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DV

来源 :DV@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son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V带来影像平民化浪潮
  
  陈 帆:朱羽君老师,您是广电业界资深的影像学专家,在影视、摄影等方面都有丰富的执经验和独到见解,我曾经也是您的一名学生,非常希望您能给大家谈谈DV。
  朱羽君:DV一面世,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它的灵巧轻便,它的平民价位,使民众有了获取和传送影像的自由,有了影像的话语空间,视觉交流有了民间渠道。于是,DV成了人们生活中的新时尚,尤其在一些前卫、新锐的知识青年中更为活跃,他们买DV、玩DV、研究DV,尽情地挥洒这份来之不易的影像话语权。此时,随着个性化的、有着独特眼光、独创手法的DV作品的不断涌现,民间的DV看片会、DV研讨会、应运而生,有的民间DV作品还能够参与国际交流。这一切,标志着一个新的影像文化时代已经揭开了序幕。
  陈帆:那您对当下的DV影像发展,有什么认识和看法呢?
  朱羽君:零距离地记录自己身边的生活,直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用生活自身的形态直接诉诸于人的视听感官,这正是人类长期以来的最本能的愿望。
  传播史上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是朝着这一目标更进一步,电视的发明.使这一愿望的实现初现曙光,打开电视,人们可以了解世界,一有大事发生,全世界的人都可以为同一事件作出共同反应,但初期的模拟电视要求庞杂的技术设备和传播系统,影像的获取和传送只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使它与政治经济的权利紧密连在一起。这一时期,影像的话语权高高在上,民众可望而不可及,人类用影像交流的愿望并未真正实现。
  是数字技术使影像传播来了一次革命,数字技术使影像无所不在,使影像传播简便易行,并正日益便宜和普及,影像传播开始从权力阶层走向平民百姓,于是记录自己的生活,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话语,使成为民众最初的冲动。首先迎接影像话语权走向民众历程的,往往是新锐的年青的知识阶层,尤其是一些受过影像语言教育的青年学生,他们原本就有对主流影像话语的逆反心理,有着强烈地要用影像语言自由表达的愿望,因此他们一旦拿起了DV,使极力地张扬自己的个性,渲泄自我的情感,甚至有些偏激。纵观我国近年来的DV影片,便有这一特点,非常个性化,视角独特,手法另辟蹊径,不拘一格,自由狂放,简直有点魏晋风度:有的拿着DV四处闯荡,拦住路人,走进市集,串入胡同,敲开人家的门,甚至将人拦在公共厕所里,问的都是同一个问题;有的花一年半年时间盯着一群市井老头,看他们晒太阳,听他们聊天,跟随他们因拆迁而改换场地,感受他们因不断减少伙伴而产生的伤感;有的在自己流浪的陋室里,支上三角架,独自对着DV倾诉自己的孤独、苦闷和焦虑;有的对准地铁里的流浪歌手和社会的弱势群体,尽情地展示他们的孤苦和无助;也有的倾尽家财买DV,买编辑机,自写剧本,自当导演,组织乡亲拍电视剧,不为播出,也不为挣钱,只为过把电视瘾;还有的用来拍实验电影,低成本操作,随心所欲,只为展示自我的独特。DV发展初期的这种现象是很自然的,DV与生俱来的具有民间的、个人化的特点,一开始在这方面的情感渲泄和个性张扬,是宣告一种自由、独立、解放的感觉,情感多于理性。
  
  DV与主流媒体的交融
  
  陈帆:DV是一种最贴近现实的平民话语权的影像表述传播方式,但是它仅仅是一般随意的表达吗?
  朱羽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对影像文化的深入思考,初期的冲动会冷静下来,人们都在思考如何使影像语言健康地发展。大众化、生活化、个性化无疑是DV的独特优势,但是个性化浪涛带来的偏执,渲泄中发出的梦呓,一味前卫、新锐而产生的对大众接受心理的阻隔,都是应该正枧和避免的。
  现在有人提出要对DV进行规范是很自然的,不过,我认为这种规范只能是宏观上的,语言学意义上的规范,比如社会责任感、社会公德、个人的品格等,这些人际交流中必不可少的精神内涵,同样规范着DV语言的发展,使影像语言健康、纯洁。至于它的大众化、生活化、个性化,它对生活的贴近,它的亲和力和独创性,都是它的独特的优势,正是这些特点给主流的影像话语带来新的活力。同时,也应该认识到,DV的个牲化、独创性不是凭空再造的,它仍然离不开现有的影视文化积淀,人类影像语言的发展,主流传播渠道功不可没,它培养了观众,约定俗成了许多视听语言语法,DV影像语言的发展必然与之交融。
  事实上DV与主流媒体之间已由逆反走向交融,主流媒体的有识之士也很早就对DV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关注。1997年,北京电视台的《京华长廊》栏目就开办了一档《百姓家园》栏目,他们将DV摄像机借给一些京城百姓,让他们自己来拍身边的生活,讲自己的故事。结果第一批上来的作品就令人耳目一新,他们取材亲切自然,不拘一格,给主流影像话语带来清新的气息。一位19岁的小学教师拍《大伯的小铺》,不仅能深入到被摄者生活的细微之处,如清晨起来开铺门,洗脸、涮牙,午间打盹,和顾客唠家常,而还创造了一种边拍摄、边解说、边交淡、边讲故事的方式,使拍摄过程成为一个自然完整的生活流程,还有一位妇女拍自己与养女的亲情,深夜工作回来,开着机器进门,还忍不住掀开养女的被窝和她亲切地交谈几句,养女睡意朦胧地告诉他,作业已做好,饭热在锅里,这些场景都是专业记者很难拍到的。节目还采取开放的结构,将这些作者请到演播室边播放他们拍摄的片断,一边与他们交谈拍摄的意图和体会。
  这些年来许多电视台都设有专门播放DV作品的栏目,像中央电视台的《我看见》、北京电视台的《晨间看点》、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的《新生代》、安徽电视台的《观众与屏幕》、凤凰电视台的《DV新世代》等,都为DV作品开辟了交流渠道。有的还定期组织评比,搞DV大赛,说明DV已作为一支生力军参与了影像文化的进程。
  
  展望未来DV带来影像文化繁荣新时代
  
  陈帆:您的分析很有见地,您对当下的DV影像活动有何期望呢?
  朱羽君:有的DV作者也主动将自己抓拍到的新闻、制作的节目送到电视台合适的栏目播出,形成一种相互融合的局面。但是应提醒注意的是,主流媒体一定要认识DV的本质特征,充分尊重DV作者的个性化与独创性,发挥他们贴近生活的亲和力,保持他们的平民本色,不要只当他们是自己栏目的需要,为栏目提供稿源的功利目的。并且,我们还要看到,DV到了个人手中,它的作用远不止生活纪录片或实验影片,在我们的生活中它还有更为广泛的用途,用它搞科研、搞教学、搞经验交流、搞生活纪录、搞文化娱乐,它是一种能够满足人们视觉需求的数字化的生活方式,展望DV,它将带来影像文化繁荣的新时代。
其他文献
如果你曾使用过麦当劳的手机优惠券,或者是在鼓楼的胡同里用手机搜索老北京小吃店的地址,那么手机广告便利了你的生活;如果你曾收到过垃圾短信,并不堪其扰,那么手机广告又困扰了你的生活。不管哪种情况,手机广告这种亦正亦邪的新服务,正逐渐影响着你的生活。在此前的2007MMDC移动媒体学术年会上,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丁俊杰教授语重心长地指出,“手机广告作为新兴市场,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一定的问题,其中行业秩
期刊
记第22届科创大赛科学DV数码委员会奖获奖小选手    2007年8月1日至4日,以“节约·创新·发展”为主题的第22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美丽的云南昆明举行。春城气候湿润,带给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老师和学生令人惊喜的凉爽和舒适。科技创新大赛会场热闹非凡,从小学到中学,各种年龄层的孩子们怀着浓烈的探索欲望.在以物理、化学、动物学、植物学等学科分类的展区间兴奋地徘徊,而带着项目来参加比赛的孩子们则
期刊
在编辑室里大家同时工作,由于每个编辑都会进行声音处理,所以经常会互相干扰。如果是对编机,一般在录机上会有一个耳机插座;但如果是非线性编辑系统就麻烦了,非编卡上通常没有耳机插座。  一般在使用非线性编辑系统时,我们会用一台监视器来看图像听声音,也可以把耳机接在编辑卡的音频输出插座上,但是那样声音比较小,不利于处理声音的细节。那我们能不能在监视器上加装一个耳机插座呢?当然可以,而且还可以调节音量大小呢
期刊
2007年8月1日至4日,在昆明举行的第22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青少年科学DV活动”第一次面向全国进行了展示。展示期间,我们与广大师生、家长及科学界。教育界的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青少年科学DV活动”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达到了预期目的,为“青少年科学DV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这次展示活动,分为大赛现场的“青少年科学DV活动”展示台和科学教师论坛上的“青少年科学DV
期刊
校园,梦想起飞的地方。年轻人,总爱编织五彩斑斓的梦,他们用手中的DV记录了多彩的校园,多思的年华,多梦的青春。本文记录了校园DV从青涩走向成熟的经典DV人和他们的代表作品,分为黑铁时代、青铜时代、白银时代、黄金时代和钻石时代。让我们随着新浪播客原创频道责任编辑王静的采访。一起共同回顾一下经典校园DV时代的五步曲,重温青春岁月里永不褪去的记忆。    黑铁时代:我们从这里起飞    说起校园DV的起
期刊
2007年9月28日下午16:30,深圳DV生活频道开播仪式在深圳广播电视大楼800平米演播室举行j同时,全国DV联盟举行成立仪式。DV生活频道是我国第一个,也是迄今唯一一个以播放DV作品为主的数字付费频道,开播后每天播出时长为24小时,共有16档类型多样的精彩节目。节目内容来源于普通老百姓、专业DV爱好者以及优秀的影视创作团队。  为了庆祝DV频道的开播,28日,众多著名专家学者和影视界知名人士
期刊
一提起考古,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阴暗的墓洞,刺眼的探照灯,还有从小听到大的稀奇古怪的传说。对了,也许还有最近很流行的玄幻小说《鬼吹灯》。可是谁会想到DV呢?  小米是北师大考古专业的研究生,已学习考古专业六七年了,笔者在首都博物馆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她是专程赶来参观法国卢浮宫的希腊文物展览的。小米主攻的专业是陶瓷专业,在陶瓷展厅时,小米一见到自己喜欢的器物就迈不动步子。  和小米聊天中,我吃惊地了解
期刊
从美国安全部说起    2004年7月,为保证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安全,美国安全部门前所未有地在波士顿安装了大批摄像头。警方在会场安装了30个摄像机,在波士顿市中心的街道上安装了大量的监视设备,还在直升机上安装了高分辨率的数字摄像仪。这样,美国国土安全部在华盛顿就能监视波士顿会场周围的情况,连行人的表情和车牌号都能看得一清二楚。由于会议中心离波士顿港很近,海岸警卫队使用了新的“鹰眼系统”来监视水道
期刊
关注民生是影视纪实作品的使命,当历史走过这个时期,我们回头重新用审视的目光去品味当时的境况。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2004年8月,因教学需要,我到国内一个城市著名的日本街拍摄一些影视前期示范教学片。这些始建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建筑非常有艺术特色,无论从建筑美学角度,还是从影视美学角度,都有典型的艺术特征,20年前曾有电影、电视剧组把这儿作为素材外景地。10月份该地全面动迁,几十栋日本房要全部拆除
期刊
创作过程    2007年1月,导演黄荣嵘和我在北京参加过影网的一个颁奖活动时,聊起了合作一部短片的想法,前后不过半小时。当时我有两个想拍的题材,一个是科幻片《猎人》,另一个是恐怖片《小广告》。黄荣嵘也说了他的想法,就是想回他的家乡江苏角直拍部有关水乡生活的短片。他把故事讲给我,其中一个细节深深地打动了我。  黄荣嵘讲述的故事很简单:一对生活在船上的兄弟,哥哥因为在陆地上经常受人欺负不敢下船,弟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