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容宛在悼冠西

来源 :江南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K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的11月23日,原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于冠西同志病逝三周年,特撰文悼念,以寄托哀思。
  于冠西,江苏省宜兴市人,1938年初中毕业后即投身革命,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一直在山东解放区山东日报等单位,从事新闻文化工作,颇多建树,1951年4月来浙江,任浙江日报总编达15年之久,文革时期备受迫害,粉碎“四人帮”后复出工作,曾任省政工组副组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全国文联委员、省六、七两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省记协主席、名誉主席等,1992年离休,离休后仍挂许多社会名誉职务。
  我与冠西同志素昧平生,在报纸上结识,冠西同志广结善缘,朋友遍天下,不但有党政领导、专家学者、书艺大家,而且还有工人、农民、和普通的平头百姓,我就是其中一个平头百姓。
  我和冠西同志初识于上世纪80年代初,他有一首《登孤山》古诗刊在浙江日报上,读后有几处弗解,冒昧写信求教,没有料到他很快给了我回信,并详细作了解答。自此以后,我们俩鱼雁不断,有诗词酬唱,书法交流,作品互寄,结为金兰之好。
  1985年以省长李丰平为团长,于冠西为副团长访日代表团,在日本进行为期十天的访问。一天,他到日本书法家术村家作客,见中堂有一幅中文书法, “养心一涧水,习静四围山”书法清丽,十分称素。回国后临写一幅赠我。并戏之曰此是出口转内销。
  1990年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杭州召开,他参加了这个会议,即兴赋诗一首,诗云:春光初透雀舌嫩,一盏浅注绿浮沉。清醇淡远沁至味,香雾轻起似有无。并写成条幅赠我,使我篷壁生辉,他说自己不是书法家,从未以书法赠人,此系首次,他的书法未闻宗那一家,却潇洒倜傥,隽永别致,自成一体,给人以美的享受。
  论年龄我长他一岁, (他1922年出生)论学问我对他执子弟礼,他不但是诗人,还是一个多产的作家。1999年他继《记者日记》之后又出版了《冠西散文》,这是他著述中的最少一部份,我读后深受他的思想、人品、文笔所感动,作《勤奋老记者》一文刊浙江日报“三味书屋”副刊,我也以拙著《无名集》回赠,颇受他的偏爱。
  冠西同志不仅平易近人,而且乐于助人,我对他有所求,总是有求必应,1998年我出版台湾“国大代表” 《毛光熙百信集》请他题写书名,他寄来光彩照人的墨宝,给《百信集》增光添彩。
  80年代初,我的冤假错案平反,因温州市财税局找不到我的原始档案,长期被搁置,我走投无路,试图给省委书记铁瑛写信,请于冠西同志转交,当时冠西同志正与铁瑛同志开常委会,把我的申诉书当面交给铁瑛书记,铁书记当即批示温州市财税局办理,温州市财税局接到省委书记的批示,不敢怠慢,立即启动复查,我的平反果然有多种因素,但铁书记的批示是关键的一笔,于冠西同志也功不可没。
  《玉环县地名诘》的书名;“玉环台湾同胞接待站”的牌名,玉环县楚门“海外海”宾馆馆名,都出自书法名家沙孟海的手笔,当时沙老年事已高,体弱多病,经常住院,一时难求,都是我们托于冠西同志请沙老写来的,沙老的书法首先在玉环亮相,不仅提高了各个单位的知名度,也为社会增光添彩。沙老不收酬金,各单位以玉环的土特产,楚门文旦和解放塘的无核桔相谢,自然少不了有冠西同志的一份。冠西同志对玉环的文旦和无核桔赞不绝口。我见他喜爱,每年秋后都捎些文旦和无核桔给他,他逢人都说自己在玉环有一个柚友,亲昵无间。
  1991年他以人大省常委会委员的名义来玉环考察,他到玉环第一个要找的便是我。家乡会远客,情意分外浓,我陪他游览海上森林公园大鹿岛,他作诗赞大鹿岛,诗云:奇人奇雕奇岩,绿树花果满山。海天仙岛何来?便问钢锹铁罐。后被刊在台州和玉环两报上。
  2001年1月冠西同志和夫人秦枫同志双双都住进了医院,冠西同志被查出是肺癌,夫人是肾病,真是祸不单行。他恐我惦念,反来信劝慰我说,“我们二人患的都是绝症,但精神状态很好,两人都已年逾八旬,没什么遗憾的,何况也并非没有延缓病情发展的药物,请勿念。”同年11月,我专程去杭州看他,他说自己最近拍片复查,病灶大小如故,病情基本稳定,还说自己每日照常读书、看报、写文章,到西湖边散步,约友人垂钓,我感到放心,临别时我俩还合摄了一影,谁知成了最后一照。
  杭州回来,我十分注意报纸和电视屏幕有无他的信息。不久,他为我寄来登在浙江日报报上的《旧文重抄昆曲》一文的剪报,并坦言说“无非使你知道,我除了病以外,还在想着别的事”真是心胸坦荡,病榻不寂寞。
  每年春节我们总是互通电话、互致贺卡,以示祝贺。2002年春节,不见他的电话,也不见贺卡,我感到纳闷。除夕夜我挂电话于宅,回答是冠西同志住院未回,我感到情况不妙,立即问清了医院病房电话,挂了过去,他说除夕不回去是因为患的是重伤风,怕传染家人,所以不回去,我半信半疑。后来获知他的病情严重,医生不许他回家度岁,在他病故之后,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在抽屉中发现有一张特为我设计的贺卡,形式独具,内容别致,写好未及寄出,后来他女儿将这张贺卡寄来,睹物思人,暗然神伤。
  据家人告知,他的癌病已扩散,靠昂贵的进口药物维持生命,这些昂贵的进口药要自付不能报销,省委宣传部拨出10万元,浙江日报拨出5万元供他治病,这些情况他全然不知。
  11月22日上午7时,他走完了81年的人生历程,驾鹤西去。23日我接到省委宣传部特快专递,内装于冠西同志病故的讣告,如晴天霹雳、五雷轰顶、顿时泪如雨下,泣不成声。我远在玉环时间已不允许我亲去杭州灵堂执绋,除发唁电外,并电委托杭州亲戚,买了一个花兰,内盛楚门文旦,飘带上写着玉环柚友朱仁巴敬挽致祭于冠西同志的灵堂,以表深痛悼念之情。
  光阴如白驹过隙,一旋踵,冠西同志病逝已三周年,我痛失良师益友的哀情是无法消解的,20余年的神交,情比山高,谊似海深,20余年的翰墨情缘,一齐拥上心头,挥之不去,际此三周年忌日,一吐胸中积愫,祭他在天之灵,他的音容笑貌,永远长留在我们心中。冠西同志,故人无恙,你安息吧!
  文章起八代 播向四方,
  德邰赢人心 流芳千古。
其他文献
泉子品读:  没有比《孤鸟》更适合做一首献诗的题目了。  献诗就像情诗一样,几乎是排他性。鸟作为自由的精灵,而孤独的,甚至是唯一的那对翅膀,确保了激情的浓度不被稀释。  万物起于相互之间的吸引,诗更不例外。  “我醒来。我轻唤你:孤鸟。”这是一个诗人对另一个诗人的呼唤,同样是一个诗人对另个诗人的召唤。  “为何要轻唤你孤鸟,在语言的泡沫里?”这里是孤鸟那最初的居所吗?在语言的泡沫中,还是“一个词的
期刊
给你一座临水小镇。一座小镇上的房子  給你黑色屋瓦,朱红色的轩窗。  给你一座孤岛。无边环绕的海水。给你日日夜夜  涛声的轰鸣  给你夜雨。风雪。一盏既昏至黑  西窗内的灯火。  给你孤独的渔火。熄灭的灯塔和守塔人  衰老的背影  给你一个想像中的归人。一叶  不系之舟  给你一座乌有之镇。不存在的岛屿
期刊
泉子品读:  这是一个众神消隐的时代,“连通天地的道路/已被雨水反复清洗,/神并未降临。”  这时诗人出场了—一只夜鸟,这通灵者。  “它发现了什么?”叫声(欢快),“在虚空中戛然而止”。“或许俯视是痛苦的―/城市:一块不断升级的电路板。”  这是一个不断被物化,被科技与我们的欲望所绑架的时代。而“人類在那里隐身,离开自己。”或许,诗人更大的痛苦在于,见与知并不必然带来理应随之而来的行。甚至仿佛作
期刊
在内官营镇  1  天空,石板色。蚂蚁,庸碌的黑色。  禅镇压了一个下午,即使  舞台也寂静得可怕。在内官营  任何事物都沦为它自己声音的囚徒。  我来到此地像是抵达别处,因为一个  男人对风景强烈的依赖,牛肉面馆、  理发店、果蔬市场和各类雪花膏  这些复现的童年的陈词滥调却像是  断壁残垣。当潮湿的空气蹭过皮肤  往事的幽灵固执地留在上面。  (但愿易碎的白云只是虚惊一场)  一只杜鹃在悬空的
期刊
对 视  黎明,与鹿角一同醒来  你半干的眼角笼着晨雾  眺望四周  黑发丝,绿与金色的阳光  穿透树叶,每一缕都颤抖不已  踏过所有未曾消亡的蕨类  露水和泥土拥抱鞋跟  枝上的歌声,百灵鸟  巨蚺在河邊回暖  这些不在乎季节的生物  此时也如树一般安宁  跨过沼泽,红树林  你不曾问过我们要走多远  路中的红玫瑰,黑色刺  那是你无法砍伐的荆棘  到达林海那一岸,尽头  有一座白房子,挂满常春
期刊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搬运工作。翻译是摆渡(?bersetzen),是跨越深淵的奇异旅行。翻译是否存在一个中心?翻译是否拥有恒定的尺度?两门语言之间的翻译是否从来都是对等的?如何才能跨越语言的深渊?没有对这些问题的念兹在兹,并极力做出应答,一个人就很难成为具有创造性的译者。恩斯特·R.库尔提乌斯在《欧洲文学与拉丁中世纪》中谈论过“拉丁中世纪”建立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一个概念:“转移”(transl
期刊
走出课堂、走进社会,提高素质、完善自我,这是小作家联谊会(沙龙)的活动宗旨。  从今年7月份成立至今,我们已经举行了四次采风活动,暑期两次到楠溪江,一次去文明社区;国庆节到平阳山门进行了“红色之旅”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同学们开展了采风及写作交流会,由我市知名作家、指导师现场指导点拨。在采风的活动中,同学们不仅仅是写作上得以交流,在情感方面也得到了交流,每位同学都深感一下子走进了广阔而丰富的世界,因
期刊
在我从前写的一篇散文《拒绝死亡》里,讲了自己年轻时候的一次历险,那是在遥远的一九八七年的冬天,地点为浙江东部温岭的海面。三位年轻的诗人出于浪漫和心血来潮,更主要的是航海知识的匮乏,租用一条舢板从当地的岙山向石塘方向划去。就在我们天水一色,由衷赞叹大海美景的同时,一条大我们三四十倍的渔轮突然驶出港湾朝小船直驶而来。当时我们全都吓坏了,脑子里的一个清晰念头就是末日来临,寒冷的气候,茫茫的大海,越来越近
期刊
今年的国庆节,是我们小作家联谊会会员们最快乐的时光,今天我们要去平阳山门镇举行一次“红色之旅”活动。  下午,当我们上完了革命传统教育课后,太阳的余辉已从西边的山坳射了出来。听南楠老师说,晚上要举行篝火晚餐,来培养我们的自立能力,会员们兴奋的心情不能不“溢于言表”,以至于在草地上一碰见面熟的会员就迫不及待地问人家:“怎么样,开始了吗?”夜幕降临了,会员们顿时活跃起来,大家不怕辛苦,急切地寻找适宜晚
期刊
温州市小作家联谊会的同学们于7月26日至7月27日在永嘉风光秀丽的楠溪江边古镇岩头,举行了第一次采风活动。当天上午大家稍作安顿之后,下午14时,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采风。他们到了历史悠久的芙蓉村〈先集中再分散〉,在那里,看到了古色古香,精雕细琢的文物,凝聚了古代的智慧和血汗;许多同学陶醉在闪烁着传统文明光彩的古建筑群之中,那些亭、台、楼、榭、廊、坊到处可见我国耕读文化的踪影。那曲折而漫长的丽水街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