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押沙龙,押沙龙!》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第九部长篇小说,也是美国二十世纪最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同时这更是一本具有阅读难度的小说,而它的难度是源自于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多叙事者、多角度、多层次。本文重点从小说的叙事者角度来解读小说的中心内容。
关键词:威廉·福克纳;多角度;叙事者
威廉·福克納的《押沙龙,押沙龙!》是美国二十世纪最受欢迎的小说之一;这是一部关于美国内战中期的伟大哥特式小说;更是一部揭露了美国奴隶真像的南方小说。同时,这也是一部关于记忆的小说,就像威廉·福克纳的一句名言所述:“The past is not dead.In fact, it’s not even past”,[1]也就是说“过去的永不会消逝,它甚至并没有过去。”作者福克纳采用了多角度的叙述方式,设定了四位叙事者来叙述约克纳帕塔县体系中萨德本家族的兴衰史。尽管故事被重复讲述,但是这样的写作手法容易让读者们感到杂乱无章、云里雾里,几乎无人可以看一遍就能理清这个故事的发展情节。因为不同的叙事者基于不同的主观意识在叙事时都带着自己的个人情感、站在自己的角度、以自己的价值观去判断和叙述。甚至其中四人有时会虚假陈述,有时可能会说谎,有的更是绝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由此读者们所产生的好奇心反映了故事的神秘感和小说叙述方法的魅力。
一、罗莎小姐——女性的声音
第一个叙事者罗莎·科德菲尔德是唯一的女性叙事者,同时她也是唯一亲身经历了萨德本家族故事的叙事者。换句话说,她是唯一拥有过去第一手资料的叙事者。她既是萨德本的未婚妻,又是萨德本已故妻子爱伦的妹妹。罗莎小姐一生都渴望被爱:亲情上,缺少父母的疼爱;爱情上,从未体验过丈夫带来的爱情。这一位男权社会下的南方女子没有任何社会地位或价值,却一心渴望扮演妻子和母亲的角色,充满了强烈的女性意识。然而她的叙述却成为小说的主要声音,罗莎小姐关于萨德本叙事被康普生先生、昆丁、施里夫的叙述所包围。
根据罗沙小姐的叙述,萨德本是恶魔的化身。从其他的叙述中得知,罗莎是被萨德本唾弃的女人,萨德本只有在她生出一个儿子的前提下才会迎娶她。罗莎对于他而言只是一个可以尝试获得纯正白人血统儿子的工具,一个恢复上层阶级身份的工具。他们之间没有爱情可言,得知真相的罗莎无比愤怒并拒绝了这个提议并离开萨德本,放弃了一次婚姻的机会,一次成为妻子的机会。她认为南方不得不失败,因为像萨德本这样的人控制了南方。因为她对萨德本的憎恨,读者很容易从她的叙述中感受到她的恨意。这样的个人情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罗沙小姐叙事的可信度。然而罗莎从她低层的社会地位中创造了一个有权力的女性声音。她在生活中遭受了巨大的创伤,并把她经历的所有不公平都指责在萨德本身上。同时,作为一个男性作家,福克纳把这个女性角色作为叙述者之一,从女性的角度来考虑这个故事,从她的角度来看待萨德本的厌女症。
二、康普生先生
第二个叙事者康普生先生是哈佛学生昆丁的父亲。关于萨德本的故事,康普森先生与罗莎小姐分享了同样的事件,但却以不同于罗莎的方式来感知这个人的动机,甚至针对罗莎的叙事。因为都是男性,透过他的视角揭示了萨德本是一个渴望实现美国梦的人。康普森的父亲是萨德本唯一的朋友,康普森先生是从他父亲那里了解萨德本的生平和经历。因此他很容易知道他把这个人物浪漫化为一个英雄般的样子,突出了与罗莎魔化的萨德本相反,加之康普生先生本身对就南方的眷恋与怀恋,他认为萨德本是一个有决心和肆意的野心的悲剧英雄。在康普森先生看来,萨德本的失败并不是因为他是一个恶魔,而是由于判断错误。由此一来阅读中的读者开始被两种不同对立的描述所迷惑,到底哪一个是最恰当的描述呢?康普生先生的叙事对整个故事的进展起到了起承转合的作用。他与罗沙小姐的叙事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也把读者们对于萨德本家族事件的好奇心推向高潮。
三、昆丁
第三个叙事者昆丁·康普森是最重要引导读者的叙事者,最可靠的叙述者。作为哈佛大学的学生,他被定义为一个聪明的角色。更重要的是他已经被定义为一个可靠而值得信赖的叙述者。这也是罗莎小姐选择他讲这个故事的原因:“because you are going away to attend college at Harvard... maybe someday you will remember this and write about it,”[2]也就是说“因为你要去哈佛读大学了,也许有一天你会记得这个故事并写下来”。基于前两个叙述者罗莎小姐和康普森先生,昆丁可以通过以上的叙述进行排序,并通过图像和想法进行筛选,以重建萨德本近乎真实的形象。特别是昆丁直接从亨利·萨德本(萨德本的儿子)那里听到一些故事。因此昆丁所塑造萨德本的形象使故事完整化,也更加清晰了。
昆丁了解了更多的萨德本故事和这个家庭的一个秘密之后,昆丁得知萨德本拒绝承认他的儿子查尔斯·邦,因为他有黑人血统。甚至萨德本的儿子亨利为了防止查尔斯与妹妹朱迪思结婚而杀了查尔斯,因为朱迪思是邦的同父异母的妹妹。正如邦所问的那样:“So it’s the miscegenation, not the incest, which you can’t bear,”[3]也就是说“所以你不能忍受的是种族通婚,而不是乱伦”。这里显示了一个清晰的概念,南方的价值观不仅影响了亨利,还影响了故事叙述者昆丁。种族成为这部小说的核心主题之一。从昆丁所讲述萨的德本家族故事可以看出他对南方一种又爱又恨复杂的感情:他爱早期南方开拓者们所具备的英雄气质;他恨先辈们对黑人奴隶所犯下无法原谅的恶行。萨德本家族的故事在某些方面体现了美国内战时期的历史,更是其记忆的一部分。不难发现昆丁对他的国家和家乡都有着矛盾的情感,是因为受到南方过去丑陋现象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对于昆丁来说不简简单单只是一个故事。昆丁的无所不知的叙述最为复杂,实现了小说的真实工作。 四、施里夫
第四个叙事者施里夫是昆丁来自加拿大的校友。他的叙事感情基调最为轻松。而他就正如读者一样的身份,再重复着这个故事。作为一个加拿大人,他的历史知识大多来自书本,他不了解这些美国的种族主义,特别是南方。所以对于施里夫而言,萨德本家族的故事单纯只是一个故事,什里夫对这个故事没有任何责任。在施里夫看来,萨德本的形象被贬为民间传说的滑稽人物。那为什么福克纳要设定这样一个局外人当作叙述者之一呢?因为他既不是北方人,也不是南方人。他可以站在更广的立场上,毫无偏见地审视这个南方的故事。他代表着大多数没有南方背景和其历史背景的读者们。更重要的是昆丁和施里夫的议论证明了朱迪思和邦的婚姻是乱伦,这也是这部小说的核心主题之一。
五、结语
罗莎小姐、康普生先生、昆丁、施里夫这四位(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叙事者都站在各自的角度以主观意识去判断并且叙述萨德本家族的故事,永远无法具备客观性。这部美国哥特式小说是从不同的叙事者的角度来看的,每个人都被萨德本这个人、他的行为、他的家人所困扰。想要理解這个复杂故事的意义,读者需要结合每个叙述者的叙述。很难区分哪个叙述者是可靠的,而谁又在说谎。就像日常生活一样,人们不能光从别人的言语就可以准确地判断一个人的德性。这些叙述者通过他们对萨德本家族故事的观点和记忆,甚至加上他们对故事的猜测、推理为读者提供了一些美国内战的历史,尤其为旧南方的历史提供了证据,构造了完整并有机的故事。而这样的写作手法正是小说具有神秘、迷人、无穷魅力的缘由。这个故事是关于过去,更重要的是人们是如何记住过去的。福克纳正是通过这本小说揭示了美国旧时代黑人以及黑人混血儿所遭受的种族歧视。又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叙事方式来警示人们反省个人角度带来的谬论。由此希望人们心灵得到觉悟、改善、坚定美好和积极的信念。
参考文献:
[1]Faulkner, William, and Noel Polk. Requiem for a nun. Garland Pub., 1987, p.73.
[2]Faulkner, William. Absalom, Absalom!.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36, p.11.
[3]Faulkner, William. Absalom, Absalom!.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36, p.285.
作者简介:潘婷(1995—),女,苗族,贵州人,本科,主要研究方向:英语。
关键词:威廉·福克纳;多角度;叙事者
威廉·福克納的《押沙龙,押沙龙!》是美国二十世纪最受欢迎的小说之一;这是一部关于美国内战中期的伟大哥特式小说;更是一部揭露了美国奴隶真像的南方小说。同时,这也是一部关于记忆的小说,就像威廉·福克纳的一句名言所述:“The past is not dead.In fact, it’s not even past”,[1]也就是说“过去的永不会消逝,它甚至并没有过去。”作者福克纳采用了多角度的叙述方式,设定了四位叙事者来叙述约克纳帕塔县体系中萨德本家族的兴衰史。尽管故事被重复讲述,但是这样的写作手法容易让读者们感到杂乱无章、云里雾里,几乎无人可以看一遍就能理清这个故事的发展情节。因为不同的叙事者基于不同的主观意识在叙事时都带着自己的个人情感、站在自己的角度、以自己的价值观去判断和叙述。甚至其中四人有时会虚假陈述,有时可能会说谎,有的更是绝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由此读者们所产生的好奇心反映了故事的神秘感和小说叙述方法的魅力。
一、罗莎小姐——女性的声音
第一个叙事者罗莎·科德菲尔德是唯一的女性叙事者,同时她也是唯一亲身经历了萨德本家族故事的叙事者。换句话说,她是唯一拥有过去第一手资料的叙事者。她既是萨德本的未婚妻,又是萨德本已故妻子爱伦的妹妹。罗莎小姐一生都渴望被爱:亲情上,缺少父母的疼爱;爱情上,从未体验过丈夫带来的爱情。这一位男权社会下的南方女子没有任何社会地位或价值,却一心渴望扮演妻子和母亲的角色,充满了强烈的女性意识。然而她的叙述却成为小说的主要声音,罗莎小姐关于萨德本叙事被康普生先生、昆丁、施里夫的叙述所包围。
根据罗沙小姐的叙述,萨德本是恶魔的化身。从其他的叙述中得知,罗莎是被萨德本唾弃的女人,萨德本只有在她生出一个儿子的前提下才会迎娶她。罗莎对于他而言只是一个可以尝试获得纯正白人血统儿子的工具,一个恢复上层阶级身份的工具。他们之间没有爱情可言,得知真相的罗莎无比愤怒并拒绝了这个提议并离开萨德本,放弃了一次婚姻的机会,一次成为妻子的机会。她认为南方不得不失败,因为像萨德本这样的人控制了南方。因为她对萨德本的憎恨,读者很容易从她的叙述中感受到她的恨意。这样的个人情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罗沙小姐叙事的可信度。然而罗莎从她低层的社会地位中创造了一个有权力的女性声音。她在生活中遭受了巨大的创伤,并把她经历的所有不公平都指责在萨德本身上。同时,作为一个男性作家,福克纳把这个女性角色作为叙述者之一,从女性的角度来考虑这个故事,从她的角度来看待萨德本的厌女症。
二、康普生先生
第二个叙事者康普生先生是哈佛学生昆丁的父亲。关于萨德本的故事,康普森先生与罗莎小姐分享了同样的事件,但却以不同于罗莎的方式来感知这个人的动机,甚至针对罗莎的叙事。因为都是男性,透过他的视角揭示了萨德本是一个渴望实现美国梦的人。康普森的父亲是萨德本唯一的朋友,康普森先生是从他父亲那里了解萨德本的生平和经历。因此他很容易知道他把这个人物浪漫化为一个英雄般的样子,突出了与罗莎魔化的萨德本相反,加之康普生先生本身对就南方的眷恋与怀恋,他认为萨德本是一个有决心和肆意的野心的悲剧英雄。在康普森先生看来,萨德本的失败并不是因为他是一个恶魔,而是由于判断错误。由此一来阅读中的读者开始被两种不同对立的描述所迷惑,到底哪一个是最恰当的描述呢?康普生先生的叙事对整个故事的进展起到了起承转合的作用。他与罗沙小姐的叙事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也把读者们对于萨德本家族事件的好奇心推向高潮。
三、昆丁
第三个叙事者昆丁·康普森是最重要引导读者的叙事者,最可靠的叙述者。作为哈佛大学的学生,他被定义为一个聪明的角色。更重要的是他已经被定义为一个可靠而值得信赖的叙述者。这也是罗莎小姐选择他讲这个故事的原因:“because you are going away to attend college at Harvard... maybe someday you will remember this and write about it,”[2]也就是说“因为你要去哈佛读大学了,也许有一天你会记得这个故事并写下来”。基于前两个叙述者罗莎小姐和康普森先生,昆丁可以通过以上的叙述进行排序,并通过图像和想法进行筛选,以重建萨德本近乎真实的形象。特别是昆丁直接从亨利·萨德本(萨德本的儿子)那里听到一些故事。因此昆丁所塑造萨德本的形象使故事完整化,也更加清晰了。
昆丁了解了更多的萨德本故事和这个家庭的一个秘密之后,昆丁得知萨德本拒绝承认他的儿子查尔斯·邦,因为他有黑人血统。甚至萨德本的儿子亨利为了防止查尔斯与妹妹朱迪思结婚而杀了查尔斯,因为朱迪思是邦的同父异母的妹妹。正如邦所问的那样:“So it’s the miscegenation, not the incest, which you can’t bear,”[3]也就是说“所以你不能忍受的是种族通婚,而不是乱伦”。这里显示了一个清晰的概念,南方的价值观不仅影响了亨利,还影响了故事叙述者昆丁。种族成为这部小说的核心主题之一。从昆丁所讲述萨的德本家族故事可以看出他对南方一种又爱又恨复杂的感情:他爱早期南方开拓者们所具备的英雄气质;他恨先辈们对黑人奴隶所犯下无法原谅的恶行。萨德本家族的故事在某些方面体现了美国内战时期的历史,更是其记忆的一部分。不难发现昆丁对他的国家和家乡都有着矛盾的情感,是因为受到南方过去丑陋现象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对于昆丁来说不简简单单只是一个故事。昆丁的无所不知的叙述最为复杂,实现了小说的真实工作。 四、施里夫
第四个叙事者施里夫是昆丁来自加拿大的校友。他的叙事感情基调最为轻松。而他就正如读者一样的身份,再重复着这个故事。作为一个加拿大人,他的历史知识大多来自书本,他不了解这些美国的种族主义,特别是南方。所以对于施里夫而言,萨德本家族的故事单纯只是一个故事,什里夫对这个故事没有任何责任。在施里夫看来,萨德本的形象被贬为民间传说的滑稽人物。那为什么福克纳要设定这样一个局外人当作叙述者之一呢?因为他既不是北方人,也不是南方人。他可以站在更广的立场上,毫无偏见地审视这个南方的故事。他代表着大多数没有南方背景和其历史背景的读者们。更重要的是昆丁和施里夫的议论证明了朱迪思和邦的婚姻是乱伦,这也是这部小说的核心主题之一。
五、结语
罗莎小姐、康普生先生、昆丁、施里夫这四位(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叙事者都站在各自的角度以主观意识去判断并且叙述萨德本家族的故事,永远无法具备客观性。这部美国哥特式小说是从不同的叙事者的角度来看的,每个人都被萨德本这个人、他的行为、他的家人所困扰。想要理解這个复杂故事的意义,读者需要结合每个叙述者的叙述。很难区分哪个叙述者是可靠的,而谁又在说谎。就像日常生活一样,人们不能光从别人的言语就可以准确地判断一个人的德性。这些叙述者通过他们对萨德本家族故事的观点和记忆,甚至加上他们对故事的猜测、推理为读者提供了一些美国内战的历史,尤其为旧南方的历史提供了证据,构造了完整并有机的故事。而这样的写作手法正是小说具有神秘、迷人、无穷魅力的缘由。这个故事是关于过去,更重要的是人们是如何记住过去的。福克纳正是通过这本小说揭示了美国旧时代黑人以及黑人混血儿所遭受的种族歧视。又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叙事方式来警示人们反省个人角度带来的谬论。由此希望人们心灵得到觉悟、改善、坚定美好和积极的信念。
参考文献:
[1]Faulkner, William, and Noel Polk. Requiem for a nun. Garland Pub., 1987, p.73.
[2]Faulkner, William. Absalom, Absalom!.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36, p.11.
[3]Faulkner, William. Absalom, Absalom!.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36, p.285.
作者简介:潘婷(1995—),女,苗族,贵州人,本科,主要研究方向: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