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精灵》:很纯真,很幼稚

来源 :悦读悦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dp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年头,已经鲜有专门拿纯真幼稚当卖点的影片了,《蓝精灵》算是在新时代的电影市场生存状态之下,敢作敢为,并且大获成功的典范之作。表面上是面向大众、老少咸宜的合家欢套路,内核中则是义无反顾地奔着童真而去的。这让人会不由自主地拿《拯救小兔》《鼠来宝》系列与之作一番比较。后两者固然也能算得上是名利双收的佼佼者,但同《蓝精灵》比起来,不论从哪方面来看,都要逊色得多。尽管影院里充斥的笑声,幼龄儿童功不可没。但作为一个成年人,既不会感到累,也不会觉得腻烦。毕竟,当下能听到如此纯真无邪的笑声,是不可多得而令人动容的。
  70后、80后是《蓝精灵》系列动画巅峰时期的狂热拥趸,但若是纯粹抱着追思已逝时光、寻觅童年足迹的心态去观影,其效果必将大打折扣。好莱坞CG技术的登峰造极,使得电影制作公司不遗余力地追求特效上的突破与革新。采用真人CG动画来演绎,自然体现了最前沿的科技实力,但这也无形中削弱了影片最初的感染力与寄托感。非要将故事移植到纽约,同现实中的人类碰撞出火花,这味道就完全变了。熟知《蓝精灵》动画的观众,更希望返璞归真游弋到春意盎然的魔法森林,而不是繁华纷乱的都市;更怀念那些小巧玲珑的蘑菇屋,而不是宽敞明亮的商品房。由此可见,导演拍摄《蓝精灵》的初衷,显然就与怀旧背道而驰了。从另一个反面的角度来审视,倘若你对《蓝精灵》本就知之甚少,抱着跃跃欲试的好奇心去欣赏,自然就会别有一番风味。事实上,单从影片铺设的剧情出发,标新立异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既然来到了纽约,那故事的发展就完全跳出了原先动画的框架,天马行空的构想信手拈来,发挥的空间瞬间开阔到了极点。只需将几个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保质保鲜,其余的元素设定就能随性为之,不论怎么变,这都是如假包换的《蓝精灵》。
  说《蓝精灵》纯真幼稚,并不表示它在剧情上也能够随随便便一点。以孩童的眼光,可能看不出也不在乎存在多少纰漏,但就算让成年人来评价,我想几乎还是可以谓之为完美的。唯一的一点,在诠释“蓝月亮”的内涵意义上,如能找到某个切入点让片中的一般大众也感同身受,而不是单一的仅凭视觉,那当真就是无懈可击了。影片的人物造型,毋庸置疑是最大的看点所在。凭借高端的CG模型特效,对于角色肢体细节的刻画描摹,已经到了几乎是“发展瓶颈”的地步了。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让各个角色各尽所能地发光发热,讨好观众,“卖萌”无疑是最常规也是最屡试不爽的手法。蓝精灵们在表情帝阿兹猫面前,确实是有些黯然失色。正如《怪物史瑞克》中的靴子猫、《长发公主》中的战马,都是喧宾夺主的强势角色。阿兹猫的绝佳表现,成为了很多成年观众屈指可数的珍贵笑点。其余的类似大反派格格巫,就是走丑态百出的亲幼路线,简单粗暴的邪不胜正的模式,很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共鸣。美剧中的萌叔尼尔·帕特里克·哈里斯,卖力地同蓝精灵老爸上演了一场父亲间的对话,我有点不切时宜地将《速度与激情5》中两位男主角关于身为人父的谈心桥段,代入了其中。整部影片,处处都体现着这样与观众拉近距离的诚恳的亲和力,这一点是最难能可贵的。
  很遗憾,影片直到最后也没响起那段家喻户晓的旋律:“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可爱的蓝精灵,他们活泼又聪明,调皮又灵敏……”(这貌似是在中国引进之后,自创的主题曲,是这么回事吗?)在物欲横流、日趋浮躁的当今世界,“情怀”这一元素,有时候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大抵在光影的世界里,观众会更加注重并珍惜某些画面定格的瞬间。《蓝精灵》虽算不上是中规中矩的“情怀产物”,但它至少是以一种独特的精神面貌充满自信地站在了观众的面前,这就足够了。剩下的林林总总,就全都留给回忆吧。
  
  蓝精灵简史
  第一幅《蓝精灵》漫画1958年就被比利时人皮约创作出来,直到1981年被美国人买走,才算开始风靡全球。我们小时候看的都是美国版,据说早在1986年的暑假就在北京电视台播出了。《蓝精灵》的美国东家Hanna-Barbera动画公司也掌管着《猫和老鼠》,但当年蓝皮肤人的风头无人能敌:从1981年到20世纪90年代在NBC播出,差不多400集,一直占据着周六早晨的收视头牌,得过两个艾美奖。(Lily)
其他文献
5月24日,清华大学的第四教学楼挂上了真维斯的门牌,“商业冠名风波”引发了各方热议。  清华大部分同学对于企业为学校捐款习以为常,但是他们认为直接以企业品牌命名教学楼,有损顶级大学的气质。此前,在清华大学命名教学楼中,均以社会知名人士为主,商业冠名常常被拒之门外。此次“真维斯教学楼”突破冠名的“底线”,是否意味着冠名多元化走向,引各方关注。  关于“真维斯楼”,除调侃外,有网友绘制漫画,纳入多家品
期刊
钱锺鲁先生永远记得他第一次见到杨绛的情景,那时他还是孩子,在钱家那个被称为绳武堂的几间大厅里跑来跑去,新婚的杨绛带给他一把有蛇皮外套的蒙古刀,他喜欢极了,立刻就别在腰上。   钱家规矩大,按照钱锺鲁先生的回忆,是极其“古板”,“一套封建老规矩压在小辈头上”,婚姻一般是遵从父母之命,像钱杨这种自由恋爱,“给我们以后小兄弟自由恋爱开了一个好头”。  按规矩,新媳妇进钱家门,必须穿着红裙在钱家祖先群像前
期刊
加拿大籍华人亚伯拉罕·牛是反恐部队的一员,在阿富汗历尽艰辛地寻找本·拉登。有一天,部队终于发现了恐怖分子的藏身之处。但,就在炸弹落下的一刻,亚伯拉罕·牛看见的却是拾柴火的孩子。那么,他应该怎么办?  这就是音乐剧《时光当铺》给我们留下的悬念。《时光当铺》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学生曹禅的作品,而曹禅则跟亚伯拉罕·牛一样,也是加拿大籍华人。曹禅的处理,是让炸弹暂时停在半空,然后让亚伯拉罕·牛进入了“时光当铺
期刊
针对那些把当月工资花光,大项支出要“啃”父母的中国的“月光族”,某媒体曾经刊登过一篇文章。文中对比了两个典型:一位是毕业于名牌大学、在北京某公司工作两年,月薪3000余元的白领阶层李小姐,另一位则是每天工作12个小时,每月收入却还不到1000元的北京某建筑工地的农民工老张。与北京市民的平均工资相比,李小姐的收入算是多的了。然而即便这样,她依然抱怨:“每到月底,我就两手空空,望眼欲穿地盼望着下个月的
期刊
大名鼎鼎的哥窑却不见宋代文献记载,直至元末,才有一个叫孔齐的人写过《静斋至正直记》,上有“哥哥窑绝类古官窑”一语;他的意思是告诫世人,当时有一种哥哥窑作品特别像古官窑器,“不可不细辨也”。由此可见宋以后的古董随时随地都可能有人作赝。  吴方言中“官哥”二字发音几近不分,所以有人也认为宋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中“官哥”乃同类作品。实际上许多宋官窑哥窑作品在各类图录中也叫得随意。较真的说法是官窑基本不开片
期刊
7月,毕业季,因为太多人即将走出校园而染上了伤感的意味,也因为无数人将要踏上梦想的征程而被涂上希望的色彩。岁月无痕,却总会在希望和伤感交集的毕业季刻下特定的时代记忆,留下不同的文化符号。  短裙、黑丝、美腿、高跟鞋、六道杠……继华东师范大学数十名女生“惊艳毕业照”现身网络,近日来,各种另类搞怪毕业照在一波波毕业浪潮的席卷下汹涌不断。身着学位服“自挂东南枝”、摆拍“肉蒲团”、扮“伪娘”,集体举出“求
期刊
在伦敦,年轻人掀起的骚乱从伦敦北区迅速向全国蔓延,让英国人感到前所未有的尴尬和羞耻。伦敦骚乱的起因并不复杂,一个29岁的黑人青年在伦敦北部的托特纳姆区被警察击毙,据警察报告,当时此人携带毒品和枪支,并向警察射击。死者的家属和朋友共300多人,开始游行请愿,很快和平示威演变成了暴力骚乱,示威者开始攻击警察局,并且烧毁商店和邮局。骚乱开始后,警察误判了形势,以为骚乱者只针对警察,不针对平民,加上警力有
期刊
2008年,山寨话题曾经整整火爆了一年,两年多过去,层出不穷的文化事件令人目不暇接,少有人再说起山寨这个词了。日前,美国《时代周刊》网络版发表文章,罗列了中国九大山寨产品,涉及文化层面的产品有谷姐、超女快男和制造毕加索、梵·高等名画赝品的大芬村等。  说到山寨产品,怎么能缺少山寨图书?几乎任何一本外版畅销书的引进,都会引发一轮国内出版商的山寨热潮,成为一大“洋相”。以一本《不抱怨的世界》为例,在引
期刊
8月20日,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尘埃落定:张炜的《你在高原》、刘醒龙的《天行者》、莫言的《蛙》、毕飞宇的《推拿》、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最终胜出。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奖从今年3月初开始征集参评作品。与往届评奖相比,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奖有了显著变化,试行实名投票和评委投票情况公布制、大评委制、初终评一贯制,并设置提名作品、评委名单和评选日期提前公布,各轮评选结果即时公布,纪检和公证监督等制度
期刊
几个月前,张炜的长篇巨著《你在高原》由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这部凝结了作者20余年心血和劳动的作品,不仅让张炜的文学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也是我国当代长篇小说创作的一个有重量的新收获。作为他的同行,当我收到这10部“长河”之作时,惊奇和感佩之情油然而生,欣喜和“嫉妒”之意也在心中并存。  这部作品对于人类发展历程的沉思、对于道德良心的追问、对于底层民众命运和精神深处的探询、对于自然生态平衡揪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