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跬步,终至千里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00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不仅是教学生习得基本的“语文”知识——字、词、句、语法、修辞、逻辑等,掌握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更是为了让学生传承和发扬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记得我第一次上公开课,便是上了《游山西村》这一首诗,我将教学重点放在了逐字逐句解释诗意之上,将古诗拆得分崩离析,完全失去了其原有的韵味。可是,古诗又应当怎样教学呢,我感到了彷徨。
  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直到有一次,在聆听了深圳市教研员赵志祥老师关于古诗词吟诵的讲座之后,我才知道,之前教学生“按节奏,读重音”来朗诵古诗的方法是大错特错的。
  那么,自古以来,我们汉语的诗词文赋,是怎样诵读的呢?
  是吟诵。自古读书皆吟诵。吟诵,是汉文化的意义承载方式和传承方式,是“汉诗文的传统读法”,或者叫“中国读书法”。它是一种“半念半唱”的汉语言特有的朗读方式,可以按照统一的调吟,也可以按自己的调吟,但都必须遵循平仄规律。古人诗兴大发或表达某种情感时,往往即兴吟诵诗句。
  在赵志祥老师的讲座上,我听到了以前未曾听过的读书声,领略了古代诗歌蕴含的淋漓尽致的情感。这场讲座,使我醍醐灌顶,如梦方醒,原来古诗竟是这样读的,准确地说,应该是这样吟诵的。比如,按平常的方法,《游山西村》这首诗是按这样的节奏来读: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然而,按照平仄规律,应该是这样的:
  |  | — —  |  | —
  莫 笑 农 家 腊 酒 浑,
  — — |  |  |  — —
  丰 年 留 客 足 鸡 豚。
  — — |  | —  —  |
  山 重 水 复 疑 无 路,
  |  | — —  |  |  —
  柳 暗 花 明 又 一 村。
  中华古诗词是古人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振兴诗词,唯有吟诵。
  二、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1.浅尝辄止。听完赵志祥老师的讲座,我便跃跃欲试,想让学生用吟诵的方法来诵读古诗。可是,我也只是刚接触吟诵,初通皮毛,而当时带的班级又是二年级,学生年龄还比较小,二年级的学生能通晓平仄吗?我想起了陆九渊写的一首诗《读书》:“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对,语文教学本就是细水长流的事情,不能急于一时,我学到多少,就教学生多少,边学边教。
  我决定从熏陶开始,让学生多听名家吟诵古诗的录音。二年级学生学了《望庐山瀑布》《回乡偶书》等经典古诗,我便在网络上查找徐健顺、陶枢润等名家的作品。在找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的吟诵作品少之又少,不禁悲从中来,除了极力倡导吟诵的有志之士,很多人几乎已经摒弃了汉诗文的传统读法,中国读书法正在逐渐走向式微。
  一开始我给学生播放《望庐山瀑布》等作品,学生觉得很新奇,很有趣,边听边笑。我让他们听了几遍之后试着跟录音吟诵,他们饶有兴致地有样学样,课堂气氛也很活跃,我相信在潜移默化中他们会感受到古诗词的音律美。
  2.含英咀华。就这样坚持了两年,翌年,笔者带着这个班升上了四年级,我想,是时候跟学生普及一下吟诵的基础知识了。吟诵,是吟咏和诵读的合称。“吟”是有音阶,像唱歌一样诵读,语言为主,音乐为辅。“诵”没有音阶,但要有节奏有抑扬顿挫地读,突出语气。我在教学中主要偏重“诵读”,“吟咏”停留在欣赏的层面,以《题西林壁》为例,我浅显地告诉学生,一二声的字为平声,三四声的字为仄声,平声长仄声短,但不是偶数的平声字与仄声字一样不拖长音。还有一些汉字,虽然普通话读起来是一二声字,但在古代却是入声字,要读仄声,如“识”字。
  — — |  |  — —  |
  横 看 成 岭 侧 成 峰,
  |  | — —  |  | —
  遠 近 高 低 各 不 同。
  |  | — — —  |  |
  不 识 庐 山 真 面 目,
  — —  |  |  | — —
  只 缘 身 在 此 山 中。
  我打着手势诵读了一遍给学生听,让学生自由练习,再请学生试着诵读出来。刚开始,学生总是绕不出西方朗诵法的圈子,在我反复地示范之后,学生基本懂得了怎么诵读这首诗的平仄。我又拿出前两年学过的古诗,让他们反复地练读每首诗的平仄,直到他们不用看着平仄也能流利地诵读出那首诗。那段时间,听着学生整齐划一的诵读声,我感觉自己穿越回了古代。
  光跟学生讲古诗的平仄还不行,古诗词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我还想给他们更多。还是那首古诗《游山西村》,我的教学设计却与当年有了大不同。我把教学设计分为四个板块:
  (1)解诗题,知诗人。
  (2)学习押韵和对偶。
  我问学生,古诗读起来为什么那么朗朗上口?学生观察后告诉我,这首诗一二四句的末字“浑、豚、村”有一个相同点,就是韵母相同,都带有“un”。对,我说这三个字就是本首诗的韵脚,押同一个韵,这是诗人追求语言的和谐美。而通过平仄来诵读古诗,是为了追求变化,让古诗读起来抑扬顿挫,使之产生音乐的美感。
  在备课过程中,我还了解到,这首七言律诗后四句的最后一个字“门”也是韵脚,但韵母不是“un”,那是格律诗规定,律诗偶句的句尾一定要押韵,韵脚全部都是平声韵。但我没有把这个知识点告诉学生,对他们来说,过多的知识反而让他们不能更好地吸收,学习应当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古诗除了讲究平仄、押韵,还讲究对偶。对偶其实就是古诗每一联中的上下句有词性相同的字或词。学生此前其实已经接触过很多对偶句,如一年级下册的《识字三》,这是一篇对对子“云对雾,雪对霜。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再如一年级下册的《识字七》“是对非,长对短,虚心对骄傲,热情对冷淡……”;到四年级上册学习的回文联“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看了例子,学生很快就找到了《游山西村》这首诗的对偶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通过简单的教法,学生在不觉中又掌握了一项知识。
  (3)诵读和吟咏《游山西村》。
  在诵读和吟咏环节,我还是和往常一样,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反复地诵读,品味。
  (4)解诗意,悟诗情。
  既然逐字逐句解释诗意行不通,群策群力下,我用了两个方法让学生从整体把握全诗。一是画画。画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学生根据课文注释,并按照自己的理解画连环画,表达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二是演情景剧。四人学习小组讨论整首诗的意思,并写出剧本,分角色表演。学生演得惟妙惟肖,生动再现了农家人的热情好客,以及陆游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的彷徨和无助,效果出奇得好。
  这之后,我又有幸再次聆听了赵志祥老师的讲座,那一次,赵老师教了我们一众教师最基本的吟咏调,让我懂得了在吟咏古诗的时候,以不变应万变。
  古诗教学上的尝试,对我来说,这才只是一个开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会怀着一颗好学的心,不断地探索古诗教学,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在古诗词这一片田地中耕耘出属于自己的硕果。也许,这就是育人的快乐吧。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凤凰学校)
  (责任编辑 张妤)
其他文献
2017年6月,我随北师大南奥实验学校一行赴日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交流学习,一同前往的还有北师大珠海分校前校长吴忠魁教授,北师大珠海分校日本研究所胡学亮教授。  都说芬兰教育是先进教育改革的风向标,作为发达国家的日本,教育自然也有可取可学之处。此次交流学习,参观了著名学府早稻田大学及其附属学校、新潟第一高中、新潟大学附属长岗学校。纵观所到学校,其基本教育体系特点鲜明,目标明确,且贯穿执行。重视国民教
期刊
2018年山西省将全面进入新高考。如果说从“双基”到三维目标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标志,那么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则是当前课程改革全面深化的一个标志。无论是核心素养还是新高考,都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屯留一中高一、二年级进行了联合教研。通过教研,我们高兴地看到广大教师的观念发生了转变,导学案设计质量进一步优化,课堂实施操作技术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主动性得到进一步调动。所有的这些,都为我们的
期刊
今天的校长确实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压力之中。一方面固然是繁杂校务与形形色色的会议、验收、评估、接待等原因所致,另一方面恐怕还是因为自己放不下手的缘故。正是这各种不同的原因导致了校长们整天像个不停旋转的陀螺忙得焦头烂额。  做校长的都知道,我们的工作特征之一就是杂乱,几乎要为学校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务负责。这样的生态势必导致我们日常情况下靠“直觉”办事,难以从教育的立场和专业的视角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个人
期刊
创造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基于自身年龄特点,活泼好学、善于奇思妙想,数学学科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思维含量高,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引发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乐于创造、善于创造、敢于创造,培养具有创造力的新时期好少年。  一、借助想象,激发创造的兴趣  想象力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创造力量,想象力是能动的知识,是创造力和智慧的
期刊
近日,有媒体报道,某小学一个五年级学生未如妈妈所愿,利用在线学习软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而是用软件玩得不亦乐乎,连学习都耽误了。更让人忧心的是,在线教育平台开办几乎是零门槛,无须资质审核和登记备案,个人只要支付一年8000多元的租赁费即可。后果是平台不少“乱七八糟”的内容,且问题层出不穷。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使得以慕课、翻转课堂和各种在线教育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教育”成为新
期刊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其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占据较大的比重。部编版小学语文1~6年级教材中选编了70余首古诗词,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审美能力,同时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古诗词教学。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探究古诗词教学“四步曲”在小学古诗词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一、知背景  在以往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受到落后教育观念的影响,在课堂
期刊
田安平是临汾市尧都区县底联校县底小学的一位普通教师。她从1979年开始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至今已有38个年头。她一直奋战在教学一线,始终坚持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乐于奉献,爱生如子,勇于创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教育是培养人的艺术,也是我的执着追求。我一直在努力,要让每一位学生在我的课堂上都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孩子们的一生奠定扎实的基础…
期刊
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教学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因为他们的成长经历、经验基础和认知能力的不同,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能搞“一刀切”,不能对所有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而是要因人而异。从这个理念来看,课堂教学应该充分考量学生的内在差异,展开差异性教学,这是提升和铸造高效数学课堂的坚实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实施分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更切合教学实际,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正视差异,制订教学目
期刊
静静等待花的开放,带着一种悠然的心态,带着一种欣赏的眼光,满满地期待。  我班一个女学生,在班里默默无闻,学习成绩也在班里的后面,与班里的其他学生也不多交流,每天总是趴在桌上写作业,光写不思考,所以学习一直没有变化。其实,这种学生是很容易被教师忽略的,因为她也从不违反纪律。现在之所以说起她,是因为在2017年的教师节,她在微信群里向我问好,我就和她聊起她的近况。她告诉我说,她去学化妆了。这一句话,
期刊
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但受新课程改革影响,在当前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更多注重人文熏陶,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这是本末倒置的。而统编教材却注意到这一点,在其编排过程中,以单元要素为体系,巧妙地将语文阅读能力与技巧贯穿其中,而信息提取与概括则是极为重要的一环。通过信息概括,既能帮助学生简明扼要地把握阅读材料中的内容大概与主题思想,又能有效提升阅读核心素养。本文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