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第一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对大部分高校的新生来说,也许只是懵懂人生的翻版,也许只是独立生活的开始,而对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3级新生来说,大学第一课却是温情又温暖的开端:从“三封信”(给父母、恩师、未来的自己分别写一封信)开始起航,作为与社会、家庭互动促进自我成长的起点,书写“铭记恩情、反思亲情、增长才情、追梦移情”的美丽篇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所代表的书信时代渐行渐远,但是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三封信”教育活动却仿佛穿过遥远的时空隧道,在2013级新生的心底激起层层涟漪……
八方回信赢赞誉
科技师大育贤人,千秋功德量值山。
喜逢盛世栽桃李,骀荡春风护花红。
万里碧空展长翅,鲲鹏扶摇作远航。
今看桃李满天下,明愿春花更斑斓。
这是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一位家长给学校回信中的一首诗。信中,这位家长对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充满感激之情,“在这次贵校举办的‘三封信’活动中,很欣喜地收到了孩子写给我们的第一封信。作为一个父亲,我无法形容看完信后心中的那种感动与欣慰。在这个人们习惯了在线即时交流的信息化时代,策划了这样的活动,让我对贵校德育有了新的认识,对你们的良苦用心心生感动和敬意。”此外,这位家长还为学校德育工作提出建议,并将“三封信”作为“女儿成长日记”突破1000天大关纪念。
2013年,为进一步拓展德育工作内涵,构建立体德育模式,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努力践行“中国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以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为契机,开展“感恩·梦想”书信教育活动。
2013年9月18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校长郭杰忠在2013级新生开学典礼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希望全体新生通过“三封信”联络亲情、铭记恩情、增长才情。“活动开展以来,各学院积极引导新生开展‘感恩·梦想’主题活动,一方面用书信方式向父母、恩师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汇报学习、生活中所思所想,抒发对父母、恩师的真情实感,以‘恩情’为导向,教育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让新生结合大学生涯规划,写给‘未来的自己’,可以是1年、2年、4年,甚至10年后的自己,表达对未来自我的期望,让新生正确认识、评价自我,扬长避短,激励自我,实现青春梦想。”郭杰忠校长说。
在活动中,该校积极挖掘新生自我成长的积极力量,促进新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历史文化学院新生罗孝海说:“习惯了与家里打电话,习惯了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没想到‘三封信’让我打破习惯思维,让我有独自面对内心的时候,来思考亲情恩情。”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祁小鹏说:“通过‘三封信’,让我们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放慢脚步思考亲情,正视内心增加才情,反思成长铭记恩情,表达内心最深处、最真挚的感情,激励自我不断成长。”
2013年9月底,学校统一印制了信封,10月初,统一收集、邮寄新生1.2万余封信件,架起了新生与家长、新生与师长之间沟通的桥梁,让收信人(家长、老师)感受到新生的成长,促进社会、家庭、学校三方教育有机结合。
“很高兴你在学校提倡的这次‘写信给恩师’活动中,能想到三年前初中的老师!三天来,反复阅读你质朴的‘实话实说’,让‘我们’(与爱人张老师)心生无限感动、感慨。”这是来自江苏南通的一封教师回信。这名教师在信中还把“感恩教育是否需要这样的‘仪式’、学科教学能否带给学生‘幸福思维’、基础教育能否给学生带来更多自信”作为教育心得、人生感慨与学生、学校作了探讨互动,并为学校开展“三封信”教育活动而感慨:“我对这次倡导的给恩师写信活动非常感激,这种‘形式’是恰当的,值得提倡。因为一个不懂感恩的人是无法‘行之久远’的。饮水思源,当前基础教育也需要开展这样的活动。”
“收到来信,心中忐忑,以为又要去学校办什么事,打开信才知道,女儿长大了,心中无比欣喜……感谢学校对女儿的培养,让她在这个温暖的集体接受教育长大成人。”这是一位家长的温情回信,字里行间透着对孩子成长的欣慰和对学校的感激。
家长的信还在传递中,恩师的反馈还在延续中,一封封回信让我们重温往昔那份情感的古朴与纯真,犹如一股股清泉,浸润了每一个人的心田……
千篇佳作话感恩
2013年10月初,学校在全校学生范围内开展“感恩·梦想”精品书信大赛,短时间之内就有了众多同学踊跃参与,通过学院推荐和自由投稿,学校共收到参赛文章1576篇。通过一封封普通的书信,一句句直达心底的肺腑之言,传达最美好的真情,教育引导新生们在书写中升华情操,在倾诉中净化心灵,在探索中明确方向,在行动中自我评估,促进自我激励。
E时代,家书一封封,亲情抵万金——面对不计回报的父母,新生们的一封信可能让父母想到一个个难忘的瞬间,温情涌入心脉……
“您的爱如蜻蜓点水一般,小心翼翼地让我察觉不到您丝毫爱意。可是,在关键时刻,您的爱却给了我希望,这种爱,让我永生难忘!记得那一晚,您特意为了我召开了一次仅有的家庭会议。”
“那年离家,只带了很少的行李,初次接触外面的世界,不安和思念都被兴奋填满。飞驰的动车,陌生的城市,期待的大学生活……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等待着我去探索。可是当你们踏上回家的火车,伴随着快要溢出的眼泪,成为大学新生的兴奋也开始消退。望着你们的背影,这时的我恍然明白,游客和游子其实是不一样的。”
千里传真情,佳作话感恩——面对寒窗十年的恩师,新生们细细回味恩师的关怀细节,化为前进的动力……
“恩师,还记得那段既紧张又难忘的美好岁月吗?您那一声声温暖的问候,一份份真挚的感情,一幅幅精彩的画面至今在我脑海盘旋,如此的甜蜜。恩师,是您教会我拥有积极心态,让心飞翔;是您教会我卸下心中的枷锁,让心摆渡。谢谢您为我带来如此多的美好。”
“当我以插班生身份,胆怯地踏进教室时,是谁,满怀笑容地把我引到教室,介绍给同学?是谁,在我孤独无助时给我温暖和信心?是您!我亲爱的徐老师。” “老师,在我心中,您就是寒冷冬天里的太阳,永远那么温暖。现在的我,每一天都带着感恩的心坐在教室里,每次脑海中都会浮现您的面容,时刻提醒自己:我将来,也一定要做像您一样敬业的老师!现在,我的一只手已经碰到了梦想,我会继续努力,让梦想早日成真。”
穿越时空探自我,追梦同行谱新篇——新生们通过“写给未来的自己”,用书信记录青春梦想,内化为个人前进动力,自我激励,自我成长……
“亲爱的,听说你最近对于学习很迷茫。难道你忘记了走进大学的那一刻,自己立下的宏伟大志吗?现在你必须拿出你的不甘心,拿出你不服输的劲,努力学习,好好生活。亲爱的,挺直腰板,大步向前,给爱你的人以希望,给你爱的人以未来!加油!”
“哥们,你有许多缺点:性格易冲动,脾气有点火爆,有时说话不经过大脑。你也清楚,在你走入社会时,这些缺点会被无限扩大,每一个都可能成为你失败的充分原因。所以,你要努力争取每一个锻炼的机会,勇敢磨砺自己身上的棱角。”
“在满心欢喜中步入大学的校园,成为现在这个我,难以名状的心情。亲爱的,我要感谢你,感谢你在遇见我之前就有了一颗感恩的心脏、一个担负责任的肩膀、一双没被诱惑蒙蔽的双眼。现在,我将用生命延续这份心情。”
百堂班会筑梦想
90后大学生“外在成就动机”和“内在成就动机”都明显较强,从新生的特点来看,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成长环境和不同的生活经历直接导致了每个新生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正处于自我认同、自我探索的矛盾时期,进入大学后也有着不同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因此,面对新环境新生活,新生如何适应独立的、陌生的大学生活,是学校辅导员开学工作的第一要务。
为了进一步提升“感恩·梦想”主题教育活动成效,激励新生敢于有梦、勤于追梦、勇于圆梦。2013年10月中旬,学校在开展“三封信”主题教育活动掀起高潮之时,又在全体辅导员中开展“感恩·梦想”主题班会策划大赛,并在全校2013级新生班级中开展“百堂班会筑梦想”活动。通过主题班会的模式,以PPT、视频、沙龙、演讲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积极拓展教育内涵,引导大学生进一步传递正能量,构筑青春梦想,书写人生华章。
“三封信”教育活动,是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送给新生的“特殊的成长礼物”,也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使立德树人工作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对大部分高校的新生来说,也许只是懵懂人生的翻版,也许只是独立生活的开始,而对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3级新生来说,大学第一课却是温情又温暖的开端:从“三封信”(给父母、恩师、未来的自己分别写一封信)开始起航,作为与社会、家庭互动促进自我成长的起点,书写“铭记恩情、反思亲情、增长才情、追梦移情”的美丽篇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所代表的书信时代渐行渐远,但是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三封信”教育活动却仿佛穿过遥远的时空隧道,在2013级新生的心底激起层层涟漪……
八方回信赢赞誉
科技师大育贤人,千秋功德量值山。
喜逢盛世栽桃李,骀荡春风护花红。
万里碧空展长翅,鲲鹏扶摇作远航。
今看桃李满天下,明愿春花更斑斓。
这是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一位家长给学校回信中的一首诗。信中,这位家长对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充满感激之情,“在这次贵校举办的‘三封信’活动中,很欣喜地收到了孩子写给我们的第一封信。作为一个父亲,我无法形容看完信后心中的那种感动与欣慰。在这个人们习惯了在线即时交流的信息化时代,策划了这样的活动,让我对贵校德育有了新的认识,对你们的良苦用心心生感动和敬意。”此外,这位家长还为学校德育工作提出建议,并将“三封信”作为“女儿成长日记”突破1000天大关纪念。
2013年,为进一步拓展德育工作内涵,构建立体德育模式,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努力践行“中国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以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为契机,开展“感恩·梦想”书信教育活动。
2013年9月18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校长郭杰忠在2013级新生开学典礼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希望全体新生通过“三封信”联络亲情、铭记恩情、增长才情。“活动开展以来,各学院积极引导新生开展‘感恩·梦想’主题活动,一方面用书信方式向父母、恩师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汇报学习、生活中所思所想,抒发对父母、恩师的真情实感,以‘恩情’为导向,教育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让新生结合大学生涯规划,写给‘未来的自己’,可以是1年、2年、4年,甚至10年后的自己,表达对未来自我的期望,让新生正确认识、评价自我,扬长避短,激励自我,实现青春梦想。”郭杰忠校长说。
在活动中,该校积极挖掘新生自我成长的积极力量,促进新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历史文化学院新生罗孝海说:“习惯了与家里打电话,习惯了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没想到‘三封信’让我打破习惯思维,让我有独自面对内心的时候,来思考亲情恩情。”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祁小鹏说:“通过‘三封信’,让我们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放慢脚步思考亲情,正视内心增加才情,反思成长铭记恩情,表达内心最深处、最真挚的感情,激励自我不断成长。”
2013年9月底,学校统一印制了信封,10月初,统一收集、邮寄新生1.2万余封信件,架起了新生与家长、新生与师长之间沟通的桥梁,让收信人(家长、老师)感受到新生的成长,促进社会、家庭、学校三方教育有机结合。
“很高兴你在学校提倡的这次‘写信给恩师’活动中,能想到三年前初中的老师!三天来,反复阅读你质朴的‘实话实说’,让‘我们’(与爱人张老师)心生无限感动、感慨。”这是来自江苏南通的一封教师回信。这名教师在信中还把“感恩教育是否需要这样的‘仪式’、学科教学能否带给学生‘幸福思维’、基础教育能否给学生带来更多自信”作为教育心得、人生感慨与学生、学校作了探讨互动,并为学校开展“三封信”教育活动而感慨:“我对这次倡导的给恩师写信活动非常感激,这种‘形式’是恰当的,值得提倡。因为一个不懂感恩的人是无法‘行之久远’的。饮水思源,当前基础教育也需要开展这样的活动。”
“收到来信,心中忐忑,以为又要去学校办什么事,打开信才知道,女儿长大了,心中无比欣喜……感谢学校对女儿的培养,让她在这个温暖的集体接受教育长大成人。”这是一位家长的温情回信,字里行间透着对孩子成长的欣慰和对学校的感激。
家长的信还在传递中,恩师的反馈还在延续中,一封封回信让我们重温往昔那份情感的古朴与纯真,犹如一股股清泉,浸润了每一个人的心田……
千篇佳作话感恩
2013年10月初,学校在全校学生范围内开展“感恩·梦想”精品书信大赛,短时间之内就有了众多同学踊跃参与,通过学院推荐和自由投稿,学校共收到参赛文章1576篇。通过一封封普通的书信,一句句直达心底的肺腑之言,传达最美好的真情,教育引导新生们在书写中升华情操,在倾诉中净化心灵,在探索中明确方向,在行动中自我评估,促进自我激励。
E时代,家书一封封,亲情抵万金——面对不计回报的父母,新生们的一封信可能让父母想到一个个难忘的瞬间,温情涌入心脉……
“您的爱如蜻蜓点水一般,小心翼翼地让我察觉不到您丝毫爱意。可是,在关键时刻,您的爱却给了我希望,这种爱,让我永生难忘!记得那一晚,您特意为了我召开了一次仅有的家庭会议。”
“那年离家,只带了很少的行李,初次接触外面的世界,不安和思念都被兴奋填满。飞驰的动车,陌生的城市,期待的大学生活……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等待着我去探索。可是当你们踏上回家的火车,伴随着快要溢出的眼泪,成为大学新生的兴奋也开始消退。望着你们的背影,这时的我恍然明白,游客和游子其实是不一样的。”
千里传真情,佳作话感恩——面对寒窗十年的恩师,新生们细细回味恩师的关怀细节,化为前进的动力……
“恩师,还记得那段既紧张又难忘的美好岁月吗?您那一声声温暖的问候,一份份真挚的感情,一幅幅精彩的画面至今在我脑海盘旋,如此的甜蜜。恩师,是您教会我拥有积极心态,让心飞翔;是您教会我卸下心中的枷锁,让心摆渡。谢谢您为我带来如此多的美好。”
“当我以插班生身份,胆怯地踏进教室时,是谁,满怀笑容地把我引到教室,介绍给同学?是谁,在我孤独无助时给我温暖和信心?是您!我亲爱的徐老师。” “老师,在我心中,您就是寒冷冬天里的太阳,永远那么温暖。现在的我,每一天都带着感恩的心坐在教室里,每次脑海中都会浮现您的面容,时刻提醒自己:我将来,也一定要做像您一样敬业的老师!现在,我的一只手已经碰到了梦想,我会继续努力,让梦想早日成真。”
穿越时空探自我,追梦同行谱新篇——新生们通过“写给未来的自己”,用书信记录青春梦想,内化为个人前进动力,自我激励,自我成长……
“亲爱的,听说你最近对于学习很迷茫。难道你忘记了走进大学的那一刻,自己立下的宏伟大志吗?现在你必须拿出你的不甘心,拿出你不服输的劲,努力学习,好好生活。亲爱的,挺直腰板,大步向前,给爱你的人以希望,给你爱的人以未来!加油!”
“哥们,你有许多缺点:性格易冲动,脾气有点火爆,有时说话不经过大脑。你也清楚,在你走入社会时,这些缺点会被无限扩大,每一个都可能成为你失败的充分原因。所以,你要努力争取每一个锻炼的机会,勇敢磨砺自己身上的棱角。”
“在满心欢喜中步入大学的校园,成为现在这个我,难以名状的心情。亲爱的,我要感谢你,感谢你在遇见我之前就有了一颗感恩的心脏、一个担负责任的肩膀、一双没被诱惑蒙蔽的双眼。现在,我将用生命延续这份心情。”
百堂班会筑梦想
90后大学生“外在成就动机”和“内在成就动机”都明显较强,从新生的特点来看,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成长环境和不同的生活经历直接导致了每个新生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正处于自我认同、自我探索的矛盾时期,进入大学后也有着不同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因此,面对新环境新生活,新生如何适应独立的、陌生的大学生活,是学校辅导员开学工作的第一要务。
为了进一步提升“感恩·梦想”主题教育活动成效,激励新生敢于有梦、勤于追梦、勇于圆梦。2013年10月中旬,学校在开展“三封信”主题教育活动掀起高潮之时,又在全体辅导员中开展“感恩·梦想”主题班会策划大赛,并在全校2013级新生班级中开展“百堂班会筑梦想”活动。通过主题班会的模式,以PPT、视频、沙龙、演讲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积极拓展教育内涵,引导大学生进一步传递正能量,构筑青春梦想,书写人生华章。
“三封信”教育活动,是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送给新生的“特殊的成长礼物”,也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使立德树人工作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