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观建设研究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lvet_fl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逐步扩大,思政课教师政治观也出现参差不齐现象。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政治观建设要遵守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基础,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发力,通过理论提升、价值认同、情感升华、行为深化等途径分别阐述政治观建设的认知基础、情感动力、意志保障和实践提升等问题。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政治观建设;马克思主义人学;知情意行
  思政课教师承担着思政课教育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和研究的重要职责,有着特殊的职业要求,“政治要强”是是思政课教师的本色。思政课教师政治观建设,既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方向,也要贴合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特点。
  一、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政治观的特点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1]”这意味着作为有意识的人,自然会对人类社会特有的政治生活的产生不同看法和立场,这就是政治观。传统观点认为,政治观是人们对國家、政党、政治制度、党政活动等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的根本态度和认识,这种看法和判断不是自发的本能的,是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2]。
  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政治观是思政课教师对基本政治问题和社会发展大局的根本观点和态度,是思政课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集中体现,它决定和影响着思政课教师的政治信仰、政治立场和政治情感。由于职业性质,思政课教师的政治观应当是经过系统学习并相对稳定和成熟的政治观,方向性、人民性和发展性是其主要特点。方向性是指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政治观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立场;人民性是指思政课教师在职业生涯中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发展性是指在政治观成熟过程中,应不断强化和更新。
  二、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政治观建设的必要性
  教师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也是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因素。2014年一篇关于对思政课教师政治观现状反思的文章,开篇就提到“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引起公众的思考。这篇文章指出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打着"学术自由"的旗号,公然贬低党和政府,反映了少数思政课教师理想信念、政治站位和政治行为有待加强。思政课教师要加强新时代政治观建设,既是学校教育根本培养目标决定的,也是思政课灌输和教化本质的要求,同时也是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标准。
  (一)加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政治观建设是由学校教育培养目标这个根本问题决定的
  当今世界政治秩序深度调整,意识形态领域的博弈加剧。在国内,随着新时代主要矛盾的转化,不同思想观念相互碰撞。国际国内环境的复杂性也使得我国政治安全挑战加剧。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让人人都承担起守护国家政治安全的责任,就必须通过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教育来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学校教育是加强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教育最重要的途径。青年一代对政治的看法与态度,对政治的敏感度、鉴别力与参与度等关乎社会主义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教育要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回答了教育工作“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3]。作为社会主义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肩负着重要使命。教师的思想政治倾向如何、道德素养高低,理论水平和人文情怀等直接关系到青年学生的培养方向。
  (二)加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政治观建设是由思政课的本质属性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更关注价值的传递,是教育者将特定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及其行为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人意识的活动[4]。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思政课的根本价值在于育人,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必须抓好马克思主义的传导与教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学始终,促使学生对社会主旋律的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传导不是简单的“告知”或“填鸭式”注入,而是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内涵、价值、意义等的全面阐释,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情感、心理、行为全方位的引导渗透。因此,思政课的特殊性对思政课教师的思想和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政课教师应具有高度的理论自觉和政治责任感,只有全面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将思政课的政治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才能当好“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加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政治观建设是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标准
  思政课教师承担着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铸魂育人的角色,在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起着组织、引导、协调和评价的作用。具备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必需的条件和品质。“讲政治”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对马克思主义真懂真信,活学活用。当前,思政课教师队伍政治素质参差不齐。随着高校扩招,思政课师资队伍短时间内急剧扩大,大量兼职教师进入思政课教学一线,部分教师理论功底不扎实,对教学内容把握不到位。另外,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思想观念多元开放复杂,部分教师对思政课的政治属性认识不到位,甚至存在个别教师动辄谈论西方民主政治观,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向,鼓吹和美化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的行为,在社会上产生了负面影响。还有一些教师对思政课的意识形态属性理解僵化,缺乏马克思主义政治自信,担心祸从口出,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回避问题。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5]。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在于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四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和深刻领会并努力践行。让思政课教师先受教育,由明道而信道,让课堂传递真知和力量,是刻不容缓的要求。
  三、加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政治观建设的路径
  政治观教育是典型的育人工作,加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政治观建设的基础和逻辑起点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根据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人是社会的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和物质、精神以及人自身相关的活动。人是“现实的人”,有自己的个人需要、生存方式以及生活状态,通过实践最终实现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但同时,人是全部历史活动的承担者,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和社会发展方向的指引。政治观的建设过程中,既要尊重受教育者的需要,也要遵循政治观养成规律,更要遵从社会发展方向,讲究灌输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根据人的道德品质形成发展规律,在政治活动中,认知、情感与意志是人的基本政治心理活动,在一定的政治认识、政治情感、政治意志基础上的自然会产生实践行为,"行"是最终价值取向。政治观的形成需要经过认知、情感、信念、意志的催化作用,才能转化为相应的政治行为,通过主流意识形态的教化把基本理论、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政策法规等逐步渗透到人的思想和行为中,通过政治实践行为又反过来促进政治认知的深化、政治情感升华和政治立场的坚定,达到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加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政治观建设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回应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实现“知、情、意、行”全面发展。   (一)加强政治认知学习:筑牢政治观建设的理论基础
  政治理论认知是人们对社会政治现象政治关系的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从来不是空洞的政治说教,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只有从理论上去理解,形成正确的理论认知,才能生成正确的政治心理和品行,它是行为及行为习惯转化的前提。
  学好马克思主义是每一名思政课教师的最基本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学习理论最有效的办法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6]。在学习内容上,要学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基本理论,尤其是政治观中关于国家、政党、阶级、民主、法制、人民等基本思想,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本质。在此基础上,还要整体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理论体系,增强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认知,增强对自身政治权利与义务的认知。思政课教学内容涉及社会学的各个学科,这要求思政课教师的政治观建设,除了自觉学习政治理论,还要积极汲取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以拓宽自己的学术背景。
  在学习方法上,善于运用问题意识,在教學科研过程中,始终把对教学重难点的学理分析放在首位,提升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理论逻辑的理解能力。在学习形式上,要利用新媒体手段提升政治理论学习的效果。如教育部于2019年启动的“周末理论大讲堂”活动,通过网络平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帮助思政课教师明辨是非,理解原理,掌握政治行为的标准,促进思政课教师理论认知水平的提升,使每一个体在可靠、坚实、科学的理论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情、意、行,这是夯实政治观建设的理论基础非常重要的途径。
  (二)培育政治情感认同:激发政治观建设的动力源泉
  人的情感对于理论认知向行为的转化具有推动性作用,情感有感染力量,可以激发思政课教师的思想共鸣。培育政治情感认同可以充分调动思政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积极体验,增强职业的归属感和主体意识。
  首先,以党章党规学习激发思政课教师的使命感。思政课教师首先是一名共产党员,自觉学习党章党规,明确党员的权利义务,明确思政课教师对所肩负的“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初心使命的主体意识。其次,以“四史”教育、国情教育激起思政课教师的情感共鸣,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理解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必然的选择,从历史和现实的维度强化受教育者的内心体验,增强自信,培育思政课教师的家国情怀。再次,以正向激励机制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归属感。思政课价值塑造的特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艰巨的任务,上好思政课难度大,需要教师付出巨大的心力。要理解并关心关爱思政课教师,正视思政课教师的正当物质和精神需求,提供更多的培训培优晋升的机会和平台,进一步增强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坚定政治立场方向:筑牢政治观建设的精神保障
  “意”是行为主体遵循政治体系的要求而产生的的决心、恒心与信心。在面对纷纭复杂的政治现象时,通过内心的较量与权衡,自觉抵制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选择正确行为。坚定的政治意志让主体选择坚定的政治立场方向,也是产生正确政治行为的杠杆和维持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精神力量。
  政治意志从形成和发展,乃至坚不可摧,是教育——实践——提高——再教育的螺旋式递进过程。首先,学思结合,在教学科研中用透彻的学理分析讲清楚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的科学性、人民性和道义性,透过复杂的政治现象,激发师生的坚定信心,进而转化为坚定的政治意志。其次,要在实践锻炼中强化政治意志。比如,在日常政治学习中,多组织思政课教师参与“价值澄清”活动,通过分析、对话和评价政治热点问题,使真理越辩越明,个体的政治意志品质在价值澄清活动中也得到进一步养成,巩固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观的立场。最后,还要建立思政课教师定期自我对照、自我检查的机制,比如,在党员民主评议会上对照标准自我评价,开展师德师风定期总结和教学质量定期诊断改进等活动,提高政治意志的调控能力,这是政治观建设的自我教育方式。
  (四)促进政治行为转化:坚定政治观建设的最终归宿
  知、情、意将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内化于心,同时也会转化为相应的政治行为表现出来。思政课教师把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理解、情感自信和价值认同在教学工作中传递给学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和价值观,是衡量教师政治观建设成效的最终标准。思政课教师在教学教学科研中坚持“八个相统一”,在日常生活中勇于抵制错误的政治言论,始终以“六要”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观践行的准则,擦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底色。
  首先,督促思政课教师多尝试教研教改。在课堂上传导党的理论政策是思政课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如何站稳讲台始终是思政课教师最基本的职业能力,通过培训、观摩、以赛促建等途径,让思政课教师愿意多琢磨教学改进与创新,思考如何用易学乐学的方式把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传导给学生。其次,鼓励思政课教师积极参与政治实践活动。定期举行实践研修活动,通过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研讨交流等方式深化思政课教师对党史国情的理解,丰富思政课教学案例,坚定理想信念。同时也能培养思政课教师政治参与能力,增进他们的政治责任感。最后,营造正向良好的政治文化环境。鼓励思政课教师坚持问题意识,敏锐地觉察问题、理性地正视问题、主动地解决问题。正如习总书记强调,只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立足于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全面客观看问题,就不用担心在政治上出问题[7]。
  总之,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建设中政治认知强化、政治情感养成、政治意志锤炼、政治行为转化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统一于对思政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教育的实践之中。加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政治观建设,要始终把内化与外化、精神与行为统一起来,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同向发力,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坚定的信念和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
  [2]王玄武等.政治观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3
  [3]中共中国人民大学委员会.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 为谁培养人[J].求是, 2020(17)
  [4]陈万柏 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54
  [5]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4
  [6]新华社.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 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J].党建,2019(3):4。
  [7]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作者简介:李菡(1979.10-)女,汉族,湖北襄阳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建专项课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新时代政治观“四维”建设研究》(课题编号HNHYDJ201914)的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教育行业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通过加强对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创新研究,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关于大学方面体育课程的教育发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和综合实力,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采用多元化的方式进行学习和探究,以及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从而实现教育方面的高质量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仅供
期刊
摘要:中国写意人物画正处于一种“似与不似”间的艺术状态,“似与不似”的造型及意境是中国写意画的重要体现。由于传统中国绘画与传统中国戏曲之间有着因根植于同一传统文化土壤而形成的共同审美原则,所以中国戏曲人物画自然也蕴含着类似“似与不似”的形象与意蕴之妙。而不论写意人物画还是戏曲人物画,其造型的“似与不似”的辩证关系都藏于形與神的表里关系之间,内含的造型元素的对比与和谐的程度又影响着形与神的统一。而对
期刊
摘要:数学运算能力是六大核心素养之一,通过理解算理、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来培养学生高效的运算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计算能力;算理;数学思想  运算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的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数学运算能力是六大核心素养之一,下面以几个案例来探究如何培养学生
期刊
摘要:合作可以体现人类社会的属性,对一个人的合作能力进行培养,不仅能够对个人效率进行优化,同时通过合作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在课堂中融入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的促进下,让学生吸收语文知识,改善学生的记忆力。本文主要探讨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合作  前言:
期刊
摘要:益智教学注重对学生智力的开发,挖掘学生的身心潜能,为学生创造学习的动机,是新型的课堂教学方法。益智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益智课程; 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引言: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往往更注重知识的传授,使得学生往往只能记住教师传授的知识,但是并不能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相对要差,益智教学就是
期刊
摘 要:随着国家教育部门对农村教育工作深度的重视,让更多农村少年能够享有接受十二年义务教育的权利,但是大多农村初中学生存在缺乏学习动力的状态,并且这种厌学的现象日益凸显,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国民文化素养的提升,使国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战略受到了阻碍。本文从农村初中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的现状,不同方面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展开探索分析,了解学生动机,进一步完善农村教学方法。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学生的认知差异会直接对个人学习效果产生影响,作为教师要善于分析并利用这种认知差异,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本文将结合学生认知差异的概念及特点,讨论增加实践活动比重、动态跟进学生学情、尊重学生主体身份、针对问题辅导等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习效率作出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育;认知差异  引言:  教育家加涅曾在自己的理论研究中提出,不同的个体会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呈
期刊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无疑是作文。本文从周末作业的设计角度将高中語文议论文教学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模仿阶段,二是创新阶段,三是定型阶段。  关键词:高中;议论文;策略;作业设计  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无疑是作文。如何让学生主动去写作文,如何让学生写好作文,是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从周末作业的设计角度谈谈高中语文议论文教学的策略。笔者认为高中语文议论文教学需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模仿阶段
期刊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新课标强调学生要在愉快中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身处地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建立一个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无拘
期刊
摘要:当前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正在稳步实施,素质教育理念得到了全面落实,所以现代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额课程教学中具有很大的推广空间。在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年龄小,好玩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将生活情境教学法应用到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将有效地推动小学数学课程敬教学质量实现显著地提升。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应用,学生在视觉上不仅将带来冲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让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