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cool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质疑兴趣,使其乐于提问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这就是说,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对于疑和问,疑是条件,问是结果。因此,课堂上要使学生乐于提问,教师就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他们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
  比如在讲“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几个任意多位数,然后由教师很快判断它是否能被3整除,当师生共同验证老师的判断无误后,学生就会主动地向老师提出问题:您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能断定一个多位数能否被3整除的?可见,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来,缘于教师的激趣和创设的良好发问情境。
  二、帮助消除心理障碍,使其敢于提问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课堂上表现出一种“三怕心理”,一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的批评、指责;二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三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使人瞧不起自己。因此,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首先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消除“三怕”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提问。比如对于在课堂上提问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可以让其在课外继续补问;对于不敢在广众场合提问的学生,可以让其个别提问;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让其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诱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预习中认真去发现问题,为课堂上提问作好充分准备。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组织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提问竞赛活动,通过比提问的数量和质量来评定小组的竞赛成绩,这样,学生将会在竞争的氛围中消除思想顾虑,大胆质疑和发问。
  三、通过多说多做多想,使其勤于提问
  1 让学生多说,学会提问。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思维的外部表现。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保证学生有说的机会,通过多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勤于提问的习惯。比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如果让学生分别去说“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这三者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将会提出问题:“零为什么不能作除数?不能是分母?不能做比的后项?”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2 让学生多做,启发提问。实践活动是学生形成问题的基础和源泉。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而提出问题。比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堂上组织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和一枚图钉做成一个角的模型,并用手转动角的一条边,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直观地认识和掌握锐角、直角、钝角等概念,而且还会在此基础上提出“当两条边重合时是什么角?如果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后继续旋转下去将得到什么角?如果这条边按顺时针的方向旋转又形成什么角?”等一些很有意义的问题,为以后继续学习角的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3 让学生多想,深刻提问。课堂上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对面临的问题作较深层次的思考,通过分析和比较,就能将问题转化,提出优化解答过程的新问题。比如在“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的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充分思考为什么要先通分再比较大小,学生将会提出“能不能化成同分子来比较分数的大小?”这个问题,并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由此可见,只要指导学生对问题多作思考,学生就能创造性地提出更深刻的问题来。
  四、教给学生提问方法,使其善于提问
  由于不同情况下问题的内容、性质各有特点,因而提问的方法和形式也应各有特色,只有恰到好处地提问,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反之,提问方法不当,不但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反而易使人感到乏味和厌烦。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還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提问方法,使学生善于提问。如:
  1 趣问法。把问题趣味化,或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把问题引出,这种提问容易使对方的注意力集中和定向,引人入胜。
  2 追问法。在某个问题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之后,顺着其思路对问题紧追不舍,刨根到底继续发问,其表现形式一般直接采用“为什么?”。
  3 反问法。是根据教材和教师所讲的内容,从相反的方向把问题提出。其表现形式一般是“难道……?”。
  4 类比提问法。根据某些相似的概念、定律和性质的相互联系,通过比较和类推把问题提出。
  5 联系实际提问法。结合某个知识点,通过对实际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出问题。
  总之,在教学中要想富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改革教学方法,采取科学的手段促使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勤于提问、善于提问。
其他文献
记得有一首儿歌:“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工作,大脑会思考”。这表明,双手对于人来说很重要,双手对于发展儿童智力来说更是举足轻重。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小学生的认识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动作进行思维,靠直观感知获取知识。实践操作
期刊
教育心理学认为:创新思维有赖于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考虑问题时,没有一定的思考方向,可以突破固有的知识结构和认识框架、自由思考、任意想象,从而获得大量的设想,提出多种多样的想法和做法。通过我这几年的教学思考,我认为初中数学发散思维的培养,可以从下面的几个方面进行寻觅。  一、着重从抓“双基”训练入手,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意识,让学生形成主动性学习  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传授知识、
期刊
本文以兖州市招商引资的基本情况为基础,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式,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措施,给出了兖州市招商引资管理对策选择的具体方案。文章从招
期刊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小学数学教育面临的主演任务之一,已成为当今数学教研改革的热点和焦点。本文就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谈几点浅见。  一、让学生大胆探索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应用题教学,应主要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如在学习“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的题目:“铺路队五月份铺路2500米,六月份比五月份多铺了1
期刊
所谓情商,是指影响学生学习的意志品质、态度心情、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情商在数学教学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课堂教学过程,是在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在這个过程中,不仅要组织学生的智力活动,完成接受和储存信息的任务,而且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商因素,使学生态度积极、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这样就可以高效率地进行课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为了达到情商因素对智商因素的促进和补偿,教师要做很多工作,
期刊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激化,企业要想更好地发展必须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加强内部管理.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也是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