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水上的日子》

来源 :DV@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tianyu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作过程
  
  2007年1月,导演黄荣嵘和我在北京参加过影网的一个颁奖活动时,聊起了合作一部短片的想法,前后不过半小时。当时我有两个想拍的题材,一个是科幻片《猎人》,另一个是恐怖片《小广告》。黄荣嵘也说了他的想法,就是想回他的家乡江苏角直拍部有关水乡生活的短片。他把故事讲给我,其中一个细节深深地打动了我。
  黄荣嵘讲述的故事很简单:一对生活在船上的兄弟,哥哥因为在陆地上经常受人欺负不敢下船,弟弟倾尽全力帮助哥哥,最终使哥哥战胜自我,战胜对水面以外世界的恐惧,从生活了多年船上走下来。这是他多年来第一次踏上陆地。
  当时我就认为,这个情节非常精彩,很有象征意义和现实意义。对很多人而言,他们生活中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陆地”,“陆地”相对于水面,相对于水上的船是“危险”的禁区。能否涉足那些曾经或正在被我们认为是有危险或者不利于我们生活的领域,需要极大的勇气。因而我立即放弃了我的两个短片,《水上的日子》的梗概已在我脑海中迅速形成。我预计短片在15分钟(实际片长15分36秒)上下,按照这个长度撰写剧本,整个动笔的过程在3个小时左右,后来又花了 些时间做了些许调整和润色。这个剧本最为动人的一幕就是结尾那一场戏——整个池塘的水被弟弟抽干,哥哥醒来后发现池塘已经干涸,于是试探着踏上池塘底部的淤泥,第一步、第二步……
  我认为,短片也好,影视广告也好,都必须像利刃一样能够刺入观众的思维,也就是说要有说服力,要能够让人记住,当然最好在意料之外。为了让《水上的日子》的结尾更具冲击力,更像刀锋,我在结尾之前做了大量铺垫。铺垫的另外一层意思是,迷惑观众,尽量不让观众猜到故事的结尾。
  《水上的日子》把这种与水相依的生活夸张放大,塑造了一个不敢下船的人。为什么不敢下船?谁能帮他下船?于是有了和他相依为命的弟弟。弟弟为了让哥哥下船抽干了池塘的水。哥哥对水有依赖,而弟弟要破坏哥哥与水之间的关系。现代化文明的进程正如哥哥与弟弟的行为,一个守护,一个破坏。在“守”和“破”之间我们反思。就譬如周杰伦这位来自台湾的歌手,用美国学来的曲风唱中国的歌词,偶尔还模拟改良中国的戏曲一样。我们的短片中也使用了周杰伦的歌曲,因为小镇上的少男少女们几乎人人传唱他的歌,这个现象本质上是彻头彻尾符号化的现代文化,与片头身着传统水乡服饰吟唱着吴歌的船娘形成对比,但又和谐共存。越来越发达的陆地交通也侵袭着一直过传统生活的角直入,这其实也好比片中哥哥的被迫上岸。岸上的风景也有更加美好的一面,看见哥哥的最后一个表情就知道了。
  最终的成片和剧本有些许不同。比如,剧本中设定弟弟已经成年在小县城打工,而片中呈现的是弟弟未成年。再如,哥哥在船上生活的戏份被删除了一些。
  
  制片方面的几点体会
  
  剧本基本确定后,我主动联系了制片人邓硕。邓硕对本片表示出兴趣,并决定共同投资。这样,我和邓硕就以联合制片人的身份制作该片,邓硕还是本片的出品人。
  虽然剧组不大,主创人员只有5名(包括两位主演),但是我们在建组前,还是签订了简单的协议。协议由邓硕起草,这有赖于他在为华纳、米高梅、迪士尼等公司服务期间积累的发行经验。
  拍摄短片的摄像机用的是索尼HVR-V1C。由于摄像机是在一月份V1C刚到货时购买的,市面上用V1C的还不多,所以起初还有对摄像机磨合的担心。但是因为V1C又回归了索尼家族PD150的经典造型,所以摄像黄荣嵘面对新机器很快就上手了。轻巧的机身在大部分是外景的拍摄中提供了很多优势,特别是在小船上摇晃的镜头。20倍的变焦也让短片增色不少。录音器材用的是SenhiserMKH416,强指向性让细节声音有更完美的体现。整个制片过程按照拍摄计划顺利进行,没有什么大问题。
  现提出制片过程中的一些小问题供大家参考,也算没有白忙活。
  1.需要签订相关协议。剧组再小也要考虑这一点。
  2.做好预算,不该支出的款项坚决不支出。
  3.天气影响士气。邓硕和王星都是北方人,春节前后到了江苏都深感阴冷的气候难以接受,好在有美食陪伴。另外阴雨等天气可能影响制片计划,优秀的制片人应该尽量了解制片环节以外的事情。
  4.做好道具的准备。无论小道具还是大道具都要严格按照导演工作台本的要求准备。道具是反映时代、人物性格、剧情的重要部分,一个错误的道具可能让整部影片崩溃,或者给实拍带来巨大麻烦。
  5.和导演紧密配合。导演在现场往往会有灵感进发,制片人应该全力支持导演的工作,但是应该时刻牢记剧本的存在,剧本和导演都需要受到尊重,有时候让导演按照自己的想法多设计一种拍法或者充分沟通是不错的办法。
  6.拍摄前把能想到的事情都想清楚。
其他文献
20世纪60年代,纪录片录音观念与工作方式的改变源于录音设备技术上的一次革新,即便携式轻便录音设备的发明。从这个时期开始,以“直接电影”、“真理电影”为代表的众多纪录片创作风格与美学流派纷纷出现。正是同期录音技术层面的突破与16mm轻型摄影机的出现,才使得“直接电影”提倡的不干预、不介入的“纯观察”,以及“真理电影”提倡的拍摄者主动对事件选择、刺激和诱发,从而探寻事件的因果联系与意义的创作主张得以
期刊
如果你曾使用过麦当劳的手机优惠券,或者是在鼓楼的胡同里用手机搜索老北京小吃店的地址,那么手机广告便利了你的生活;如果你曾收到过垃圾短信,并不堪其扰,那么手机广告又困扰了你的生活。不管哪种情况,手机广告这种亦正亦邪的新服务,正逐渐影响着你的生活。在此前的2007MMDC移动媒体学术年会上,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丁俊杰教授语重心长地指出,“手机广告作为新兴市场,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一定的问题,其中行业秩
期刊
记第22届科创大赛科学DV数码委员会奖获奖小选手    2007年8月1日至4日,以“节约·创新·发展”为主题的第22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美丽的云南昆明举行。春城气候湿润,带给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老师和学生令人惊喜的凉爽和舒适。科技创新大赛会场热闹非凡,从小学到中学,各种年龄层的孩子们怀着浓烈的探索欲望.在以物理、化学、动物学、植物学等学科分类的展区间兴奋地徘徊,而带着项目来参加比赛的孩子们则
期刊
在编辑室里大家同时工作,由于每个编辑都会进行声音处理,所以经常会互相干扰。如果是对编机,一般在录机上会有一个耳机插座;但如果是非线性编辑系统就麻烦了,非编卡上通常没有耳机插座。  一般在使用非线性编辑系统时,我们会用一台监视器来看图像听声音,也可以把耳机接在编辑卡的音频输出插座上,但是那样声音比较小,不利于处理声音的细节。那我们能不能在监视器上加装一个耳机插座呢?当然可以,而且还可以调节音量大小呢
期刊
2007年8月1日至4日,在昆明举行的第22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青少年科学DV活动”第一次面向全国进行了展示。展示期间,我们与广大师生、家长及科学界。教育界的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青少年科学DV活动”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达到了预期目的,为“青少年科学DV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这次展示活动,分为大赛现场的“青少年科学DV活动”展示台和科学教师论坛上的“青少年科学DV
期刊
校园,梦想起飞的地方。年轻人,总爱编织五彩斑斓的梦,他们用手中的DV记录了多彩的校园,多思的年华,多梦的青春。本文记录了校园DV从青涩走向成熟的经典DV人和他们的代表作品,分为黑铁时代、青铜时代、白银时代、黄金时代和钻石时代。让我们随着新浪播客原创频道责任编辑王静的采访。一起共同回顾一下经典校园DV时代的五步曲,重温青春岁月里永不褪去的记忆。    黑铁时代:我们从这里起飞    说起校园DV的起
期刊
2007年9月28日下午16:30,深圳DV生活频道开播仪式在深圳广播电视大楼800平米演播室举行j同时,全国DV联盟举行成立仪式。DV生活频道是我国第一个,也是迄今唯一一个以播放DV作品为主的数字付费频道,开播后每天播出时长为24小时,共有16档类型多样的精彩节目。节目内容来源于普通老百姓、专业DV爱好者以及优秀的影视创作团队。  为了庆祝DV频道的开播,28日,众多著名专家学者和影视界知名人士
期刊
一提起考古,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阴暗的墓洞,刺眼的探照灯,还有从小听到大的稀奇古怪的传说。对了,也许还有最近很流行的玄幻小说《鬼吹灯》。可是谁会想到DV呢?  小米是北师大考古专业的研究生,已学习考古专业六七年了,笔者在首都博物馆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她是专程赶来参观法国卢浮宫的希腊文物展览的。小米主攻的专业是陶瓷专业,在陶瓷展厅时,小米一见到自己喜欢的器物就迈不动步子。  和小米聊天中,我吃惊地了解
期刊
从美国安全部说起    2004年7月,为保证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安全,美国安全部门前所未有地在波士顿安装了大批摄像头。警方在会场安装了30个摄像机,在波士顿市中心的街道上安装了大量的监视设备,还在直升机上安装了高分辨率的数字摄像仪。这样,美国国土安全部在华盛顿就能监视波士顿会场周围的情况,连行人的表情和车牌号都能看得一清二楚。由于会议中心离波士顿港很近,海岸警卫队使用了新的“鹰眼系统”来监视水道
期刊
关注民生是影视纪实作品的使命,当历史走过这个时期,我们回头重新用审视的目光去品味当时的境况。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2004年8月,因教学需要,我到国内一个城市著名的日本街拍摄一些影视前期示范教学片。这些始建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建筑非常有艺术特色,无论从建筑美学角度,还是从影视美学角度,都有典型的艺术特征,20年前曾有电影、电视剧组把这儿作为素材外景地。10月份该地全面动迁,几十栋日本房要全部拆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