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小学阶段,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感,让语文课堂做到“品之有味,读之有情”,让学生爱上语文阅读。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培养语感
叶圣陶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紧要的是训练语感……一个人即使不预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语感培养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所谓语感指的是对语言的感觉能力,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内容进行感受和领悟,让学生获得深刻的感知,形成对语言灵敏的感受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走近文本,品味鉴赏文本中的语言特点,让学生在感受语言特点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感,品读文本,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一、链接生活,培养语感
培养学生的语感,不能仅仅满足于从字面上去揣摩文本的意义,而是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文本中的语言进行深入体会,触摸语言的本质,让学生获得感悟。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强,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的生活进行联系,以形象的方式去理解抽象的文字,必将让学生的语感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例如,在教学《最大的麦穗》这篇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结尾的句子——“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到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在教学过程中,仅仅从字面上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们也不能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刻含义。于是,教师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文本中所提到的现象,你有相似的经历吗?当时你是怎样处理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理解,然后试着进行朗读,要注意读出自己的感情。”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纷纷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有的学生说在生活中我们也会碰到选择的时候,当时因为自己没有把握机会,所以导致失去了自己最想要的东西,这样的生活经历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在生活中不仅要有远大的理想,还要有脚踏实地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收获自己理想中的东西。然后学生们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在品味和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们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感悟和体验,让学生的语言感觉也得到了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可以让学生将文本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链接在一起,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历来理解文本,感受文本的内涵,再通过感情朗读的方式,让学生的感受得以深化,这样的过程对于学生语感的培养有非常明显的助推作用,让学生感受文本的能力更强。
二、深情诵读,感悟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的深情诵读来让学生感悟语感。语文通过语言来感染人,而在诵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文本中丰富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文本语言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获得鲜明的感知,这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如,在教学《军神》这篇课文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悟语感。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叙述了关于刘伯承的故事,刘伯承在做手术的过程中,没有使用任何麻醉的方法,但是在整个手术的过程中却能忍受剧痛,即便疼得抓破了床单,但是还清楚地记住了医生的刀数,这样的表现让学生对刘伯承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而教师就抓住学生的这种情感认识,引导学生进行深情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们对文本中思想情感有了深刻的体会,同时还让学生对文本中的语言有了深入的体会,让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让学生获得了和文本中相同的情感体验,实现了感悟语感的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文本中的语言进行感悟,然后引导学生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深情的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让学生深入文本掌握文本的主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咀嚼词语,升华语感
我们国家的文字博大精深,这是宝贵的文化财富,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厚情感,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咀嚼文本中的词语,体会词语中蕴含的深刻意蕴,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例如,在教学《黄果树瀑布》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引导学生通过品鉴词语来帮助学生形成语感,体会文本中的内涵。在文本的第二自然段,作者运用了生动的笔触描述了作者听到瀑布声的感受,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找出这样的词语——“飘”“涌”“盖”等动词,然后让学生体会词语背后的含义。例如,在引导学生体会“飘”这个词语的过程中,教师这样引导学生体会:“声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飘’表现的事物却是具体可感的,为什么作者用这样的词语来写瀑布的声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意识到这样的词语化无形为有形,让我们感觉声音像彩带一样轻柔,可见其中的情感蕴含。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咀嚼词语,自主感悟文本中语言的运用之巧妙,让学生感受文本的生动和深刻。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体会文本中用词的准确,这样自然而然地学生的语感也得到升华。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也要从小学开始抓起,所以,语文教师就要注重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深度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落实语感训练,让学生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感悟语感,让小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逐渐提高。
【参考文献】
【1】梁艳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J】.吉林教育,2015(14)
【2】王红梅,安美红.浅谈语感培养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小学阶段,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感,让语文课堂做到“品之有味,读之有情”,让学生爱上语文阅读。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培养语感
叶圣陶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紧要的是训练语感……一个人即使不预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语感培养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所谓语感指的是对语言的感觉能力,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内容进行感受和领悟,让学生获得深刻的感知,形成对语言灵敏的感受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走近文本,品味鉴赏文本中的语言特点,让学生在感受语言特点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感,品读文本,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一、链接生活,培养语感
培养学生的语感,不能仅仅满足于从字面上去揣摩文本的意义,而是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文本中的语言进行深入体会,触摸语言的本质,让学生获得感悟。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强,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的生活进行联系,以形象的方式去理解抽象的文字,必将让学生的语感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例如,在教学《最大的麦穗》这篇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结尾的句子——“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到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在教学过程中,仅仅从字面上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们也不能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刻含义。于是,教师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文本中所提到的现象,你有相似的经历吗?当时你是怎样处理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理解,然后试着进行朗读,要注意读出自己的感情。”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纷纷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有的学生说在生活中我们也会碰到选择的时候,当时因为自己没有把握机会,所以导致失去了自己最想要的东西,这样的生活经历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在生活中不仅要有远大的理想,还要有脚踏实地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收获自己理想中的东西。然后学生们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在品味和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们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感悟和体验,让学生的语言感觉也得到了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可以让学生将文本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链接在一起,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历来理解文本,感受文本的内涵,再通过感情朗读的方式,让学生的感受得以深化,这样的过程对于学生语感的培养有非常明显的助推作用,让学生感受文本的能力更强。
二、深情诵读,感悟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的深情诵读来让学生感悟语感。语文通过语言来感染人,而在诵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文本中丰富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文本语言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获得鲜明的感知,这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如,在教学《军神》这篇课文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悟语感。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叙述了关于刘伯承的故事,刘伯承在做手术的过程中,没有使用任何麻醉的方法,但是在整个手术的过程中却能忍受剧痛,即便疼得抓破了床单,但是还清楚地记住了医生的刀数,这样的表现让学生对刘伯承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而教师就抓住学生的这种情感认识,引导学生进行深情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们对文本中思想情感有了深刻的体会,同时还让学生对文本中的语言有了深入的体会,让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让学生获得了和文本中相同的情感体验,实现了感悟语感的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文本中的语言进行感悟,然后引导学生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深情的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让学生深入文本掌握文本的主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咀嚼词语,升华语感
我们国家的文字博大精深,这是宝贵的文化财富,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厚情感,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咀嚼文本中的词语,体会词语中蕴含的深刻意蕴,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例如,在教学《黄果树瀑布》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引导学生通过品鉴词语来帮助学生形成语感,体会文本中的内涵。在文本的第二自然段,作者运用了生动的笔触描述了作者听到瀑布声的感受,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找出这样的词语——“飘”“涌”“盖”等动词,然后让学生体会词语背后的含义。例如,在引导学生体会“飘”这个词语的过程中,教师这样引导学生体会:“声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飘’表现的事物却是具体可感的,为什么作者用这样的词语来写瀑布的声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意识到这样的词语化无形为有形,让我们感觉声音像彩带一样轻柔,可见其中的情感蕴含。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咀嚼词语,自主感悟文本中语言的运用之巧妙,让学生感受文本的生动和深刻。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体会文本中用词的准确,这样自然而然地学生的语感也得到升华。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也要从小学开始抓起,所以,语文教师就要注重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深度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落实语感训练,让学生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感悟语感,让小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逐渐提高。
【参考文献】
【1】梁艳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J】.吉林教育,2015(14)
【2】王红梅,安美红.浅谈语感培养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