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充分而有效地利用修购专项资金,有利于高校节约自有资金,达到改善办学条件的目的。本文针对高校修购项目在申报、执行和绩效评价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立项、细化预算、落实责任、建章立制、追踪问效等加强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修购;专项资金
中图分类号:F406.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8-0021-01
高校修购专项资金是国家财政改善办学条件的一种专项资金,用于高校的房屋修缮、仪器设备购置和基础设施维修改造。修购专项实行项目管理,通过项目评估和排序,建立各高校滚动项目库,然后根据国家财力可能和事业发展需要择优安排项目,并将项目支出预算编制到每个高校年初预算。从学校管理方面来看,基本都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对申报和执行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但在思想上普遍认为修购专项是一种额外的资金来源,从而在项目申报时没能将其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在预算的编制、执行及效果评价上也需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修购资金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
一、高校修购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申报环节
修购资金已经成为高校一种较为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来源,而在现实中大多数高校没有进行认真筹划,而是把关注点集中在多要经费、快上项目上,在项目申请中经常出项的情况是:1.上级部门下达申报修购项目通知后,主管部门召集后勤、基建、设备管理等相关单位申报项目,编制预算和文本,由于填报时间仓促,特别是设备购置项目没有征集各教学科研单位的意见,填报存在一定的随意性;2.对迫切需要维护修缮的项目没有事前进行摸排和调查,项目申报之后发现隐患或其他急于维修的情况,只有用自筹经费安排;3.相关归口管理部门没有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核,项目最终的取舍和排序未经过学校相关权力决策机构的审议。从上报过程可见,项目申报缺乏规划,没有方向和重点,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由于时间紧,前期调研不足,预算的编制不够准确,以下情况时有发生:1.在编制项目文本时,立项依据不充分,实施意义不明确,致使项目通不过评审;2.预算编制过于粗略、工程造价或设备报价不实等原因导致中介机构在进行评审时大幅核减预算;3.项目编制时的预见性不强,实施过程中时常突破预算,不得不用自筹资金弥补,或者不得不改变实施方案,造成执行困难。
(二)项目执行环节
由于修购专项的实施要经过前期准备、招投标、工程施工、政府采购、验收、结算、审计等多个环节,基础设施修缮项目在施工时间上还会有一定的限制(比如部分项目要在假期才能施工),客观上造成项目建设周期较长。要完成执行期限只有一年的修购项目,必须做到早做准备、快速启动、加紧进度,及时结项。而在实际执行中经常会发生的情况是:上级主管部门批复的项目预算不能及时下达各执行单位,项目启动缓慢;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不按实施计划中的进度执行,拖延时间,导致在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时间跨度过长;涉及多个部门执行的项目,更是缺乏分工、协调和统一管理,甚至项目执行到什么程度无人知晓。
项目执行进度缓慢的原因,一方面在于预算执行缺乏明确的责任主体,预算执行情况在财务上表现为资金的支付进度,而实质则是各项事业的推进程度。预算执行责任是财务部门的观念还普遍存在,导致财务部门无力推进执行进度,而各业务部门和项目责任人没有被赋予严格预算执行的责任,预算意识不强。另一方面,预算执行监管措施不力,对预算执行中的跟踪,信息反馈、推进措施、执行情况评价及奖惩措施等方面没有切实可行的举措。
(三)项目的绩效评价环节
目前,专项资金的支付进度是财政及主管部门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对于项目的考评要主要集中在资金的支付进度上,从而忽视了对项目其他方面绩效的评价,如预算的准确性,支出的合理性,与实施计划的偏离情况,工程及设备的质量,项目是否达到的预期效益等方面缺乏专门的对比分析与评估。不仅不利于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也不利于找出原因,明确责任,从根本上解决修购项目的立项科学性和执行进度问题。
二、加强高校修购专项资金管理的措施
(一)科学立项
为了充分利用好修购专项资金,在项目的选择和排序上应综合考虑现有设施及资源状况,学校发展规划以及年度工作重点,修购专项资金的支持重点等因素,在此基础上做出合理的选择。具体来讲,首先,对现有存量资源的状况和使用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保证修购项目是当前学校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从学校发展目标出发制定修购专项项目整体规划,如实验室建设、水电暖系统、校园网络系统、图书馆建设等在近几年规划中要达到的水平[1],避免重复投资或投资不到位,造成资金浪费;在整体规划基础上, 根据阶段性任务、轻重缓急和学校财务状况和年度工作重点,有方向、有重点地进行修购项目的申报和立项。最后项目的申报和排序也要考虑到国家财政资金对修购资金投向的要求和支持重点,提高项目的命中率。
(二)细化预算
在项目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原则进行细化:1.可行性原则。项目的实施计划和方案必须考虑到实际的执行能力,项目一经批复,就能按照方案中的预定的阶段和时间要求组织实施。2.真实性原则。预算的编制要尽可能地接近实际需求,对仪器设备的选型、申报的价格、数量乃至与申报项目的关联程度都需要编写人员进行认真查询、比对和调研,对工程造价的申报也应该遵循相关规范和市场价格,避免虚报和漏报。3.完整性原则。与申报项目有关的基础设施及设备状况,项目建成后所要达到的目标或预期的效益等立项的目的和意义等问题也都是中介机构在评审时的主要关注点[2],预算文本的编制中要尽可能将这些问题交代清楚,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立项评审时的审减率。
(三)落实责任
修购项目的申报及执行需要各相关部门明确责任:1.设立专项资金管理领导小组,负责修购项目的规划和审核、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督与协调以及项目绩效的考评。管理机构下设办公室(可设在财务处),其职责是组织项目申报;项目批复后及时下达执行单位;按期执行进度进行通报或信息反馈。2.基建、后勤及设备管理等部门负责各自归口管理项目的申报,并在审核的基础上,对项目进行初步筛选和排序;项目批复后,组织项目的实施,并对项目的执行进度、支出合理性、预决算的一致性等负全部责任;负责项目验收、审计等结项工作。3.对于涉及校内多个执行单位的项目,根据任务量的大小,指定牵头单位,并对整个项目的实施负责。
(四)建章立制
修购专项资金的管理要有专门的制度和办法加以规范,并严格执行。比如,修购项目的上报要经过必要的审批程序或相关组织机构的集体决议,保证上报项目切合学校发展规划,降低申报的随意性;项目的申报单位要与资金的落实和执行单位严密挂钩,特别是设备购置和升级项目,这样可以保证项目申报者的积极性,在校内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提高申报项目的质量,同时也有利于将资金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建立项目的档案管理制度,由指定单位对项目的申报和执行中的各个阶段进行跟踪记录,以便掌握项目全过程信息和进行项目绩效评价。
(五)追踪问效
项目执行完结之后,应对项目的绩效进行评价。如检查项目预算与实际支出额的偏离程度,项目是否在预定的工期内竣工交付使用,项目工程施工质量、设备和材料质量是否符合预定标准,项目成本是否偏高,项目组织管理是否规范有效,为促进项目执行是否采取有效措施,财务数据是否真实、可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否达到预定要求等等,并根据最终评价结果和审计意见,对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进行奖惩[3]。在绩效考评的基础上,才能对修购项目的实施者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
参考文献:
[1]詹儒章.高校修购专项资金管理探索[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8: 118-119.
[2]刘俐.加强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修缮购置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8,3:34-37.
[3]郑庄.高校修购专项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教育财会研究, 2011,6:47-49.
作者简介:李平(1977-),女,河南淅川县人,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财务管理。
关键词:高校;修购;专项资金
中图分类号:F406.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8-0021-01
高校修购专项资金是国家财政改善办学条件的一种专项资金,用于高校的房屋修缮、仪器设备购置和基础设施维修改造。修购专项实行项目管理,通过项目评估和排序,建立各高校滚动项目库,然后根据国家财力可能和事业发展需要择优安排项目,并将项目支出预算编制到每个高校年初预算。从学校管理方面来看,基本都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对申报和执行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但在思想上普遍认为修购专项是一种额外的资金来源,从而在项目申报时没能将其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在预算的编制、执行及效果评价上也需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修购资金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
一、高校修购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申报环节
修购资金已经成为高校一种较为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来源,而在现实中大多数高校没有进行认真筹划,而是把关注点集中在多要经费、快上项目上,在项目申请中经常出项的情况是:1.上级部门下达申报修购项目通知后,主管部门召集后勤、基建、设备管理等相关单位申报项目,编制预算和文本,由于填报时间仓促,特别是设备购置项目没有征集各教学科研单位的意见,填报存在一定的随意性;2.对迫切需要维护修缮的项目没有事前进行摸排和调查,项目申报之后发现隐患或其他急于维修的情况,只有用自筹经费安排;3.相关归口管理部门没有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核,项目最终的取舍和排序未经过学校相关权力决策机构的审议。从上报过程可见,项目申报缺乏规划,没有方向和重点,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由于时间紧,前期调研不足,预算的编制不够准确,以下情况时有发生:1.在编制项目文本时,立项依据不充分,实施意义不明确,致使项目通不过评审;2.预算编制过于粗略、工程造价或设备报价不实等原因导致中介机构在进行评审时大幅核减预算;3.项目编制时的预见性不强,实施过程中时常突破预算,不得不用自筹资金弥补,或者不得不改变实施方案,造成执行困难。
(二)项目执行环节
由于修购专项的实施要经过前期准备、招投标、工程施工、政府采购、验收、结算、审计等多个环节,基础设施修缮项目在施工时间上还会有一定的限制(比如部分项目要在假期才能施工),客观上造成项目建设周期较长。要完成执行期限只有一年的修购项目,必须做到早做准备、快速启动、加紧进度,及时结项。而在实际执行中经常会发生的情况是:上级主管部门批复的项目预算不能及时下达各执行单位,项目启动缓慢;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不按实施计划中的进度执行,拖延时间,导致在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时间跨度过长;涉及多个部门执行的项目,更是缺乏分工、协调和统一管理,甚至项目执行到什么程度无人知晓。
项目执行进度缓慢的原因,一方面在于预算执行缺乏明确的责任主体,预算执行情况在财务上表现为资金的支付进度,而实质则是各项事业的推进程度。预算执行责任是财务部门的观念还普遍存在,导致财务部门无力推进执行进度,而各业务部门和项目责任人没有被赋予严格预算执行的责任,预算意识不强。另一方面,预算执行监管措施不力,对预算执行中的跟踪,信息反馈、推进措施、执行情况评价及奖惩措施等方面没有切实可行的举措。
(三)项目的绩效评价环节
目前,专项资金的支付进度是财政及主管部门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对于项目的考评要主要集中在资金的支付进度上,从而忽视了对项目其他方面绩效的评价,如预算的准确性,支出的合理性,与实施计划的偏离情况,工程及设备的质量,项目是否达到的预期效益等方面缺乏专门的对比分析与评估。不仅不利于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也不利于找出原因,明确责任,从根本上解决修购项目的立项科学性和执行进度问题。
二、加强高校修购专项资金管理的措施
(一)科学立项
为了充分利用好修购专项资金,在项目的选择和排序上应综合考虑现有设施及资源状况,学校发展规划以及年度工作重点,修购专项资金的支持重点等因素,在此基础上做出合理的选择。具体来讲,首先,对现有存量资源的状况和使用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保证修购项目是当前学校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从学校发展目标出发制定修购专项项目整体规划,如实验室建设、水电暖系统、校园网络系统、图书馆建设等在近几年规划中要达到的水平[1],避免重复投资或投资不到位,造成资金浪费;在整体规划基础上, 根据阶段性任务、轻重缓急和学校财务状况和年度工作重点,有方向、有重点地进行修购项目的申报和立项。最后项目的申报和排序也要考虑到国家财政资金对修购资金投向的要求和支持重点,提高项目的命中率。
(二)细化预算
在项目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原则进行细化:1.可行性原则。项目的实施计划和方案必须考虑到实际的执行能力,项目一经批复,就能按照方案中的预定的阶段和时间要求组织实施。2.真实性原则。预算的编制要尽可能地接近实际需求,对仪器设备的选型、申报的价格、数量乃至与申报项目的关联程度都需要编写人员进行认真查询、比对和调研,对工程造价的申报也应该遵循相关规范和市场价格,避免虚报和漏报。3.完整性原则。与申报项目有关的基础设施及设备状况,项目建成后所要达到的目标或预期的效益等立项的目的和意义等问题也都是中介机构在评审时的主要关注点[2],预算文本的编制中要尽可能将这些问题交代清楚,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立项评审时的审减率。
(三)落实责任
修购项目的申报及执行需要各相关部门明确责任:1.设立专项资金管理领导小组,负责修购项目的规划和审核、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督与协调以及项目绩效的考评。管理机构下设办公室(可设在财务处),其职责是组织项目申报;项目批复后及时下达执行单位;按期执行进度进行通报或信息反馈。2.基建、后勤及设备管理等部门负责各自归口管理项目的申报,并在审核的基础上,对项目进行初步筛选和排序;项目批复后,组织项目的实施,并对项目的执行进度、支出合理性、预决算的一致性等负全部责任;负责项目验收、审计等结项工作。3.对于涉及校内多个执行单位的项目,根据任务量的大小,指定牵头单位,并对整个项目的实施负责。
(四)建章立制
修购专项资金的管理要有专门的制度和办法加以规范,并严格执行。比如,修购项目的上报要经过必要的审批程序或相关组织机构的集体决议,保证上报项目切合学校发展规划,降低申报的随意性;项目的申报单位要与资金的落实和执行单位严密挂钩,特别是设备购置和升级项目,这样可以保证项目申报者的积极性,在校内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提高申报项目的质量,同时也有利于将资金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建立项目的档案管理制度,由指定单位对项目的申报和执行中的各个阶段进行跟踪记录,以便掌握项目全过程信息和进行项目绩效评价。
(五)追踪问效
项目执行完结之后,应对项目的绩效进行评价。如检查项目预算与实际支出额的偏离程度,项目是否在预定的工期内竣工交付使用,项目工程施工质量、设备和材料质量是否符合预定标准,项目成本是否偏高,项目组织管理是否规范有效,为促进项目执行是否采取有效措施,财务数据是否真实、可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否达到预定要求等等,并根据最终评价结果和审计意见,对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进行奖惩[3]。在绩效考评的基础上,才能对修购项目的实施者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
参考文献:
[1]詹儒章.高校修购专项资金管理探索[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8: 118-119.
[2]刘俐.加强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修缮购置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8,3:34-37.
[3]郑庄.高校修购专项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教育财会研究, 2011,6:47-49.
作者简介:李平(1977-),女,河南淅川县人,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