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机械化的名称就包含了“农业”、“机械”“化”三方面含义,就是“农业”和“机械”“化”在一起,即农艺农机相结合。
农机农艺相结合历来就受到领导与专家的重视,但在实践和理论上都一直没解决好,这是我国某些地区、某些农机化项目效果不好,进而导致经济效益不佳的重要原因。简言之,农艺是指农业生产工艺过程及其相应的操作技术,农机是指为实现这些工艺过程而设计制造的相应农机具及其管理运用技术,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是二者结合的目标。农艺的深层涵义是生物学理论与实践,农机的内涵是机械学原理与技术,二者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属于应用于农业的两门不同学科领域。如何处理好二者辩证关系,使之相互适应,紧密结合,成龙配套间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关键。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具有精耕细作的农耕优良传统,各地风土条件和耕种传统习惯差异很大。近代生物学在微观技术与宏观理论上已有长足发展,近年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对农业机械化又提出新的要求,这些都制约着农机具的设计、制造与运用,也推动着农业技术的改革与更新,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回顾我国农机化历程,借鉴世界农机化发展,重新考察农机农艺相结合,展开讨论,对于我国农业机械化学科发展是必要的。
1、观念的转变。在农机化研究人员中,存在着重“机”轻“化”的错误观念。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同等重要。在实践中“化”的研究既重要又难搞,它涉及到自然科学,又涉及到社会科学;既涉及到工程技术,又涉及到基础理论,同时又要研究应用技术和社会经济问题。需要知识面广,研究对象又很复杂,在我国农机界的基础又比较薄弱。应该充分重视并加强这方面研究。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还应注重经济效益,改变过去只看科研水平,不管生产力转化和能否有商品价值,通过鉴定就万事大吉的错误观念。
2、人才的培养。现时的农机课程设置以“机”为主,只有一门农学基础还与机械离得太远,因此应该从农机化教材改革作起,增加农业〔
鉴于农机化专业现状,农机农艺分割,许多农机专业人员要脱离农业,向机械化、自动化、电气化的现代方向发展也是学科发展所需要的。应该学习国外的经验,农机农艺相结合不是合并,在农机化专业中设立基础理论研究机构,调配专业人员,充实加强“化”方面的研究,为机械化、自动化、电气化提供理论依据,加强力量。
3、统一分区规划。对于在中国条件下实现农业机械化,特别是田间作业机械化的复杂程度认识不足。对各地的风土条件、作物种类、种植制度、栽培方法的复杂性,都没有联系农业机械化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提出区域性因地制宜的,有理论数据的,可以进行定量指导的机械化作业体系。五十年来各地农业科技人员已作了大量工作,建议在全国立项,统一规划分区进行,补充完善总结各现有成果,提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机械化种植宏观设计。同时要从传统狭窄的种植生产过程机械化束缚中解放出来。一方面对种植业要扩展到产前、产后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另一方面树立大农业观念,农林牧副渔各业的机械化也要全面 考虑,拓宽农业机械化领域和内容。总之,中国目前仍然依靠种植业生产粮食,传统的机械化栽培方式还是目前农村中农业生产的主体,但展望未来,农林牧渔大农业观念的全面发展又是必然趋势,因此农业机械化研究应该深化与拓宽并重,同步发展。
4、如何结合是突破口。农机农艺相结合已深入人心,取得共识,但“如何结合”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处于探索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是我国农业机械化近五十年来历程所提出来的重大课题,是我国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的突破口。
农机农艺相结合历来就受到领导与专家的重视,但在实践和理论上都一直没解决好,这是我国某些地区、某些农机化项目效果不好,进而导致经济效益不佳的重要原因。简言之,农艺是指农业生产工艺过程及其相应的操作技术,农机是指为实现这些工艺过程而设计制造的相应农机具及其管理运用技术,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是二者结合的目标。农艺的深层涵义是生物学理论与实践,农机的内涵是机械学原理与技术,二者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属于应用于农业的两门不同学科领域。如何处理好二者辩证关系,使之相互适应,紧密结合,成龙配套间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关键。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具有精耕细作的农耕优良传统,各地风土条件和耕种传统习惯差异很大。近代生物学在微观技术与宏观理论上已有长足发展,近年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对农业机械化又提出新的要求,这些都制约着农机具的设计、制造与运用,也推动着农业技术的改革与更新,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回顾我国农机化历程,借鉴世界农机化发展,重新考察农机农艺相结合,展开讨论,对于我国农业机械化学科发展是必要的。
1、观念的转变。在农机化研究人员中,存在着重“机”轻“化”的错误观念。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同等重要。在实践中“化”的研究既重要又难搞,它涉及到自然科学,又涉及到社会科学;既涉及到工程技术,又涉及到基础理论,同时又要研究应用技术和社会经济问题。需要知识面广,研究对象又很复杂,在我国农机界的基础又比较薄弱。应该充分重视并加强这方面研究。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还应注重经济效益,改变过去只看科研水平,不管生产力转化和能否有商品价值,通过鉴定就万事大吉的错误观念。
2、人才的培养。现时的农机课程设置以“机”为主,只有一门农学基础还与机械离得太远,因此应该从农机化教材改革作起,增加农业〔
鉴于农机化专业现状,农机农艺分割,许多农机专业人员要脱离农业,向机械化、自动化、电气化的现代方向发展也是学科发展所需要的。应该学习国外的经验,农机农艺相结合不是合并,在农机化专业中设立基础理论研究机构,调配专业人员,充实加强“化”方面的研究,为机械化、自动化、电气化提供理论依据,加强力量。
3、统一分区规划。对于在中国条件下实现农业机械化,特别是田间作业机械化的复杂程度认识不足。对各地的风土条件、作物种类、种植制度、栽培方法的复杂性,都没有联系农业机械化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提出区域性因地制宜的,有理论数据的,可以进行定量指导的机械化作业体系。五十年来各地农业科技人员已作了大量工作,建议在全国立项,统一规划分区进行,补充完善总结各现有成果,提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机械化种植宏观设计。同时要从传统狭窄的种植生产过程机械化束缚中解放出来。一方面对种植业要扩展到产前、产后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另一方面树立大农业观念,农林牧副渔各业的机械化也要全面 考虑,拓宽农业机械化领域和内容。总之,中国目前仍然依靠种植业生产粮食,传统的机械化栽培方式还是目前农村中农业生产的主体,但展望未来,农林牧渔大农业观念的全面发展又是必然趋势,因此农业机械化研究应该深化与拓宽并重,同步发展。
4、如何结合是突破口。农机农艺相结合已深入人心,取得共识,但“如何结合”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处于探索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是我国农业机械化近五十年来历程所提出来的重大课题,是我国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