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真实主义歌剧

来源 :歌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lldong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12月18日、19日,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迎来了两场真实主义歌剧盛宴,导演李卫、指挥杨洋携手中央歌剧院及外请的艺术家们为观众带来了被称为真实主义歌剧“双子星”的《乡村骑士》与《丑角》。
  在文艺领域,真实主义(Verismo)主要是受19世纪下半叶法国“自然主义”文学影响而产生的,它的特点是反浪漫主义,强调客观地记录生活。真实主义歌剧在19世纪末的意大利兴起,特別是从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和莱昂卡瓦洛的《丑角》开始,这种风潮一直延续到了20世纪初,普契尼就是其中的代表。而到了普契尼创作《西部女郎》的时期,用美国著名学者保罗·亨利·朗在《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中的话来说:这种流派已经走向衰落了。
  《乡村骑士》和《丑角》分别于1890年和1892年问世,这两部作品让两位作曲家一夜成名,并且基本上也成了他们各自的巅峰之作。取材于现实生活,描绘底层小人物,在马斯卡尼和莱昂卡瓦洛的这两部作品里,人物的妒忌和情杀也是其突出特点,这在真实主义歌剧中并不少见。问世之初,真实主义歌剧饱受争议,有人觉得这种歌剧看着过瘾,有人则觉得无趣,后者包括作曲家威尔第。真实主义歌剧在“抵抗”瓦格纳派上做了不少尝试,这种尝试对后来的20世纪歌剧也产生了一些影响,特别是在歌剧题材和歌剧审美上。
  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中央歌剧院陆续上演过歌剧《丑角》和《乡村骑士》,其中,大部分是作为音乐会版歌剧上演,并且每一部一般是作为独立剧目演出,这两部歌剧作为剧场版共同演出是在2004年。本次演出虽是复排,但还是做了不少调整。除了舞台的布景做了一些改动,服装和道具方面基本上都是新制作,新老演员的同台也着实为舞台增色不少。特别指出的是,这也是2020年疫情以来中央歌剧院第一次剧场版的歌剧演出。
  整体来说,这次演出,是向真实主义歌剧的一次致敬。真实主义歌剧在舞台上呈现出两个重要特点,一个是表演上(包括导演处理),一个是演唱上。


  既然是更加生活化的表达,那么,真实主义歌剧要求演员抛弃传统歌剧表演中或庄重或浮夸的表现,要像生活中活生生的人那样去再现小人物的爱恨情仇。《乡村骑士》的开始在不同版本的演出中一般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例如英国皇家歌剧院2015年的版本中,图里杜的妈妈在开场就遇见了自己儿子的死亡,然后是倒叙回到故事的开始。在中央歌剧院这版中,最开始是图里杜的墓碑映入眼帘,然后桑图扎上来献花,桑图扎下去后,出现了两个墓碑,一个小孩上来献花,这个小孩当然就是他们俩的孩子,献完后,也是倒叙回到故事的开始。增加的桑图扎怀孕这个细节被导演处理得相当微妙,这为本就因婚前不正当男女关系而被教堂拒之门外的桑图扎增添些许悲情。类似普契尼三联剧之《修女安杰丽卡》,这种人性与宗教冲突的压抑在桑图扎身上有着深刻的印记,这就要求这个人物不能有任何刻意表演的痕迹。本文评述的第一场演出,朴实、悲悯,郝菲扮演的桑图扎让我们看到了这一点。《乡村骑士》的细腻表演在其他两位女性角色身上也有展现。露琪亚妈妈的扮演者金久湝也是一位稳扎稳打的歌剧演员,她在母亲、长者、村妇等身份的转换中表现得游刃有余。老演员王红则把洛拉的热情,以及西西里女人特有的自信、妩媚表现得入木三分。


  《丑角》的故事改编自莱昂卡瓦洛父亲办理的一起乡村谋杀案事件,导演在《丑角》的处理上也是很真实的:在序曲中,一位扮演歌剧院服装师的演员到台上打量几个模特人台,它们各自挂着卡门、巧巧桑、斗牛士等歌剧人物服装,接着,几位演员上台认领,而匆忙赶来的“托尼奥”只能认领他那件自己的角色服装,接着来了那段著名的开场白:观众即将看到的一部戏是剧作者对真实生活的描绘,有爱、恨、愤怒和嘲笑……在我们小丑的外套里面,也是有血有肉的生命。托尼奥的扮演者赵一峦既能把悲演到极致,又能把喜表现得得体,作为整场故事叙事和戏中戏的关键人物,他保持着叙述者和参与者两种表演张力,托尼奥无疑是最辛苦也是最容易出彩的角色。佩佩在《丑角》间奏曲中,扮演了舞台监督人物,通过他的手势提示,他让吊杆下降,再升上去,舞台上的各种场景的灯一一亮起,又一一熄灭。这让现场观众看到了真实舞台的幕后工作是什么样。徐森饰演的佩佩逗趣的同时带着生活中的朴实之感。《丑角》的舞美也有细节上的真实主义处理:背景天幕是一幅楼宇街道景色,在楼宇中居中的位置还露了一条路,这条路就是内达和西尔维奥逃跑的路,在他们的二重唱里,这条路就被点亮了起来。在导演看来,这条路也是追求自由的象征。
  对于真实主义歌剧的演唱方面,首先,它不像莫扎特和罗西尼等人的歌剧那样有较严格的节拍进行,它在旋律、音值、节奏上有更强的伸缩性,有时,个别段落可以用随意板(Tempo Rubato)去演绎;其次,真实主义歌剧的演唱需要更为浓重的戏剧性表达,它一般要求更加浑厚、深沉的音色,音量上也较为洪大;再者,真实主义歌剧的演唱要更贴近角色和场景本身,并且咬字发音更接近生活中说话的范式。《乡村骑士》里图里杜的扮演者李爽的声音很适合演绎真实主义歌剧,不管是与桑图扎的争执、与洛拉的缠绵、与马车夫的决斗,或最后“妈妈,这酒好烈”段落,你都能听到其声音在不同场面下的层次对比,或怜惜、或暧昧、或愤怒、或悲情,时而高亢有力,时而低沉细腻。《丑角》里内达的扮演者么红在声音处理上细腻、流畅,非常具有辨识度,她在“鸟儿在空中飞翔”、与托尼奥或西尔维奥的二重唱等段落中,展现优美声线的同时,也恰到好处地均衡了抒情与戏剧性的表达。郝幸娃扮演的卡尼奥是一位在剧中不断被剧情带动情绪的人物,到“穿上戏装”,他才慢慢释放压抑的情绪。郝幸娃的声音高亢而富有穿透力,但温情场面的演唱又极能唤醒人们对人物的同情,直至最后刺杀内达,压抑的情绪爆发,声音迸发而出,干净利落。


  少一点装饰,多一点真实,这是本场演出带给人的最直观的感受。所以说,《乡村骑士》中没有白马与骑士,它传达的是一种内在的骑士精神。而《丑角》里看似丑角人物不少,但谁又是真正的丑角呢?没有骑士,也没有丑角,真实主义歌剧再现的不过就是生活本身,向真实主义歌剧致敬,也是在向生活本身致敬!
其他文献
经过近10个月的停摆后,悉尼歌剧院于2021年1月5日重新开启。当晚,悉尼歌剧院上演了莱哈尔的轻歌剧《风流寡妇》(Merry Widow),澳大利亚歌剧院首席女高音朱莉·莉亚·古德温(Julie Lea Goodwin)饰演汉娜·加拉里,澳大利亚男高音亚历山大·刘易斯(Alexander Lewis)饰演达尼洛·达尼洛维奇伯爵,由导演格雷姆·墨菲(Graeme Murphy)执导。  2020年3
期刊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伴着《红梅赞》的旋律,《江姐》就像红岩上傲立雪中的红梅一样,在当代中国文艺史上光彩夺目,让人们收获了感动、坚定了信仰、凝聚了力量。  1961年,作家罗广斌、杨益言根据重庆地下党员的事迹,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将《红岩》中有关江姐的故事搬上了歌剧舞台。当年9月4日,由阎肃编剧,羊鸣、姜春阳
期刊
2020年3月的某一天,布拉宾斯挤出时间,在伦敦大剧院(London Coliseum)听了德沃夏克《水仙女》(Rusalka)的彩排。当时,对于英国国家歌剧院音乐总监马汀·布拉宾斯(Martyn Brabbins)来说,短暂的休息时间都是奢侈的。那时,他的工作安排非常紧凑,在伦敦和世界各地指挥。当年3月,布拉宾斯刚在伦敦大剧院执棒演出了广受好评的《蝴蝶夫人》;前一天晚上,他还执棒了莫扎特的《费加
期刊
1月30日晚,中央歌剧院庆祝建成小康社会的年度大戏《秋分种麦正当时》在北京天桥剧场首演,因为疫情,演出不对外售票,场内只有寥寥数十名观众,但即使这样,中央歌剧院全体演职人员也不曾有一丝懈怠,全力以赴,以最好的状态演绎了这部原创大戏。  打开大幕,展现在眼前的是年轻舞台设计师李晨曦设计的舞台。现代简约而又充满时代的美感,巧妙地利用转台和多媒体的形式,将不同的时空交织、转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整部剧
期刊
2020年末,北京天桥剧场上演了一部原创歌剧,名曰《芥子园》。这部歌剧的诞生不同寻常,它并非由国家专业院团或地方剧院创演,而是由北京大音知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依靠民间力量打造的。该剧的规模与阵容均很可观,动用的社会力量和团体也很多,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大众“合作”项目。  2020年12月27日至29日,这部荣获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扶持的歌剧,在天桥剧场分午场、晚场连演六场,京城众多的歌剧爱好
期刊
中央歌剧院《图兰朵》数字演出亮相马耳他  Digital version of Central Opera House’s Turandot broadcast in Malta  作为2021年度马耳他“欢乐春节”系列活动之一,中国中央歌剧院《图兰朵》数字演出2月7日晚在马耳他电视台和地中海会议中心网站同步播出。  《图兰朵》是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创作的一部以中国为故事背景的歌剧,是各大歌剧院常演
期刊
英国国家歌剧院推出呼吸项目以帮助新冠病人康复  English National Opera announces rollout of breathing programme to help people recovering from COVID-19  近日,英国国家歌剧院宣布,将推出“ENO Breathe”项目,以帮助新冠病人训练呼吸,尽早从后遗症中康复。英国国家歌剧院将正式与帝国理工学院
期刊
本土化的意义在于将“整体”逐渐局部化,使其更加适合局部环境。在中国音乐剧不断蓬勃发展的同时,海外音乐剧不断进入中国市场,但由于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必然存在着水土不服的现象。  音乐剧本土化的不同阶段反映着行业与市场的不同发展水平。从表层的语言文字,到更深层次的音乐,以及文化、叙事理念,中国音乐剧的发展经历着一次前所未有的认知革新——究竟什么才是“中国叙事”。  以大时空包容小时空,中国的叙事风格
期刊
这次,我们来谈谈艺术作品中的“不死之身”这个话题。125年前,吸血鬼德古拉伯爵(Count Dracula)在文学历史的长河中诞生,至今他还是十分活跃。去年,这位吸血僵尸在英国广播电视台(BBC)的迷你剧集中以主角身份出现;上个月,他更是在圣达菲歌剧院(Santa Fe Opera)的一部新歌剧中“重生”。  可是,以上两次“重现”都不是你平常熟悉的公爵。英国广播电视台的监制史蒂芬·莫法特(Ste
期刊
说起作曲家古诺,虽然他的作品只有很少一部分保留在经常演奏的传统曲目中,但他对后来法国作曲家的影响却是非常大的。当时的艺术评论家库珀(Cooper)说,古诺“不仅仅是一个作曲家,法国性格中深沉而永久的、以前未曾发出声音的各种情感,都可以在他理想的表述中找到,为此他的影响力也许永远不会消失”。库珀进一步认为,古诺音乐的性质从两个方面影响了后来的法国作曲家,如儒勒·马斯内(Jules Massene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