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就听闻登上彤华山巅就可欣赏到龙南古八景之一“岿美晴岚”,一直心向往之,于是驱车前往。
岿美晴岚,顾名思义,岿美山晴朗天气里云缭雾绕,山峦时隐时现,云海莽莽苍苍,神秘莫测。若是太阳出来,水汽、雾气如飞珠泻玉般美妙,如仙女戴着面纱影影绰绰。要想瞧见它那迷人的倩影,就要从它对面的彤華山脚下开始攀登。
彤华山,又名五指山,形似向上伸展的右手掌。山脚下,一片生态绿植园映入眼帘。此刻,杨梅已脱掉了裹着的花絮旧装,青绿而玲珑的小脸儿探了出来,好奇地向外张望着,像是在尽情地呼吸,希望快快长大。
上山要蹚过一个浅浅的水湖,车子从水湖中行驶过去,算是过了消毒关。一条盘旋的红土坡路袅娜地伸向大山深处。一条清亮的山溪缓缓流过,溪边有几匹饮水吃草的马,悠闲地甩着尾巴,牧马人却不知去了何处。路口立着一个仿古茶亭,据说这是利用清代茶亭遗址重修的茶亭。一扇拱门向外敞开,左右各写“四面青山迎过客,一溪流水送行人”,算是欢迎远道而来的人们。
停下越野车,踏着古人的足迹而上。一步一景,移步换景。红杜鹃时不时地探出头来,分外娇羞,忽而又隐没了去,生怕别人看见它的美丽。雪莲似的山茶花还是不愿褪去那件洁白的纱裙,纯净得能洗涤人的心灵。还有紫色的蔷薇、金黄的槐花,一路欢歌,把我们牵引。
走了近一个小时路程,忽然凉风习习,一个山谷出现在眼前。青草葱葱茏茏,绿得发亮,如一片湿地草原。竹林苍翠欲滴,茂密清幽。一棵形似迎客松似的老槐树,张开它有力的臂膀,像是在欢迎久违的客人。关于这棵老槐树与彤华山庵的故事,画面一一浮现在我的脑海:那年那月,关西廪生徐洪懃就是在这棵老槐树下静心苦读,与庵做伴,庵前那口水井常年不枯竭,赋予其特有的灵性。
彤华山庵建于明朝中期,这块平地形似蝙蝠,既没有蚊子叮咬,也没有蛇虫出没,非常惬意,是个修身养性的绝佳妙地。老槐树下更是读书休闲的好去处,既可静心研读,还可观赏风景。彤华山旖旎的风光常令徐才子灵感不断,文思喷涌,于是作《彤华山》诗赞:“庐阜飞来万壑攒,何年阜锡住云端?松杉隐逼星河近,钟磬声过水时寒。挂壁古藤支古屋,参天乔木护烟峦。辨来下界诸峰小,罗列真同九点看。”一幅求知若渴的读书图,令来客虔诚跪拜在这棵老槐树的脚下。
在那个年代,世上唯有读书高,多少莘莘学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克服了一个个寂寞难捱的日子。有信仰就有动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清顺治十四年,徐洪懃通过乡试,考取举人,为国效力。
如果彤华山庵还在,我一定会来小住几日,穿越时光,与阳明大师进行时空对话,读其心学,悟其世道。
老槐树后面有一条曲曲折折的小路,小路蜿蜒盘旋直至峰顶。漫山遍野的红杜鹃把山岭装点得五彩缤纷,活像西游记里的花果山,又好似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炬,大山手执,站立成永恒!这就是中指峰,彤华山的最巅峰。
站在彤华山顶,豁然开朗,俯瞰脚下群山,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常年奔忙的我们有时会抱怨,会压抑,甚至会怀疑人生,我想,当你哭过、痛过、笑过,当你用心、努力地付出汗水与泪水后,那个更美好的自己,一定会与你相遇。
“岿美晴岚”就在远方,在与彤华山遥相呼应。这时没有太阳,群山更加扑朔迷离,云里雾里,山峰若隐若现,好似仙女蒙着面纱迟迟不愿揭开。若是太阳出来该多好啊,就可看见它的飞珠泻玉,看见它的面若云霞。
不知为什么,在我的眼里、心里,彤华山与岿美山早已幻化成了神仙眷侣,他们相对耸立,隔空守望,脉脉含情,互诉衷肠。也许,人类永远理解不了他们的永恒坚守,然而,当我倚在彤华山巅的古树旁,任山风尽情地吹拂我的脸颊的时候,我分明聆听到了彤华山与岿美山合奏的和弦—那是一首不老的恋歌!
岿美晴岚,顾名思义,岿美山晴朗天气里云缭雾绕,山峦时隐时现,云海莽莽苍苍,神秘莫测。若是太阳出来,水汽、雾气如飞珠泻玉般美妙,如仙女戴着面纱影影绰绰。要想瞧见它那迷人的倩影,就要从它对面的彤華山脚下开始攀登。
彤华山,又名五指山,形似向上伸展的右手掌。山脚下,一片生态绿植园映入眼帘。此刻,杨梅已脱掉了裹着的花絮旧装,青绿而玲珑的小脸儿探了出来,好奇地向外张望着,像是在尽情地呼吸,希望快快长大。
上山要蹚过一个浅浅的水湖,车子从水湖中行驶过去,算是过了消毒关。一条盘旋的红土坡路袅娜地伸向大山深处。一条清亮的山溪缓缓流过,溪边有几匹饮水吃草的马,悠闲地甩着尾巴,牧马人却不知去了何处。路口立着一个仿古茶亭,据说这是利用清代茶亭遗址重修的茶亭。一扇拱门向外敞开,左右各写“四面青山迎过客,一溪流水送行人”,算是欢迎远道而来的人们。
停下越野车,踏着古人的足迹而上。一步一景,移步换景。红杜鹃时不时地探出头来,分外娇羞,忽而又隐没了去,生怕别人看见它的美丽。雪莲似的山茶花还是不愿褪去那件洁白的纱裙,纯净得能洗涤人的心灵。还有紫色的蔷薇、金黄的槐花,一路欢歌,把我们牵引。
走了近一个小时路程,忽然凉风习习,一个山谷出现在眼前。青草葱葱茏茏,绿得发亮,如一片湿地草原。竹林苍翠欲滴,茂密清幽。一棵形似迎客松似的老槐树,张开它有力的臂膀,像是在欢迎久违的客人。关于这棵老槐树与彤华山庵的故事,画面一一浮现在我的脑海:那年那月,关西廪生徐洪懃就是在这棵老槐树下静心苦读,与庵做伴,庵前那口水井常年不枯竭,赋予其特有的灵性。
彤华山庵建于明朝中期,这块平地形似蝙蝠,既没有蚊子叮咬,也没有蛇虫出没,非常惬意,是个修身养性的绝佳妙地。老槐树下更是读书休闲的好去处,既可静心研读,还可观赏风景。彤华山旖旎的风光常令徐才子灵感不断,文思喷涌,于是作《彤华山》诗赞:“庐阜飞来万壑攒,何年阜锡住云端?松杉隐逼星河近,钟磬声过水时寒。挂壁古藤支古屋,参天乔木护烟峦。辨来下界诸峰小,罗列真同九点看。”一幅求知若渴的读书图,令来客虔诚跪拜在这棵老槐树的脚下。
在那个年代,世上唯有读书高,多少莘莘学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克服了一个个寂寞难捱的日子。有信仰就有动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清顺治十四年,徐洪懃通过乡试,考取举人,为国效力。
如果彤华山庵还在,我一定会来小住几日,穿越时光,与阳明大师进行时空对话,读其心学,悟其世道。
老槐树后面有一条曲曲折折的小路,小路蜿蜒盘旋直至峰顶。漫山遍野的红杜鹃把山岭装点得五彩缤纷,活像西游记里的花果山,又好似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炬,大山手执,站立成永恒!这就是中指峰,彤华山的最巅峰。
站在彤华山顶,豁然开朗,俯瞰脚下群山,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常年奔忙的我们有时会抱怨,会压抑,甚至会怀疑人生,我想,当你哭过、痛过、笑过,当你用心、努力地付出汗水与泪水后,那个更美好的自己,一定会与你相遇。
“岿美晴岚”就在远方,在与彤华山遥相呼应。这时没有太阳,群山更加扑朔迷离,云里雾里,山峰若隐若现,好似仙女蒙着面纱迟迟不愿揭开。若是太阳出来该多好啊,就可看见它的飞珠泻玉,看见它的面若云霞。
不知为什么,在我的眼里、心里,彤华山与岿美山早已幻化成了神仙眷侣,他们相对耸立,隔空守望,脉脉含情,互诉衷肠。也许,人类永远理解不了他们的永恒坚守,然而,当我倚在彤华山巅的古树旁,任山风尽情地吹拂我的脸颊的时候,我分明聆听到了彤华山与岿美山合奏的和弦—那是一首不老的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