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激发高校成果转化潜力,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已经成为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的重点课题之一,也是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目前高校知识产权工作存在知识产权意识单薄、专利量增质减、转化率低等问题。转型发展背景下,高校应统筹优化创新资源,多渠道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和培训,完善制度,健全机制,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建设。
关键词:高校转型;知识产权;专利
为引导普通本科学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湖南省启动了本科学校转型发展试点,湖南文理学院位列其中。
高校作为知识和技术创新的源头,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出或拥有状况,包括专利特别是发明专利的产出和持有,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激发高校成果转化潜力,已经成为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的课题之一。
然而,目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并不乐观。知识产权工作大多是高校科技工作中的弱项,其存在管理欠完善、无形资产流失严重、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现象。
转型发展背景下,高校应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统筹优化高校创新资源、增强知识产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力争形成知识产权贯穿教学科研全过程的新型管理体制。
第一,建立和完善高校知识产权制度体系,统筹知识产权资源,着力理清、破解制约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发展的机制障碍,打破高校知识产权工作发展的瓶颈,全面提升高校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第二,加强管理,培育知识产权专门人才,建立校级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组织专职管理人员、相关专业教师学习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参加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的“全国高校知识产权培训班”培训;鼓励管理人员考取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努力建设一支既懂知识产权法规又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骨干队伍。确立在学校层面上统一管理知识产权工作,并在科研院重点实验室与成果管理科设置专人负责具体工作,切实把它贯穿到整个科研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为知识产权工作提供组织上的保障。
第三,制定高校知识产权工作的长期规划和阶段目标,并根据规划目标,积极组织相关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法学专业教师,结合高校知识产权开展相关项目战略研究,从而为学校知识产权的发展规划提供有效的理论参考依据。
第四,多渠道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和培训。在学校主要活动场所设立宣传板,搭建网络宣传平台,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通过省、市知识产权局、专利事务所及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给全校教师做专场报告、专题座谈、案例分析,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对高校的专利工作进行指导和培训,使广大教职工了解知识产权和知识产权工作,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并使其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第五,设立知识产权专项基金,并根据知识产权发展情况灵活使用。如阶段初期主要用于学校知识产权工作业务的开展、知识产权的宣传、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知识产权法律专业老师及科研人员的短期培训工作等。专门设立专利申请和维持的专项资金,实行申报费用补贴的政策,鼓励专利申报。对于成功转化的专利成果,除当年的科技成果奖励外,学校额外一次性奖励发明人一定比例的转化资金,其余部分用于发明人进一步的项目研发经费。
第六,发挥智力优势,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建设。根据高校的学科特点,对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有市场前景并有望形成产业规模的专利项目,积极鼓励广大教师一方面申请省科技厅、教育厅、知识产权局等政府部门的产业化项目;另一方面积极同企业联系,争取在企业使其专利项目能够尽快转化,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产权的真正价值。同时加大对高校授权专利成果的中介和推广力度,积极向企业进行授权专利实施许可、专利权转让,促进专利成果转化。
综合以上举措,通过高校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和一系列规范化知识产权的政策,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数量和质量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在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背景下,能更好地去面对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刘海波.2016年我国知识产权的五点展望 [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6(1).
[2]丁荣余.推动知识产权与经济深度融合 [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6(1).
关键词:高校转型;知识产权;专利
为引导普通本科学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湖南省启动了本科学校转型发展试点,湖南文理学院位列其中。
高校作为知识和技术创新的源头,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出或拥有状况,包括专利特别是发明专利的产出和持有,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激发高校成果转化潜力,已经成为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的课题之一。
然而,目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并不乐观。知识产权工作大多是高校科技工作中的弱项,其存在管理欠完善、无形资产流失严重、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现象。
转型发展背景下,高校应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统筹优化高校创新资源、增强知识产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力争形成知识产权贯穿教学科研全过程的新型管理体制。
第一,建立和完善高校知识产权制度体系,统筹知识产权资源,着力理清、破解制约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发展的机制障碍,打破高校知识产权工作发展的瓶颈,全面提升高校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第二,加强管理,培育知识产权专门人才,建立校级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组织专职管理人员、相关专业教师学习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参加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的“全国高校知识产权培训班”培训;鼓励管理人员考取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努力建设一支既懂知识产权法规又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骨干队伍。确立在学校层面上统一管理知识产权工作,并在科研院重点实验室与成果管理科设置专人负责具体工作,切实把它贯穿到整个科研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为知识产权工作提供组织上的保障。
第三,制定高校知识产权工作的长期规划和阶段目标,并根据规划目标,积极组织相关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法学专业教师,结合高校知识产权开展相关项目战略研究,从而为学校知识产权的发展规划提供有效的理论参考依据。
第四,多渠道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和培训。在学校主要活动场所设立宣传板,搭建网络宣传平台,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通过省、市知识产权局、专利事务所及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给全校教师做专场报告、专题座谈、案例分析,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对高校的专利工作进行指导和培训,使广大教职工了解知识产权和知识产权工作,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并使其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第五,设立知识产权专项基金,并根据知识产权发展情况灵活使用。如阶段初期主要用于学校知识产权工作业务的开展、知识产权的宣传、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知识产权法律专业老师及科研人员的短期培训工作等。专门设立专利申请和维持的专项资金,实行申报费用补贴的政策,鼓励专利申报。对于成功转化的专利成果,除当年的科技成果奖励外,学校额外一次性奖励发明人一定比例的转化资金,其余部分用于发明人进一步的项目研发经费。
第六,发挥智力优势,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建设。根据高校的学科特点,对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有市场前景并有望形成产业规模的专利项目,积极鼓励广大教师一方面申请省科技厅、教育厅、知识产权局等政府部门的产业化项目;另一方面积极同企业联系,争取在企业使其专利项目能够尽快转化,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产权的真正价值。同时加大对高校授权专利成果的中介和推广力度,积极向企业进行授权专利实施许可、专利权转让,促进专利成果转化。
综合以上举措,通过高校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和一系列规范化知识产权的政策,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数量和质量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在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背景下,能更好地去面对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刘海波.2016年我国知识产权的五点展望 [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6(1).
[2]丁荣余.推动知识产权与经济深度融合 [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