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皋毗邻江苏南通市区北侧,有“江苏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花木盆景之都”、“长寿养生福地”之美誉。自古以来人文荟萃,底蕴深厚,近代的民族实业家张謇先生的足迹曾在这里长期驻留,重视教育和勤于创业深得人心,成为生生不息的文化传统。“江苏高考看南通,南通高考看如皋”这是人们对如皋教育质量首肯的形象说法。不过,内行人都明白,人们对普通高考的关注度遮蔽了如皋职教创造出的骄人业绩。江苏省如皋第一职业高级中学的办学实践,足以改写世人对职业教育持有的偏见和误解。
服务农村 为农民孩子着想
江苏省如皋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既不靠县城也不在集镇的中心,原校址坐落在农村的一片原野之中,上世纪80年代迁到现在的远离县城30公里的白蒲镇边沿,原址作为老校区至今还有一批学生和教师驻守在那里学习和生活。在城市化、城镇化的今天,笔者踏上这片土地被他们的敬业精神深深地震撼,相信在这里学习和成长的孩子们一定懂得什么是艰苦创业,这远不是生活在城市环境里讲在口头上的时髦口号。因为他们每天面对的除了蓝天就是田野和民居。
如皋的普通高考享誉江苏早已成为现实,因此家长对高考的青睐有着深厚的情感基础和地域心态,所以普通高中招生持续火热更不是什么新鲜事,在这样的环境中搞职业教育显得特别棘手,对一所没有任何地域优势的农村职业中学而言,更是如此。
在现实面前,如皋一职高人没有抱怨和退缩,他们深信,世上所有的事情都是事在人为,须得研究乡情、村情、民情和家情,有群众基础的好事情,不管有多少困难,瞅准了就得上。有需求就有市场,有诉求就得应对。实事求是研究每一件事情,实实在在关爱每一个学生成为他们质朴的办学思想。从校领导班子到每一位教师都在践行一条原则:“再好的教育思想不适用,就不能生搬硬套,走别人的老路自己会迷失方向。”
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如皋一职高人明确提出这样的口号:“选择一职高,升学就业任你挑”。看似一句有着江湖游医式的顺口溜,实际上涵盖了如皋一职高的办学方向,也就是“为谁着想,为谁服务”的价值理念。广阔的苏中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世代农耕的乡土文明铸就了他们的勤劳和务实,对于新一代农民而言,他们希望子女能安居乐业,升学和就业是义务教育后必然面临的选择,相当一部分农民的考学情结极其深厚,他们的文化心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下一代,因此,升学和就业两大诉求一下摆在如皋一职高人的面前。既然是诚心诚意为农民着想,为农村孩子的未来着想,必须得应对这样的合理诉求。
立足农村 办社会满意的职业教育
农村学生多少都有些向往城市的情结,作为地处乡镇边缘的如皋第一职业高级中学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吸引当下90后的孩子,事实恰恰与我们想象的相反,在每年招生中,如皋一职高的新生都是两到三天早早录取、报到、注册完毕。那么在职业学校普遍招生难的现实困境面前,如皋一职高的秘诀在哪里呢?
校长缪世春乐观地说:“到一职高来,家长放心!”笔者问家长怎么个放心?缪校长说“到我们一职高来,三四年时间交给他们一个成熟的创业者,家长何乐而不为?”原来如皋一职高把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放在首位,提出了“立一等品格,学一流技术,创一生事业”的办学目标,特别是针对现代社会对人的素养细化成内敛要求纳入日常管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唤醒人的主体意识。
在校园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如何拓展学生的个人发展空间,扩展公共空间一直是学校工作的着力点所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各个学校的常规举措,但是如何在活动中彰显学生的个人魅力,让更多的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则是一门不小的学问。“研究自己的学生比研究死板的理论来得更实际”,缪校长如是说。是的,正因为在充分研究学生心理诉求的基础上,如皋一职高成功创设了“每生至少获一奖工程”。当笔者提出对滥发奖会不会滋生审美疲劳的质疑时,缪校长肯定地说,不会,因为每个奖项决不雷同,而且不重复颁奖,这样每个奖项就有独特性,这意味着学校在管理过程中既要注重效率更要注重细节。数据显示2008~2009学年度全校共发出4500张奖状。“不要站着看学生,而要坐在地上看学生”,如皋一职高教职园工就是怀着这样的姿态看待自己的学生,难怪每一个学生在他们的心中都显得高大而有分量的。
宿舍文化建设是如皋第一高级中学学生管理的又一个亮点。如果说教室和实训中心是标准的公共空间的话,那么宿舍则是相对的个体空间,如何让学生在相对的个体空间中又能包容其他室友的个体空间,这是个不小的难题。校长缪世春告诉笔者一件事情,三年前他从市教育局到一职高任职不久就收到一封学生来信,信中说:“每日回到宿舍,总感觉宿舍与我想象中的‘家’有很大的差距,垃圾乱抛弃,管理员考核过分严格,文化布置没有个性……朝霞把白天的门推开,星星把黑夜的门推开,校长,温馨什么时候才能把我们寝室的门推开?”正是这封带着浓郁抒情色彩的“举报信”震撼了他的心灵,他决心把建设好学生宿舍作为学生常规管理的龙头和纽带,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现在,学生宿舍被褥和用具整齐划一,宿舍内标语图案等美化元素各具情态,充分体现出各专业的文化之美。学生自我管理,大大节省了学校的管理成本,近4000学生仅需四个管理员负责日常事务即可。参观者只要一踏进如皋一职高校园,自豪的如皋一职高人总建议他们不妨到学生宿舍看看。
精神引领 创造骄人业绩
乐观进取、满腔热情是如皋一职高精神的具体表现。诚然,一个人的成功取决于若干要素,而居于首位的莫过于一个人对人生的态度,克服困难、乐观进取是一种朴素的姿态,而满腔热情则体现出一种高贵的处世方式与丰富的人生历练,自始至终渗透着人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价值追求。激情是热情的特殊形式,是在特定时期进发出的精神形态,在理性规则的牵引上散发出感性的光芒。犹如一桶高浓度的汽油在一根不起眼的火柴点燃下,迅速释放出积聚的能量。一职高人心底里都蕴藏着一定量的能量,如果没有一种精神的引领,没有学校精神的感召力,怎么也不可能点燃他们内心的激情?更多的时候这股热情转化为一种积极的奋斗动力,一旦形成常态,就成为一种意志力,一种牢不可摧的价值立场。如皋一职高南北两校相距8公里,好多老师在两个校区都有教学班,经常在一个校区上完课急忙又赶到另一个校区上课,寒来暑往、栉风沐雨,季节的变换不算,还要面临天气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困扰,但他们毫无怨言,精神之可,令人敬佩。教职工缺编,政教副主任、教导副主任、实训副主任等一批中层干部还同时身兼班主任,很多教师每周的课时都在二十节以上,可他们始终满怀热忱,激情澎湃,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完成学校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其进取精神和乐观的态度,令笔者生发敬意。天道酬勤,近几年来,如皋一职高在省、市、县举办的职业学校各类技能大赛和教学比武中,有80多位教师,200多位学生获奖。在2009年江苏省职业技能大赛上,该校派出30多名师生代表南通市参赛,共获一等奖6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6个,在6月底的国家级大赛中,该校获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该校连续5年,对口高考本科上线数占江苏省本科招生数的1/19以上。
时代会不停地向前发展,学校精神的内涵随着时代的进步也会不停地充实。我们有理由相信,勤劳、质朴的如皋一职高人一定不辜负社会期待,筚路蓝缕,将农村职业教育打造为造福万千农民子弟的伟大工程,这样的教育理想迟早会载入中国职教史册。
服务农村 为农民孩子着想
江苏省如皋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既不靠县城也不在集镇的中心,原校址坐落在农村的一片原野之中,上世纪80年代迁到现在的远离县城30公里的白蒲镇边沿,原址作为老校区至今还有一批学生和教师驻守在那里学习和生活。在城市化、城镇化的今天,笔者踏上这片土地被他们的敬业精神深深地震撼,相信在这里学习和成长的孩子们一定懂得什么是艰苦创业,这远不是生活在城市环境里讲在口头上的时髦口号。因为他们每天面对的除了蓝天就是田野和民居。
如皋的普通高考享誉江苏早已成为现实,因此家长对高考的青睐有着深厚的情感基础和地域心态,所以普通高中招生持续火热更不是什么新鲜事,在这样的环境中搞职业教育显得特别棘手,对一所没有任何地域优势的农村职业中学而言,更是如此。
在现实面前,如皋一职高人没有抱怨和退缩,他们深信,世上所有的事情都是事在人为,须得研究乡情、村情、民情和家情,有群众基础的好事情,不管有多少困难,瞅准了就得上。有需求就有市场,有诉求就得应对。实事求是研究每一件事情,实实在在关爱每一个学生成为他们质朴的办学思想。从校领导班子到每一位教师都在践行一条原则:“再好的教育思想不适用,就不能生搬硬套,走别人的老路自己会迷失方向。”
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如皋一职高人明确提出这样的口号:“选择一职高,升学就业任你挑”。看似一句有着江湖游医式的顺口溜,实际上涵盖了如皋一职高的办学方向,也就是“为谁着想,为谁服务”的价值理念。广阔的苏中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世代农耕的乡土文明铸就了他们的勤劳和务实,对于新一代农民而言,他们希望子女能安居乐业,升学和就业是义务教育后必然面临的选择,相当一部分农民的考学情结极其深厚,他们的文化心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下一代,因此,升学和就业两大诉求一下摆在如皋一职高人的面前。既然是诚心诚意为农民着想,为农村孩子的未来着想,必须得应对这样的合理诉求。
立足农村 办社会满意的职业教育
农村学生多少都有些向往城市的情结,作为地处乡镇边缘的如皋第一职业高级中学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吸引当下90后的孩子,事实恰恰与我们想象的相反,在每年招生中,如皋一职高的新生都是两到三天早早录取、报到、注册完毕。那么在职业学校普遍招生难的现实困境面前,如皋一职高的秘诀在哪里呢?
校长缪世春乐观地说:“到一职高来,家长放心!”笔者问家长怎么个放心?缪校长说“到我们一职高来,三四年时间交给他们一个成熟的创业者,家长何乐而不为?”原来如皋一职高把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放在首位,提出了“立一等品格,学一流技术,创一生事业”的办学目标,特别是针对现代社会对人的素养细化成内敛要求纳入日常管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唤醒人的主体意识。
在校园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如何拓展学生的个人发展空间,扩展公共空间一直是学校工作的着力点所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各个学校的常规举措,但是如何在活动中彰显学生的个人魅力,让更多的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则是一门不小的学问。“研究自己的学生比研究死板的理论来得更实际”,缪校长如是说。是的,正因为在充分研究学生心理诉求的基础上,如皋一职高成功创设了“每生至少获一奖工程”。当笔者提出对滥发奖会不会滋生审美疲劳的质疑时,缪校长肯定地说,不会,因为每个奖项决不雷同,而且不重复颁奖,这样每个奖项就有独特性,这意味着学校在管理过程中既要注重效率更要注重细节。数据显示2008~2009学年度全校共发出4500张奖状。“不要站着看学生,而要坐在地上看学生”,如皋一职高教职园工就是怀着这样的姿态看待自己的学生,难怪每一个学生在他们的心中都显得高大而有分量的。
宿舍文化建设是如皋第一高级中学学生管理的又一个亮点。如果说教室和实训中心是标准的公共空间的话,那么宿舍则是相对的个体空间,如何让学生在相对的个体空间中又能包容其他室友的个体空间,这是个不小的难题。校长缪世春告诉笔者一件事情,三年前他从市教育局到一职高任职不久就收到一封学生来信,信中说:“每日回到宿舍,总感觉宿舍与我想象中的‘家’有很大的差距,垃圾乱抛弃,管理员考核过分严格,文化布置没有个性……朝霞把白天的门推开,星星把黑夜的门推开,校长,温馨什么时候才能把我们寝室的门推开?”正是这封带着浓郁抒情色彩的“举报信”震撼了他的心灵,他决心把建设好学生宿舍作为学生常规管理的龙头和纽带,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现在,学生宿舍被褥和用具整齐划一,宿舍内标语图案等美化元素各具情态,充分体现出各专业的文化之美。学生自我管理,大大节省了学校的管理成本,近4000学生仅需四个管理员负责日常事务即可。参观者只要一踏进如皋一职高校园,自豪的如皋一职高人总建议他们不妨到学生宿舍看看。
精神引领 创造骄人业绩
乐观进取、满腔热情是如皋一职高精神的具体表现。诚然,一个人的成功取决于若干要素,而居于首位的莫过于一个人对人生的态度,克服困难、乐观进取是一种朴素的姿态,而满腔热情则体现出一种高贵的处世方式与丰富的人生历练,自始至终渗透着人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价值追求。激情是热情的特殊形式,是在特定时期进发出的精神形态,在理性规则的牵引上散发出感性的光芒。犹如一桶高浓度的汽油在一根不起眼的火柴点燃下,迅速释放出积聚的能量。一职高人心底里都蕴藏着一定量的能量,如果没有一种精神的引领,没有学校精神的感召力,怎么也不可能点燃他们内心的激情?更多的时候这股热情转化为一种积极的奋斗动力,一旦形成常态,就成为一种意志力,一种牢不可摧的价值立场。如皋一职高南北两校相距8公里,好多老师在两个校区都有教学班,经常在一个校区上完课急忙又赶到另一个校区上课,寒来暑往、栉风沐雨,季节的变换不算,还要面临天气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困扰,但他们毫无怨言,精神之可,令人敬佩。教职工缺编,政教副主任、教导副主任、实训副主任等一批中层干部还同时身兼班主任,很多教师每周的课时都在二十节以上,可他们始终满怀热忱,激情澎湃,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完成学校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其进取精神和乐观的态度,令笔者生发敬意。天道酬勤,近几年来,如皋一职高在省、市、县举办的职业学校各类技能大赛和教学比武中,有80多位教师,200多位学生获奖。在2009年江苏省职业技能大赛上,该校派出30多名师生代表南通市参赛,共获一等奖6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6个,在6月底的国家级大赛中,该校获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该校连续5年,对口高考本科上线数占江苏省本科招生数的1/19以上。
时代会不停地向前发展,学校精神的内涵随着时代的进步也会不停地充实。我们有理由相信,勤劳、质朴的如皋一职高人一定不辜负社会期待,筚路蓝缕,将农村职业教育打造为造福万千农民子弟的伟大工程,这样的教育理想迟早会载入中国职教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