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原之夜》一首熟悉的歌曲,包含的不仅仅是优美的旋律,还有的是令人难以忘怀的青春岁月和战斗经历……
因为《草原之夜》,可克达拉得以声名远扬,她几乎成了一种象征,一种美好爱情和美好生活的象征,所有热爱这首歌的人们都有一个自己心目当中的“可克达拉”。
“我们是这里一团火,融化了冰雪,赶走了荒漠,我们是这里的一滴雨,播种下绿洲,浇开了花朵,我们的汗水和心血,溶进这悠悠伊犁河……”
没几个人会不知道《草原之夜》这首歌曲,不仅因为那令人难忘的抒情优美的旋律,歌中那个在草原的夜色里独自抚琴遥寄对远方的姑娘思恋之情的年轻人,还有他对美好爱情的执著和向往,更是深深地打动了所有听过这首歌的人们。歌声所表达的是一种美好的情愫,然而,人们在听这首歌时,一定会为这对年轻人因为时空的阻隔无以互诉衷情而叹惋。因为,毕竟今天的人们,是很难想象连一封情书都传递不出的窘迫情形的。
歌中提到的“可克达拉”,是新疆伊犁兵团农四师64团所在地的地名,维吾尔语“绿色的原野”之意。据这首歌的曲作者、著名作曲家田歌介绍,1959年,为拍摄反映新疆生建设兵团成就的国庆十周年献礼片《绿色的原野》,田歌随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张加毅率领的摄制组来到可克达拉。
当时的可克达拉还只是一片烂草滩。在拍摄的几个月里,摄制组的同志们亲身感受和目睹了军垦战士们与天斗、与地斗、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以饱满乐观的激情在荒原上建设美好家园的感人情景。一个黄昏,摄制组的同志们在草滩上讨论片子的创作,导演张加毅说,这部片子应该有一首抒情的曲子,然后独自去了一边,不一会儿便大叫着回了来,激动地将一个写有八句歌词的信封给了田歌,田歌读后一样非常激动,眼前立刻浮现出一幅油画般美丽的图画和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拿着信封,田歌跑到一边的草丛里,激情之下,只用了20多分钟便谱好了曲子。《草原之夜》这首名曲也就由此诞生了。
田歌告知,他们当时感受最深的是那里条件的艰苦和军垦战士们的乐观。那时侯的可克达拉因为靠近沙漠的边缘,可以说是风沙肆虐,刮起风来不仅睁不开眼,就是在几步之内也难看得见对方的脸,野兔子多得人围成圈就能逮到许多,荒野上几乎看不到什么绿色,连一条象样的路都没有,军垦战士们开荒种粮,引水栽树,架桥修路,每天劳作长达十四五个小时,但劳动的热情还是那样高涨。
另有一点在歌声中体现较为充分的是可克达拉的遥远和闭塞。那时的可克达拉不要说电灯电话,甚至连个邮局都没有,寄一封信到内地少说也得20多天,这对于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志愿来到这里支援边疆建设的军垦战士们来说,离开了美丽的家乡,离开了思念的亲人,几乎甚至连最基本的通讯方式都断了,但他们坚信用自己的双手一定会使万古荒原改变模样,心中的姑娘也一定会来到身边与自己共建塞外戈壁上的新家园。田歌说,《草原之夜》这首歌所要表达的正是军垦战士们这样一种改天换地的豪情。
40多年过去,也许连歌曲的作者和歌中的男女主人公也没有想到的是,这些早已成了昨天的记忆和往事,至少恋人间传情再也无需等到千里雪消融的时节了,因为可克达拉已经改变了模样!
曾经在一个初冬的日子里来到可克达拉。因为《草原之夜》,可克达拉得以声名远扬,她几乎成了一种象征,一种美好爱情和美好生活的象征,所有热爱这首歌的人们都有一个自己心目当中的“可克达拉”。那一天,我们的车行驶在团场宽阔的柏油路面上,在网格状密布的白杨树林间和田野的边上穿行,看着整洁的校园里各民族的孩子们在嬉戏玩耍,一座座装修气派的新居在冬日的阳光下是那样惹人注目,听着团场领导的介绍和职工们爽朗的笑声,站在牧歌悠远、辽阔无际的可克达拉草原,内心里甚至有些遗憾,那个激发了音乐家创作激情的可克达拉怎么就一点昔日的影子都没有了?
田歌曾笑谈,今天的年轻人谈恋爱,再也不会像当初那么困难了,现在农场里家家都有电话,时尚的年轻人们还学会了用手机、传真、上网发电子邮件,如果想,分分秒秒都可以和外界保持联系。
其实,变化的又何止一个可克达拉?仅谈交通通讯方面的变化,我们曾看到过一组对比数字,新疆和平解放之初,全疆只有317辆破旧不堪的汽车,和总长3361公里的等外简易公路,运输工具多是马驴驮队,仅有电信局16个,邮政所13个,长途电话交换机只有5部,全疆半数以上的县城没有邮电机构。
经过50年的建设,到1999年底,全疆公路通车里程已达到3万多公里,其中高级和次高级路面已占到全国第五位,高速公路横贯新疆经济最发达也是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包括光缆、微波、卫星传输等在内的现代化传输网络遍及全疆,邮路总长达13万多公里,长途光缆总长接近3万公里,全区几乎所有的城市、乡村都通了公路,96%的乡镇和52%的村通了电话,铁路从无到有,兰新铁路、北疆铁路、南疆铁路使古丝绸之路成为钢铁通道,15万公里的空中航线将新疆与祖国内地、世界各地联系得更加紧密,新疆不再遥远,已经不是一个神话。
正是感怀于这些变化,已经离休回到南京居住的田歌仍念念不忘新疆,这些年他的足迹遍及天山南北,一首首激情的歌儿也从不同的地方飞出来又传播出去。也许是因为《草原之夜》是作曲家的成名曲,田歌每年都要去一次可克达拉。看到过去的沼泽地、烂草滩,在军垦战士的手中变成了优美的牧场,绿色的田野,幸福的家园,作曲家的心在一次次地受到激荡,并因此幻化成了《情满伊犁河》、《小河轻轻唱》、《军垦战士的心愿》、《我们来自南泥湾》等歌曲,田歌说,你可知道,美丽的可克达拉草原是军垦战士们用血汗一片片改造和开辟出来的。
田歌在与已故著名词作家安静创作的、获得1997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歌曲《情满伊犁河》中写到:“我们是这里一团火,融化了冰雪,赶走了荒漠,我们是这里的一滴雨,播种下绿洲,浇开了花朵,我们的汗水和心血,溶进这悠悠伊犁河……”。
流淌不息的伊犁河在轻声诉说,宁静的可克达拉草原在向你轻声诉说……
因为《草原之夜》,可克达拉得以声名远扬,她几乎成了一种象征,一种美好爱情和美好生活的象征,所有热爱这首歌的人们都有一个自己心目当中的“可克达拉”。
“我们是这里一团火,融化了冰雪,赶走了荒漠,我们是这里的一滴雨,播种下绿洲,浇开了花朵,我们的汗水和心血,溶进这悠悠伊犁河……”
没几个人会不知道《草原之夜》这首歌曲,不仅因为那令人难忘的抒情优美的旋律,歌中那个在草原的夜色里独自抚琴遥寄对远方的姑娘思恋之情的年轻人,还有他对美好爱情的执著和向往,更是深深地打动了所有听过这首歌的人们。歌声所表达的是一种美好的情愫,然而,人们在听这首歌时,一定会为这对年轻人因为时空的阻隔无以互诉衷情而叹惋。因为,毕竟今天的人们,是很难想象连一封情书都传递不出的窘迫情形的。
歌中提到的“可克达拉”,是新疆伊犁兵团农四师64团所在地的地名,维吾尔语“绿色的原野”之意。据这首歌的曲作者、著名作曲家田歌介绍,1959年,为拍摄反映新疆生建设兵团成就的国庆十周年献礼片《绿色的原野》,田歌随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张加毅率领的摄制组来到可克达拉。
当时的可克达拉还只是一片烂草滩。在拍摄的几个月里,摄制组的同志们亲身感受和目睹了军垦战士们与天斗、与地斗、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以饱满乐观的激情在荒原上建设美好家园的感人情景。一个黄昏,摄制组的同志们在草滩上讨论片子的创作,导演张加毅说,这部片子应该有一首抒情的曲子,然后独自去了一边,不一会儿便大叫着回了来,激动地将一个写有八句歌词的信封给了田歌,田歌读后一样非常激动,眼前立刻浮现出一幅油画般美丽的图画和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拿着信封,田歌跑到一边的草丛里,激情之下,只用了20多分钟便谱好了曲子。《草原之夜》这首名曲也就由此诞生了。
田歌告知,他们当时感受最深的是那里条件的艰苦和军垦战士们的乐观。那时侯的可克达拉因为靠近沙漠的边缘,可以说是风沙肆虐,刮起风来不仅睁不开眼,就是在几步之内也难看得见对方的脸,野兔子多得人围成圈就能逮到许多,荒野上几乎看不到什么绿色,连一条象样的路都没有,军垦战士们开荒种粮,引水栽树,架桥修路,每天劳作长达十四五个小时,但劳动的热情还是那样高涨。
另有一点在歌声中体现较为充分的是可克达拉的遥远和闭塞。那时的可克达拉不要说电灯电话,甚至连个邮局都没有,寄一封信到内地少说也得20多天,这对于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志愿来到这里支援边疆建设的军垦战士们来说,离开了美丽的家乡,离开了思念的亲人,几乎甚至连最基本的通讯方式都断了,但他们坚信用自己的双手一定会使万古荒原改变模样,心中的姑娘也一定会来到身边与自己共建塞外戈壁上的新家园。田歌说,《草原之夜》这首歌所要表达的正是军垦战士们这样一种改天换地的豪情。
40多年过去,也许连歌曲的作者和歌中的男女主人公也没有想到的是,这些早已成了昨天的记忆和往事,至少恋人间传情再也无需等到千里雪消融的时节了,因为可克达拉已经改变了模样!
曾经在一个初冬的日子里来到可克达拉。因为《草原之夜》,可克达拉得以声名远扬,她几乎成了一种象征,一种美好爱情和美好生活的象征,所有热爱这首歌的人们都有一个自己心目当中的“可克达拉”。那一天,我们的车行驶在团场宽阔的柏油路面上,在网格状密布的白杨树林间和田野的边上穿行,看着整洁的校园里各民族的孩子们在嬉戏玩耍,一座座装修气派的新居在冬日的阳光下是那样惹人注目,听着团场领导的介绍和职工们爽朗的笑声,站在牧歌悠远、辽阔无际的可克达拉草原,内心里甚至有些遗憾,那个激发了音乐家创作激情的可克达拉怎么就一点昔日的影子都没有了?
田歌曾笑谈,今天的年轻人谈恋爱,再也不会像当初那么困难了,现在农场里家家都有电话,时尚的年轻人们还学会了用手机、传真、上网发电子邮件,如果想,分分秒秒都可以和外界保持联系。
其实,变化的又何止一个可克达拉?仅谈交通通讯方面的变化,我们曾看到过一组对比数字,新疆和平解放之初,全疆只有317辆破旧不堪的汽车,和总长3361公里的等外简易公路,运输工具多是马驴驮队,仅有电信局16个,邮政所13个,长途电话交换机只有5部,全疆半数以上的县城没有邮电机构。
经过50年的建设,到1999年底,全疆公路通车里程已达到3万多公里,其中高级和次高级路面已占到全国第五位,高速公路横贯新疆经济最发达也是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包括光缆、微波、卫星传输等在内的现代化传输网络遍及全疆,邮路总长达13万多公里,长途光缆总长接近3万公里,全区几乎所有的城市、乡村都通了公路,96%的乡镇和52%的村通了电话,铁路从无到有,兰新铁路、北疆铁路、南疆铁路使古丝绸之路成为钢铁通道,15万公里的空中航线将新疆与祖国内地、世界各地联系得更加紧密,新疆不再遥远,已经不是一个神话。
正是感怀于这些变化,已经离休回到南京居住的田歌仍念念不忘新疆,这些年他的足迹遍及天山南北,一首首激情的歌儿也从不同的地方飞出来又传播出去。也许是因为《草原之夜》是作曲家的成名曲,田歌每年都要去一次可克达拉。看到过去的沼泽地、烂草滩,在军垦战士的手中变成了优美的牧场,绿色的田野,幸福的家园,作曲家的心在一次次地受到激荡,并因此幻化成了《情满伊犁河》、《小河轻轻唱》、《军垦战士的心愿》、《我们来自南泥湾》等歌曲,田歌说,你可知道,美丽的可克达拉草原是军垦战士们用血汗一片片改造和开辟出来的。
田歌在与已故著名词作家安静创作的、获得1997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歌曲《情满伊犁河》中写到:“我们是这里一团火,融化了冰雪,赶走了荒漠,我们是这里的一滴雨,播种下绿洲,浇开了花朵,我们的汗水和心血,溶进这悠悠伊犁河……”。
流淌不息的伊犁河在轻声诉说,宁静的可克达拉草原在向你轻声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