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与日本都是人多地少的国家,在农业客观条件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分析日本农业现代化的经验教训,探索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出路:采取农业适度保护政策;完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加强农业教育、农业科研与推广。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日本;经验教训;中国;出路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解决好农业问题是维系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平稳发展以及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所谓农业现代化是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方法等作用于农业,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经验表明:农业资源禀赋的不同将会直接影响该国农业现代化之路的选择。我国与日本都是人多地少的国家,在农业客观条件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日本农业现代化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建设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一、日本现代化农业的成功经验
(1)农业保护政策的不断完善。1961年,日本政府颁布实施了《农业基本法》,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尽可能的缩小农民与工人之间的收入差距。《农业基本法》实施后,日本农业长期以来的细碎化耕作模式被打破,日本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同时,为了保障《农业基本法》的全面实施,日本政府还相继颁布了多项法律法规来完善该项农业保护政策。此外,日本政府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实施,推动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的同时,对农业生产也进行了多项补贴,包括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现代化设备、农贷利息和农产品价格等方面的补贴制度。其中农产品价格补贴制度主要包括稳定价格制度、最低价格保证制度和差价补贴制度。所有这些法律政策的制定和不断完善为日本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2)农协组织体系的全面构建。日本“农业协同组合”简称为“农协”。农协分为三个级别:全国性农协组织、都道府县级农协组织、基层农协组织。针对农业生产规模小和分散经营的特殊情况,日本农协承担起了对农户大部分生产资料的供应。基层农协组织汇总农户生产资料的需求类型和需求数量并层层上报,全国性农协组织通过专门的农业技术中心对各供应商的货样进行检验并挑选出合格的供应商向其以统一的低价进行批发,然后再把订货交给基层农协组织,由基层农协组织将生产资料分配到农户。最终农户从农协得到高品质、低价格的生产资料。农协还设有技术指导员,在生产方面指导农民如何使用新品种和新技术。为了保证农民的自身利益并降低其市场风险,基层农协组织还建立了集贸所来负责农畜产品的销售。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农民,农协还参加一些金融保险业务。其中包括贷款业务,农协贷款总额的90%及以上是对农业及农户的贷款额度,且一般情况下不要求提供担保,贷款利息也比银行底0.1个百分点左右。另外,对于社员无力单独购买的大型设施,协会一般也会统一购置并提供给社员使用(只需要交纳一定金额的使用费)。日本农协对农户竭尽全力的层层服务,有效解决了单家独户无法解决或不能较好解决的农业生产问题,克服了小生产的局限性,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3)教育、科研与推广的合理规划。二战以后,日本教育规划在经济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1957年,岸信介内阁制定的《新长期经济计划》指出:“为促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发展本国技术,在整顿研究开发体制的同时,要加强中级和初级学校的科学技术教育”。上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日本政府还相继参与了《扩大和振兴科学技术教育计划》、《高等教育扩充整规计划》的制定。日本政府合理规划教育,使农业教育在规模、层次以及结构上进行了适当调整,向现代化方向发展。日本还通过教育立法的形式来保证本国教育经费的充足性。例如,义务教育国库负担法、国立学校特别会计令、日本私学振兴财团法、私学振兴援助法等法令有效地保障了日本教育经费的充裕。1976年与1950年相比,日本教育支出增长了56倍多。日本国立大学在20世纪70年代以年均7.4%左右的增长额度接受政府的直接资助。1980年,日本拨付给大学的科研经费高达8100亿日元。1989年,大学农业科研经费预算为629亿日元,相当于农业总产值的0.57%。充裕的教育科研经费极大的促进了日本高素质和实用型农业科技人才、经营人才的培养。此外,日本农林水产技术委员会专门负责农业科研工作,指导国立科研机构以及地方和民间企业科技工作。日本农业技术推广则是以试验研究者、专门技术员、改良普及员、农民的路线展开的。教育、科研与推广的合理结合成为推动日本农业现代化的一剂催化剂。
二、日本农业现代化之路的教训
伴随着政府对农业的过度保护,日本出现了兼业化现象。兼业现象阻碍了土地的流动、兼并,不利于日本农业的规模化经营。这也正是日本农业规模化经营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由于日本兼业农户不愿意放弃土地,故农业主要由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承担,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在日本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40岁到50岁的农业劳动力则很少,多数年轻人更是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农业粗放经营现象严重。日本兼业农户众多,构成了农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兼业农户的农业经营规模较小,自身各方面的局限性较多,很难正确预测、判断农产品的市场形势,也很难采用现代化技术设施,成为日本农业规模化经营之路的阻力。
三、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出路
(1)我国要采取农业适度保护政策。目前我国农村出现了人口“空心化”现象,即农村人口减少(以不同方式、途径大量流入城镇),尤其是农村青壮年人口比例减少,农村剩下的多为妇女、儿童和老人。我国的这种现象与日本非常相似。农村人口“空心化”给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然而与日本不同的是,我国农村人口“空心化”现象并不是过度农业保护政策所引起的。目前,我国农业保护力度相对于日本、欧美国家还较低,加强农业保护力度还是非常必要的。当然,我国加强农业保护力度的同时,也应从日本农业现代之路中吸取经验教训,制定出一套中国特色的农业保护政策。因为我国农民对土地的情感根深蒂固,作为其安身立命的根本,过度的农业保护政策只会让农民对土地更加难以割舍,不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开展。规模化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出路。因此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的制定应立足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一刀切的农业补贴制度虽然可以带动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但不利于农业生产率的提高。(2)完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日本农协在克服农业小生产并最终取得农业现代化发展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农协的全面构建,使日本农民的利益得到了充分保障。我国与日本相比,农户经营规模小而分散,但至今仍然没有像日本那样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针对我国农户经营规模小等特点,要想短期内实现农业的规模化效应,难度非常大。因此,我国现阶段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应该在于完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目前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农民内生力量不足,非农成员比重大;经营管理不规范,假合作社、空壳社现象普遍;资金、人才匮乏,农民合作组织难以向高层次发展。故完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的重点在于政府应加大对其投资、监管力度。组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完善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3)加强农业教育、农业科研与推广。农业具有高素质人才是农业规模化经营实现的重要条件。日本通过制定合理的教育规划培养了大批农业人才,为本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我国应借鉴日本经验,加大农业教育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教育机制。在当前农村人口“空心化”背景下,应将重点放在农村老年人力资本和女性人力资本的开发以及对农业后继者的培养上面来。同时,针对农业科技投入不足的现实情况,重新构建农业科研体系,提高我国农业科研水平。由日本农业推广体系,探索出我国行之有效的农业推广政策。只有农业教育、科研、推广完美结合,才能快速实现农业现代化。
参 考 文 献
[1]杜群.浅谈日本农业现代化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4):81~82
[2]宗义湘,魏园园,沈金虎等.日本农业现代化历程及对中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启示[J].农业经济.2011(4):13~15
[3]邢金凤,王振鹏.日本农业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政府主导作用[J].中国农业教育双月刊.2006(5)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日本;经验教训;中国;出路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解决好农业问题是维系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平稳发展以及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所谓农业现代化是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方法等作用于农业,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经验表明:农业资源禀赋的不同将会直接影响该国农业现代化之路的选择。我国与日本都是人多地少的国家,在农业客观条件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日本农业现代化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建设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一、日本现代化农业的成功经验
(1)农业保护政策的不断完善。1961年,日本政府颁布实施了《农业基本法》,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尽可能的缩小农民与工人之间的收入差距。《农业基本法》实施后,日本农业长期以来的细碎化耕作模式被打破,日本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同时,为了保障《农业基本法》的全面实施,日本政府还相继颁布了多项法律法规来完善该项农业保护政策。此外,日本政府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实施,推动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的同时,对农业生产也进行了多项补贴,包括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现代化设备、农贷利息和农产品价格等方面的补贴制度。其中农产品价格补贴制度主要包括稳定价格制度、最低价格保证制度和差价补贴制度。所有这些法律政策的制定和不断完善为日本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2)农协组织体系的全面构建。日本“农业协同组合”简称为“农协”。农协分为三个级别:全国性农协组织、都道府县级农协组织、基层农协组织。针对农业生产规模小和分散经营的特殊情况,日本农协承担起了对农户大部分生产资料的供应。基层农协组织汇总农户生产资料的需求类型和需求数量并层层上报,全国性农协组织通过专门的农业技术中心对各供应商的货样进行检验并挑选出合格的供应商向其以统一的低价进行批发,然后再把订货交给基层农协组织,由基层农协组织将生产资料分配到农户。最终农户从农协得到高品质、低价格的生产资料。农协还设有技术指导员,在生产方面指导农民如何使用新品种和新技术。为了保证农民的自身利益并降低其市场风险,基层农协组织还建立了集贸所来负责农畜产品的销售。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农民,农协还参加一些金融保险业务。其中包括贷款业务,农协贷款总额的90%及以上是对农业及农户的贷款额度,且一般情况下不要求提供担保,贷款利息也比银行底0.1个百分点左右。另外,对于社员无力单独购买的大型设施,协会一般也会统一购置并提供给社员使用(只需要交纳一定金额的使用费)。日本农协对农户竭尽全力的层层服务,有效解决了单家独户无法解决或不能较好解决的农业生产问题,克服了小生产的局限性,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3)教育、科研与推广的合理规划。二战以后,日本教育规划在经济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1957年,岸信介内阁制定的《新长期经济计划》指出:“为促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发展本国技术,在整顿研究开发体制的同时,要加强中级和初级学校的科学技术教育”。上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日本政府还相继参与了《扩大和振兴科学技术教育计划》、《高等教育扩充整规计划》的制定。日本政府合理规划教育,使农业教育在规模、层次以及结构上进行了适当调整,向现代化方向发展。日本还通过教育立法的形式来保证本国教育经费的充足性。例如,义务教育国库负担法、国立学校特别会计令、日本私学振兴财团法、私学振兴援助法等法令有效地保障了日本教育经费的充裕。1976年与1950年相比,日本教育支出增长了56倍多。日本国立大学在20世纪70年代以年均7.4%左右的增长额度接受政府的直接资助。1980年,日本拨付给大学的科研经费高达8100亿日元。1989年,大学农业科研经费预算为629亿日元,相当于农业总产值的0.57%。充裕的教育科研经费极大的促进了日本高素质和实用型农业科技人才、经营人才的培养。此外,日本农林水产技术委员会专门负责农业科研工作,指导国立科研机构以及地方和民间企业科技工作。日本农业技术推广则是以试验研究者、专门技术员、改良普及员、农民的路线展开的。教育、科研与推广的合理结合成为推动日本农业现代化的一剂催化剂。
二、日本农业现代化之路的教训
伴随着政府对农业的过度保护,日本出现了兼业化现象。兼业现象阻碍了土地的流动、兼并,不利于日本农业的规模化经营。这也正是日本农业规模化经营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由于日本兼业农户不愿意放弃土地,故农业主要由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承担,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在日本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40岁到50岁的农业劳动力则很少,多数年轻人更是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农业粗放经营现象严重。日本兼业农户众多,构成了农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兼业农户的农业经营规模较小,自身各方面的局限性较多,很难正确预测、判断农产品的市场形势,也很难采用现代化技术设施,成为日本农业规模化经营之路的阻力。
三、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出路
(1)我国要采取农业适度保护政策。目前我国农村出现了人口“空心化”现象,即农村人口减少(以不同方式、途径大量流入城镇),尤其是农村青壮年人口比例减少,农村剩下的多为妇女、儿童和老人。我国的这种现象与日本非常相似。农村人口“空心化”给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然而与日本不同的是,我国农村人口“空心化”现象并不是过度农业保护政策所引起的。目前,我国农业保护力度相对于日本、欧美国家还较低,加强农业保护力度还是非常必要的。当然,我国加强农业保护力度的同时,也应从日本农业现代之路中吸取经验教训,制定出一套中国特色的农业保护政策。因为我国农民对土地的情感根深蒂固,作为其安身立命的根本,过度的农业保护政策只会让农民对土地更加难以割舍,不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开展。规模化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出路。因此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的制定应立足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一刀切的农业补贴制度虽然可以带动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但不利于农业生产率的提高。(2)完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日本农协在克服农业小生产并最终取得农业现代化发展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农协的全面构建,使日本农民的利益得到了充分保障。我国与日本相比,农户经营规模小而分散,但至今仍然没有像日本那样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针对我国农户经营规模小等特点,要想短期内实现农业的规模化效应,难度非常大。因此,我国现阶段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应该在于完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目前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农民内生力量不足,非农成员比重大;经营管理不规范,假合作社、空壳社现象普遍;资金、人才匮乏,农民合作组织难以向高层次发展。故完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的重点在于政府应加大对其投资、监管力度。组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完善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3)加强农业教育、农业科研与推广。农业具有高素质人才是农业规模化经营实现的重要条件。日本通过制定合理的教育规划培养了大批农业人才,为本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我国应借鉴日本经验,加大农业教育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教育机制。在当前农村人口“空心化”背景下,应将重点放在农村老年人力资本和女性人力资本的开发以及对农业后继者的培养上面来。同时,针对农业科技投入不足的现实情况,重新构建农业科研体系,提高我国农业科研水平。由日本农业推广体系,探索出我国行之有效的农业推广政策。只有农业教育、科研、推广完美结合,才能快速实现农业现代化。
参 考 文 献
[1]杜群.浅谈日本农业现代化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4):81~82
[2]宗义湘,魏园园,沈金虎等.日本农业现代化历程及对中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启示[J].农业经济.2011(4):13~15
[3]邢金凤,王振鹏.日本农业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政府主导作用[J].中国农业教育双月刊.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