥有一双“超越”的翅膀,能帮助自己飞过绝望,看到希望;被束缚时,我们渴望拥有一双“自由”的翅膀,能到达一个任由心灵翱翔的世界……
阅读上面的文字,请以“翅膀”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雨中即景
五月黄梅天,到处黏塌塌的,母亲走进走出地抱怨,父亲却端着宜兴茶壶,坐在廊下赏雨。院子里各种花木,经雨一淋,新绿的枝子,顽皮地张开翅膀,托着娇艳的花朵。冒着微雨,父亲用旱烟管点着它们,告诉我这是丁香花,那是一丈红。大理花与剑兰抢着开,木樨花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墙角那株高大的玉兰花开了满树,下雨天谢得快,我得赶紧爬上去采,采了满篮子送左右邻居。玉兰树叶上的水珠都是香的,洒了我满头满身。
…………
到了杭州念中学,下雨天就可以坐“叮叮咚咚”的包车上学,一直拉进校门,拉到慎思堂门口。下雨天可以不在大操场上体育课,而是改在健身房玩球。从教室到健身房有一段长长的水泥路,两边碧绿的冬青,碧绿的草坪,一直延伸到健身房后面。同学们起劲地打球,我撑把伞悄悄地溜到这儿来,好隐蔽,好清静。我站在法国梧桐树下,叶子尖滴下的水珠纷纷落在伞背上,我心里有一股凄凉寂寞之感,因为我想念远在故乡的母亲。下雨天,我格外想她。因为在幼年时,只有在雨天里,我才能有更多的时间缠着她,雨给我一种靠近母亲的感觉。
如果我一直不长大,就可以一直沉浸在雨的欢乐中。然而,谁能不长大呢?人事的变迁,尤使我于雨中俯仰低回。那一年回到故乡,坐在父亲的书斋中,墙壁上“听雨楼”三个字是我用松树皮的碎片拼成的。书桌上的紫铜香炉里,燃起了檀香。院子里风竹萧疏,雨丝纷纷洒落在琉璃瓦上,发出叮咚之音,玻璃窗也砰砰作响。我从书橱中抽出一本《白香山诗集》,学着父亲的音调放声吟诵,父亲的音容,浮现在摇曳的豆油灯光里。
杭州的西子湖,风雨阴晴,风光不同,然而我总喜欢在雨中徘徊湖畔。从平湖秋月穿林荫道走向孤山,打着伞慢慢散步,心沉静得像进入神仙世界。这位宋朝的进士林和靖,妻梅子鹤,终老归乡,范仲淹曾赞美他“片心高与月徘徊,岂为千钟下钓台。犹笑白云多事在,等闲为雨出山来。”想着这位大文豪和林处士徜徉林泉之间,流连忘返的情趣。我凝望着碧蓝如玉的湖面,低斜的梅花,却听到放鹤亭中响起了悠扬的笛声。弄笛的人向我慢慢走来,他低声对我说:“一生知己是梅花。”
我也笑指湖上说:“看,梅花也在等待知己呢。”雨中,游人稀少,静谧的湖山,都由爱雨的人管理了。衣衫渐湿,我们才同撑一把伞,绕西泠印社由白堤归来。湖水湖风,寒意袭人。站在湖滨公园,彼此默默相对。“明亮阳光下的西湖,宜于高歌;而烟雨迷蒙中的西湖,宜于吹笛。”我幽幽地说。于是,笛声又起,与潇潇雨声相和。
二十年了,那笛声低沉而遥远,然而我,仍然依稀听见,在雨中……
(节选自琦君《下雨天,真好》。题目为编者加,有删改)
技法点睛
中国画的最高境界——黑为墨,白为纸,三笔两画,神韵皆出,这种创作手法就叫做留白。写作时,为使整个作品更显协调精美,作者往往会有意地留下相应的空白;但留白不空,留白不白,以无胜有,以少胜多,便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至高境界。
文中,作者以“在雨中”收束全文,让其忆起了当年的情景:西子湖畔,碧波荡漾,梅花低斜,笛声清扬,令人如痴如醉。如今,笛声依旧,却淫雨霏霏,似乎别有一番情愁在心头。是什么呢?作者并没有告诉我们,而是以省略号作结,给我们留下无尽的遐想。这便是运用了留白的写作手法。
【右写典范佳作】
奶奶的红背带
◎翁泺铷
那条红背带,是时光的见证,也是一份遗失的美好,将回忆与爱紧紧缠绕。
——题记
周末,我早早起床,却发现外面已是阳光灿烂。
临近考试,奶奶为了缓解我的学习压力,决定带我去庙里拜神。虽然将学习寄托于神灵是不可靠的,但这也是奶奶的一片心意啊,我只好欣然前往。
“香、烛、打火机……打火机呢?”或许是真的老了,拜神的用品明明只有那几样,可奶奶却点了又点,盘算着是否落下了什么。“啊,忘拿‘天福宝’了,就在我房间的柜子里,你快去拿一下。”奶奶边说边示意我到她房间里去找。
我毫无头绪地一头钻进柜子里,翻找“天福宝”,奶奶则在外边不停地催促着。我有点儿不耐烦了,把柜子底放着的东西狠狠地一掀,一叠红色的“天福宝”被翻了出来。这时,有一抹红色映入我眼帘。我好奇地把它拿了出来,这不正是我小时候的背带吗?我都长这么大了,奶奶怎么还留着它?带着种种疑问,我决定去问问奶奶。
“奶奶,这背带都没用了,怎么不丢了呢?”我边说,边端详起这个“古董”——上边略带点儿灰尘,表面已是皱巴巴的了,但颜色还是那般耀眼。
“哦,你在哪儿找到的?”奶奶抬起头说,“又占不了多大地方,留着吧。”奶奶话音刚落,就从我手中夺过红背带,放在大腿上,轻轻地拂去上面的灰尘,抚平了它的褶皱,然后把它角对角、边对边地对折了两次,“好了,放回我的衣柜里吧,准备出发喽!”
我拿着红背带,看了看奶奶,心想着不就是一条过时的背带嘛,奶奶却当它如珍宝。可此时,我心中却不禁泛起一丝涟漪——奶奶每天早起都要帮我收拾书包,帮我梳辫子,帮我挑鱼肉里的刺……那时,奶奶的背就是我小时候温暖的依靠。而如今,在我眼前,她的背却是那么瘦弱,甚至日益佝偻起来。我的眼角不觉间湿润了,赶紧擦拭一下,快步赶上奶奶,向庙的方向走去。
夕阳染红了半边天,也染红了奶奶佝偻的身影。当年,奶奶背上的小女孩已经长大了,可眼前的奶奶却渐渐老去……我的眼泪再一次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生怕奶奶看见,我连忙转头望向天空。此时,一抹红云出现在天际,犹如奶奶珍藏的那条红背带,如此鲜艳。
(广东惠東县盐洲中学)
心湖涟漪
从生活中找素材。习作从“我”帮奶奶寻找拜神的物品中引出了“红背带”,传达出了奶奶对孙女浓浓的爱意。小时候,奶奶用这条红背带,把孙女背在自己的背上;可如今孙女长大了,红背带就只能静静地躺在柜子底,被永久封存了,但奶奶对孙女的爱却丝毫不减当年。
结尾收束很巧妙。作文结尾,借环境描写渲染气氛,再通过傍晚的夕阳、红云等景物的衬托,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了“红背带”上。在描写红背带“如此鲜艳”时,又引发了读者的思考——是什么让一条老旧的红背带依旧如此鲜艳呢?这一处留白留得恰到好处,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
【课后练笔】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双翅膀——年幼时,我们渴望拥有一双“独立”的翅膀,能挣脱父母无微不至的庇护;长大后,我们渴望拥有一双“追梦”的翅膀,能到达自己努力追寻的地方;痛苦时,我们渴望拥有一双“超越”的翅膀,能帮助自己飞过绝望,看到希望;被束缚时,我们渴望拥有一双“自由”的翅膀,能到达一个任由心灵翱翔的世界……
阅读上面的文字,请以“翅膀”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