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学”背景下大学英语“MALL+课堂”综述

来源 :大学·教学与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bin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推动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创新,而“MALL+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将课堂讲学和课下学习结合了起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特别是这一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基于“MALL+课堂”模式理论可以构建英语语言学习框架,可以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全面调动起来。文章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简述了移动学习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探究了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MALL+课堂”教学模式,希望在“MALL+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动下,拓宽学生的英语学习渠道,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大学英语;MALL+课堂模式;实际应用
  中图分类号:G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3-0010-03
  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推动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平台在教育教学的应用。移动设备方便携带、个性化的特征赢得了广大学生的青睐,并推动着学生英语语言学习方式等的改变。维果茨基提出学习是学习者的一种交流行为,并以工具为媒介。移动学习工具符合英语语言的教学特点,成为当下英语教学的重点研究课题。在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依托的背景下,大学生使用手机或Pad的频率逐渐增多,基于此,教师只有因势利导,将其应用到英语语言学习中,才会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将移动学习工具的效用发挥到最大。
  一、移动学习概述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移动学习概述
  关于移动学习,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看法:Kukulska认为移动学习就是利用移动电子设备进行学习;Price指出移动学习是一种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学习方式。在这一基础上,本文将MALL定义为移动设备辅助的语言学习方式[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國外,MALL学习模式还处于初级阶段,大都以测验、语法练习为主,但当前MALL教学思路突破了狭隘的范围,从以往的教师、学生、文本这一模式向以多媒体为支撑的多语境教学模式发展,以解决实际问题。另外,由Zane L. Berge和Lin Y.M.主编的The Handkook of Mobile Learning对移动学习的定义做出了特别的强调,书中指出移动学习即通过社会和内容的交互,使用学习者自身的电子设备实现跨情境的学习。沙普尔提到当前已经有大规模的移动学习,比如BBC,大约有600万人使用手机进行学习。而且沙普尔提到了利用移动学习最成功的两大案例:一是电子书。电子阅读器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名著,尤其是古典文学,因为它可以满足学习者的免费学习。二是MOOCs。它是一种面向全社会的学习课程。
  早在2001年,SLL便对移动学习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得出了如下的具体结论:第一,移动学习是一种整合碎片时间的学习经历,需要学习者高度集中,而移动分散学习者注意力的事情需要课程开发和研究者重视。第二,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过程,需要学习者在具体环境中实践,因此移动教育课程要做好界面设计,满足学习者的要求。第三,学习者的挫败感会降低学生对系统的信任并产生懈怠心理。移动通信技术的不完备导致无法有效识别声音,甚至会出现学习菜单功能的失效。此外,国外还成立了专门的移动学习研究期刊,从上述的文献资料中可以了解到,国外移动学习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了教学的各个层面,比如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2]。
  互联网背景下,国内一些学者也加大了对移动学习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总体来看,国内移动学习研究依然在摸索中,距离形成规模依然有很大一段距离。在理论研究阶段,黄荣怀和王建华分别著有《移动学习:理论、现状、趋势》《移动学习理论和实践》;在实践研究中有田剪秋的《移动语言学习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但从CALL向MALL发展的国内研究却很少。其中郭红霞从大学生视角出发,调查了大学生对移动学习的认可程度和期望,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了具体的结论:大部分的学生对移动学习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却没有全面把握其内涵和实质,但对学习内容提出了要短小、精悍的要求,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3]。
  二、“互联网+教学”背景下大学英语“MALL+课堂”教学模式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学习观念,手机成了学生学习的必备品。文章在实际研究中发现,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仅仅是通过考试以及拿到英语四、六级凭证,以至于他们在英语课堂上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利用手机玩游戏、聊天的同学不在少数,课间更甚。所以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因势利导,利用移动辅助语言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拓宽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和学生主观上支持引进移动学习设备,只有经验丰富、年纪稍大的教师提出了反对意见,其原因在于不能熟练操作智能手机,而大学生和年轻教师则非常熟悉智能手机和相关的学习软件。由此可见,设备为开展移动学习提供了主客观条件,大学英语移动辅助语言具有可行性[4]。
  那如何构建“MALL+课堂”框架呢?Moore的交互距离理论设定了基本的框架(课程计划结构、师生交流、学生自主学习)。Yeonjeong Park在Moore的基础上构建了移动学习框架,并将其分为了四大类别:第一,大交互距离移动学习。这一活动的基本特征为师生的心理社交距离远;学生基于小组开展交流;学习资料和项目以微视频或电子的方式发送到学生移动设备上;交互活动主要发生于生生之间。第二,大交互距离的学生移动学习活动。这一活动的具体特征表现为师生心理社交距离很远;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开展自主学习;学生基于自身需求完成自主学习;学生和学习资料的互动。第三,小交互距离的学习活动。这一活动的特点是师生间的心理社交距离很近;较为轻松的学习氛围;生生在合作学习中解决实际问题;自然而然地完成学习交际。第四,小交互距离的自主移动学习活动。具体特征如下:师生心理具体很近;宽松的学习氛围,不明确的学习内容;学生可以和教师直接交流和互动;为了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最大化,教师会对其进行指导,同时又为他们提供了自主学习空间。Park提出的四类移动学习框架以交互距离和社交特征进行分类,虽然优点明确但却存在很大缺陷。首先,框架形式疏散,无法满足实践研究;其次,框架脱离了传统课堂教学,仅仅是以移动工具为支撑的一种移动学习模式;再次,这一框架没有明确具体的学习工具[5]。   文章在综合上述提到的移动学习模式框架构建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本校英语教学现状的MALL教学框架。这一框架突出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围绕英语教学内容,结合当前移动终端可以支持的慕课、微视频、英语App、网络学习空间等,开展和传统英语教学的听说读写译结合起来的教学活动。慕课主要应用于英语口语训练和英语写作上;微视频主要应用于难点问题的解答上;英语App则主要用于英语文化感知上;网络学习空间主要应用于资料共享上。在现代化移动技术支持下可以实现课堂的翻转。这一课堂框架主要具有移动性、社交性、以学生为主、传统和翻转课堂结合等特征。这一模式支持下的英语教学,可以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起来,教师只需做好监督和指导即可。那这一移动学习框架在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反应度如何呢?为此,许玲和郑勤华结合信息接受模型、大学生特点提出了绩效期望、社会影响、学习成就、感知娱乐和应用经验五大影响因素,这五大因素对学生利用移动设备开展学习具有重要影响。为了达到更好的研究效果,文章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开展了实际调查,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利用移动辅助语言开展英语学习的调查均值结果如表1。
  许玲和郑勤华认为学习成就是影响学生移动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反映着学生对移动学习的期望以及学生对移动学习实用性的关注。从表格中的均值结果可以看出,绩效期望和学习成就有着很高的分值,可以反映出部分学生认为“MALL+课堂”学习模式很实用,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另外,感知娱乐和应用经验也处于中上水平,说明这一框架有着很强的娱乐性,可以让学生获得良好的体验。社会影响的分值最低,从学生给出的理由来看,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认为外界对他们的影响很微弱。
  三、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的“MALL+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巨大的学习平台,激起了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在未来几年之内,以互联网为支撑的“MALL+课堂”教学,必然要求英语教学在模式上进行创新。因此,教师要积极革新传统理念,创新教学手段,并加大对以互联网为支撑的移动个性化学习的研究,为学生创造更好的语言学习条件。
  参考文献:
  [1] 霍冬雪.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移动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 现代交际,2018(10):10-11.
  [2] 温荣芬. 大数据时代移动辅助语言学习模式的构建——以大学英语MALL框架实践教学为例[J].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9(06):98-103.
  [3] 朱爱华,朱昱. 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英语移动学习情况调查及对策分析[J]. 才智,2019(09):101.
  [4] 王燕波,黄杰汉.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英语移动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12):124-126.
  [5] 翟淑洁.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英语移动学习的现状调查研究[J]. 濟宁学院学报,2017(05):75-83.
  (荐稿人:卜小伟,西安外事学院国际合作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淳洁)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交通违法行为的影响因素,以上虞市电子执法数据和历史天气数据为基础,研究了车辆属性、违法时间段、违法时间是否为工作日、违法地点和天气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影响.从
高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践行者,也是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意蕴深厚,是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本文认为,在推动两者进行有效融合的工作中,高校可以从校园文化建设、思政理论课教学、开展学生活动、依托学生社团、利用地方资源五个方面入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有效融合。
为了更加有效评价模糊图像的图像质量,提出一种基于梯度失真测度图和显著区域图的无参考模糊图像质量评价方法.首先,利用高斯低通滤波对待评价图像进行模糊化处理,以构造参考图像,并结合梯度相似度,得到能精细反映图像微小细节的反差和纹理变化的梯度失真测度图.然后,利用显著模型计算原模糊图像的显著性,采用自适应算法计算原模糊图像的特定显著性阈值,再通过二值化处理得到最终的显著区域图.最后,利用显著区域子块显著值加权得到模糊图像的最终评价结果.在LIVE、CSIQ和CID2013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人的主
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课题选取粤港澳大湾区180个钟表制造企业作为调查样本,进行了深入的实证调查研究,客观地揭示了粤港澳大湾区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希望能有助于上级部门了解目前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遇到瓶颈及其深层次原因,以便加强宏观管理和指导。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对外汉语事业也得以迅猛发展,有关各方面的研究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本文探讨了汉语国际教育的两个方面,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探讨国际汉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涉及专业发展现状、发展问题和改进措施三个方面;第二层次主要探讨汉语国际教育的课堂管理,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讨论课堂管理问题,另一方面讨论管理方法;第三层次是对文章的总结
为深度解析性别异质群体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的接受差异,融合技术接受模型和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两性自动驾驶技术接受度多指标多因素模型,全面揭示主、客观因素作用下自动驾驶技术接受度影响机制的性别差异性.以中国城市居民为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群组中主、客观因素对自动驾驶技术接受度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客观因素方面,年龄对女性的感知行为控制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对其感知易用性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月收入对男性的感知行为控制有显著性正向影响;受教育程度对男性的感知行为控制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女性的感知有用性有显著正向影响.主观因素
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既是对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的检测,也是促进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的助力器,更是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课程改革的加速器。本文在阅读大量关于模块化教学文献的基础上,理解模块化教学的内涵,根据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专业实际中所存在的问题,基于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的要求,对旅游英语视听说进行了模块化教学探析,从而为高职英语专业教师教学和参赛提供参考,为提升高职旅游英语专业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摘 要:随着线上教学的推广应用,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实施,线上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高职院校也普遍开展线上教学实践。线上教学的组织实施形式不同于线下教学,因此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符合性”和“有效性”的基本要求,高职院校线上教学管理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需求,要符合相关教育政策法规的要求,着眼全局,建立贯穿线上教学“全过程”,能够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管理融合一体的教
摘 要:高校实训基地作为培养高校学生职业素养的有利场所,为学生提供了理论实践与技术提升的综合性平台。但分析国内一些高校实训基地管理现状发现,高校实验基地管理机制还存在许多不足。为优化实训基地管理机制,使实训基地能够为祖国建设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高校应从创新管理机制、融入现代化管理模式、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入手,充分结合高校实际条件,将实训基地建立成为先进的智能化实训基地。  关键词:高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也是大学生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高校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了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信仰和理想。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在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从学科建设、课堂建设、师资队伍、课程思政和校园文化等方面着手,为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