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1986年底中国心理卫生学会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青少年心理卫生学术交流会为标志,而教育界真正的心理健康活动最早是专门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与心理知识普及工作。其后,随着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1995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的颁布,心理健康教育正式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德育中的地位也得以确定。21世纪以来,教育部更是针对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出台了多个不同类别的文件,要求各级各类学校予以重视。三十余年来,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价值承载问题就是其中最复杂而敏感的问题之一。
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承载问题,其复杂性在于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同环节与各个发展阶段中各类学科、学派和研究领域,甚至不同的人对此问题也是看法不一,有着各自的处理态度与方法;而其敏感性则在于这些学科、学派、研究领域与个人的各自的态度和方法又导致了学科划界、学派纷争、领域分化乃至个人之间价值理念的冲突。潘柳燕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承载研究》(科学出版社,2016)一书正是围绕这一问题展开,分别从心理健康教育价值承载的客观性、心理健康教育价值承载的基本现状、心理健康教育价值承载的理论基础、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理念、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目标、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引导的方法路径和心理咨询中价值承载的处理方法等角度入手,进行了深入地剖析与反复论证。
心理健康教育价值承载的内涵在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理念上,它反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特征、价值理想和价值追求,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从自发转向自觉的标志。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在身体健康的同时拥有心理健康,其价值理念也正是基于此目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理念又分为基础、抽象的基本理念与价值取向;具有方向性和指导意义的价值追求两个部分。这两部分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它们共同使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理念具體化和可践行化。在我国学术界,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理念尚未有系统性的论述,只在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中能找到一些零散的观点,而《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承载研究》一书恰恰弥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价值理念概括为人本性、积极性、发展性和健康性四个大的方面,每一个大方面之下又分为若干层次,进行了全面而系统地论证与阐述;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追求则总结为关爱生命、提倡积极、促进发展、引导适应、主动预防和及时矫治六个方面,作为基本价值理念的具体化和价值承载的具体内容,与基本价值理念关注点各有不同。
理论只有付诸实践才不是纸上空谈,《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承载研究》除在心理健康教育价值承载的理论方面颇有建树外,在其价值引导的具体方法与路径上也做了具体论述。作者给出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中进行价值引导的具有可行性的方法,分别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价值引导、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的价值引导和其他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引导三个方面进行展开,其中不乏大量实例。细细读来,不难发现该书具有如下鲜明特色:其一,语言平实,浅显易懂。作者尽量用平白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心理健康教育价值承载问题中的一些专业概念与问题,对专业名词也做了详尽解释,这使得对于专业词汇不甚了解的普通读者也可参照此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承载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从而为自身的工作提供参考。而对于业内人士,则是能更为轻松地在书中寻找工作实践中可能遇到的棘手问题的答案。其二,结构完整,脉络清晰。全书始终贯穿着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承载这一主题,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从多个角度,各个层面切入,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承载问题展开剖析,既可以使不论在哪方面遇到棘手之处的从业者都可在其中找到解答;又有利于初入这一领域的人士全方位地厘清其中的种种复杂关系,避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在工作中多走许多弯路。其三,观点新颖,独树一帜。本书作者勇敢地选择了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承载这一复杂敏感而又不可回避的论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许多问题由此便可从另一种角度进行分析解答。此外,书中另有许多具有原创性的观点,诸如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理念、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目标、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引导的方法路径和心理咨询中价值承载的处理方法,等等,无一不是作者在长期工作、实践与调查研究中总结出的智慧结晶与宝贵经验,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与学术价值。其四,例证丰富,有理有据。本书中观点多是作者从长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沉淀中总结而来,自然不乏大量的实例,既使理论易于理解,又使之更具有说服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承载研究》的成书经历了针对高校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和相关专家的较大范围的问卷调查、个案访谈与多次的修改。因此,该著在内容上和方向上都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适于广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务工作者阅读和学习。同时,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承载是一个厚重的论题,本书虽然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不可能囊括这一重大问题的全部方面,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也会越来越多,仍需广大从业者孜孜不倦地钻研与实践,不遗余力地寻求与探索,诚如作者在卷首所说:“这还仅仅是起步”。
(作者系长江大学教育学院讲师)
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承载问题,其复杂性在于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同环节与各个发展阶段中各类学科、学派和研究领域,甚至不同的人对此问题也是看法不一,有着各自的处理态度与方法;而其敏感性则在于这些学科、学派、研究领域与个人的各自的态度和方法又导致了学科划界、学派纷争、领域分化乃至个人之间价值理念的冲突。潘柳燕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承载研究》(科学出版社,2016)一书正是围绕这一问题展开,分别从心理健康教育价值承载的客观性、心理健康教育价值承载的基本现状、心理健康教育价值承载的理论基础、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理念、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目标、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引导的方法路径和心理咨询中价值承载的处理方法等角度入手,进行了深入地剖析与反复论证。
心理健康教育价值承载的内涵在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理念上,它反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特征、价值理想和价值追求,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从自发转向自觉的标志。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在身体健康的同时拥有心理健康,其价值理念也正是基于此目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理念又分为基础、抽象的基本理念与价值取向;具有方向性和指导意义的价值追求两个部分。这两部分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它们共同使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理念具體化和可践行化。在我国学术界,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理念尚未有系统性的论述,只在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中能找到一些零散的观点,而《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承载研究》一书恰恰弥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价值理念概括为人本性、积极性、发展性和健康性四个大的方面,每一个大方面之下又分为若干层次,进行了全面而系统地论证与阐述;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追求则总结为关爱生命、提倡积极、促进发展、引导适应、主动预防和及时矫治六个方面,作为基本价值理念的具体化和价值承载的具体内容,与基本价值理念关注点各有不同。
理论只有付诸实践才不是纸上空谈,《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承载研究》除在心理健康教育价值承载的理论方面颇有建树外,在其价值引导的具体方法与路径上也做了具体论述。作者给出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中进行价值引导的具有可行性的方法,分别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价值引导、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的价值引导和其他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引导三个方面进行展开,其中不乏大量实例。细细读来,不难发现该书具有如下鲜明特色:其一,语言平实,浅显易懂。作者尽量用平白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心理健康教育价值承载问题中的一些专业概念与问题,对专业名词也做了详尽解释,这使得对于专业词汇不甚了解的普通读者也可参照此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承载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从而为自身的工作提供参考。而对于业内人士,则是能更为轻松地在书中寻找工作实践中可能遇到的棘手问题的答案。其二,结构完整,脉络清晰。全书始终贯穿着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承载这一主题,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从多个角度,各个层面切入,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承载问题展开剖析,既可以使不论在哪方面遇到棘手之处的从业者都可在其中找到解答;又有利于初入这一领域的人士全方位地厘清其中的种种复杂关系,避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在工作中多走许多弯路。其三,观点新颖,独树一帜。本书作者勇敢地选择了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承载这一复杂敏感而又不可回避的论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许多问题由此便可从另一种角度进行分析解答。此外,书中另有许多具有原创性的观点,诸如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理念、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目标、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引导的方法路径和心理咨询中价值承载的处理方法,等等,无一不是作者在长期工作、实践与调查研究中总结出的智慧结晶与宝贵经验,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与学术价值。其四,例证丰富,有理有据。本书中观点多是作者从长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沉淀中总结而来,自然不乏大量的实例,既使理论易于理解,又使之更具有说服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承载研究》的成书经历了针对高校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和相关专家的较大范围的问卷调查、个案访谈与多次的修改。因此,该著在内容上和方向上都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适于广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务工作者阅读和学习。同时,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承载是一个厚重的论题,本书虽然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不可能囊括这一重大问题的全部方面,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也会越来越多,仍需广大从业者孜孜不倦地钻研与实践,不遗余力地寻求与探索,诚如作者在卷首所说:“这还仅仅是起步”。
(作者系长江大学教育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