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经验的重要途径”。也就是说,阅读是从文字符号中获取意义、信息的心理过程,是读者通过文本和作者进行交流的过程,是一个积极性的、复杂的、活跃的、充满创造的心智活动过程,也是一种基本功的智力技能,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根本需要。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担当着特有的任务:提高学生正确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阅读训练中,学生的知识获得增长,认识得到提高,思维获得发展,情操得到陶冶,审美情趣得到培养。这些任务的完成,对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实施素质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强化学生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如何搞好阅读教学,提高教育质量,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阅读教学的内容
依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阅读教学包括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等主要内容。
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良好习惯。”自动化的阅读习惯,会使学生终生受益。要像孙中山先生那样,一天不读书,就不能生存。这样读“万卷书”,自会行“万里路”。
二、阅读教学的思路
在阅读教学中,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所以我们应该针对文本和学生实际,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进行阅读教学。具体说来:
1.阅读要有个性化
阅读是复杂的心智活动,包括多种心理活动过程,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还有兴趣、情感、意志等,学生主体通过这些心智活动,可以与高尚的心灵对话,汲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由于学生的个人经历、认知水平、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阅读同一文本的感受也会出现差异,这就是阅读的个性化。它受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和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影响。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区别对待,个别处理。
2.阅读要有生活化
阅读教学中很多的阅读文本富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以及作者对所处时代的独特感受,例如,《紫藤萝瀑布》、《挖荠菜》、《七根火柴》等,这些作品所反映的时代与学生相距较远,所写的内容也远离学生的生活,所抒发的情感也让学生觉得遥远。因此,要让学生了解宗璞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不幸遭遇,旧社会里广大人民的贫困生活,红军长征时的艰苦奋斗,学生只有了解了生活,才会理解文本,因为所有的文本都是源自生活的。
3.阅读要注重情感
古人说“诗言志,词言情”。其实,不管是古诗词,还是现代文,绝大部分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感情的载体。学生要品味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和凝练生动的文学语言,就必须注重情感因素的激发。因为情感是推动审美创造的动力,阅读教学应以情感去激发学生情感。“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例如,《安塞腰鼓》一文,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置身于黄土弥漫,鼓声震天的场景中,学生内心的兴奋随着擂鼓那股冲劲和节奏鲜明的隆隆鼓声不断升温,对于安塞腰鼓所带来的震撼也不言而明。
4.阅读方式要灵活
夏丐尊认为语文的阅读可分为“略读”和“精读”。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量作了较大的调整,要求7~9年级的学生“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是260万字”。要完成课内、课外的大量阅读,略读可以说是最佳选择。“略读的目的在于理解,收得其内容”通读全文,了解作者的思维轨迹,弄清阅读文本的主要内容,把握文本的观点,态度和感情,既达到了理解文本的目的,又能增大阅读量;“精读的目的在于揣摩和鉴赏”。在阅读教学中,它可分为三中基本功夫:理解、鉴赏、触发。理解有两方面,一个是关于词句的,一个是关于全文的。在理解基础上的就是鉴赏。揣摩文中语句在特定语境中的深层意义。要求学生把我放入作品中,两相比较,并能冷静的思考。阅读教学的最高层次就是触发,让学生从作品出发,又从作品跳出来,有属于学生自己的心得体会。可见阅读中,理解是基础,鉴赏是提高,触发则是升华。
5.阅要有质疑读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质疑,是一种有意识的,发问、探究的心理状态。它在阅读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该努力把学生从琐碎的、不切合实际的习题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主动发现,主动探求。例如,在教学《最后一课》时,有些学生提出“小弗朗士多大了?”“ 小弗朗士成绩好吗?”这些偏离语文的问题,但教师不能一棍子打死,更应该予以关注,认真倾听,找出其实质性的内容,让学生的质疑积极性得到不断的提升,并且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质疑的情景。应该说质疑不是终结,学生的思维随着质疑——释疑——再质疑——再释疑,创新潜能才会不断被挖掘、发挥。
新课标的实施,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也为语文的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内容。我们应该趁着这股课程改革的东风,认真领会新课标的实质内容及要求,从阅读教学的人文性出发,注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理解,钻研阅读教学的新方法,努力开创阅读教学的新局面。
因此,强化学生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如何搞好阅读教学,提高教育质量,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阅读教学的内容
依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阅读教学包括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等主要内容。
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良好习惯。”自动化的阅读习惯,会使学生终生受益。要像孙中山先生那样,一天不读书,就不能生存。这样读“万卷书”,自会行“万里路”。
二、阅读教学的思路
在阅读教学中,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所以我们应该针对文本和学生实际,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进行阅读教学。具体说来:
1.阅读要有个性化
阅读是复杂的心智活动,包括多种心理活动过程,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还有兴趣、情感、意志等,学生主体通过这些心智活动,可以与高尚的心灵对话,汲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由于学生的个人经历、认知水平、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阅读同一文本的感受也会出现差异,这就是阅读的个性化。它受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和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影响。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区别对待,个别处理。
2.阅读要有生活化
阅读教学中很多的阅读文本富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以及作者对所处时代的独特感受,例如,《紫藤萝瀑布》、《挖荠菜》、《七根火柴》等,这些作品所反映的时代与学生相距较远,所写的内容也远离学生的生活,所抒发的情感也让学生觉得遥远。因此,要让学生了解宗璞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不幸遭遇,旧社会里广大人民的贫困生活,红军长征时的艰苦奋斗,学生只有了解了生活,才会理解文本,因为所有的文本都是源自生活的。
3.阅读要注重情感
古人说“诗言志,词言情”。其实,不管是古诗词,还是现代文,绝大部分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感情的载体。学生要品味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和凝练生动的文学语言,就必须注重情感因素的激发。因为情感是推动审美创造的动力,阅读教学应以情感去激发学生情感。“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例如,《安塞腰鼓》一文,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置身于黄土弥漫,鼓声震天的场景中,学生内心的兴奋随着擂鼓那股冲劲和节奏鲜明的隆隆鼓声不断升温,对于安塞腰鼓所带来的震撼也不言而明。
4.阅读方式要灵活
夏丐尊认为语文的阅读可分为“略读”和“精读”。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量作了较大的调整,要求7~9年级的学生“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是260万字”。要完成课内、课外的大量阅读,略读可以说是最佳选择。“略读的目的在于理解,收得其内容”通读全文,了解作者的思维轨迹,弄清阅读文本的主要内容,把握文本的观点,态度和感情,既达到了理解文本的目的,又能增大阅读量;“精读的目的在于揣摩和鉴赏”。在阅读教学中,它可分为三中基本功夫:理解、鉴赏、触发。理解有两方面,一个是关于词句的,一个是关于全文的。在理解基础上的就是鉴赏。揣摩文中语句在特定语境中的深层意义。要求学生把我放入作品中,两相比较,并能冷静的思考。阅读教学的最高层次就是触发,让学生从作品出发,又从作品跳出来,有属于学生自己的心得体会。可见阅读中,理解是基础,鉴赏是提高,触发则是升华。
5.阅要有质疑读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质疑,是一种有意识的,发问、探究的心理状态。它在阅读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该努力把学生从琐碎的、不切合实际的习题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主动发现,主动探求。例如,在教学《最后一课》时,有些学生提出“小弗朗士多大了?”“ 小弗朗士成绩好吗?”这些偏离语文的问题,但教师不能一棍子打死,更应该予以关注,认真倾听,找出其实质性的内容,让学生的质疑积极性得到不断的提升,并且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质疑的情景。应该说质疑不是终结,学生的思维随着质疑——释疑——再质疑——再释疑,创新潜能才会不断被挖掘、发挥。
新课标的实施,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也为语文的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内容。我们应该趁着这股课程改革的东风,认真领会新课标的实质内容及要求,从阅读教学的人文性出发,注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理解,钻研阅读教学的新方法,努力开创阅读教学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