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秋九月的平遥古城,是影像收获的季节,在这里正举行着一场影像的盛宴——2007平遥国际DV影像艺术展。我的作品《水上的日子》入围影展的竞赛单元,受影展组委会的邀请,参加了为期4天的影展活动。
第一届“DV影像艺术展”创办于2005年,共放映了73部DV短片,总片长863分钟;老电影院内有10部长片独立影片放映,总片长为990分钟。在平遥西大街城墙脚下,还有大屏幕放映试验影片,创造了平遥摄影大展独特的风景。2006年第二届“DV影像艺术展”打出的口号是“大众的DV”。在策展概念上,打破传统电影的分类,打破了剧情片、纪录片、实验影片等不能在同一个舞台上竞技交流的惯式。今年,第三届“DV影像艺术展”比往届扩大了规模,设置了短片展映,短片竞赛,长片展映和“中国inDV”论坛,使今年的参赛作者更有参加电影节竞赛的感觉。组委会从今年收到的300多部DV短片中选出10部短片汇聚平遥参加DV影像展竞赛单元,笔者的作品有幸入围了竞赛单元,因而有机会与艺委会的成员进行小范围主题式论坛。另外,今年平遥DV影像艺术展的评委,请到6位在不同层面上很有建树的人来担当。他们分别是栗宪庭、崔卫平、宋冬,朱日坤、秦阅,以及策展人朱炯。他们不仅要担任评委的角色,还要在主题论坛和开放式论坛上和广大作者见面,或针对主题,或针对作品展开讨论。
今年平遥DV影像展的展映区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二针厂电影院,二针厂电影院主要放映剧情长片与纪录片,放映的有“中国inDV”展映单元、栗宪庭电影基金会展映单元、《大众DV》展映单元、“下一站天堂”展映单元、“显影不足”展映单元、野性中国工作室特别展映单元的影片。二针厂电影院类似八十年代的影院,可容纳300人左右,里面木头凳子和斑驳的墙颇让人怀旧,好在投影和音响都已改进。另一个展映区在棉织厂,棉织厂的展区主要放映短片,采取循环放映的方式。放映的有“中国tn DV”竞赛单元、“下一站天堂”展映单元、百道门中法艺术交流网展映单元、意大利短片特别展映、法国短片展映短、俄罗斯国际视听艺术节展映单元的影片等。棉织厂的短片展厅由艺术家宋冬设计,一个废弃的厂房被分割成6个独立的区域,空间相对比较小,观众只能坐在小马扎上观看。
这次参加平遥DV影像展使我有机会观摩到很多影像作品,在平遥的4天除了参加组委会安排的活动以外我几乎都泡在上面说过的两个展厅里。剧情长片单元里赵哗的《马乌甲》,大冢龙治和黄骥的《玲玲的花园》,雷小宝的《安子》这三部影片是我个人觉得拍摄手法比较娴熟的作品,也是我比较喜欢的片子。
可能是《马乌甲》之前获的几个奖项让观众有些期待,放映《马乌甲》时上座率比较高。《马乌甲》讲述的是广西中越边境的一个小村子里的中学生马乌甲,他有一个做中学音乐老师的母亲,一个六七岁的弟弟马乌丁。患尿毒症的弟弟活泼可爱,需要马乌甲定期给他输血,在一次校运会的选拔赛中,马乌甲因为身体虚弱而晕倒在地。因为家庭困难,母亲让马乌甲退学了。可是祸不单行,调皮的弟弟又被火车压断了四根手指,在母亲的动员下,马乌丁把自己的一个手指移植给了弟弟。或许是母亲动员马乌甲再给弟弟移植一颗肾脏触动了马乌甲的怨愤,马乌甲虽然爱弟弟,甚至并不反对移植,但却无法忍受母亲的摆布,于是亲手杀死了母亲……缓慢流动的生活画面却以一个令人震惊的戏剧性场景收尾。
《玲玲的花园》讲的是家在北京的小女孩玲玲因为天天迟到,被老师、同学和周围的人耻笑。两个星期以后,全年级打算一起去爬山,为了能和大家一起去,特别是隔壁班帅帅的男老师,玲玲想办法努力克服自己迟至的毛病,于是她做了一个有魔力的枕头……大家龙治是个在中国生活了2年的日本导演,将自己的童年记忆和现今中国的社会风貌融合在一起,通过一个孩子的故事,纪录了当下的北京。
《安子》描述的是农村青年安子在县城开饭馆被骗的故事。为了还债他边贩肉边开摩的拉客,最后无奈投靠在省城做生意发财的亲戚老表,谁知道老表做的生意其实是贩卖盗版光盘和制造假文凭的,与此同时老表还盯上了安子的媳妇……
在纪录片单元王我的作品《热闹》和冯艳的作品《秉爱》让我印象深刻。《热闹》里除了城管抓小贩、公园民工唱歌、河里捞浮尸、黑社会打人和警察抓人、北京申奥成功那天的北京夜景之外,其他基本都是各种场所开业放鞭炮、敲锣打鼓的镜头。当你耐心地看完全片,镜头中的漫无目的,眼睛里的司空见惯,喧闹暴戾的噪声,空寂凌乱的画面,略带散漫的影像,给你带来的也许不是享受,不是思考,而是进一步的混乱。
《秉爱》里的主人公张秉爱是一个住在三峡库区的普通农妇。20多年前,由父母做主从高山上嫁到了生活相对富裕的江边。因为丈夫有病,张秉爱不得不一个人承担了全部的生活重担。日子虽苦,但张秉爱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因为儿子是村里唯一考上了县重点高中的孩子。张家是村里的钉子户。虽然第一期移民的时候,她家被允许就地后靠,但6年过去,村里一直没有分给她建房的土地。现在,大坝就要截流,第二期移民也已搬迁完毕,一片废墟中,只有张家的小屋,还孤零零地执拗地矗立着。干部们一遍又一遍地来,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动员她外迁。在和干部交锋的空隙,在繁忙的农活之余,张秉爱不动声色地,蓄谋已久般地讲述那充满痛苦的过去。
四天不间断地观摩影片让我没有时间去感受平遥古城的美景。影像节也给平遥古城带来了人气,大家从四面八方汇聚平遥,平遥影展给热爱喜欢影像的人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平遥古城已很古老,但年轻的平遥国际DV影像艺术展将汇聚更多的影像活力让观众期待下一届再时再来古城。
第一届“DV影像艺术展”创办于2005年,共放映了73部DV短片,总片长863分钟;老电影院内有10部长片独立影片放映,总片长为990分钟。在平遥西大街城墙脚下,还有大屏幕放映试验影片,创造了平遥摄影大展独特的风景。2006年第二届“DV影像艺术展”打出的口号是“大众的DV”。在策展概念上,打破传统电影的分类,打破了剧情片、纪录片、实验影片等不能在同一个舞台上竞技交流的惯式。今年,第三届“DV影像艺术展”比往届扩大了规模,设置了短片展映,短片竞赛,长片展映和“中国inDV”论坛,使今年的参赛作者更有参加电影节竞赛的感觉。组委会从今年收到的300多部DV短片中选出10部短片汇聚平遥参加DV影像展竞赛单元,笔者的作品有幸入围了竞赛单元,因而有机会与艺委会的成员进行小范围主题式论坛。另外,今年平遥DV影像艺术展的评委,请到6位在不同层面上很有建树的人来担当。他们分别是栗宪庭、崔卫平、宋冬,朱日坤、秦阅,以及策展人朱炯。他们不仅要担任评委的角色,还要在主题论坛和开放式论坛上和广大作者见面,或针对主题,或针对作品展开讨论。
今年平遥DV影像展的展映区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二针厂电影院,二针厂电影院主要放映剧情长片与纪录片,放映的有“中国inDV”展映单元、栗宪庭电影基金会展映单元、《大众DV》展映单元、“下一站天堂”展映单元、“显影不足”展映单元、野性中国工作室特别展映单元的影片。二针厂电影院类似八十年代的影院,可容纳300人左右,里面木头凳子和斑驳的墙颇让人怀旧,好在投影和音响都已改进。另一个展映区在棉织厂,棉织厂的展区主要放映短片,采取循环放映的方式。放映的有“中国tn DV”竞赛单元、“下一站天堂”展映单元、百道门中法艺术交流网展映单元、意大利短片特别展映、法国短片展映短、俄罗斯国际视听艺术节展映单元的影片等。棉织厂的短片展厅由艺术家宋冬设计,一个废弃的厂房被分割成6个独立的区域,空间相对比较小,观众只能坐在小马扎上观看。
这次参加平遥DV影像展使我有机会观摩到很多影像作品,在平遥的4天除了参加组委会安排的活动以外我几乎都泡在上面说过的两个展厅里。剧情长片单元里赵哗的《马乌甲》,大冢龙治和黄骥的《玲玲的花园》,雷小宝的《安子》这三部影片是我个人觉得拍摄手法比较娴熟的作品,也是我比较喜欢的片子。
可能是《马乌甲》之前获的几个奖项让观众有些期待,放映《马乌甲》时上座率比较高。《马乌甲》讲述的是广西中越边境的一个小村子里的中学生马乌甲,他有一个做中学音乐老师的母亲,一个六七岁的弟弟马乌丁。患尿毒症的弟弟活泼可爱,需要马乌甲定期给他输血,在一次校运会的选拔赛中,马乌甲因为身体虚弱而晕倒在地。因为家庭困难,母亲让马乌甲退学了。可是祸不单行,调皮的弟弟又被火车压断了四根手指,在母亲的动员下,马乌丁把自己的一个手指移植给了弟弟。或许是母亲动员马乌甲再给弟弟移植一颗肾脏触动了马乌甲的怨愤,马乌甲虽然爱弟弟,甚至并不反对移植,但却无法忍受母亲的摆布,于是亲手杀死了母亲……缓慢流动的生活画面却以一个令人震惊的戏剧性场景收尾。
《玲玲的花园》讲的是家在北京的小女孩玲玲因为天天迟到,被老师、同学和周围的人耻笑。两个星期以后,全年级打算一起去爬山,为了能和大家一起去,特别是隔壁班帅帅的男老师,玲玲想办法努力克服自己迟至的毛病,于是她做了一个有魔力的枕头……大家龙治是个在中国生活了2年的日本导演,将自己的童年记忆和现今中国的社会风貌融合在一起,通过一个孩子的故事,纪录了当下的北京。
《安子》描述的是农村青年安子在县城开饭馆被骗的故事。为了还债他边贩肉边开摩的拉客,最后无奈投靠在省城做生意发财的亲戚老表,谁知道老表做的生意其实是贩卖盗版光盘和制造假文凭的,与此同时老表还盯上了安子的媳妇……
在纪录片单元王我的作品《热闹》和冯艳的作品《秉爱》让我印象深刻。《热闹》里除了城管抓小贩、公园民工唱歌、河里捞浮尸、黑社会打人和警察抓人、北京申奥成功那天的北京夜景之外,其他基本都是各种场所开业放鞭炮、敲锣打鼓的镜头。当你耐心地看完全片,镜头中的漫无目的,眼睛里的司空见惯,喧闹暴戾的噪声,空寂凌乱的画面,略带散漫的影像,给你带来的也许不是享受,不是思考,而是进一步的混乱。
《秉爱》里的主人公张秉爱是一个住在三峡库区的普通农妇。20多年前,由父母做主从高山上嫁到了生活相对富裕的江边。因为丈夫有病,张秉爱不得不一个人承担了全部的生活重担。日子虽苦,但张秉爱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因为儿子是村里唯一考上了县重点高中的孩子。张家是村里的钉子户。虽然第一期移民的时候,她家被允许就地后靠,但6年过去,村里一直没有分给她建房的土地。现在,大坝就要截流,第二期移民也已搬迁完毕,一片废墟中,只有张家的小屋,还孤零零地执拗地矗立着。干部们一遍又一遍地来,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动员她外迁。在和干部交锋的空隙,在繁忙的农活之余,张秉爱不动声色地,蓄谋已久般地讲述那充满痛苦的过去。
四天不间断地观摩影片让我没有时间去感受平遥古城的美景。影像节也给平遥古城带来了人气,大家从四面八方汇聚平遥,平遥影展给热爱喜欢影像的人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平遥古城已很古老,但年轻的平遥国际DV影像艺术展将汇聚更多的影像活力让观众期待下一届再时再来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