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山深处的克尔古提乡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的一个边远的山区乡,距县城东北70公里。全乡蜗居在960平方公里山沟里,居住着254户蒙古族牧民。有近千人口,祖袒辈辈用煤油照明的牧民直到2002年1月17日才通了电。由于这里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方式单一,成了州上贫困乡之一。近日,克尔古提乡的朋友邀请我去了该乡“旅游”。然而,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克尔古提是一个富饶而又美丽的山区。
风景这边独好
“克尔古提”是蒙古语,意为盘山路。的确,从县城出来50多公里,走到山跟前,再走就是山沟了。一路上有十几公里的盘山路,直到乡政府。
从乡政府再到村里,也要经过盘山路。交通的不便,给乡里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因素,但也是这不便,给这里带来了优美的环境。使得这里清新的空气、青山绿水,原生态的人文景观和传统的蒙古族文化得以保留。
这里有800多年的造型奇特的古榆树群,有一根上长出的九棵巨型树的奇观,有形体各异的怪石、奇石和巨石,在原始深林里有盘羊、鹅喉羚、北山羊、狐狸等珍奇的野生动物。
傍晚,我们去山村的路上,远远地看到鹅喉羚、北山羊下山饮水,还发现成群成群的呱啦鸡和野鸡在草丛中觅食。当看到我们这些“不速之客”时,就啪啦啦地飞走了,一会儿头顶上又是飞翔一群野鸽落在了山隘上。
其实,这些野生动物已不是新来的“移民”,它们早已世代生活在这里了。在尕哈提沟与乌拉斯台沟口的交汇处岩壁的岩画上,刻有野生动物和人物,这就证明,祖先们早已把它们记录在案了。
在离乡政府不远的地方,我们看到了一座土房子前,铁丝网里饲养着一大群野鸡,雄野鸡有红冠,身上的羽毛着五颜六色,尾部有长长羽毛,长得十分漂亮。野鸡又名雉鸡、环颈雉,雉科鸟类的一种。雉鸡以其外貌美观、鸡肉坚实而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备受人们的欢迎。
当地朋友告诉我,由于这里条件好,有人在这里人工饲养野鸡近200只,获得成功,现在都已长大,以后来了游客,就可以品尝野鸡的美味佳肴了。
这个蒙古族居住的山区乡,到这里的客人都能体验到一种古老的蒙古族文化。我们刚进山口时,就看到一个敖包,中间堆满了鹅卵石,旁边还竖着一块巨型的石头,上面刻有对敖包的简介。敖包旁还堆放着一些空酒瓶子,这是前面的游客在这里祭拜留下的。敖包是蒙古人祭祀的地方,也是迎送客人的地方。凡是来到克尔古提的客人,都要在这里下马或是停车,捡几块石头放在敖包上,敬洒一些酒,能够镇邪和带来吉祥。
旅游资源丰富
过了敖包,沿着山路,来到了乡政府。乡镇府规划和建设得很好。乡里把餐厅改装成“蒙古族民俗馆”,里面有不少的图片和刺绣、生活用品等实物,展示了蒙古族灿烂的传统文化。
沿着民俗馆的傍边的几间屋里,陈列着书法家的作品,还备有纸张和笔墨,供文人墨客挥毫留言或是抒发诗兴。原来的办公室现已粉刷装修如新,一些民间文化艺术团体已挂牌作为创作基地。在离乡镇府不远的“克尔古提的避暑山庄”,在绿树的掩映中,点点滴滴看到一些建筑,过了小渠,有停车场,有东归的大帐,蒙古包、木屋,演出的舞台。
舞台的背后是大山,同时也是攀岩的地方,有几条绳索沿山而下,供那些勇敢的年轻人向上攀岩。山体不是十分陡峭,缓缓而上,靠着绳索的帮助,就可以攀到山顶。朋友故意逗我说:“试一试?”我说:“老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矣!”说实话,再年轻几年,绝不会放过这种天然攀岩的好地方。
没想到,这座山沟里还见到了寺庙和草原石人。一座名叫“甘见库热”的喇嘛庙,在整修喇嘛庙时,发现了石人,现在人们把石人摆在了庙的右侧,供人们欣赏和研究。据说,这座喇嘛庙和和静县著名的黄庙有着文化上的联系。关于更深次的问题,我们留给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进行研究。
小小一个山区的乡,有如此厚重的文化,的确不多见,如今在这里已当了三年的书记李文忠,想把这里打造成一个旅游、休闲、度假的胜地,让这里的乡亲尽快地富裕起来。我想,他的计划是现实的。现已初现规模。目前,克尔古提的面纱还未揭开,许多人还不知道这里有这样得天独厚的景色和文化。
今年夏天,一些旅游者不知从哪里知道了这里,于是一下子来了几十辆车,几百名驴友把山沟游遍了,高兴地不愿意离去。
我离开这里时,见到成群的喜鹊,它们似乎对人不怎么畏惧,不停地在地上觅食或是在树上嘁嘁喳喳地叫个不停。我对朋友说:“你看,喜鹊在叫了,这是在向我们报喜啊!你们乡的宏伟计划一定会实现!”朋友高兴地笑了。
风景这边独好
“克尔古提”是蒙古语,意为盘山路。的确,从县城出来50多公里,走到山跟前,再走就是山沟了。一路上有十几公里的盘山路,直到乡政府。
从乡政府再到村里,也要经过盘山路。交通的不便,给乡里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因素,但也是这不便,给这里带来了优美的环境。使得这里清新的空气、青山绿水,原生态的人文景观和传统的蒙古族文化得以保留。
这里有800多年的造型奇特的古榆树群,有一根上长出的九棵巨型树的奇观,有形体各异的怪石、奇石和巨石,在原始深林里有盘羊、鹅喉羚、北山羊、狐狸等珍奇的野生动物。
傍晚,我们去山村的路上,远远地看到鹅喉羚、北山羊下山饮水,还发现成群成群的呱啦鸡和野鸡在草丛中觅食。当看到我们这些“不速之客”时,就啪啦啦地飞走了,一会儿头顶上又是飞翔一群野鸽落在了山隘上。
其实,这些野生动物已不是新来的“移民”,它们早已世代生活在这里了。在尕哈提沟与乌拉斯台沟口的交汇处岩壁的岩画上,刻有野生动物和人物,这就证明,祖先们早已把它们记录在案了。
在离乡政府不远的地方,我们看到了一座土房子前,铁丝网里饲养着一大群野鸡,雄野鸡有红冠,身上的羽毛着五颜六色,尾部有长长羽毛,长得十分漂亮。野鸡又名雉鸡、环颈雉,雉科鸟类的一种。雉鸡以其外貌美观、鸡肉坚实而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备受人们的欢迎。
当地朋友告诉我,由于这里条件好,有人在这里人工饲养野鸡近200只,获得成功,现在都已长大,以后来了游客,就可以品尝野鸡的美味佳肴了。
这个蒙古族居住的山区乡,到这里的客人都能体验到一种古老的蒙古族文化。我们刚进山口时,就看到一个敖包,中间堆满了鹅卵石,旁边还竖着一块巨型的石头,上面刻有对敖包的简介。敖包旁还堆放着一些空酒瓶子,这是前面的游客在这里祭拜留下的。敖包是蒙古人祭祀的地方,也是迎送客人的地方。凡是来到克尔古提的客人,都要在这里下马或是停车,捡几块石头放在敖包上,敬洒一些酒,能够镇邪和带来吉祥。
旅游资源丰富
过了敖包,沿着山路,来到了乡政府。乡镇府规划和建设得很好。乡里把餐厅改装成“蒙古族民俗馆”,里面有不少的图片和刺绣、生活用品等实物,展示了蒙古族灿烂的传统文化。
沿着民俗馆的傍边的几间屋里,陈列着书法家的作品,还备有纸张和笔墨,供文人墨客挥毫留言或是抒发诗兴。原来的办公室现已粉刷装修如新,一些民间文化艺术团体已挂牌作为创作基地。在离乡镇府不远的“克尔古提的避暑山庄”,在绿树的掩映中,点点滴滴看到一些建筑,过了小渠,有停车场,有东归的大帐,蒙古包、木屋,演出的舞台。
舞台的背后是大山,同时也是攀岩的地方,有几条绳索沿山而下,供那些勇敢的年轻人向上攀岩。山体不是十分陡峭,缓缓而上,靠着绳索的帮助,就可以攀到山顶。朋友故意逗我说:“试一试?”我说:“老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矣!”说实话,再年轻几年,绝不会放过这种天然攀岩的好地方。
没想到,这座山沟里还见到了寺庙和草原石人。一座名叫“甘见库热”的喇嘛庙,在整修喇嘛庙时,发现了石人,现在人们把石人摆在了庙的右侧,供人们欣赏和研究。据说,这座喇嘛庙和和静县著名的黄庙有着文化上的联系。关于更深次的问题,我们留给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进行研究。
小小一个山区的乡,有如此厚重的文化,的确不多见,如今在这里已当了三年的书记李文忠,想把这里打造成一个旅游、休闲、度假的胜地,让这里的乡亲尽快地富裕起来。我想,他的计划是现实的。现已初现规模。目前,克尔古提的面纱还未揭开,许多人还不知道这里有这样得天独厚的景色和文化。
今年夏天,一些旅游者不知从哪里知道了这里,于是一下子来了几十辆车,几百名驴友把山沟游遍了,高兴地不愿意离去。
我离开这里时,见到成群的喜鹊,它们似乎对人不怎么畏惧,不停地在地上觅食或是在树上嘁嘁喳喳地叫个不停。我对朋友说:“你看,喜鹊在叫了,这是在向我们报喜啊!你们乡的宏伟计划一定会实现!”朋友高兴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