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寺的数字化生活

来源 :少年博览·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j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寺庙一般都是钟声悠扬、香烟缭绕的佛门净土。千百年来,僧人们在里面坐禅诵经,研修佛法,和高科技沾不上半点关系。然而在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啥事情都可能发生,寺庙也不例外。位于北京郊区西山凤凰岭的龙泉寺,就是一座笼罩着互联网光环的寺庙。
  法师也爱玩科研
  龙泉寺距离北京市区约50多公里,是一座千年古刹。它看上去和别的寺庙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走进寺内的小广场,却发现这里别具特色:周日诵经会,可以通过网络软件参与诵经直播,听法师讲课;卡通风格的告示上贴着大大的二维码,推广“龙泉动漫”的微信公众号;“龙泉论坛”的二维码也是轻轻一扫就能访问关注。
  事实上,龙泉寺是一座走在潮流前端的“互联网寺庙”。一个寺庙,为啥能整出这些高水平的玩意?原来,龙泉寺的法师当中,有不少是高学历人才。例如,贤启法师是清华大学核能和热能物理博士,贤庆法师是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贤威法师是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博士,贤宇法师是第47届国际数学奥赛金牌得主、北大数学系高材生……正是有了一群高学历高智商的法师,龙泉寺的科研水平不容小觑。
  那么,龙泉寺为什么这么热衷于搞科研呢?方丈学诚法师是这样说的:“如果不利用高科技,佛法声音就传播不出去。”因此,龙泉寺才独辟蹊径,走出了一条“互联治寺”和“技术弘法”的道路。
  最牛极客在龙泉
  想象一下,当一群程序员聚集在一起,正在热烈地讨论一段代码时,旁边突然走来一位黄袍僧侣,会是什么情景?5年前,由全球最大中文IT社区举办的移动开发者大会上,大家就目睹了这一幕。许多软件工程师一脸疑惑:这位僧人是不是走错了地方?
  实际上,他确实是来参会的!来者就是龙泉寺信息技术中心的负责人贤信法师。贤信法师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所学专业是计算机网络,出家之后组建了龙泉寺信息技术中心,龙泉寺就此开始“触网”。
  自那次大会以后,龙泉寺与IT圈开始频繁互动,吸引了不少互联网大咖到寺中参访。频繁互动的结果是,一帮精通技术的程序员成为龙泉寺的义工,定期到龙泉寺开发软件。在他们的帮助下,贤信法师为寺庙开发了好几款佛学专业软件。
  龙泉寺信息技术中心发展壮大后,他们在新浪微博上这样描述自己:“穿越技术人生,探索终极价值。”于是,“最牛极客在龙泉”在IT圈成为美谈,甚至衍生出一个段子:“微信之父”张小龙曾在龙泉寺西厢房小住,对几个技术问题苦思不得其解,一氣之下把资料撕得粉碎。一僧人进来打扫卫生,帮他把资料重新粘贴起来,还写了几行字。后来,世上就有了微信。
  从动漫到机器僧
  龙泉寺的走红,也与它的形象代言人贤二有关。贤二是一个呆萌逗趣的机器僧,自从推出它的微信公众号后,粉丝在短短时间内达到了2万多人。不少游客跑到龙泉寺,就为了看它一眼。
  贤二的设计者是龙泉寺动漫中心的负责人贤帆法师。2013年,有国画功底的他用毛笔勾勒出“贤二”,一个充满喜感又不失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卡通人物。随后,龙泉寺推出了一本以贤二为主角的漫画书——《烦恼都是自找的》,在动漫界引起轰动。该书是龙泉寺“见行堂语”系列心灵治愈漫画书的第一本,用新颖的多格漫画方式,记录小和尚贤二与师父之间幽默有趣、点亮人心的对话,将佛门智慧生动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探索出一条向社会传递正能量的新渠道。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烦恼都是自找的》还在中国国际动漫节上拿下了金奖,震惊了动漫界。
  当然,龙泉寺的“开发计划”还远不止于此。他们还将开发自己的数据库以及信息化管理系统,将主持的开示、文章以及寺内各类文档档案全都管理起来。届时,一个数字化的龙泉寺将全面建成。
  图书馆也高规格
  拥有15万册藏书的图书馆,是龙泉寺最气派、现代气息最浓厚的地方。
  图书馆使用了一套图书管理系统,是从专门的图书软件公司引入的,防盗、检索、编目系统一应俱全。特殊藏书还有专门的恒定保温系统,让书籍在最合适的环境下得以很好地保存。图书馆对外开放,办理一张龙泉寺的图书借阅卡,就可以免费借书。在周末,阅览室还会邀请一些专家学者,举办各种有关传统文化的讲座。
  如今,龙泉寺图书馆已经成为中国图书馆会员单位,泰国前总理、星云大师、加拿大教授都专程来参观过。图书馆的馆长贤才法师也是高学历人才,在大学时读的是工商管理专业,还曾专程去美国参加过全球图书馆大会。
  寺庙虽红,我心依旧
  龙泉寺因互联网而走红,但“互联治寺”并没有冲击到龙泉寺的宗教传统。这里的僧人仍然严守清规戒律,每天早晨3:55准时打板起床,出坡劳作,“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所有供养全部归公,日常所需统一由寺院供给。寺中游客礼佛免费,龙泉寺也不参与景区门票分成。同时,龙泉寺还在北京开了三个奉粥点,向上班族免费奉粥。
  除了严格的作息时间外,为保证清修,寺庙还设了规定:僧人使用电脑、上互联网要申请;除少数因公需要对外联络的法师外,僧众不允许拥有手机。
  “我们确实用了高科技方式,但所有的方式都是为了弘扬佛法,不是影响修行。”学诚法师这样说,“龙泉寺红了,但我们的生活依然没有变化。”
其他文献
中学的地理课上,讲到地质作用时,老师在课件上展示了挪威峡湾的图片,作为冰川侵蚀的例子。图片上的峡湾幽深曲折,除了让我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惊叹不已之外,也让我记住了那个名字的意思——通往北方之路。  位于西海岸的卑尔根,是挪威的第二大城市,也是我此次旅行的第一站。幸运的是,我住的地方和托加曼尼根广场(TorgallmeHningen)毗邻,许多卑尔根的著名景点都在步行可达的范围内。  从托加曼尼根广场
期刊
你有一本祖上传下来的武功秘籍,学完就能成为武林高手。可你翻来覆去地看,却怎么都学不好。结果有一天,别人借过去看几眼,突然就能飞檐走壁,武功了得。  你难不难过?  2005年。  “什么是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林琳霖一拍桌,侠女气场全开,“有江湖的地方,就有PK,到时候不是敌人也甚似敌人。”  我小心地扶住摇晃的汽水瓶:“只不过看了一场美版《花木兰》,怎么就说起了江湖?”  “这个‘江湖’是
期刊
这一天,秋高气爽,落叶纷飞,是个难得的惬意日子。大圣在花果山睡醒,突然觉得世界那么大,自己应该出去看看。正好自己还有几个同门兄弟,身在异国他乡。这么多年来,大圣只听过他们的名字,却没有机会见上一面。  此次出行,正好可以见上一见。  于是,心情大好的大圣一拍大腿,挥手告别了江流儿和他的师父,走上了“寻亲”的道路。  一  大圣耳灵,曾听其他妖怪们说过,日本的《七龙珠》里,有一位小兄弟,和他一样,也
期刊
心情  小时候,我住在大学集体宿舍的老房子里。到了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啃着小布丁看动画。只要听到走道里妈妈的脚步声,我就疾步上前,关掉电视机。可惜,妈妈每次都不紧不慢地摸一摸电视机的后盖,微烫的后盖证明了趴在课桌前摊开作业鬼画符的我,正自导自演一场天真的闹剧……  也就在这每天都上演的“闹剧”里,我看到了动画《神笔马良》,喜欢上也不过是刹那的事。当时的我想和马良一样,拥有一支神奇的画笔——这样
期刊
想知道一幅美丽的插畫是如何“诞生”的吗?美编姐姐给你做示范哦,我们一起来完成吧!
期刊
If you asked a leaf to tell you their thoughts  They'd say that the trees are quite stuck up  How conceited and arrogant  all because they can touch the crystal sky  So when the season melts into anot
期刊
“你是超级学霸!”  “NoNoNo,我只是在感兴趣的事情上多花了一点时间。”  “你是天才少年!”  “不敢当不敢当,我的脑袋瓜子很多时候也不灵光呢!”  自今年六月份起,14岁的周天每天都会被这两个“高级修饰词”缠身,他只能哭笑不得地一一答复。为什么会这样?说起来很简单——还在上高一的他报名参加了今年的全国高考,并以699分的高分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少年班。  嗨,真厉害!  快跟笔者一起看
期刊
日韩漫画一直深受少年们的喜欢,精致的人物形象,唯美的背景,都牢牢吸引着大家的视线。相较之下,对我们本国的漫画,大家反而不那么热情了。  实际上,咱们也有很多优秀的作品,细读之下,不仅会发现有趣之处,还能了解很多书本之外的知识。  近日,我们发布了一个话题,请读者说说自己喜欢的优秀中国漫画,很快便收到了许多精彩的回复。现在捡拾一二,与大家共鸣。  苏木:  最近看的漫画是夏达的《子不语》,和我的同学
期刊
十七年前,我随父亲去了一个古老的镇子。  我们住的老屋似乎有些年头,听镇上人说,是一位落寞王爷留下的。如今我唯一记得的,是一根雕花木房梁。老屋不偏不倚地横在小镇的中轴线上,神奇而又不可求。  父亲说,这是缘分使然。  那年的夏天,我窗前的老杨树上有一只可憎的蝉虫,每逢午后总会发出连绵不断的哀鸣,直至人心烦意乱时戛然而止。  不知是哪一日,我决定在蝉鸣前离开老屋。我拿着钥匙,偷偷踏上了门前的长街。那
期刊
冷风嗖嗖地刮着,森林里没有一个人。地上的小石子悄悄滾了一圈,一个枯涩的声音回荡着:“前进或后退,真的那么重要吗?”  一个小男孩攥着一张皱巴巴的纸,死死地盯着不远处的老屋。老旧的门在风中轻轻晃动,掉下一块褐色的漆。男孩拧了拧插在锁上的钥匙,门“吱呀”一声开了,腐朽的空气扑面而来。他看了看手里的“指引图”,大声叫起来:“亲爱的女巫,请帮帮我!”  一个老妇人从窗帘的细缝中探出头,慢慢爬到一个大缸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