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段小学数学主题图的有效使用

来源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810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题图是小学数学新教材的一大亮点,它给学生创设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现行人教版教材许多方面都体现了这一要求,特别是低年段一幅幅色彩鲜艳的主题图,生动有趣的故事,形象逼真的生活情境,拉近了低年段学生与数学的距离,更为我们教师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熟悉的情境进行数学探究,从而感受数学知识的含义,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要把握低年段主题图的特点,使数学教学顺利、有效进行。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粗浅地谈谈低年段如何利用主题图进行教学。
  一、正确运用,体现主题图的价值
  数学主题图往往通过一个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数学学习的原型,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揭示思路和方法。因此,数学主题图是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好载体”。用主题图帮助学生探索知识,其实是一种数形结合的学习方法,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学习数学知识具有直观形象的优点,体现了由具体向抽象逐步过渡的教学原则。
  如:教学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开学图》时,教师可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画面,有序、完整地说出整个插图所表达的意思。具体的做法就是,让学生按图中人物的年龄、性别、活动情景和不同的景物进行分类观察,渗透分类思想。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提问:图中有几个学生?几个老师?几个男生?几个女生?几个人?几棵树?……引导学生通过数数,渗透自然数的概念,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学生通过看看、数数、想想,有目的地观察画面,感知事物的数量特征,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与方法。一幅图经过老师的引导挖掘,竟然能让学生发现那么多隐含的数学问题,并使学生学会数学的思维方式,获得了数学的能力和方法。
  二、利用资源,提高主题图的质量
  主题图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是在教材出示时,却只用了其中的一个小情境图。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对主题图进行适当地拓展延伸,把主题图当作学生创新思维的“支点”,让孩子创造出更丰满的主题图。
  如:教学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公园主题图,提供了多种信息贴近生活的情景资源。我们可以问:“你们喜欢去公园玩吗?星期天有许多小朋友来到这儿,看看他们干什么?”此时学生开始观察整幅图,回答出有的买气球、风车,有的猜谜语、套圈。再引导学生观察单一的情境图买风车,进行例1的教学。在学生感受主题图情境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自己设问提出“还有多少个”的问题,接着让学生思考“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学生又列出几道十几减9的算式,再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探讨计算方法上来。
  三、合理调整,发挥主题图的功能
  在实际教学中,有的主题图纷繁复杂,不利于学生获取有用的信息,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创造性的运用主题图,把不符合课标的内容舍而弃之,以利于学生看懂图意,解决相关的问题。
  如:教学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用乘加乘减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主题图,我们细而观之:有3个跷跷板,每个坐4人,又跑来了7人(这跑来的7人:有的在跑,有的站在一边观看,到底跑来多少人呢?学生各执一词)……这些无关的因素干扰了学生有用信息的提取,不容易捕捉到用“乘加、乘减”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信息。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纷繁的主题图进行重组,创设一个简单的跷跷板乐园主题图:有3个跷跷板,每个坐4人,又跑来了7人(7人排成一组)……等数学信息。这样的简化处理避免了不必要干扰的因素,使有用的信息变得“亮堂”起来,为学生的探究指明了方向,更利于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
  四、选择时机,突显主题图的效果
  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看来,学生的知识起点对主题图的呈现有着很大的影响。
  如:教学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的教学,通常教师把动物园主题图放在开始作为情境引入,让学生观察画面后回答:图上有什么?把你看到的物体数量数一数各有多少?然后全班交流。可课后学生却说:“今天老师教的太简单了,我们幼儿园里早学过了。”因此,《1-5的认识》教学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意义的情境,给学生提供充分探索和交流的时间。先在黑板上写出1-5的数字,让学生说说对它们的认识,然后用学具表示,也可以用身边的事物表示。这里主题图并不是放在开始,而是作为练习材料。又如《20以内进位加法》和《20以内退位减法》的主题图都提供了整个单元的知识,所以它不仅可以作为情境引入,还能作为拓展训练,为下几节课做铺垫。当然,主题图教学放在哪个环节,哪段时间根本没有好坏定论,教师应该选择适当时机呈现进行教学。
  总之,使用主题图,这对于低年段的学生来说,很有必要,毕竟识字不多,主题图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题意。低年段数学主题图的有效使用拓宽了我们教师的教学视野,使教学目标具体化为学习素材,以一个个丰富生动的生活场景呈现于教材,这也正体现了“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的新课程理念。
其他文献
【摘要】 植物的微观结构看不见摸不着,非常抽象,是《生物学》或《植物学》课程的教学难点之一。以茎微观结构的教学为例,谈谈真实植物材料的有效使用。使用真实材料加以多媒体效果进行微观结构的教学,从感性材料去认知抽象理论,因为学生的参与性及教学材料的真实、直观性,使教学达到理想效果。  【关键词】 微观结构;教学;茎;材料使用  植物的微观结构是《生物学》及《植物学》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而微观结构是看不
期刊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它是通过对学生生活的引导,发展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品质的人。教师在教学中应以真情融入,以情激情,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激情,产生兴趣。而“触景生情”就必不可少了!  一、以情激趣  真情可以感染,激情可以传递。只有拨动学生的心弦才能奏动人的乐章。教学中教师要先入题
期刊
教育不能没有感情,就好比鱼在池塘没有水一样。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必须勾通,都要体现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特别是在素质教育中,教师要在英语教学中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新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样,才能使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设学习情景,培养探究能力  有位名人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
期刊
新课程改革强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为此现在的各个农村学校都实行了“班班通”,让信息技术更快更方便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我校班班通的开通,虽然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但教师的教学观,育人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就我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对多媒体课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谈点粗浅认识。  一、利用课件导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铺设情感  在开课时展示课件图片
期刊
【摘要】 本文针对近几年来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如何开展有效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途径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有效教学 数学素质 教学效率 探索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一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使全体小学生都能够顺利升入初中导致学生数学成绩参差不齐,有不少学生形成“学数学即痛苦”的厌学情绪;二是农村小学毕业生的成绩普遍不高,后进
期刊
心理学告诉我们: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态。观察过程总是包括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观察有时也被称为“思维的知觉”。  观察力对于从事任何工作的人都是需要的。学生也需要敏锐的观察力,通过观察事物开阔、丰富经验和掌握知识,从而有效地进行学习。但是人的观察力并不是与生俱来,而是通过培养和锻炼得到的。善于观察,善于挖掘,就会写出题材新、感受深的作文。良好的观察力能提高学生的
期刊
【摘要】 画图是五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很重要的策略。它能帮助学生将抽象的问题直观化,能帮助学生梳理复杂的数量关系,使学生很好地理解题意,从而采用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 形象 直观 数形结合  十一、二岁的孩子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所以五年级学生在问题的解答中仍需要借助于形象思维来帮助理
期刊
物理是初二新开设的一门课程,“新”对于学生来说既有对求未知的恐惧,也有难以抑制的探索欲求,作为物理教学活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物理教师和教育活动对初二新生极为重要,对农村的学生更是尤为重要。  一、初二学生的物理和心理特征  初二学生大多处于十四岁左右,正值青春期,生理上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由于生理上的变化,也开始导致了学生心理上也产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一时期,学生对任何求知事物都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对
期刊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语文教学不仅要依据新课标掌握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还要在教材使用过程中落实用“课文”教“语文”的教学理念,让知识有效延伸,巧抓语言实践,强化语言积累,体现真实的学习过程,更要注重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动力,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到学好语文真的很简单。因此,对于语文课程的有效教学,我认为不外乎以下三点:  一、动力在兴趣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
期刊
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考完试,当我们教师打开试卷去分析,总会看到这样一幕:有的学生在试卷上出现应用题乱做,出现把数字乱加、乱减或乱乘、乱除的现象,也就是简单的把数字和运算符号连接起来,简直是文不对题,为会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认为:那是因为在解应用题方面没有打好基础的原因,或者说应用题基础比较差的原因。  在小学阶段,应用题的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点,又是小学数学知识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实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