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与其他学科相比,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活动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基于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生品德养成、认识社会和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科,这就决定了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生不可缺少的必修学科,这也要求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师深化研究影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给予一一化解,以便于营造充满活力和乐趣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小学生爱上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进而潜在地提升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因素;方案
因小学生还处于儿童成长阶段,这就决定了小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还比较差,还不能够对一定的社会现象形成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从学科本质上来看,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就是一门引导小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和判断社会,并受一定的社会现象影响,从而养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学科。因此,这就需要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师认真审视影响该学科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因素,以小学生的身心成长需要和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为依托,科学设计受小学生喜欢的教学策略,从而改变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效率不佳的状况。
一、影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因素
1.小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观念意识不强
一方面,小学生在没有接触到品德与社会学科以前,他们所具有的对社会现象认识及品德的判断,绝大多数都来自于家长的引导,还有些小学生来自于自身的社会实践体验,这就决定了小学生对品德与社会学科没有自我的概念界定。另一方面,随着素质教育还没有深入人心,在人们的意识形态中认为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不是一门有助于智力提升的学科,这种认识使得家长在对学生进行学习引导时难免会出现对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忽视。显而易见,基于以上两个方面,长此以往就可能造成小学生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处于回避状态,最终不利于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质量的提升。
2.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模式落后
从目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模式来看,还处于照本宣科、僵化性讲授式传统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压抑了课堂教学氛围,打击了小学生参与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利于挖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内容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教育价值。同时,一些承担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师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这也导致了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设计缺乏专业性和科学性,教学活动缺乏了丰富教学内容和生动教学形式,必然不能够满足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学教学管理层对品德与社会学科重视度不够
虽然小学在素质教育方针的引导下进行了一系列课程教学革新,但是基于社会竞争压力和每一位家长对孩子的期盼,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难度比较大。素质教育的道路还任重道远,小学日常教学管理还是比较重视智力教育,也使得绝大多数小学教学管理层只注重形式上的素质教育未能实质上给予彻底的落实。而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种小学辅助性课程,也是一种培养小学生素质教育的课程,基于小学品德与社会的学科本質所在,这就决定了小学教学管理层对品德与社会学科学时设置比较少,提供的师资力量有限,不利于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解决影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因素的方案
1.强化小学生参与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的学习意识
首先,在幼儿教育阶段,教育主管部门要倡导品德与社会学科的学习,并制定一定的政策、路线和方针等给予确保和落实,从而使品德与社会学科得以在社会上广为普及和认可,并逐渐深入人心地成为学生学习阶段必修的课程之一;其次,小学的教育管理层和小学生家长要对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足够引起重视,认识到该课程对小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和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性,并在小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上给予正确性引导和看待,促使小学生参与到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中,进而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全方位地培育小学生成才成长。
2.革新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模式
首先,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师要认识到僵化式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教学发展的趋势,更不能够满足小学生的生理成长学习需求,只会压制小学生的成长天性,最终不利于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树立起新的教学理念;其次,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师要站在现代教育模式的视域下革新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模式,可以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中引入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有助于在充分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利用率的同时,营造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驱动小学生主动去参与、学习和探究,从而给予小学生一种生动且直观性的品德与社会体验,提高小学生的情感认知,进而推动小学生不断提升自我的综合素养。
3.小学教学管理层重视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设置
首先,小学教学管理层要全面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把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放在与其他学科相等的教学地位,扩大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课时量,并把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学分纳入到小学生日常学业评价机制中;其次,小学教学管理层要选拔专业性教师从事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并在教师培训和再教育名额上向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师倾向,特别是要开展各类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活动,比如:教学公开赛,教学优质大赛,教学评论会等,以便于通过教学教研活动为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活动提供专业理论指导,从而强有力地推进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模式进行革新,最终,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有效开展提供动力支持。
三、结语
毋庸置疑,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师站在影响该学科的因素视角实施有效教学方案,是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师贯彻素质教育教学目标的教学创新,也是小学生渴望全面性成长成才的个体性诉求,更是小学品德与学科自身学科属性的本质性要求。只有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师从不能够有效推进该学科教学的因素方面着手来革新教学策略,才能够满足小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也才能够拉动小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最终使小学品德与社会得不到小学生重视的教学局面得以有效改观。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因素;方案
因小学生还处于儿童成长阶段,这就决定了小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还比较差,还不能够对一定的社会现象形成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从学科本质上来看,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就是一门引导小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和判断社会,并受一定的社会现象影响,从而养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学科。因此,这就需要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师认真审视影响该学科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因素,以小学生的身心成长需要和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为依托,科学设计受小学生喜欢的教学策略,从而改变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效率不佳的状况。
一、影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因素
1.小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观念意识不强
一方面,小学生在没有接触到品德与社会学科以前,他们所具有的对社会现象认识及品德的判断,绝大多数都来自于家长的引导,还有些小学生来自于自身的社会实践体验,这就决定了小学生对品德与社会学科没有自我的概念界定。另一方面,随着素质教育还没有深入人心,在人们的意识形态中认为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不是一门有助于智力提升的学科,这种认识使得家长在对学生进行学习引导时难免会出现对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忽视。显而易见,基于以上两个方面,长此以往就可能造成小学生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处于回避状态,最终不利于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质量的提升。
2.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模式落后
从目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模式来看,还处于照本宣科、僵化性讲授式传统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压抑了课堂教学氛围,打击了小学生参与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利于挖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内容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教育价值。同时,一些承担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师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这也导致了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设计缺乏专业性和科学性,教学活动缺乏了丰富教学内容和生动教学形式,必然不能够满足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学教学管理层对品德与社会学科重视度不够
虽然小学在素质教育方针的引导下进行了一系列课程教学革新,但是基于社会竞争压力和每一位家长对孩子的期盼,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难度比较大。素质教育的道路还任重道远,小学日常教学管理还是比较重视智力教育,也使得绝大多数小学教学管理层只注重形式上的素质教育未能实质上给予彻底的落实。而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种小学辅助性课程,也是一种培养小学生素质教育的课程,基于小学品德与社会的学科本質所在,这就决定了小学教学管理层对品德与社会学科学时设置比较少,提供的师资力量有限,不利于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解决影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因素的方案
1.强化小学生参与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的学习意识
首先,在幼儿教育阶段,教育主管部门要倡导品德与社会学科的学习,并制定一定的政策、路线和方针等给予确保和落实,从而使品德与社会学科得以在社会上广为普及和认可,并逐渐深入人心地成为学生学习阶段必修的课程之一;其次,小学的教育管理层和小学生家长要对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足够引起重视,认识到该课程对小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和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性,并在小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上给予正确性引导和看待,促使小学生参与到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中,进而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全方位地培育小学生成才成长。
2.革新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模式
首先,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师要认识到僵化式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教学发展的趋势,更不能够满足小学生的生理成长学习需求,只会压制小学生的成长天性,最终不利于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树立起新的教学理念;其次,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师要站在现代教育模式的视域下革新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模式,可以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中引入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有助于在充分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利用率的同时,营造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驱动小学生主动去参与、学习和探究,从而给予小学生一种生动且直观性的品德与社会体验,提高小学生的情感认知,进而推动小学生不断提升自我的综合素养。
3.小学教学管理层重视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设置
首先,小学教学管理层要全面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把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放在与其他学科相等的教学地位,扩大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课时量,并把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学分纳入到小学生日常学业评价机制中;其次,小学教学管理层要选拔专业性教师从事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并在教师培训和再教育名额上向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师倾向,特别是要开展各类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活动,比如:教学公开赛,教学优质大赛,教学评论会等,以便于通过教学教研活动为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活动提供专业理论指导,从而强有力地推进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模式进行革新,最终,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有效开展提供动力支持。
三、结语
毋庸置疑,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师站在影响该学科的因素视角实施有效教学方案,是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师贯彻素质教育教学目标的教学创新,也是小学生渴望全面性成长成才的个体性诉求,更是小学品德与学科自身学科属性的本质性要求。只有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师从不能够有效推进该学科教学的因素方面着手来革新教学策略,才能够满足小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也才能够拉动小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最终使小学品德与社会得不到小学生重视的教学局面得以有效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