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课堂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探究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grmlsh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明确提出,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作为高中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其中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的基础,聚焦了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目标,代表了历史教学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本文主要以史料实证能力为例,详细阐述如何进行史料的收集、整理,和高中历教师如何利用史料进行历史教学及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三个方面。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实证;研究;核心素养
   史料实证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学科一向注重逻辑推理和严密论证。高中历史学科应以求真求实为基本目标,以史料为依据,进行基本的论证推理。其中对史料的研习和运用是历史学科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方法,是解释历史和批判历史的重要能力表现。可见,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在历史教学中有重要作用。
   一、如何进行史料的收集、整理
   史料是历史的根据,是教学的基础,没有史料,历史就没有意义。收集和整理史料是对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要求,将收集、整理的史料有效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教学是对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考验。可通过以下几种办法进行史料的收集、整理及运用:
   1.从历史著作中收集、整理史料,深化课程教学内容
   阅读权威性的历史专业书籍是获得大量史料的最佳途径,教师可阅读一些相关历史书籍,如钱穆的《国史大纲》、沈志华的《中苏关系史》、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等,整理一些史料,在讲解相关内容时加以运用,深化教学内容。例如,在高一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这一章节中,教师可适当补充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关于辛亥革命后发生的多次专制逆流事件,其中可详细讲解袁世凯、张勋复辟并最后失败的具体情节,这样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深化教学内容。
   2.从现实生活中收集、整理史料,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生活中有許多史料,如报刊杂志、影视频道、名胜古迹、民俗传说等,这些丰富的史料都可以成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通过上述途径收集、整理一些有趣的史料,同时借鉴同仁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从历史试题中收集、整理史料,服务课程教学内容
   现在考试对史料越来越重视,材料题也越来越多,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各种复习资料也因此挖空心思更新史料,且由于考点一般是对应着课本的知识点,所以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收集一些试卷上真实、正确的简短史料事件,联系相关课本知识点,作为课外资料阅读,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例如,在学习明朝历史科举制时,教师可运用2012年江苏高考试题中的一段材料进行课程教学。如: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次选举,皆权在举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之不及,夫固无知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制官徇私舞弊之限制。让学生通过读材料来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尤其是它的进步性和作用。
   二、高中教师如何利用史料进行历史教学
   史料教学是教师将史料与教学联系在一起,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把自己了解的史料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通过这种史料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实,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具体方法如下:
   1.坚持正确、唯物的思想选择史料
   人类社会历史是不以研究者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研究历史必须要从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出发,教师在运用史料教学时要坚持以正确、唯物的思想来判断史料的真实性和价值性。例如,由于受时代潮流、个人情感、利害关系或认知水平的影响,常常会碰到不同史料有不同记载,这时教师切忌采取轻率的态度,应积极运用考证的办法,证明史料可信或不可信,再决定采取哪一种史料。至于无法考证的史料,教师就不要借鉴引用了。
   2.运用全面、科学的观点分析史料
   教师在运用史料教学时,除了要判断史料的真实性,更重要的是要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力求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要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分析史料中所涉及的内容,要用全面、科学,发展的眼光评价史料,不能掺杂个人感情。
   三、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这一核心素养
   历史作为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在教学中渗透一些家国情怀的理念,培养时空观念,进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较其他学科有一定的优势。以下以史料实证为例,具体说明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挑选生动的史料内容,树立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要想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就需要学生对史料实证产生一定的兴趣,树立史料实证意识。众所周知,历史课程中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历史教师在史料教学中要注重史料的生动、趣味性。例如,教师可引用名人对话的史料内容,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史料实证意识。如:在讲解甲午中日战争时,教师可运用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的对话作为史料进行教学导入:李鸿章说道:“台湾已是阁下口中之物,何必急于一个月内办理割让后续?”伊藤博文回道:“肚子饿得很,恨不得一口吞下去。”在引用这一史料时,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分析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的情绪,让学生体会到中日甲午战争给中国人带来的耻辱,日本人贪得无厌的小人嘴脸,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更重要的是要客观、科学地分析那一时期我国与日本的差距,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
   2.创建活跃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搜集史料的能力
   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为学生创造搜集历史资料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史料搜集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史料教学时,可尝试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讲,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知识,在课下查找相关史料,在课上进行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悟,进而激发学生对我国历史的认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运用通俗易懂的史料内容,培养学生的史料剖析能力
   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对史料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综合能力。例如,在高一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这一章节中,教师可将战争时期人民艰难生活现象的图片作为教学的史料,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国情怀,让学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4.史料与课本知识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质
   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化,学生可以参考的历史资料不仅停留在教材设计的狭窄范围内,教师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多搜集课外史料知识,并与课本上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充分分析这些史料,开发史料的更多价值,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质,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对历史事件进行论证。例如,在学习高二历史必修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章节前,教师可先以几则史料布置课下作业,让学生通过课下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结合课本上的内容对董仲舒的主张观念和百家思想进行史料实证,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课上,教师可随机抽取几名学生谈一谈自己对董仲舒这一观点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对于解释得好的学生,教师要予以一定的肯定,对于解释得不好的学生,教师要进行积极引导。
   四、总结
   综上所述,历史教师在运用史料教学时,首先要以课本上的知识为基础,对史料进行收集,进行详细讲解和必要的价值体现外,更重要的是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为基础,进行开放、民主的素质教学。
   【参考文献】
   [1]陈惠强,梁超.培养证据意识 提升“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出土文献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02):12-14
   [2]李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J].华夏教师,2018(16):82
   [3]王广伟.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08)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碎片化的学习增加了学生建构立体知识体系的难度,导致学生的学习缺乏应有的深度,在回归数学学科本质的需求下,在迎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需求下,结构化学习能使学生的“基础学力”更快地提升,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大幅增长,让学生学会学习、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师自身要具备结构化学习的理念,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推动学生展开结构化的学习。  【关键词】结构化学习;课程改革;思维能力;
期刊
【摘 要】本文拟通过分析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建立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指标体系。针对毕业生所具备的能力与就业能力指标的差距,结合学科优势和民族特色,利用网络教学互动平台,探索如何以应用为导向,建设“统计类”课程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从而提升课程教学效果,以有效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应用为导向;统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网络教学平台  2014年11月,美国统计学会发布了统
期刊
【摘 要】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思维、观察和动手能力,有针对性地设计出有效的物理实验,以达到启迪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目的。但在现实的物理教学中,始终存在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实验。所以,笔者认为,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为物理情景的创设提供便利条件,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实验设计;有效
期刊
【摘 要】在课程发展和教学实践中,“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单元教学设计—课时计划”环环相扣。单元教学设计是保证全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是应该被提倡的教研和教学模式,本文以苏教版“含硫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的单元教学设计为例,论述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设计中的注意事项,说明了单元教学设计能够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也能引导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  【关键词】核心素养;单元教学设计;
期刊
【摘 要】深度理解和建立初中物理概念对物理学习至关重要,而复杂概念的建立需要将问题分解和细化,本文通过对“光的色彩颜色”的课例分析,主要阐述问题的优化与分解,将提问的设计技巧应用于“可视化”的教学中。  【关键词】问题分解;可视化;教学  2018年9月25日,“应用可视化策略促进初中物理概念深度理解的实践研究”课题组来到星辰实验学校开展活动。活动中,笔者观摩了谢婷叶老师执教的“光的色彩 颜色”一
期刊
【摘 要】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由此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中职德育课教学从工匠精神出发,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也越发重视。不过,从我国中职教育当下的发展形势来看,中职德育教学中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例如,情景的设置需要优化,以及课程教学中理论过多,学生缺乏足够的实践等。这些原因,都让德育教学的效应无法充分发挥。因此,当务之急是探索有效的德育
期刊
【摘 要】为全面推动学校在新时代的建设和发展,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团学活动文化,让学生在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学有所得,本校逐步打造有厚度、有温度、有鲜度、有广度的“四度”团学活动文化平台,不断提升学校团学活动品质。  【关键词】中职德育;团学活动;文化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也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如何培养高素质的职校学生是职业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正值福建省示范性现
期刊
【摘 要】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和“制高点”。“课前预习”不仅是课程活动体系中的有机组成,而且是课堂教学环节的“诗外工夫”,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演练场”和“实习地”。教师引导学生有目标、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前预习,能为语文阅读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前预习;指导策略;有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
期刊
【摘 要】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的主要核心素养。本文以一节初三英语阅读专题复习课——词义猜测技巧点拨为例,阐述如何在阅读专题复习课中帮助学生通过有效策略提高英语语言能力,培养文化意识,全面提升阅读素养。  【关键词】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教学策略;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
期刊
【摘 要】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目标由原来的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转变。史料实证是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教师在该核心素养培养中所饰演的角色会直接影响到培育效果。本文结合笔者在教学中的具体案例,从“史料鉴定者”“史料组织者”“实证培育者”三个维度探讨初中历史教师在培育“史料实证”学科素养中应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史料教学;史料实证;学科素养   史料实证是培养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