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酒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源远流长的酒历史,为华夏造就了源远流长的酒文化,演绎出无数精义入神的故事。下面三则有关酒的故事,其寓意深邃隽永,今天读来,仍让人深思,让人警醒,让人回味无穷,叹为观止。
猩猩嗜酒
说猩猩是一种喜欢喝酒的野兽。生活在大山脚下的人们知道了它们的习性后,就在山上放上几坛甜酒,摆上大大小小的酒杯,还编了许多草鞋串起来放在旁边。猩猩一看这个阵势,就知道是猎人设下的圈套,是用来引诱它们的,还知道设圈套者的姓名以及其父母祖先,逐一数落骂了个够。随后有只猩猩对同伴们说:“那些傻瓜既然为咱们准备了这么多甜酒,咱们为何不去尝它一小杯呢?不喝白不喝,咱们少喝一点儿,不喝醉,不上当就是了。”它的提议正合大家的心意,猩猩们纷纷溜下树来。它们先拿小杯喝,一边喝,一边还在骂设下圈套的猎人。喝着喝着,觉得小杯太费事,就换了大一点的酒杯。就这样换了四次酒杯,一次比一次酒杯大,实在忍受不住酒的甜美,于是干脆抓起最大的酒杯往嘴里灌,早已忘记酒能喝醉。一会儿,猩猩们就喝得酩酊大醉,双眼乜斜,嬉戏打闹,又拿上草鞋穿到脚上,歪三倒四地学人走路。这时候,猎人趁机追来,猩猩想逃却被脚下的草鞋、草绳绊倒,纷纷被猎人捆绑住,无一幸免。而其后来的贪酒的猩猩仍然是重复着同样的下场。
谷阳献酒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大将军叫司马子反,性情豪放,特爱饮酒,而且常是一醉方休。一次,他率兵出征,正与敌军厮杀得激烈之时,口渴要水。子反身边的小臣谷阳非常了解上司的嗜好,特意带来几罐美酒给他献上。子反甚喜,以酒当水,畅饮痛饮。结果喝到酩酊大醉,贻误了战事。敌军趁机反扑,楚兵大败,子反也于昏昏沉沉中遭杀身亡。
邴原戒酒游学
东汉末年,有个著名学者邴原,自幼喜欢读书。成人后,为了开阔自己的视野,他辞别师友,外出游学。邴原是个很能喝酒的人,因为担心饮酒误了学业,临行前特地下了决心戒酒,一心求学。每当有人摆酒请他吃饭,邴原都会想到当初的誓言,以自己不会喝酒予以谢绝。时间长了,人们都认为他不会喝酒。八九年后,邴原准备返乡,为感谢朋友的照顾,才与大家喝了一次酒。正是靠着这种坚定的意志,邴原成为一位知名学者,创立了邴原学派。
酒,本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发明创造出来的生活佳品。然而,人们对待酒的态度却能具体体现出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酒中见境界,酒中见品格。同样是爱酒之人,其对酒的态度却决定了他们截然不同的人生之路。
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明明知道是“猎人”设下的圈套,却顶不住“甜酒”的诱惑,从追逐蝇头小利开始,贪图物质享受,最后,自己钻进了圈套,做了“甜酒”的俘虏。猩猩的悲剧在我们人类的身上不但上演过,而且还在一幕幕地重演着。大贪官李真初次接受别人的送礼时,也是再三推辞,感到惊恐不安,想把钱退回去,更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可还是经不起金钱的诱惑,一收不止。从不敢收到主动索贿,最终一步步走向了自我毁灭,落了个“斩立决”的可悲下场。贪,往往从小开始,逐渐变大,最后必将毁灭自己。而前“腐”后继也不乏其人,“后人而哀后人”,教训是何等的深刻。
有些在领导身边工作的人,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对上司总是一味地投其所好,千方百计讨好领导,置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他们以伪存真,以非当是,绞尽脑汁向上司行小忠,讨喜欢。结果,不只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最终也把上司给推下深渊,毁了他们的事业和前程。而有些领导不辨真伪,不明是非,只喜欢下属阿谀奉承,唯命是从,却不知道酒是不能解渴的,只能麻痹人的神经,使人丧失意志。听不进正确意见,以自己的好恶作为处世的标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也就是有些领导走向悲剧的原因。更有甚者有些领导干部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沆瀣一气,贪官程维高、杜庆五、李真等人的案例不就是最好的例证吗?
人在生活中不光要学会拥有,学会享受,也得学会放弃,学会节制。而要学会放弃、节制,就必须有坚定的意志、明确的人生目标和高尚的思想境界。全国人大代表、常委、香港富豪曾宪梓,在香港创业近40年,所创品牌“金利来”享誉中外,资产几十亿,可从未进过歌厅、舞厅等娱乐场所,生活俭朴,却热衷于公益事业,公益捐款达到5.7亿元,这是何等的人生境界!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有许多嗜好,嗜好当然有好坏之分,能否正确对待自己的嗜好,不仅仅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也是一种精神境界。要知道贪图享受,怂恿自己的不良嗜好,往往是走向事业成功的最大障碍。不以小事为轻,而后可以成大事。只想贪图享受,放任自己,是很难成就事业的。有舍有得,只有舍弃,才能得到。有句名言说得好,只有舍弃许多,才能得到属于自己的一点点。
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知得失。如果每个人都来照一照镜子,整一整衣冠,堂堂正正走好一生,不亦益乎?
猩猩嗜酒
说猩猩是一种喜欢喝酒的野兽。生活在大山脚下的人们知道了它们的习性后,就在山上放上几坛甜酒,摆上大大小小的酒杯,还编了许多草鞋串起来放在旁边。猩猩一看这个阵势,就知道是猎人设下的圈套,是用来引诱它们的,还知道设圈套者的姓名以及其父母祖先,逐一数落骂了个够。随后有只猩猩对同伴们说:“那些傻瓜既然为咱们准备了这么多甜酒,咱们为何不去尝它一小杯呢?不喝白不喝,咱们少喝一点儿,不喝醉,不上当就是了。”它的提议正合大家的心意,猩猩们纷纷溜下树来。它们先拿小杯喝,一边喝,一边还在骂设下圈套的猎人。喝着喝着,觉得小杯太费事,就换了大一点的酒杯。就这样换了四次酒杯,一次比一次酒杯大,实在忍受不住酒的甜美,于是干脆抓起最大的酒杯往嘴里灌,早已忘记酒能喝醉。一会儿,猩猩们就喝得酩酊大醉,双眼乜斜,嬉戏打闹,又拿上草鞋穿到脚上,歪三倒四地学人走路。这时候,猎人趁机追来,猩猩想逃却被脚下的草鞋、草绳绊倒,纷纷被猎人捆绑住,无一幸免。而其后来的贪酒的猩猩仍然是重复着同样的下场。
谷阳献酒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大将军叫司马子反,性情豪放,特爱饮酒,而且常是一醉方休。一次,他率兵出征,正与敌军厮杀得激烈之时,口渴要水。子反身边的小臣谷阳非常了解上司的嗜好,特意带来几罐美酒给他献上。子反甚喜,以酒当水,畅饮痛饮。结果喝到酩酊大醉,贻误了战事。敌军趁机反扑,楚兵大败,子反也于昏昏沉沉中遭杀身亡。
邴原戒酒游学
东汉末年,有个著名学者邴原,自幼喜欢读书。成人后,为了开阔自己的视野,他辞别师友,外出游学。邴原是个很能喝酒的人,因为担心饮酒误了学业,临行前特地下了决心戒酒,一心求学。每当有人摆酒请他吃饭,邴原都会想到当初的誓言,以自己不会喝酒予以谢绝。时间长了,人们都认为他不会喝酒。八九年后,邴原准备返乡,为感谢朋友的照顾,才与大家喝了一次酒。正是靠着这种坚定的意志,邴原成为一位知名学者,创立了邴原学派。
酒,本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发明创造出来的生活佳品。然而,人们对待酒的态度却能具体体现出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酒中见境界,酒中见品格。同样是爱酒之人,其对酒的态度却决定了他们截然不同的人生之路。
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明明知道是“猎人”设下的圈套,却顶不住“甜酒”的诱惑,从追逐蝇头小利开始,贪图物质享受,最后,自己钻进了圈套,做了“甜酒”的俘虏。猩猩的悲剧在我们人类的身上不但上演过,而且还在一幕幕地重演着。大贪官李真初次接受别人的送礼时,也是再三推辞,感到惊恐不安,想把钱退回去,更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可还是经不起金钱的诱惑,一收不止。从不敢收到主动索贿,最终一步步走向了自我毁灭,落了个“斩立决”的可悲下场。贪,往往从小开始,逐渐变大,最后必将毁灭自己。而前“腐”后继也不乏其人,“后人而哀后人”,教训是何等的深刻。
有些在领导身边工作的人,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对上司总是一味地投其所好,千方百计讨好领导,置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他们以伪存真,以非当是,绞尽脑汁向上司行小忠,讨喜欢。结果,不只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最终也把上司给推下深渊,毁了他们的事业和前程。而有些领导不辨真伪,不明是非,只喜欢下属阿谀奉承,唯命是从,却不知道酒是不能解渴的,只能麻痹人的神经,使人丧失意志。听不进正确意见,以自己的好恶作为处世的标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也就是有些领导走向悲剧的原因。更有甚者有些领导干部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沆瀣一气,贪官程维高、杜庆五、李真等人的案例不就是最好的例证吗?
人在生活中不光要学会拥有,学会享受,也得学会放弃,学会节制。而要学会放弃、节制,就必须有坚定的意志、明确的人生目标和高尚的思想境界。全国人大代表、常委、香港富豪曾宪梓,在香港创业近40年,所创品牌“金利来”享誉中外,资产几十亿,可从未进过歌厅、舞厅等娱乐场所,生活俭朴,却热衷于公益事业,公益捐款达到5.7亿元,这是何等的人生境界!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有许多嗜好,嗜好当然有好坏之分,能否正确对待自己的嗜好,不仅仅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也是一种精神境界。要知道贪图享受,怂恿自己的不良嗜好,往往是走向事业成功的最大障碍。不以小事为轻,而后可以成大事。只想贪图享受,放任自己,是很难成就事业的。有舍有得,只有舍弃,才能得到。有句名言说得好,只有舍弃许多,才能得到属于自己的一点点。
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知得失。如果每个人都来照一照镜子,整一整衣冠,堂堂正正走好一生,不亦益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