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民众影像”:一种纵深的浮生图谱

来源 :大众DV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cy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今天在这里如此认真而诚恳地研讨CCTV-10《人与社会》的这档《DV·民众影像》栏目,关注此话题,自然有它内在的“大势”。
  从栏目的态度来看,一个国家大台,能够躬下身来与“DV民众影像”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正好契合并呼应了温总理在这次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尊重观”。
  从栏目的起点来看,《DV·民众影像》很好地还原了DV的本质精神,这种精神就是“自我的表达”。1948年,法国电影人亚历山大·阿斯特吕克提出了:“摄影机—自来水笔”的观点,在此他开始倡导摄影机这种自我表达的本质精神。实际上这种精神一直流传到今天,比如在大片《阿凡达》里,我们就能看见“视频日记”这样自我表达的方式。
  从栏目的方向上看,它是专业电视人与非专业拍客们的一种充满生命力的、非常有机、和谐的合力创作。这好比是一个精致的画框与充满粗放肌理画作的完美结合!
  除了这个大势外,我认为《DV·民众影像》之所以引人注目,不在于它的猎奇、滥情,而在于它的独特的栏目定位、风格和样态上,也就是“去主题化”、“去类型化”、“去技术化”。
  简单地说,“去主题化”指的是没有功利的说教,没有封闭的故事,有的只是生活趣味和情致。毕竟,“趣味”比“意义”高级。例如:在《地铁物语》里,乘客有的吃早点,有的化妆,有的打太极拳……月台上一老外“哭”求奥运门票……从众生相慢慢过渡到了“中关村男孩”的个人故事,节目从外向内,从一晃而过到注目凝视。于是,观众们可以各看各的景,各修各的道。在满足了信息量的同时,满足了好奇心。给人一种落实到实处的感觉。
  在这里,主持人胜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吹拉弹唱、游刃有余地主持风格,把拍客们的DV影像进行有机的整合,并且和被拍摄者形成了一个共融的合力,让观者从众生相慢慢地走进人的心灵。
  我在这儿看到了胜春的一种释放感、呼应感和纵深感,他亲切、阳光,释放着自己的能量与才艺。这是当下所有的电视节目中从来没有见过的样态。
  “去类型化”说的是《DV·民众影像》具有纪实品质,但它不是纪录片,也不是民生新闻。我觉得它是一档具有实用宽容度的节目。
  正是这种宽容度,才使拍客们略显粗糙、粗放的影像有了肌理的意义。这种影像不拘题材、不拘套路、不拘概念,随心而来,随性情而往,充满了智慧和生命力,充满了一种活泼泼的真性情。这也为这个栏目带来了一种生机。
  “去技术化”讲的是栏目的制片人、编导、摄像等创作者,能够放下“专业”的身段,去发现、顺遂、弥补、还原拍客们的影像,形成一种合力创作。这需要一种大的气象才做得到。我经常听万卫主任说:“要让我们所有的创作者,都去向拍客们学习。”在此,我理解的这种学习,不是简单地去模仿拍客们的手持摄影、甩镜头或是跟踪拍摄,而是要从心理和心灵上去契合。
  比如:在“犀利哥”这档节目中,拍客王青与编导朱玉杰的和谐创作。
  最后想说一点提示。如今,收视率是各种电视节目头上悬着的一把刀,为了收视率,各种疑难杂症的猎奇、故意挑逗的煽情和滥情充斥我们的电视。我们承认,《DV·民众影像》不能没有情,不能没有趣,但是在追求收视率高点的同时,一定要克制、要小心。
  我想起伊朗著名电影导演阿巴斯说的一句话:“当观者不再忍受这种感情勒索的时候,他们就能成为自己的主人,就能以更加自觉的眼光看事物。当我们不再屈从于温情主义,我们就能把握自己,把握我们周围的世界。”
其他文献
书接上回。最近又犯了电视瘾,这种感觉总是一段一段的,老听别人说看电视是一件对于有独立思考能力的青年所不耻的一件事,但是看《媳妇的美好时代》还有《太平洋战争》有点真的不耻了。  对比两部电视剧,一部是国内的小成本,讲点鸡毛蒜皮,讲点儿女情长,讲点家长里短,挺有意思。另一部则是大制作,号称《兄弟连》第二,依然是斯皮尔伯格作为投资人来完成的美剧。我从小就比较喜欢二战故事,这些当然不能错过。  同电视瘾一
期刊
随着中国摄影家协会第23届“国展”的临近,和摄影圈的朋友们聚会时不自觉地会聊起摄影的“创新”问题。毕竟国展是国家级的摄影大展,和所有的摄影比赛有很大的区别,它是通过作品考察摄影家的综合摄影技艺和个人艺术风格的高下。即便是已经很有成就的摄影家也在感叹:如今在摄影上创新真的很不容易了。从主题内容到表现形式,前辈们高山仰止的境界让后来者煞费苦心仍难以超越,很多人认为,摄影开宗立派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期刊
马丁·西科塞斯很少拍惊悚片,印象中只有多年前与德尼罗合作的《恐怖角》,那部影片讲述了一个黑帮分子复仇的故事,而在新作《禁闭岛》中,马丁尝试了与精神疾病有关的悬疑惊悚题材,看过整部影片的感觉是,故事讲得有些潦草,但是在某些时候能确实被影片抓住了神经,惊悚的效果达到了,影片还是很好看的,它在美国的票房成绩似乎也印证了大部分观的看法。  影片最后实际上还有一个很大的不确定,那就是主人公泰迪·丹尼尔是否是
期刊
趁年轻就要勇敢地抄起家伙拍点想拍的东西!用不起胶片,租不起RED ONE,也不一定就此错过了稍纵即逝的美丽。现在,青年光影爱好者有了新武器佳能 EOS 5D MarkⅡ,大家亲切地叫它“无敌兔”。这部具有摄像功能的单反相机为我们的创作带来了全新的可能。当然,对于一个致力于“用影片对生活作出回答”的小分队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大家对影像的热情、对生活的热爱与打包好这些开始这段旅程的勇气!    PART
期刊
DV诞生伊始,似乎一直贴着“叛逆”的标签,反传统、反学院派的创作者们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终于走过“出口”的瓶颈,这一突破,是由央视《人与社会》栏目的一档节目“DV民众影像”带来的。最初那个“给人民大众一个平台”的理想化创意已经成为现实,而今“DV民众影像”的幕后制作们又给了来自民间的创作者们一个名分——“DV拍客”。  2010年3月30日,“《人与社会》品牌创新发展研讨暨‘榜样拍客’推介活动”在京
期刊
作为一名专业的婚庆视频拍摄摄像师来说,拥有一台性价比高的摄像机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愿望,通过比较我觉得索尼HVR-HD1000C是一款婚礼拍摄不可多得的机型,对于会议拍摄等也同样适用。无论是创业阶段,还是以后的发展阶段都足以满足从业者在成本控制和画质等多方面的要求。    稳定的专业成像    目前市面上拍摄婚礼用的相当一部分是手持专业摄像机,这些机器的应用范围很广泛,但是由于是手持DV在拍摄个别珍
期刊
我们在这里: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populardv  新浪官方微博: http://t.sina.com.cn/popdv  开心网:http://www.kaixin001.com/popdv  通信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金宝街隆基大厦南楼203邮编:100005    关注KORG NANO    我比较佩服我的器材癖和技术癖,虽然很多次我有所察觉,但是
期刊
“真正有本事的人就是把主旋律拍得跟非主旋律一样好看,那算你的本事。全社会的人都希望更多的人来做好人好事,而且这种愿望是与日俱增,但是当把这些主旋律搬到屏幕上来的时候,大多数都不是太喜欢看的。什么道理我不知道,但是这次看“DV·民众影像”就觉得你们基本上办到了,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个主旋律不是简单地就归结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归结到最后,它的核心是真、善、美。总之,他们的内心真正要表达的就
期刊
为本期专题拍摄题图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年轻人对我说,这是啥手机,做得挺怪挺精致呀?我一下子就懵在哪里了,其实我也老有使用手机的感觉,我对这位年轻人说,就差把手机的功能做进去了,其实这是DV!    水路两栖,户外高清DV柯达Zx3  关键词 Kodak1080P3m防水    柯达也有DV产品也许很多人并不知晓,作为一个曾经柯达数码相机是用户,还是要力挺柯达数码产品的。不同寻常的工业设计方式,实用的
期刊
Asian Side of the Doc(“亚洲之光”纪录片大会)由法国拥有20年经验的国际级纪录片节Sunny Side of the Doc(“阳光那边”纪录片节)于2010年巡回到亚洲而主办,是欧亚首个合办的纪录片项目。带着自己的作品,我踏上了去香港的旅程,准备敲开“独立制片”这扇陌生的大门。    我为什么去参加ASD?    我从2009年开始走上独立纪录片制作人的道路。曾经在央视的工
期刊