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自己的实验对泰国学生考生词成绩不好又写汉字不正确的现象进行调查研究,从而提高他们的成绩以及改变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通过实验发现,重复考生词对提高学生成绩和学习态度有显著作用。
关键词:考试方法;词汇学习;课堂教学
近年来在我们泰国初高中的学校有很多学生学习汉语与汉语是第三重要的语言每个教师从拼音开始来教拼音:韵母,生母,声调学完了拼音就练习汉字,泰字跟汉字有很多差别就是泰语把韵母,生母,声调混合成一个词,但是汉字是把各笔画组合混合成一个词,以上差别造成学生不太习惯写汉字与以及记忆汉字困难。对于每一篇课文教师先教词汇和用法,为了考察这个方法对学生学习所产生的效果,教师要对生词进行考核,每次考核20个生词,结果显示不到一半的学生考过10个生词。通过实验调查学生觉得自己的写作技巧薄弱,成绩自然就不理想。随后教师访问了40位学生有关他们在练习生词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学生表明练习生词方法的过程中学生不习惯汉字的构造,在记忆生词的时候没有一边背一边写,因此在考试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笔顺不对,笔顺混乱等等现象和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作者涉及到的理论有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斯金纳认为凡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可叫做条件的、二级的、后继的或派生的强化物。这后继的强化物可以在它同反应重复联合而无原始的、一级的强化物时归于消失。他认为,后继强化物容易发生泛化,后继强化物同原始的强化物发生联合时,就可以引起种种不同的活动。例如金钱可以使各种行为起到强化的作用。
一、实验
1.实验设计
此次实验通过考试以及采访的研究工具对学生在记忆生词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此次试验的对象为泰国政府中学高中生40人,其中男生8人,女生32人。这32 个实验对象全部来自泰国他们的平均年龄为16岁,测试的时候这些学生都已经全部学案基础汉语教程第一册(上)。
2.实验材料:教师从基础教学汉语教程的每一篇课文中选取重现率不同的20 个生词,比如语言, 怎么样,听说读写,比较,给,新同学,同屋,同事等等。其中生词表中的生词比较受重视,而练习或解释中的词却容易被忽略。
3.实验程序:此次试验室采用纸笔测试的方法,重复及反复的进行考试,教师将20个词念出来进行听写,学生将听到的词语写在纸上,测试时间为25分钟,随后留给学生5分钟时间进行检查及修正,随后交上来教师进行评改。
二、结果
将结果表明学生第二次考试的成绩比第一次的成绩有显著的提高。学生学会应用每个生词,并用生词进行造句和实际应用。同时也提高了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之后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变积极很多,而且自信很多,在教师考察课文的时候发现学生已经记得全部生词。
优点:此次的实验的优点就是提高了学生的考试能力,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让学生更有自信去学习中文,教师教学也变得容易和轻松。
缺点: 此次试验由于时间和教学计划的影响,人数不是很多,从而影响和此次试验的可信度,同时考察的词汇也比较少,词汇没有仔细分类也是一大缺点。教师还觉得此次试验比较浪费时间。同事也感觉到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所产生的焦虑。
三、讨论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在泰国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不习惯一边背一边写,但是学生应该要先对笔顺笔画熟悉,为了能把这些生词熟练应用,不仅仅要把汉字写正确,同时也要加强听力,口语阅读的能力因为每个语言这四项技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每个学生在不同技能方面的能力不一样,有些学生听力很强有些阅读能力很强,学生应该清楚的了解自己的能力,然后知道自己的缺点后才能正确的解决好自己的问题。
四、结论
通过实验说明了“生词重现率对泰国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的影响”是学生学习词汇的一个关键变量,学生对词汇的熟悉度。因此在泰国学生的词汇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提高生词重视率的教法,来足进学生词汇的记忆。除了重视率这个教法,可能还有其他因素上的差异,例如笔画数,结构类型,学生的兴趣,日常读物和教学中出现的次数等等。这些因素的差异可能导致实验结果的差异,还不确定除了教学方法外与考试方法外,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变量没有差异。然而仅用考试地方法来测验学习词汇效果,这种测验还不够充分。所以关于生词重现率在学生学习词汇中的问题,还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http://baike.baidu.com/view/1021321.htm .
[2] http://www.baike.com/wiki/%E8%A1%8C%E4%B8%BA%E4%B8%BB%E4%B9%89%E5%AD%A6%E4%B9%A0%E7%90%86%E8%AE%BA.
[3]苏新春.《汉语词汇研究需要开阔的视野与历史纵深感》. http://www.huayuqiao.org/articles/suxc/suxc22.htm,2005年.
关键词:考试方法;词汇学习;课堂教学
近年来在我们泰国初高中的学校有很多学生学习汉语与汉语是第三重要的语言每个教师从拼音开始来教拼音:韵母,生母,声调学完了拼音就练习汉字,泰字跟汉字有很多差别就是泰语把韵母,生母,声调混合成一个词,但是汉字是把各笔画组合混合成一个词,以上差别造成学生不太习惯写汉字与以及记忆汉字困难。对于每一篇课文教师先教词汇和用法,为了考察这个方法对学生学习所产生的效果,教师要对生词进行考核,每次考核20个生词,结果显示不到一半的学生考过10个生词。通过实验调查学生觉得自己的写作技巧薄弱,成绩自然就不理想。随后教师访问了40位学生有关他们在练习生词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学生表明练习生词方法的过程中学生不习惯汉字的构造,在记忆生词的时候没有一边背一边写,因此在考试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笔顺不对,笔顺混乱等等现象和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作者涉及到的理论有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斯金纳认为凡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可叫做条件的、二级的、后继的或派生的强化物。这后继的强化物可以在它同反应重复联合而无原始的、一级的强化物时归于消失。他认为,后继强化物容易发生泛化,后继强化物同原始的强化物发生联合时,就可以引起种种不同的活动。例如金钱可以使各种行为起到强化的作用。
一、实验
1.实验设计
此次实验通过考试以及采访的研究工具对学生在记忆生词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此次试验的对象为泰国政府中学高中生40人,其中男生8人,女生32人。这32 个实验对象全部来自泰国他们的平均年龄为16岁,测试的时候这些学生都已经全部学案基础汉语教程第一册(上)。
2.实验材料:教师从基础教学汉语教程的每一篇课文中选取重现率不同的20 个生词,比如语言, 怎么样,听说读写,比较,给,新同学,同屋,同事等等。其中生词表中的生词比较受重视,而练习或解释中的词却容易被忽略。
3.实验程序:此次试验室采用纸笔测试的方法,重复及反复的进行考试,教师将20个词念出来进行听写,学生将听到的词语写在纸上,测试时间为25分钟,随后留给学生5分钟时间进行检查及修正,随后交上来教师进行评改。
二、结果
将结果表明学生第二次考试的成绩比第一次的成绩有显著的提高。学生学会应用每个生词,并用生词进行造句和实际应用。同时也提高了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之后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变积极很多,而且自信很多,在教师考察课文的时候发现学生已经记得全部生词。
优点:此次的实验的优点就是提高了学生的考试能力,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让学生更有自信去学习中文,教师教学也变得容易和轻松。
缺点: 此次试验由于时间和教学计划的影响,人数不是很多,从而影响和此次试验的可信度,同时考察的词汇也比较少,词汇没有仔细分类也是一大缺点。教师还觉得此次试验比较浪费时间。同事也感觉到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所产生的焦虑。
三、讨论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在泰国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不习惯一边背一边写,但是学生应该要先对笔顺笔画熟悉,为了能把这些生词熟练应用,不仅仅要把汉字写正确,同时也要加强听力,口语阅读的能力因为每个语言这四项技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每个学生在不同技能方面的能力不一样,有些学生听力很强有些阅读能力很强,学生应该清楚的了解自己的能力,然后知道自己的缺点后才能正确的解决好自己的问题。
四、结论
通过实验说明了“生词重现率对泰国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的影响”是学生学习词汇的一个关键变量,学生对词汇的熟悉度。因此在泰国学生的词汇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提高生词重视率的教法,来足进学生词汇的记忆。除了重视率这个教法,可能还有其他因素上的差异,例如笔画数,结构类型,学生的兴趣,日常读物和教学中出现的次数等等。这些因素的差异可能导致实验结果的差异,还不确定除了教学方法外与考试方法外,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变量没有差异。然而仅用考试地方法来测验学习词汇效果,这种测验还不够充分。所以关于生词重现率在学生学习词汇中的问题,还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http://baike.baidu.com/view/1021321.htm .
[2] http://www.baike.com/wiki/%E8%A1%8C%E4%B8%BA%E4%B8%BB%E4%B9%89%E5%AD%A6%E4%B9%A0%E7%90%86%E8%AE%BA.
[3]苏新春.《汉语词汇研究需要开阔的视野与历史纵深感》. http://www.huayuqiao.org/articles/suxc/suxc22.htm,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