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了读书声之于校园的重要,校园需要读书声是怎样的必然。如何使我们的校园再次响起读书呢?首先,教师应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尤其是语文教师更是责无旁贷;其次,教师要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再次,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诸如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最后,要给予学生朗读上的物质保证和时间保证。
【关键词】校园 读书声 示范作用 朗读 方法 兴趣 物质保证 时间保证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发展。而这一目标的达成,朗读教学担负着十分重要的任务。
朗读一直都是学习语文最好的方法。首先,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一定大有帮助;其次,朗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再次,朗读还能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可见,在学校中,重视朗读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要说:校园需要读书声。
古人云:“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可见,我们的先人是讲究读书的。书不仅要读,还得“入耳”,也即是还得“有声”。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就告诉我们:读书不仅仅是“心”与“眼”的任务,还必须有“口”的责任。今天的校园应该讲是一个专司读书的场所,这样的场所又岂能缺失“读书声”这美妙的天籁之音呢?
近年来,不少地方提出创建书香校园的举措,倡导学生和老师拿起书本,静下心来读书,使老师和学生身上都多一些书卷气,多一些文人气;在英语教学上颇有成就的李阳,更是提倡学生“疯狂”地朗读英语,而他的“疯狂”,经事实证明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在笔者参加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一位颇有影响力的师长在会上大声呼吁:校园要有“三声”——笑声、歌声、读书声。他告诫我们:“没有笑声的校园是没有生气的校园;没有歌声的校园是没有活力的校园,没有读书声的校园几乎就可以不叫校园了。”看来,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了读书声之于校园的重要,校园需要读书声是怎样的必然。
当我们的课堂反对“唱读”,也许我们就逐渐丢失了寿镜吾老先生“拗过去拗过去”的优雅;当我们强调提高阅读的速度,也许我们就逐渐让我们的课堂在阅读上走向了沉寂(因为默读的速度远胜于朗读)。我们在思考:关于阅读,我们是不是也在矫枉过正呢?
如何使我们的校园再次响起读书呢?
1.教师应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尤其是语文教师更是责无旁贷
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的课文是文质兼美的。如果说范文创造了“美”,那么教师就应当指导、帮助学生一起对“美”进行再创造,教师要从学生的审美需要出发,用感情线牢牢牵住学生,以情激情,有效的传情播情,让课堂充满诗情画意,引导学生处于自由、愉快、活跃的气氛和抒情格调中,调动情绪,饱含感情的朗读。在这一过程,教师一定要身体力行,以“声”示范,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喜怒哀乐应该都可以通过教师的示范传达给学生。
2.教师要给学生朗读的方法
从某种意义上讲,朗读的训练和声乐的训练有相通之处。如何处理阅读材料的节奏、轻重?如何表达阅读材料中作者要表达的情感?甚至如何发音在朗读训练中都应该是有讲究的。当教师交给了学生必要的朗读方法,学生会真切地感受到朗读也是一种快乐。
再次,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诸如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这些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朗读激情,我们知道,每一个展示给众人的节目必须是学生反复演练的产物,在这种反复演练的过程中,学生的朗读能力会在无形之中大大提升。
最后,要给予学生朗读上的物质保证和时间保证。所谓物质保证,是指要让学生有书可读,书的来源应该远远不仅是教材,学生自己购买图书、班级的图书角都可以为朗读提供材料,尤其是学校图书馆(室)更需要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所谓时间保证,是指要拿出合理的时间让学生投入读书上来。每节课老师要拿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读书,还可以利用早读和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读书。教师千万不能霸占了课堂,甚至霸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
当然,让学生的读书声充满校园的方法远不止这些,是为引玉之谈。
因为我们期待书声琅琅的校园。
【关键词】校园 读书声 示范作用 朗读 方法 兴趣 物质保证 时间保证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发展。而这一目标的达成,朗读教学担负着十分重要的任务。
朗读一直都是学习语文最好的方法。首先,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一定大有帮助;其次,朗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再次,朗读还能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可见,在学校中,重视朗读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要说:校园需要读书声。
古人云:“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可见,我们的先人是讲究读书的。书不仅要读,还得“入耳”,也即是还得“有声”。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就告诉我们:读书不仅仅是“心”与“眼”的任务,还必须有“口”的责任。今天的校园应该讲是一个专司读书的场所,这样的场所又岂能缺失“读书声”这美妙的天籁之音呢?
近年来,不少地方提出创建书香校园的举措,倡导学生和老师拿起书本,静下心来读书,使老师和学生身上都多一些书卷气,多一些文人气;在英语教学上颇有成就的李阳,更是提倡学生“疯狂”地朗读英语,而他的“疯狂”,经事实证明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在笔者参加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一位颇有影响力的师长在会上大声呼吁:校园要有“三声”——笑声、歌声、读书声。他告诫我们:“没有笑声的校园是没有生气的校园;没有歌声的校园是没有活力的校园,没有读书声的校园几乎就可以不叫校园了。”看来,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了读书声之于校园的重要,校园需要读书声是怎样的必然。
当我们的课堂反对“唱读”,也许我们就逐渐丢失了寿镜吾老先生“拗过去拗过去”的优雅;当我们强调提高阅读的速度,也许我们就逐渐让我们的课堂在阅读上走向了沉寂(因为默读的速度远胜于朗读)。我们在思考:关于阅读,我们是不是也在矫枉过正呢?
如何使我们的校园再次响起读书呢?
1.教师应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尤其是语文教师更是责无旁贷
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的课文是文质兼美的。如果说范文创造了“美”,那么教师就应当指导、帮助学生一起对“美”进行再创造,教师要从学生的审美需要出发,用感情线牢牢牵住学生,以情激情,有效的传情播情,让课堂充满诗情画意,引导学生处于自由、愉快、活跃的气氛和抒情格调中,调动情绪,饱含感情的朗读。在这一过程,教师一定要身体力行,以“声”示范,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喜怒哀乐应该都可以通过教师的示范传达给学生。
2.教师要给学生朗读的方法
从某种意义上讲,朗读的训练和声乐的训练有相通之处。如何处理阅读材料的节奏、轻重?如何表达阅读材料中作者要表达的情感?甚至如何发音在朗读训练中都应该是有讲究的。当教师交给了学生必要的朗读方法,学生会真切地感受到朗读也是一种快乐。
再次,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诸如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这些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朗读激情,我们知道,每一个展示给众人的节目必须是学生反复演练的产物,在这种反复演练的过程中,学生的朗读能力会在无形之中大大提升。
最后,要给予学生朗读上的物质保证和时间保证。所谓物质保证,是指要让学生有书可读,书的来源应该远远不仅是教材,学生自己购买图书、班级的图书角都可以为朗读提供材料,尤其是学校图书馆(室)更需要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所谓时间保证,是指要拿出合理的时间让学生投入读书上来。每节课老师要拿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读书,还可以利用早读和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读书。教师千万不能霸占了课堂,甚至霸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
当然,让学生的读书声充满校园的方法远不止这些,是为引玉之谈。
因为我们期待书声琅琅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