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班级管理制度是一种规范,对每一个成员都具有约束力,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制度,班级才能成为班级。基于现实的情形,我们必须坚守本质不变,充分发挥制度的刚性约束力,结合实际在具体细节和执行方式上多变、善变。
【关键词】班级管理制度;变;不变
高三学生忙于备考,似乎不太关心看似与自己无关的班级事务,因为个性的过度张扬或者无意识行为而导致与班级集体要求可能会产生冲突,所以,必要的管理制度对于班级的存在仍然非常重要。只不过我们要掌握变与不变的法度。
一、坚守本质不变
无论变与不变, 作为制度本身应该具有的特征必须存在,以确保制度的权威性和约束力,能够形成一种特有的集体氛围,从而引领学生都能够具有范式意识和遵守习惯。这要求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1.刚性约束不变。即班级制度必须确保对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不可中和的约束力,谁要是违反了它,谁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以示惩戒,并产生足够的震慑力。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按时出勤,班级制度必须给予相应的规定,并且形成约束力。高三学生升学压力剧大,有时候迟到纯属合情合理。有的学生睡过了头,匆忙奔到教室,而班主任早已站在班门口翘首以盼,很显然,迟到的学生不需班主任多说一句,学生就已经明白一切。然而,作为预防扩散性迟到现象的发生,班主任必须对照制度执行。只有刚性约束力越强,学生对制度的敬畏之心才会越深切,对受罚者本人及其他同在集体中的人才能越产生教育性。
2.集体决策不变。高三的学生已经完全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班级制度的制定权应该完全交给学生,这样做还能够让学生在制定的过程中获得一次教育,并且正是因为制度来自他们的智慧,才能促使他们更加尊重制度、执行制度。当然,班主任源于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人生经验,有资格参与整个决策过程,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以商量的口吻干预决策,使决策更有利于全体学生。笔者在选择精干力量制定班级制度的基础上,提请全班讨论,然后再修改,最后全体投票表决。因此,这样的产生过程就已经决定了制度的权威性,学生也绝不会因为违反了规定而受到惩罚时对制度大放厥词。
有趣的是,学生在制定的过程中,往往产生激烈的争论,并且都能够最终确定下来。这个过程正是辨别是非、掌握制度刚性的体验,比班主任枯燥的说教对他们的教育效果要好得多。尤其对那些易违反制度的学生而言更是产生了极大的震慑力。有的学生正处于叛逆期,又善于和班主任周旋,他们往往借助家长的势利故意和班主任对抗。基于这种情况,集体决策的重要性就愈加凸现出来。所以,“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最好充当集体决议的执行者与监督者,不做集体决议的决定者,避免一人独大,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制,让各项决议公开透明,才可能找到充分的理由婉拒家长,才有可能借力孩子去说服家长,避免发生不和谐的因素。”
3.彻底落实不变。制度如果没有得到彻底的执行必然丧失应有的刚性,自然也无法形成强硬的约束力。为此,班主任必须扮演公平、强硬的制度执行者和监督者的角色,不能仅凭一己之好恶而视制度为可有可无的摆设。许多班主任之所以威信不能很快树立起来, 与制度执行不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为此,班主任必须具有持久的耐力,推进制度的彻底落实。迟到了就要按照预定的制度执行,这是我多年来坚持的一贯做法。有的女生成绩优秀,偶然迟到了一次,很正常,但是,我必须放下感情因素,公开处理。每逢遇到此时,我看到迟到的学生一脸懊悔的样子,心里便想着宽容一次,但是不能,因为我还要考虑到辐射影响,于是也就狠心地“依法执行”。多年来,这项制度一直得到学生们的认可,笔者所带的班级迟到的人次也极少。
二、具体法则要变
制度的约束必不可少,但是“如果过于迷信纪律以及建立在纪律之上的‘标准’和‘权威’,长此以往,教育就会机械甚至僵化。 ”为此,我们在坚持原则的情况下还必须善变。
1.革故出新要变。制度的制定受制于诸多因素,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这就有必要随着实际的需要而变化,所谓推陈出新。比如,对于迟到这一小问题,在不同的班级里可能会存在诸多形式的应对方式方法。笔者曾经尝试过:唱歌、罚站、罚劳动、捐花等形式,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唱歌,一度出现了愿意接受处罚而不愿意唱歌的尴尬局面。为此,笔者建议采取多种选项的方案,甚至由受罚者自愿提出受罚的形式,于是顺利地化解了这一矛盾。
2.解决新问题要变。班级时常出现新问题新现象,这就不能用刻舟求剑的眼光看问题,必须与时俱进。高三学生学习特别紧张,部分学生出现了排斥心理。一次模考之后,有的学生干脆利用老师不在的所谓“真空地带”在班内看起电影来。主任知道后大发雷霆,作为班主任必然也要跟着“起舞”。但凡事总要查清真相,其实这些高三生并不是不愿意学习,而仅仅舒缓一下,这难道不是合理的诉求吗?笔者经过多方商讨与请示,最终达成一个开天辟地的制度:每次模考后允许放松1个小时,放松的形式由班委会共同商定、上报班主任同意后贯彻执行。学生们喜不自禁,原本紧张的问题顿时变成了学生们的乐事。
3.补缺漏洞要变。制度并不能覆盖全部的管理细节,我们只能在前进中不断地完善,及时补缺。同样是打架问题,但是性质并不相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和轻重自然也不应该一样,一开始并没有考慮这些细节,所以,我们还必须不断地充实制度的内容。
总之,高三的学生更有判断力,班级管理制度一方面必须坚持刚性的约束力不变,同时也要因时因地相机而动,与时俱进,灵活地善变,以求得班级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邓善源.以集体决议婉拒[J].湖北教育·新班主任,2015(04)
[2]凌宗伟.班级管理何以不伤人[J].班主任之友,2016(05)
【关键词】班级管理制度;变;不变
高三学生忙于备考,似乎不太关心看似与自己无关的班级事务,因为个性的过度张扬或者无意识行为而导致与班级集体要求可能会产生冲突,所以,必要的管理制度对于班级的存在仍然非常重要。只不过我们要掌握变与不变的法度。
一、坚守本质不变
无论变与不变, 作为制度本身应该具有的特征必须存在,以确保制度的权威性和约束力,能够形成一种特有的集体氛围,从而引领学生都能够具有范式意识和遵守习惯。这要求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1.刚性约束不变。即班级制度必须确保对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不可中和的约束力,谁要是违反了它,谁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以示惩戒,并产生足够的震慑力。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按时出勤,班级制度必须给予相应的规定,并且形成约束力。高三学生升学压力剧大,有时候迟到纯属合情合理。有的学生睡过了头,匆忙奔到教室,而班主任早已站在班门口翘首以盼,很显然,迟到的学生不需班主任多说一句,学生就已经明白一切。然而,作为预防扩散性迟到现象的发生,班主任必须对照制度执行。只有刚性约束力越强,学生对制度的敬畏之心才会越深切,对受罚者本人及其他同在集体中的人才能越产生教育性。
2.集体决策不变。高三的学生已经完全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班级制度的制定权应该完全交给学生,这样做还能够让学生在制定的过程中获得一次教育,并且正是因为制度来自他们的智慧,才能促使他们更加尊重制度、执行制度。当然,班主任源于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人生经验,有资格参与整个决策过程,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以商量的口吻干预决策,使决策更有利于全体学生。笔者在选择精干力量制定班级制度的基础上,提请全班讨论,然后再修改,最后全体投票表决。因此,这样的产生过程就已经决定了制度的权威性,学生也绝不会因为违反了规定而受到惩罚时对制度大放厥词。
有趣的是,学生在制定的过程中,往往产生激烈的争论,并且都能够最终确定下来。这个过程正是辨别是非、掌握制度刚性的体验,比班主任枯燥的说教对他们的教育效果要好得多。尤其对那些易违反制度的学生而言更是产生了极大的震慑力。有的学生正处于叛逆期,又善于和班主任周旋,他们往往借助家长的势利故意和班主任对抗。基于这种情况,集体决策的重要性就愈加凸现出来。所以,“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最好充当集体决议的执行者与监督者,不做集体决议的决定者,避免一人独大,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制,让各项决议公开透明,才可能找到充分的理由婉拒家长,才有可能借力孩子去说服家长,避免发生不和谐的因素。”
3.彻底落实不变。制度如果没有得到彻底的执行必然丧失应有的刚性,自然也无法形成强硬的约束力。为此,班主任必须扮演公平、强硬的制度执行者和监督者的角色,不能仅凭一己之好恶而视制度为可有可无的摆设。许多班主任之所以威信不能很快树立起来, 与制度执行不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为此,班主任必须具有持久的耐力,推进制度的彻底落实。迟到了就要按照预定的制度执行,这是我多年来坚持的一贯做法。有的女生成绩优秀,偶然迟到了一次,很正常,但是,我必须放下感情因素,公开处理。每逢遇到此时,我看到迟到的学生一脸懊悔的样子,心里便想着宽容一次,但是不能,因为我还要考虑到辐射影响,于是也就狠心地“依法执行”。多年来,这项制度一直得到学生们的认可,笔者所带的班级迟到的人次也极少。
二、具体法则要变
制度的约束必不可少,但是“如果过于迷信纪律以及建立在纪律之上的‘标准’和‘权威’,长此以往,教育就会机械甚至僵化。 ”为此,我们在坚持原则的情况下还必须善变。
1.革故出新要变。制度的制定受制于诸多因素,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这就有必要随着实际的需要而变化,所谓推陈出新。比如,对于迟到这一小问题,在不同的班级里可能会存在诸多形式的应对方式方法。笔者曾经尝试过:唱歌、罚站、罚劳动、捐花等形式,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唱歌,一度出现了愿意接受处罚而不愿意唱歌的尴尬局面。为此,笔者建议采取多种选项的方案,甚至由受罚者自愿提出受罚的形式,于是顺利地化解了这一矛盾。
2.解决新问题要变。班级时常出现新问题新现象,这就不能用刻舟求剑的眼光看问题,必须与时俱进。高三学生学习特别紧张,部分学生出现了排斥心理。一次模考之后,有的学生干脆利用老师不在的所谓“真空地带”在班内看起电影来。主任知道后大发雷霆,作为班主任必然也要跟着“起舞”。但凡事总要查清真相,其实这些高三生并不是不愿意学习,而仅仅舒缓一下,这难道不是合理的诉求吗?笔者经过多方商讨与请示,最终达成一个开天辟地的制度:每次模考后允许放松1个小时,放松的形式由班委会共同商定、上报班主任同意后贯彻执行。学生们喜不自禁,原本紧张的问题顿时变成了学生们的乐事。
3.补缺漏洞要变。制度并不能覆盖全部的管理细节,我们只能在前进中不断地完善,及时补缺。同样是打架问题,但是性质并不相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和轻重自然也不应该一样,一开始并没有考慮这些细节,所以,我们还必须不断地充实制度的内容。
总之,高三的学生更有判断力,班级管理制度一方面必须坚持刚性的约束力不变,同时也要因时因地相机而动,与时俱进,灵活地善变,以求得班级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邓善源.以集体决议婉拒[J].湖北教育·新班主任,2015(04)
[2]凌宗伟.班级管理何以不伤人[J].班主任之友,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