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议“如何上好一堂历史课”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xiet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上好每一堂课历史课是我们每位老师的追求。青年教师如何积累教学经验、快速成长,此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语言需简明与生动、结构须简洁与清晰、过渡得自然与新颖、见解求个性与全面”四个方面浅谈如何上好一堂历史课,以供参考。
  关键词:青年教师;历史课;策略
  1.语言需简明与生动
  我个人以为一堂好的历史评优课中教师的上课语言相当重要。年轻老师一般普通话都不成问题,但上课都不太注意语言表述的准确性与简明性,往往显得啰嗦与拖沓,有时还有“这个”“那个”“也就是说”等的口头禅,让人听起来很费劲。
  作为教师的上课语言,我认为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求,第一必须“简明准确”,比如“我们这一节课的教材内容大概是讲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我们的开场白可浓缩为“本课主要讲述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说话简明精准,应是上历史课最基本的要素。第二得“快慢有致”,有的老师上课语速太快,这让学生听起来很费劲,而且也抓不住重点。老师在讲一堂课的重难点时,应放慢语言的节奏,再重复一遍,以便让学生听清楚与听明白。第三是“声情并茂”,也就是要求老师在讲课时语调有一定的起伏,并带有感情色彩。老师总用一种声调上课,会让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如果老师在描述历史情节时能绘声绘色些,那效果则会好很多,并且配合一两句“本土方言”或“洋泾浜英文”,这样做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会使学生对这些历史概念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2.结构须简洁与清晰
  我们每节历史课都需构建一个知识框架,而这个框架能使书本知识更为体系与条理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它对学生理解与记忆教材也有很大帮助。例如教师上课时,用板书、投影仪或课件给学生展现一个简洁而又清晰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对知识点一目了然,这样学生就能把重点知识用“条理化”的方式逐一记住。
  构建一堂课的知识体系,我一般都采用“大括号式”,当然偶尔也采用“表格式”。下图以《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课为例,展示一下我构建的“大括号式”知识结构。
  对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这课内容,如果不用这样的结构图示板书与投影,老师传授知识会很费劲,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掌握不了知识。但教师如能用这样简明扼要的知识结构来分析讲解,学生基本都能抓住本课内容的重点,也能搞清这一课知识间的关系。
  一堂好的历史课,我认为不应把书本知识演绎得材料堆叠、纷繁复杂,而应把相对复杂的书本知识简单明了地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能提纲挈领地掌握历知识点,然后再教会他们怎样去思考分析材料以及怎样用书本知识去解答练习中的题目,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过渡得自然与新颖
  我们说一篇好文得十分注重开头新颖并与结尾的相互呼应,当然还得注意文中段落的自然过渡,我们要上好一堂历史课也是同等道理。这里我所说的“过渡”其实就是通指上课的导入、结尾与中间的过渡,而所有的这些“过渡”应该要自然,还要有新意。我们说“一堂好的历史课”应该就是“自然”与“新颖”的有机结合。
  “万事看开头”,因此一堂新课的开头显得至关重要。课堂导入最好要有特色,例如,可用一幅图片、一段史料、一则见闻、一个笑话、一点心得再或是一段精彩的言语作为切入点来将学生带入课堂学习。一个好的导入可让学生兴致盎然地投入到这堂历史课中来。而一堂课的结尾也不可忽视,老师可总结与归纳本课知识,陈述一些自己个性化的见解,介绍一些当今的史学动态,让学生了解一点史学的前沿信息,来结束课堂学习。当然课堂结束要与新课的导入“遥相呼应”,要将艺术课堂教学带入到课堂设计。
  上课知识之间的过渡,老师也得注意。自然的过渡才能使我们的历史课堂如行云流水。而有的老师却不太注意这样的自然过渡,讲解完一个知识点后就直接进入另一个知识点。如在讲《辛亥革命》一课时,老师一般先分析辛亥革命的背景,分析完背景后,有的老师就直接说:“下面我们来看辛亥革命的过程。”这样的过渡虽对考试没多大影响,但对于学生来说,还是会感觉到很生硬与不自然,学生并没有从中学到真正的历史发生过程。若老师能投影这样一道讨论题:“上面我们分析了辛亥革命的背景,从背景看,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偶然的吗?请大家讨论,并分析其原因。”等学生讨论回答完后,老师可归纳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既有必然因素,又有偶然因素,在这些必然与偶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辛亥革命的枪声终于在武昌城头打响。”这样虽多花了几分钟时间过渡,但会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课上得很自然,也很巧妙,同时顺理成章地过渡到后面的过程。
  4.见解求个性与全面
  如今我们中学历史教学的状况仍处于照本宣科的状态,教师基本都按书本内容进行讲解与分析,没有内容上的扩充,没有自己的见解,也不会调节气氛;出去听课,也基本属于“书云亦云”之况,只是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现在的中学历史课多了材料分析,也多了上课的师生互动,但也少有老师能介绍一些史学的动态或发表一点个性化的见解,我觉得这应算是如今中学历史教学的一点缺憾。
  有句俗话说得好:“尽信书,不如不读书。”这也是一个教学者所应知道的,所以教师除讲清楚书本知识与书本观点外,还应介绍一些与书本不同或相左的观点给学生。比如对于晚清重臣——李鸿章,现在的书本主要阐述了李鸿章在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签订中的一些史实,基本不作评述。其实,李鸿章在晚清的活动几乎涵盖了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与思想文化,他作为大清重臣,举办洋务实业,创办近代海军,参与甲午战争,与列强斡旋签约,提出向西方学习与还有“自强”“求富”的主张。连梁启超也不无感慨地说他:“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时代在进步,历史在发展,我们历史老师也就不能停留在原有或书本的基础上片面地看待这些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老师应教导学生除学习书本知识以外,还应多看些课外的历史资料与史学动态,用较为全面客观的眼光来分析与评述历史,这才是学生学习历史的正确方向。
  当然,“好课”的标准各不相同,以上主要是我从教师的层面阐述一些自己从教以来的个人看法与心得,也并不全面。如今一堂好的历史课,还应包括多媒体的运用、师生的互动、学生的合作探究、课堂气氛的融洽与活跃等诸多方面,我也会在自己的历史教学中不断努力与不断摸索,争取向“一堂历史好课”靠拢。
  参考文献:
  [1]王会英.新课程下如何上好一堂历史课[J].学周刊,2014(1):175.
  [2]龙福元.怎样上好一堂历史课[J].发展,2015(9):125.
其他文献
教研室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民办高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本文根据调研民办高校教研室建设与管理的情况,从院系重视程度、制度和资金保障、教研室主任作用发挥、
摘 要:有效的课堂教学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的效果,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益。要使课堂教学更具有有效性,我们就必须摒弃无效或者低效的教学行为,力求达到轻负高质的课堂目标。为了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益,我们在教导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应积极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目前我国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情况,我们应该从培养学生兴趣和设计组织教学两方面着手。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对本院2015年5月—2017年10月收治的21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
摘 要:小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受到广泛重视,一些山区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受客观因素影响碰到许多困难。在教育教学中创设真实情境、复述文本内容、组织游戏活动、小组合作实践、开展课外活动等能有效排除困难,从而达到语用能力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语用能力;困难;对策  山区小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碰到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学生操练、实践的机会少;教师个别指导机会少,造成学生的两极分化;教学课时太少;教
摘 要:本文针对高校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及所担负的历史使命,阐述了新时期开展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廉政文化建设和教育活动的必要性。重点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从实际出发并结合国内其他高校实施的经验做法,提出更为优化的大学生廉政文化建设实现途径及教育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廉政文化;建设  廉政文化是大学校园先进文化的重要部分,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和教育工作有助于增进学生的廉政意识,树立廉政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